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苦茶随笔》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苦茶随笔》读后感1000字

2020-11-09 00:44: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苦茶随笔》读后感1000字

  《苦茶随笔》是一本由周作人 著 / 止庵 校订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苦茶随笔》精选点评:

  ●似可列入无用之列。

  ●用“明澈”一词来形容周作人的思想,真是再恰当不过,再绝妙不过。

  ●要有点阅历才能读懂知堂。上周上下班路上读了一半,感觉很好。今夜翻阅后半册,略草率。此刻我的心仍不够宁静,总像是被什么东西追赶或裹挟。2017.3.12子夜

  ●久违的白话。

  ●书啊 果然是不管哪个年代的文人都在追求的东西

  ●端透于今变澄澈,鱼模自古读歌麻。眼前一例君须记,茶苦原来即苦茶 。

  ●扫描的pdf分辨率太低,狗眼快瞎了

  ●天地一苦茶。

  ●一,有话未必可说。二,说了未必有效。三,何况未必有话。

  ●喜欢。

  《苦茶随笔》读后感(一):在历史中认清自己

  无疑,周作人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学革命树立了一杆旗帜;但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后,他将视野逐渐转向“草木虫鱼”,提倡“闭户读书”,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很多苦涩回甘、外柔内刚的小品文,甚至在之后无故误入别路,让人难以捉摸。但我们看文学作品,尚不必抱有成见,且用心品读其中的味道即可。正如在这《苦茶随笔》中,先生强调切莫成为“为个人主义,无公民的责任”“过于吹毛求疵以致幸灾乐祸”的人,正是我们如今处理个人爱国情绪时所必须把握的。

  《苦茶随笔》读后感(二):《苦茶随笔》

  近日天气渐渐炎热,琐事多,读书竟然没有了状态,有点行尸走肉的感觉,大概知道每天该看什么书,打个卡,仅此如已。 清理书房卫生的时候,知堂老人的《苦茶随笔》被翻出来了。在下决心重返“读书”生涯的这段日子里,好几位书友在不同的场合里,都说周作人的作品,必需要读。倘若用心整理,关于他的书,我也收集有一些了,只是看得很慢。 今天依然没有阅读的状态,抄录知堂老人的一段文字,也是和“书”有关.“今年厂甸买不到什么书,要想买一本比较略为好的书总须得往书店去找,而旧书的价近来又愈涨愈贵,一块钱一本的货色就已经不大有了。好在有几家书店有点认识,可以赊欠,且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几本来看罢,有看了中意的便即盖上图章,算是自己的东西了。” 2019年的非教辅材料中文版新书,平均书价已经是45+,但是几斤时令水果的价钱也到了一百多以上,盘算了一下,网购旧版图书,加上各种促销折扣,一百来块钱还能搬回半箱书,一家大小可以看,今年不看明年看,再也不看就送给别人看,到底还是买书划算。 勤奋的知堂老人买书都要打“赊欠”的主意,只能猜想是他买书买得太疯狂了。老人晚年但求早死速死,却无法如愿,最后还是孤独中离去,勉强也算“求死得死”,人生的苦还包括了求死不得。 《苦茶随笔》属于周作人自编集丛书之一,止庵先生校订,今天想要收齐一套怕也不容易,出版年份2011年虽然已经有点遥远,但18元的书价看起来有点惊喜,18元快要买不起一盒快餐了填不饱肚子了,你们逛书店要是看到有这样质优价廉的好书,赶紧拿下吧。 《苦茶随笔》周作人 著 止庵 校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出版社 2011年5月第1版

  《苦茶随笔》读后感(三):《苦茶随笔》书摘

  一、《小引》

  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小孩也是要到十几岁才肯喝,咽一口酽茶觉得爽快,这是大人们的可怜处。

  二、《论语小记》

  我把《论语》白文重读一遍,所得的印象只是平淡无奇四字。这四个字好像是一个盾,有他的两面,一面凸的是切实,一面凹的是空虚。我觉得在《论语》里孔子压根儿只是个哲人,不是全知全能的教主,虽然后世的儒教徒要奉他做祖师,我总以为他不是耶稣而是梭格拉底之流亚。《论语》二十篇所说多是做人处世的道理,不谈鬼神,不谈灵魂,不谈性与天道,所以是切实,但是这里有好思想也是属于持身接物的,可以供后人的取法,却不能定作天经地义的教条,更没有什么政治哲学的精义,可以治国平天下,假如从这边去看,那么正是空虚了。平淡无奇,我凭了这个觉得《论语》仍可一读,足供常识完具的青年之参考。至于以为圣书则可不必,太阳底下本无圣书,非我之单看不起《论语》也。

