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主席的文章妙在开门见山,一点就通。有些人觉得选集里的文字有些粗糙,其实不然,主席的文章都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对象而作,因此不是采用了卖弄文笔、掉书袋子的写法,这点很重要。革命不是谈谈而而已,而是要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实践。
●渡过最多遍的书之一。。。。
●我曾经以为只是一个偶然,可这个偶然从发生到成长,总在不断地自我校正,于纷杂的时势中寻找正确的道路。于是从偶然成为了必然。
●没读完,太深奥了我现在还用不着那么腹黑。
●选集+选读
●可以看到时代的影子,毛的文字,简单有力直接高效。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细细品读毛主席的著作,常常让我抚卷长叹,他的文风、思想是那么的深刻,深刻的让人欲罢不能。即便当把其中的片星道理应用于实践,也会让我得出很多茅塞顿开的感悟。这不是虚夸,片面的孤立的读书,显然不会有真正的心得,只有结合那个时代背景,只有联系你的生活工作实际,你才会懂得,毛选是一个宝藏,是一个助你你成长的大师。
心目中最经典的书,没有之一,涉及内容广泛、战略、宣传、组织、领导力、工作方法,一句话如果你希望自己提升点软能力,推荐还是多少看点,关于市场分析的参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关于战略、分析敌我发展的请参看”论持久战”,关于组织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哲学类“实践论、矛盾论、”工作方法“延安会上的讲话,建议和韦尔奇的”赢“和影响力系列书一起看,其中影响力的作者对毛主席倍加推崇,当然因为他的很多理论是从毛主席的实践中得出来的。
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 ·我们的经济政策*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实践论* ·矛盾论*
领导交班,忙里偷闲,重温毛选。发现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出——
实践精神、问题意识和斗争哲学,这三大特点。各有所指,又相互包含。在毛先生的视角中,问题是连接实践和斗争、事功的关键,问题的确立来源于实践中的矛盾,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斗争的手段。毛先生习惯于,到现实中寻找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用理论来深化问题,总而言之,围绕问题来推进实践,围绕问题来寻找规律,确立理论,自成一派。
这些内容都值得研究,因为依靠他们成就了毛先生的事业,但也因为这二者都没有重视、包含民主、法制等因素,也造成了毛先生在民主、法制建设中的巨大遗憾。怎样在这其中,更好地重视并推进民生幸福、自由权利、法制保障,更多地探索和实践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多元文化,满足人民的需要和期盼,更是我们的重大课题。
在方法这个层面,其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观点尤其值得重视。
“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在《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5)中,毛先生提出了当时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给出研究问题的不二法门——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具体来讲,就是要用马列主义去的矢去射中国革命这个的,就是要研究客观事物,发现其内部联系和规律性。
有的放矢、实事求是都必须以准确掌握情况为前提。毛先生特别重视调查研究,积极倡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明确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1930.5)。
“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向天。…第二是开调查会。…必须有调查提纲,还必须自己口问手写,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农村调查》序言1941.1)
深入基层蹲点,座谈调研,这样一些好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发展。
马克思认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为群众的行动,化作改造世界的力量,从而将自己的学说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对于实践,中共党人有著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实际上,毛先生已经将实践——内化为自觉的意识,外化为积极的行动,固化为一种精神气质。
“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整顿党的作风》1942.2)。
“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导向”(《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5)。
为了实践的需要,学习被提上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指导实践的理论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学习的目的是更好的实践,另一方面,实践也是学习的形式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学习成为直接沟通实践与理论的桥梁。
因此,是否有良好的学风,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毛先生将学风作为党风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全党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要求,并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并作其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
对于知识,毛先生始终是将其放在实践之中来认识和评价的,知识的价值,是以实践功效来评判的,并不认可知识本身的独立价值。因此,对知识分子也是始终有所保留,甚至是轻视的。
毛先生的斗争哲学,已经有太多的研究,无需赘述。“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5),可能是其斗争哲学的最好注脚。
这些论述,和自己所赞赏的——需求意识、问题意识、项目意识,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可以通过两者并参,来进一步建立与巩固、实践并深化这些观点和方法,从而更好的解决,人生意义上的,事功实绩上的,或是社会交往中的,种种的、当下的实际问题。
录《毛选》
《反对本本主义》1930.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的技术包括:要开调查会作讨论时的调查;要定调查纲目;要亲自出马;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5:“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注意的应用。”“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导向。”
《农村调查》序言1941.1: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向天。…第二是开调查会。…必须有调查提纲,还必须自己口问手写,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
《整顿党的作风》1942.2:“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5:“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
《反对党八股》1942.3:党八股的八条罪状:1.空话长篇,言之无物…看饭吃菜,量体裁衣,关键是看内容…2.装腔作势,借以吓人…3.无的放矢,不看对象…4.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语言要丰富,向群众学习,向外国学,向古人语言中学。5.甲乙丙丁,开中药铺。6.不负责任,到处害人。7.流毒全党,妨害革命。8.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1:“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