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春香传》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春香传》读后感1000字

2020-12-02 00:27: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春香传》读后感1000字

  《春香传》是一本由柳应九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香传》精选点评:

  ●居然跟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并称的三大名著

  ●有点无聊

  ●窘

  ●亚洲文学三大经典巨著???

  ●翻译地极烂

  ●真的不是一般糟糕~

  ●想当年的名号可是韩版红楼梦呢,当时年纪小还在想这怎么和红楼梦差那么多,看来是我高看他了

  ●很佩服柳应九先生的才华。

  ●不会说了。

  ●【춘향전】口头文学流传过程多少杂入了艳情成分,这个版本有一章节左右的言语调戏&foreplay(?),兼之主角不过十六七岁,并上夸张多彩的言语风格,构成了一种奇妙的青春感。总体而言,盘索里落在纸上而失去了“歌”的成分,的确失色不少,不过,韩国译者的中文相当半吊子,译文像乱用古语的时代背景轻小说,读着倒是……蛮新鲜的囧

  《春香传》读后感(一):春香,思密达

  1,电视剧《豪杰春香》比书好看,思密达。

  2,这本书不配和源氏物语,红楼梦齐名,思密达。

  3,韩国太小了,一点芝麻事还可以写这么多,没有什么剧情跌宕,思密达。

  4,还不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茱丽叶,思密达。

  5,感情描写不如孔雀东南飞,情色描写不如金瓶梅,思密达。

  思密达啊思密达。

  《春香传》读后感(二):勸退指南,這書純粹浪費時間

  這種放晉江都不能出挑的東西,是怎麼好意思對外宣傳說和《紅樓夢》《源氏物語》齊名的?不要說和《紅樓夢》《源氏物語》比了,看之前我萬萬想不到,連《四朝代》的1%都比不上!說《四朝代》是泰國的《紅樓夢》我是沒有異議的,說《春香傳》是朝鮮半島的《紅樓夢》還是歇歇罷…有人說是《西廂記》+《玉堂春》還真是抬舉牠了,真是好久沒讀過這麼爛的書了,模仿痕跡太明顯也就罷了,畢竟明清確實很多劣質才子佳人類作品,但這完全就是堆砌,我還讀到了《牆頭馬上》的影子,最後一章明顯是薛平貴試妻的套路…而且就李夢龍寫的那個東西也能叫才學?他還好意思自比杜牧之、李太白,(btw朱元璋在這成了朝鮮半島人)更搞笑的是就這水平他還高中狀元,雖說中狀元是才子佳人一貫的套路,但也不能這樣糊弄人罷,金庸當初寫《書劍恩仇錄》,陳家洛最初的解元身份都被革了,理由是解元寫的詩不會這麼爛…吃個飯是報菜名嗎,給官妓點到也是報菜名,需要每個人名字都寫出來嗎?玩排比句式呢?真是什麼流水賬都敢充數啊…而且恕我看不出有什麼所謂反封建思想在裏頭,春香媽媽一直強調「她是個有血統的孩子」,李夢龍張口就來「你這個賤骨頭,敢侮辱貴族階級的人嗎?」…另外,某些描寫真是蘭陵笑笑生都寫不出來…《金瓶梅》好歹有些藝術性,這裏私定終身那一兩章我只看到性…朝鮮80年根據這個改編的電影評分還蠻高的,我覺得那是因為朝鮮篡改了原著,韓國2000年把這拍成了情色片,雖然評分低到和這本書差不多,但那才是真正的尊重原著罷…這破玩意兒竟然還有越劇、黃梅戲、評劇版,我不知道那是怎麼改出來的…有時間看看…整本書,都在掉書袋!作者生怕別人不曉得他會幾首詩經、唐詩!生硬穿插典故強行解說!這真的是朝鮮半島最有名讚譽最高的古典文學作品嗎?原本還打算再看看《九雲夢》,想了想還是先看看越南的《金雲翹傳》罷…我怕《九雲夢》和這個是一個水平我受不了…浪費時間的玩意…除了積累了兩個詞彙「退妓」和「守廳」外再沒有別的用處…而且李夢龍明顯是比張君瑞還要渣的存在…實在接受不了…