  (按:此处私以为可与张爱玲《中国人的宗教》文中“就因为对一切都怀疑,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红楼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一段对照读之,对中国人既务实又虚无之精神刻画可谓入木三分。)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最能说出自家的态度。晨门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最能说出孔子的态度。说到底,二者还是一个源流,因为都知道不可,不过一个还要为,一个不想再为罢了。……中国的隐逸都是社会或政治的,他有一肚子理想,却看得社会浑浊无可实施,便只安分去做个农工,不再来多管,见了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却是所谓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想了方法要留住他,看上面各人的言动虽然冷然不同,全都是好意,毫没有“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意味,孔子的应付也是如此,这是颇有意思的事。外国的隐逸是宗教的,这与中国的截不相同,他们独居沙漠中,绝食苦祷,或牛皮裹身,或革带鞭背,但其目的在于救济灵魂,得遂永生,故其热狂实在与都市中指挥君民焚烧异端之大主教无异也。

  (按:私以为此处论桀溺、晨门之分歧处实暗合周氏兄弟之同途殊归,树人系“还要为”,作人系“不想再为”,然观其后文,举孔明陶潜为此二种人物之代表,又与周氏兄弟大不相类也,而树人亦究竟未至于“都知道不可”之完全绝望,作人亦未至于完全不作为,姑存一说。)

  三、《厂甸之二》

  我对于韩退之整个的觉得不喜欢,器识文章都无可取,他可以算是古今读书人的模型,而中国的事情有许多却就坏在这班读书人手里。他们只会做文章,谈道统,虚骄顽固,而又鄙陋势利,虽然不能成大奸雄闹大乱子,而营营扰扰最是害事。……韩文……我却但见其装腔作势,搔首弄姿而已,正是策士之文也。近来袁中郎又大为世诟病,有人以为还应读古文,中郎诚未足为文章规范,本来也并没有人提倡要做公安派文,但即使如此也胜于韩文,学袁为闲散的文士,学韩则为纵横的策士,文士不过发挥乱世之音而已,策士则能造成乱世之音者也。

  四、《东京散策记》

  此文所引之永井荷风之文均甚而哀美而有情致,不具录。

  五、《科学小品》

  (引汤木生[J.A.Thomson]《动物生活的秘密》)“最足以代表秋天的无过于落叶的悉索声了。它们生时是慈祥的,因为植物所有的财产都是它们之赐,在死时它们亦是美丽的。在死之前,它们把一切都还给植物,一切它们所仅存的而亦值得存的东西。它们正如空屋,住人已经跑走了,临走时把好些家具毁了烧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东西,除了那灶里的灰。但是自然总是那么豪爽的肯用美的,垂死的叶故有那样一个如字的所谓死灰之美。”

  更多见http://www.douban.com/note/212325328/

  《苦茶随笔》读后感(四):苦茶随笔的随笔

  我一直对散文这种文章读不出味道来,只是这段时间课业多了起来,没有经历读长篇小说了,就想起借本散文集读读。可是又一直对这种文章毫无感觉怎么办?在图书馆看着好些名字,都似曾相识,却都不提不上兴趣。

  忽然在书架上瞥见周作人,兴趣顿生,这大概源于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讲鲁迅三兄弟的事。文章的名字大约忘了,现在记得大概是他们如何反目成仇的故事,周作人因为两个哥哥抛弃了原配而断交。我读完后,对于周作人是很是同情的,对他的遭遇很是可惜。鲁迅先生早早的离我们而去,未尝不是坏事。若是到了文革年代,这中国革命的巨匠也大概免不了遭受迫害。这倒让我想起了之前高中历史课上老师对林则徐的评价:林则徐虎门硝烟,成了民族英雄,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硝烟后他早早死了,若是活着,难免做些“荒唐事”。我是极其赞成的。当年左宗棠、李鸿章也是民族栋梁,奈何他们死的晚,就会做错事。

  这些话倒是扯远了。知堂先生的这个《苦茶随笔》我还是极其喜欢的。虽然读的文章少,没有资格做些专业评价,就只能按我的想法胡诌几句,聊以成数。知堂先生每次作文,尤其是作序,总是给人剑走偏锋,却仍给人朴实的感觉。这大概是看教科书的序惯了,或是看书少的缘故,我见到的许多序大都围绕书本内容,多加赞誉。知堂先生的序则多是从一个丝毫不相干的地方出发,最后部分才迂回到主题上,很是奇特。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他原是水师出身,自己知道并非文人,更不是学者,他的工作只是打杂,砍柴打水扫地一类的工作。如关于歌谣,童话,神话,民俗的搜寻,东欧希腊日本文艺的移译,都高兴来帮一手,但这真是缺少人工的时候才行,如各门都已有了专攻的人他就只得溜了出来,另去做扫地砍柴的勾当去了。因为无专门,所以不求学但喜欢读杂书,目的只是想多知道一些事情而已。所读书中于他最有影响的是英国蔼里思的著作。”他是谦虚的。我倒是极喜欢他所说的砍柴打水的工作。这大概也是因为专攻的人写的书太专业,这些书倒是很适合我。

