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经典观后感集
《呼吸》是一部由陈碧君执导,杨照 / 李其睿主演的一部音乐 / 脱口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星留给自己
●为什么没碰到过杨照这样的好老师 ʅ(。Ő౪Ő。)ʃ
●我承认这部综艺节目很精彩,也很良心,但是我并不推荐?为什么?因为——曲高和寡吧。在快节奏的当下,看了也看不太懂
●我们的音乐课就应该先以这种形式教怎么欣赏古典音乐,培养兴趣啊!
●听觉退化
●洗礼。。
●适合对古典音乐稍微了解一点之后在看
【看理想】“插手”古典音乐这件事真乃喜大普奔!BTW,音乐文学不分家。
仅是一对父女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引导、聆听音乐,已让人听来热泪盈眶,这便是一种“真心”热爱所体现出的力量,绝非把古典音乐当作一种肤浅的“装饰物”来粉饰外表。
跟着每个乐句用心呼吸,一定会有不同的体悟,trust me.
《呼吸》观后感(二):。。。
声音五元素:音高,音量,节奏(速度),音色,方向。.................................................................................................................................................................................
《呼吸》观后感(三):呼吸记录(才看1节)
李其瑞在节目中说“古典音乐需要自觉得专注地听,带着脑子听。”我不懂古典音乐,不懂“声音五元素”,听歌也是听歌囫囵吞枣。借《呼吸》这个节目
了解一下这个大雅之堂。鉴于脑子不太好,听过见过隔几天就忘,故在此做个听课笔记。
高声部和低声部互相追逐。高音先起,接着低音,渐渐地低音追上了高音,变成高音追低音,最后友好地牵手回家。
16年的节目与98年的其睿。每集都以对德国静物的拍摄为始,告诉观众,无论你在做什么,都要准备静下来进入这里了。继而呈现李其睿与杨照先生平等的父女对话,令人羡慕,他们谈德国音乐教育,谈音乐知识与对它的理解,作为对观众的启发式引导。到演奏厅杨照先生的讲解与其睿钢琴示范的默契配合,最后部分则是留给现场独奏。十六集,从巴赫听到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第十号奏鸣曲》,到贝多芬的《告别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到舒曼的《梦幻曲》,肖邦的《第三号诙谐曲》《第一号叙事曲》,第一次真正接触古典音乐,《呼吸》所做的不过是将古典乐的门槛降低。犹记刚开始能听懂巴赫二声部的欣喜,听到贝多芬《告别奏鸣曲》中对鲁道夫大公的情谊,同时古典乐也在贝多芬这里由宫廷演奏走向个人表达,听到肖邦的叙述曲是如何用钢琴讲述传奇。音乐于叔本华是高于文学、绘画、雕塑等一切艺术形式的存在,但要真正听见音乐的呼吸,是不能与其他艺术形式分离的,你要“感觉到这个世界与你有关系的东西好像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