  《春香传》读后感(三):韩国经典的尴尬

  是这样的,中日韩是亚洲的核心国,中国文学首推红楼,日本文学首推《源氏物语》(毕竟人家是世界上第一本长篇小说),这样韩国就很尴尬了,因为离中国很近,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甚至觉得“中国的就是自己的”。这时突然要让他举出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他只好把传统的“盘所里”(说唱、清唱)改编成小说来撑场面。于是,《春香传》得以和《红楼梦》、《源氏物语》排在一起,称“亚洲三大名著”。

  这下惨了,即使是放在一起也是相形见绌。改编成小说真是个馊主意,因为《春香传》的精髓在“盘所里”,而不是剧情。脍炙人口的“爱歌”、“狱中歌”,翻译成汉字以后只会叫中国读者不屑一顾,虽然有韵脚,文采和小学生熟读的唐诗宋词差太远。而且韩国民众熟读中国古籍,各种典故手到擒来,但现在已经不是附属国时代,给中国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拾人牙慧,没个特色。

  我记得我翻开第一页就有摔书的冲动:什么,大明天子朱元璋的祖父是韩国人,你们古朝鲜那么好他为什么要千里迢迢迁到中国当贫农。再看看成书时间,《春香传》 是由众多清唱艺人加工而成,最终完成已经是清代中期了。要知道,李氏朝鲜在建国之初就对大明很狗腿,还没正式建交就把大明的服饰通通搬回家,以属国身份自居。而且日本入侵朝鲜,万历皇帝立马出兵抗倭,以举国之力把日本人赶回老家。所以,在明朝期间,万万不会有这种玩笑。

  剧情是《春香传》的硬伤。“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这种套路在中国一大把,我们所熟知的《西厢记》、《牡丹亭》都是。春香和梦龙从相识到成婚都过于仓促,母亲像是讨好似的把女儿“嫁”给了梦龙。梦龙走后,新府尹到来,立刻刁难春香,把她问成死罪。似乎府尹的存在就是为了折磨春香,好让她百折不屈地守节。正是曹雪芹借顽石之口写的: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

  故事讲重点放在了“守节”上边。对于大贪官,民众都是恨之入骨的,但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之下,“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例子在中朝两国上演,而春香这是这些底层民众的化身。百信借春香守节痛骂贪官,同时安慰自己的心。但我们反过来看,春香守节真的合法吗?梦龙为了见春香私自离家,见到春香母亲就提亲,在母亲的撮合下他们当晚成婚,没有见证,梦龙的父母毫不知情,我们熟悉中国礼教,这种婚姻真的算不上明媒正娶,就算梦龙抛弃了春香,春香也没地方诉怨。但是,为了春香能够成为烈女,他们的婚姻必须是合法的。同时李公子和春香不是同一个阶级,电影版里卞学道对李公子说:妓女的女儿是妓女,这是这个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春香的地位。这个刻画阶级矛盾的描写书中却没有。

  “金樽清酒千人血,玉盘珍馐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这首诗令我眼前一亮,然而却是改编自嘉庆帝的诗。孙犁先生说“小说忌卖弄”,通晓诗词典故是好,但和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不是卖弄是什么。这本书卖弄学识的地方还真不少,光是这一点就不大讨喜。除此之外,对人物描写过长也是弊病之一。比如李公子登上广寒宫远眺,正好看见春香由远及近,接着就是一大段人物描写,还在不恰当的地方引用诗歌: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和端午出游的春香有多大关系?

  《春香传》被誉为韩国的红楼梦,朋友看到这句话嗤之以鼻。我想韩国人想表达的是“春香传在韩国的地位就像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小说版的《春香传》不怎么样,但如果唱出来可能大有不同。

  在末尾奉上黄梅戏版《春香传-爱歌》,旋律和天仙配类似:人世无常,梦龙提议,与春香订一个百年之约。

  梦龙:你变那长安钟楼万寿钟,我变捶儿来打钟。春香:打一更,铛铛叮。 梦龙:打二更,叮叮咚。春香:自己打钟,自己听。梦龙:自己打钟自己懂。春香:春香铛铛叮。梦龙:梦龙叮叮咚。合:好一个梦龙春香春香梦龙,恩情重。

  《春香传》读后感(四):《春香传》朝鲜底层社会共同编织的童话与其事大慕华思想

  《春香传》是朝鲜时代底层人民集体创作的口传文学,它透过对李梦龙和成春香两人迂回曲折爱情故事的描写,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李氏朝鲜统治下的官场腐败和人民想冲破阶级社会观念的强烈欲望。

