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经典观后感1000字
《呼吸》是一部由陈碧君执导,杨照 / 李其睿主演的一部音乐 / 脱口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吸》精选点评:
●作为一个给广大业入门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资料,父女交流的部分没有太多共鸣,后面乐曲分析的部分感觉说的不够啊不够,热情有没有?肖邦之后有没有?现代的有没有?接下去一季有没有?其叡录的时候16?今年也该有20了吧?纵观下来有点舒曼被严重低估的感觉。
●讲了一些对古典乐的理解,其实还好,如果付费看有点不值,在小程序里看的
●支持下理想国。 他说的音乐的理解对我来说甚浅,但是这小姑娘倒是很可爱。才十六岁,我邪恶了。。。
●当年为它买了会员。
●没钱买看理想的会员
●渐入佳境,先是父女漫谈再是音乐和指点,最后到音乐独自奏鸣,从需要语言来引发到摆脱语言束缚发展出自己的格调让人品味,仪式感和情感俱佳。
●呼吸
●古典音乐入门科普推荐。
●338
●花了重金充会员,现在忘得差不多了,但还记得小星星变奏曲带来的感动。
《呼吸》观后感(一):一段段平实又感人的父女对话
很懊悔今天才发现这个“宝藏”
【看理想】“插手”古典音乐这件事真乃喜大普奔!BTW,音乐文学不分家。
仅是一对父女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引导、聆听音乐,已让人听来热泪盈眶,这便是一种“真心”热爱所体现出的力量,绝非把古典音乐当作一种肤浅的“装饰物”来粉饰外表。
跟着每个乐句用心呼吸,一定会有不同的体悟,trust me.
《呼吸》观后感(二):。。。
声音五元素:音高,音量,节奏(速度),音色,方向。.................................................................................................................................................................................
《呼吸》观后感(三):呼吸记录(才看1节)
李其瑞在节目中说“古典音乐需要自觉得专注地听,带着脑子听。”我不懂古典音乐,不懂“声音五元素”,听歌也是听歌囫囵吞枣。借《呼吸》这个节目
了解一下这个大雅之堂。鉴于脑子不太好,听过见过隔几天就忘,故在此做个听课笔记。
1 声部如何聆听——巴赫《二声部创意曲》
整部曲子分三个部分,共两个声部,高声部and低声部。
高声部和低声部互相追逐。高音先起,接着低音,渐渐地低音追上了高音,变成高音追低音,最后友好地牵手回家。
《呼吸》观后感(四):这个世界与你有关系的东西好像变多了
16年的节目与98年的其睿。每集都以对德国静物的拍摄为始,告诉观众,无论你在做什么,都要准备静下来进入这里了。继而呈现李其睿与杨照先生平等的父女对话,令人羡慕,他们谈德国音乐教育,谈音乐知识与对它的理解,作为对观众的启发式引导。到演奏厅杨照先生的讲解与其睿钢琴示范的默契配合,最后部分则是留给现场独奏。十六集,从巴赫听到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第十号奏鸣曲》,到贝多芬的《告别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到舒曼的《梦幻曲》,肖邦的《第三号诙谐曲》《第一号叙事曲》,第一次真正接触古典音乐,《呼吸》所做的不过是将古典乐的门槛降低。犹记刚开始能听懂巴赫二声部的欣喜,听到贝多芬《告别奏鸣曲》中对鲁道夫大公的情谊,同时古典乐也在贝多芬这里由宫廷演奏走向个人表达,听到肖邦的叙述曲是如何用钢琴讲述传奇。音乐于叔本华是高于文学、绘画、雕塑等一切艺术形式的存在,但要真正听见音乐的呼吸,是不能与其他艺术形式分离的,你要“感觉到这个世界与你有关系的东西好像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