  这本书中的文章我最喜欢的是一些“关于”的文章,这些文章或是细细讨论一个小事情,或是关于时势的评价分析,往往使人深思。下面把我印象深的几篇文章略表一下,以备日后回忆。当然文章都挺有趣,只能稍减几篇了。

  《关于读圣书》:作者对小孩子读圣书发表了意见。

  《关于分娩》:里面有一段:《中学生》杂志记者云,西洋人说抽鸦片是我们的一大坏处,其实提到所谓洋烟这独舞,我们还不能不抱恨这最初为要强运鸦片来我国而打开我们门户的英帝国主义着呢。善哉,起眼虽大有阿Q之精神,但以辩解民族的缺点则再也好不过,我们亦何苦而不利用一下乎。或曰,辜鸿铭今又时髦矣,其言曰,中国文明就在在污糟里,此亦可作别一辩解也。

  《关于捉同性之恋》:这题目是我不禁震惊,民国比我们想象的大概进步多了。细读是关于希特勒在德国的事,提到了法西斯,似当时法西斯也只是一种主义,并不是邪恶的代言。胜王败寇之感。他给墨索里尼,凯末尔,希特勒排顺序,说希特勒是法西斯第三。“卐字政治似乎老是不安宁,奇闻怪事层数不穷,好像病人不能安眠,时时发作似的,总非健康平复之象。其第一件是烧性书。……远可并驾秦始皇,近亦可中古之罗马法王也。……第二件试试驱逐犹太人。……第三件是冲锋队清党。此中详情非我们外人所知,但有内乱总不是一国一党安定之兆。……第四件便是这捉同性之恋。”这在当时有如此议论,可见当时国民理智还是很清晰的。又想起几十年后另一个党发生的事,历史倒退的很久很久。文革怕是断了中国文化的根基,要是再想续上就难了,非得花些时日。

  《阿Q的旧账》:大抵是当时新兴的左翼作家一直批评作品,后来提到作者的转变(这个我不甚清楚),后来还是这群人,新兴的左翼作家又大大夸赞这篇作品。作者质问,为何有这种转变,评价的标准又是如何?写的极是经典。

  《关于耆者行乞》:老年人讨饭的事。现在还有这事,中国进步很慢啊。

  《岳飞与秦桧》:是我对这两个人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我们心中的岳飞是《精忠岳传》里的岳飞,我们心中的关公是《三国演义》里的关公。历史总有另一面。时人的文章对于岳飞也只是和其他武将一样对待。只不过岳飞会写满江红传世。

  《关于英雄崇拜》也是极好的文章,也提到了岳飞关羽。

  《关于考试》:讲述了洪秀全、李闯王、张献忠的考试方法。多了许多知识。

  《关于割股》:讲述了几个类似的故事,有割别人大股为父治病的事。

  《日本管窥》,好像是一篇极其有名的文章。谈到了自己在日本六年的感受。时值日本侵华时期,写这文章很有勇气。如作者所说:“……意思又总是那么中庸,所以生怕写出来时不大合适。抗日时未免觉得亲日,不抗日时又似乎有点不够客气了”作者不不同意日本人的忠君爱国、认为这不是民族的品行。人民对于天皇感情很好,大概因为天皇没有实权,同情罢了。以及当时日本人的爱国只体现在打仗上,其他就全无爱国的思想,以致当时日本人就是鸦片烟的代称。因为政府禁烟了,日本人就偷偷搞这个生意。最后是武士道精神的缺失。我们的影视作品千篇一律,但总喜欢表现日本人战败后割腹自杀的情境。但其实,当时的日本,武士道的缺失是相当严重的现象。……作者谈的很多,也很可观,对于了解当时的日本很有意思。

  《保定定县之游》,讲了当时平民教育会的事。只是慨叹民国的思想是何等超前。我辈现在只需细细研究当时的思想,便会大有裨益。

  此外,关于孟母,半农纪念,隅卿纪念,关于命运,关于命运之二,以及一大堆为其他作品写的序也都是极其有益的。不一一赘叙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