  《春香传》与日本《源氏物语》、中国的《红楼梦》齐享“亚洲三大古典巨著”之名。然而,《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和中国《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个是宫廷女官,一个是没落的名门贵族,两者再怎么说都是出生于上层社会,皆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和文化水平,在揭露故事背后的社会主题上自然采用了更高明的手段,此外,也更具艺术审美性。可《春香传》不一样,他并不是一个作家的著作,而是出自于朝鲜广大的底层人民的集体创作,因此《春香传》里的韵文、用词往往缺乏了文学性,在人物刻画方面太过于“理想化”,叙事手法也趋向于流水帐般的叙事,审美趣味更不用说,作为口传文学,自然倾向于广大的底层民众的口味,颇有现代消费性文学的味道。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都是东亚著名的悲剧文学,著作皆透过对主人公悲剧人生的描写,揭露主人公悲剧背后更大的社会悲剧,甚至民族悲剧。然而,《春香传》的结局却意外的圆满。李梦龙抛下春香赴京时,我立刻对李梦龙这个人物有了不好的印象,觉得这个人没有担当,私下和春香约定终身,却又碍于自己的名利不肯明媒正娶。然而当春香被卞学道逼迫,甚至押入牢狱的时候,我还以为故事的走向必定是往悲剧直奔而去。可出乎预料的是,这个失去音信已久的李梦龙,突然穿得像乞丐一样出现在即将被处决的春香面前,尔后又出现在卞学道的寿宴上,暗示了自己作为“暗行御史”的身份,并留下千古留名的讽刺诗一首:“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然后像一个现代偶像剧里的男主角一样,非常英雄的救了春香,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见钟情何其难呀!

  《春香传》的开头便交代了李梦龙和成春香两人的身世背景。男的是“更胜潘安之貌”、“才学比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李商隐等名家还有精益”等等,女的是“貌比西施佳“、“才艺更胜昭君”,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两个拥有几近完美人格的人物在相遇之后就立刻陷入爱河,并私定终生,一切的描写都朝现代通俗言情小说的情节发展。男女主人公都被刻画得过于完美,即使是身为艺伎之女的春香也有一个名门望族的父亲和一个才华出众、风华绝代的名妓母亲。仿佛像是西方童话里的公主与王子一样,《春香传》里无处不散发出童话般的色彩,对于像卞学道这样的反面人物的刻画反而有点轻描淡写,著作在描述春香和李梦龙时列举了大量的千古名人才子的人物例子作比喻,但在描述卞学道时却只是草草几字带过,单单只从人物的劣迹对其进行塑造。

  由此可以看出,春香和李梦龙这两个人物,其实是集合了广大民众作者对这样一个童话般的想象所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两人几乎集千古名人的优点于一身,而春香是贞洁烈女,李梦龙是英雄般的人物。对于当时候饱受两班贵族压迫压榨的朝鲜人民来说,春香就是那个代替他们申诉和批判两班贵族的人物,她代表的是广大底层人民的声音,情节里的矛盾冲突基本上都是围绕在春香展开的。当在描写自由婚姻和当时“尊卑贵贱”身份等级制度的冲突时,春香向梦龙指出,“你休以为春香是个贱女,因而任意抛弃”。进而斥责不合理的等级制度:“贵族两班,个个狠毒!恨哉!恨哉!尊卑贵贱,委实可恨!谁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曾想世界上竟有这等狠毒的两班!”这是春香出自肺腑要求爱情自由的呼声,实际上也是朝鲜人民对身份等级制度的悲愤抗议和严厉批判!

  而李梦龙则被描绘成像神一样解救人民于水生火热的英雄一般的人物。像李梦龙这样的“清官”在濒临崩坏、满是贪官的李氏朝鲜王朝里几乎是没有的,那为什么朝鲜人民要一起塑造出这么一个英雄般的完美人物呢?其实在那个封建制度败落的年代,出现象李梦龙这样的“清官”是可能的。但要彻底解决阶级不平等和官场腐败的状况,单凭一介新上任的“御史”是不能做到的。李梦龙的形象其实是朝鲜人民心中渴求出现的,像救世主一样的英雄人物,所以李梦龙几近完美的“清官”形象,其实是朝鲜人民表达对腐败官场的怨恨和渴望改变社会现状的愿望之倒影罢了。

  《春香传》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并深受韩国人的喜爱与肯定,是因为这部小说确实直接的反映了朝鲜长久以来的社会问题,而通过文本的阅读,朝鲜人民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了自己的“反抗和反叛的欲望”。另外,《春香传》的故事曾由各种不同的形式流传,包括口传、说唱等等,而其作用有点像是现代的电视文化:“受众一般更倾向于去阅读或观赏符合自己需要的内容,以弥补或填满现实生活中的缺憾,或淡化社会交往上的不安感。”因此,李梦龙的形象正好符合一般民众的意愿,朝鲜人民借由李梦龙和春香阶级斗争的胜利,赋予其童话般的完美结局,来淡化阶级不平等和受压迫的不满与不安。

  因此,要将《春香传》说成是朝鲜民族写给自己的童话故事也不为过。

  《春香传》除了反映朝鲜人民对阶级社会不平等的反抗精神之外,在叙事和取材上也有着浓烈的“事大慕华思想”色彩。

  所谓的“事大慕华”(사대주의)是指当时朝鲜对中国产生的一种几近崇拜,乃至对中国的一切,进行深度模仿的一种思想。在当时,朝鲜几乎一切事物都在模仿明朝,并以中国的儒家性理学作为统一的思想,正如朝鲜古书《象院题语》中所说:“虽在海外,三纲五常,中国一般了。”这种“慕华”思想,既是事大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事大主义的重要体现。

  文本在对李梦龙和春香的描写上利用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名人才子佳人作比喻,其中也出现太多太多的中国典故、传说。此外,在思想上也处处能见儒家的身影。《春香传》引用中国诗歌多为唐诗,直接用的中国古典诗文四十余处,文中出现中国典故一百多处,中国历史人物名字八十余处,通过解读和文本比照并分析发现;《春香传》作为接受者,它并没有把中国文化照搬照抄,而是把适用于自己的东西恰当应用到作品创作之中。直接引用,融化吸收。

  李梦龙抛下春香随父升迁到京,一心考取功名,间中也流露出他与春香私定终生之事若是流传出去将有损家族名望的担心。像是“门当户对”“及第成名”这些本就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可这样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却是朝鲜社会的主流思想。此外,描写春香方面用了大量古代美人做比喻,例如:西施、虞姬、王昭君、班婕妤、赵飞燕、洛神、巫山神女等等。在春香的人物塑造上,也强调她是很有道德修养的女子,她“识得三纲,行得五常”,学的是“修身齐家忠恕之道”。她在反抗卞学道时所表现的“节烈守节”和这些赞美其道德修养的描写,明显的是受到中国封建道德伦理思想的影响。由此可见,这些源自于中国的各类思想,早已在朝鲜落地生根,透过这些对中国各方面的深度模仿来看,显然当时的朝鲜对中国是抱有强烈的“慕华情怀”的。

  另外,李氏朝鲜正值中国的明代。而在当时的中国,出现了大量描写才子佳人和一见钟情的文学作品,这种题材在当时甚至成为了一种潮流,例如《西厢记》、《牡丹亭》、《镜花缘》、《李娃传》等。纵观这些作品,再将之与《春香传》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春香传》确实继承了这些作品的某些形式特点:才子和佳人邂逅而一见钟情、双方爱情遇到社会和世俗的考验、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完全是《春香传》情节走向的特征呀,《春香传》之所以会有这些特点,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受韩国民族“事大慕华思想”的影响。

  《春香传》的艺术特色与其“大圆满结局”的特点,都是“事大慕华思想”的产物。因此我们在解读文本艺术特点的时候,不能单方面的从韩国朝鲜的历史角度去剖析,必须考虑其社会和时代背景的因素,以至于不会出现文本解读错误的情况,尤其《春香传》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整个朝鲜的“事大慕华思想”的盛行,用的典故也是取自于中国文学的精华,在文本解读上必须也将“事大慕华思想”纳入考量之中,而当代的韩国学者在研究《春香传》的时候,因为缺乏对中国文学的了解,或抱有韩国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只从春香和李梦龙反抗阶级的不平等为出发点做研究,更多的强调了阶级斗争的成功,而忽视了作品诞生的条件因素和历史意义,以至于这部在韩国民族文学占有非常高地位的著作在文本解读上无法显示出其历史意义下的“创作动机”原貌。

  郭于璇

  2014年1月6日

  东亚比较文学作业------谈谈你对《春香传》的看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