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水浒传》是一本由施耐庵著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90元,页数:4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浒传》精选点评:
● 千古蓼洼埋玉地, 落花啼鸟总关愁。
●你懂得
●四大名著也就只有水许能完整看完。
●写得太好了
●价值观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异化,的确容易让少年们困惑。
●有一本线装的,看起来特别有感觉。四大名著,愿把他们看透。
●还是不要回古代了,动不动就让别人给杀掉了。
●没有招安之前,写的真好
●36天罡,72地煞,108名英雄好汉,他们的成长之路让人热血沸腾,可他们的结局却也让人唏嘘不已...
●【已购·读了一半】这书里的女子全不是好货,这108只雄性动物的故事真是没法看下去。
《水浒传》读后感(一):水浒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
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水浒传》读后感(二):一群讲义气的流氓相遇梁山泊
虽说《水浒传》也是四大名著,从小学五六年级看《西游记》到初中看《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一直都没看,一则是因为看了几页感觉打打杀杀的不适合,二者乱七八糟的事情耽误了,一直到我30岁才读完这两本书.
《三国演义》不愧是一本政治哲学书,好多典故也出自该书,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但我对水浒传的评价并不高,书中所谓的义士不过是一群犯了王法亡命天涯的人,草菅人命的事情也屡屡出现,就拿李逵吃饭不付钱打死讨债小二的事情就有好几桩。
也有可能是读了蒋勋说红楼梦,对文学作品的一些细节有了一些苛刻的鉴赏,水浒传作为乱世中的英雄,确实能给绝望的百姓一些希望,但农民起义始终缺少一些长远性和突破性,所以农民起义不会成功。
《水浒传》读后感(三):”梁山好汉?“
看完全书,总结就是一句话:“梁山泊上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好汉。”几乎书中的每一位都是有相似的命运。第一种,山上大部分是官员,他们或者不受重视,或者得罪了更高级别的官员,于是杀人(或许错杀,或许有意),不管怎么说,最后投奔宋江,上了梁山。第二种,平民中的武力高强者or重情重义者,他们的后来命运与前者相差无几。第三种,久仰及时雨大名,自己主动投靠了宋江。这样看来,好像各位“好汉”都是命途多舛,不得已才被逼上山。其实不然,从书开头几章写花和尚鲁达和豹子头林冲的故事来看,其实前面的情节确实是重义气的汉子因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惹到某些利益相关者or老实人被奸人所迫害。这里的基调都还是比较正面的。可是再往后看,就觉得这些哪都是好汉呀,这些都是亦忠亦奸之人呀。
无论是孙二娘张青(卖人肉包子)、李逵(杀人上瘾的魔鬼)、武松(残忍杀了哥嫂一家)等等,这些人哪个不是自己也作恶多端呢?一味追求的忠义和正义,其实只是不容许他人对自己利益的侵犯,尤其是当官的人,一旦有点身份地位,就更能引起他们这帮人的不满。然后美其名曰,这是替天行道。印象很深的片段是,关胜对宋江的一段质问,他问宋江不过是城中小吏,怎么敢背叛朝廷。宋江怎么回答?他说,不是宋江要背叛朝廷,实为奸臣当道,贪官横行,逼上梁山,只敢替天行道,怎敢造反?关胜听了大怒。要是我,我也会怒气冲天的。再看宋江为自己的行为找的说辞,我们弟兄中,一大半是军官,都是因为朝廷任用奸臣,祸害黎民百姓,情愿跟随宋江,替天行道。呵呵,这个人城府有多深可以看出了。多少次运用卑鄙手段逼人上山,断人后路只能心甘情愿跟着他,喊他大哥。最过分的就是美髯公不与雷横同道上山,同时也正式拒绝了宋江的热情邀请,没想到他派李逵去暗中杀害了知县的只有几岁的儿子,要知道前面朱仝已经回归正常的平民生活,被知县赏识。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消一两年就可以做一个良民了。没想到宋江下此阴招,断他后路,不得不跟随他。像朱仝这样的人才真正是被逼无奈,不是被贪官污吏,而是被一群口中高喊正义的恶人逼迫。实在可恨!
《水浒传》读后感(四):宋江你个贱人!贱人见多了,没见过你这么贱的!
今天在纳兰妙殊的文里看到宋江,偶不吐不痛快!为什么一样是四大名著。红楼地位如此凛然。文风笔调不论。一样是封建王朝的背景,曹雪芹是真正看透了。明明最后是落魄凄凉可是从头到尾他字字都是在对封建统治的反抗。。悟空再硬气压个五百年就降了。水浒更糟糕,围山五年都不用啊,就通通给宋大人卖了!他骨里里从来就是个大人,那里真正的落过草。。多少硬气热血男儿都让这货给糟蹋了。就算通通死在梁山都好。。朝廷不过就是天下最大的贼窝最最藏污纳垢之地!!
宋大人做官你没手段,最贼你没文化,娶了老婆没鸟睡,你还有脸出来嚷嚷。。丢。真丢。官人被罢,贼人投降,男人都不做不好,你丫头一回出场就该摸脖子上吊。。免得将来祸害别人。。偶都怀疑你是不是和作者潜规则了。要么怎么安排这么一孬货当主角!!
------------------------
同类型的大好人。刘备和宋江。。对比之下。。
宋大人啊,您真是一点技术含量都米有啊。。
刘皇叔一开始的资本比你差多了。。
虽然有时势这一大原因在。
那就单野心和眼观来说。您真的让人看不上眼啊。。
好意思跟人家一起来座《四大天王》男主角的位.
选腹黑你不如曹操,脸皮厚不如刘备。重情义你不如孙悟空。
小白恋你再漂白两次也不如宝玉!
要不你去改选烂角色最小人天王!!
说到这个,你也不如和珅。。怕是连容嬷嬷都不如啊。。
偶觉得演小人最好的应该是和珅,王刚大人您太绝了!!
完全让人恨不起来啊!!韦小宝算什么。。您才是境界!!
太宝了,偶连看纪晓岚都为的是看他。。乐死了。真的。
----------------
历史上和珅是被乾隆宠幸的美人啊。。而且完全不圆滑的说。。
据考,很有点侍宠生骄的样。谁谁都不放在眼里。。
读《阅微草堂》就知道,纪晓岚也是贼精贼精的断然不会去惹
皇帝的这个。(伸出小尾指)
所以编剧大人塑造出来的这个和珅,实在是有爱。。
《水浒传》读后感(五):真英雄还是伪君子? —— 说说原著中的林冲
小时候看央视版电视剧《水浒传》,我最欣赏的就是林冲这个人物,“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头衔听上去就无比带劲,“风雪山神庙”一节快意恩仇,一挺花枪,一壶浊酒,漫天飞雪,英雄末路,配着那股侠义之气,剧中激昂的唢呐声响起,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那时我心目中的林冲真是一身武艺横行天下,一腔热血忠肝义胆,实乃“武艺高强,义薄云天”的英雄式人物。以至于当林冲望着水泊对岸被一心招安的宋江放走的死敌高俅吐血而亡时,我都忍不住要骂一声宋江鸟人。
后来因为这部《水浒传》剧集的影响,四大名著里我尤其爱读这本施耐庵的《水浒传》原著,前前后后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可是随着我的每一次阅读,林冲这个人物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越发模糊了,他在我童年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也一点点的瓦解。我不禁困惑,这林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在我看来,凡是江湖武侠类的故事,往往便有英雄似的人物,而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一在“武”,一在“义”。武者,力也,有力量的人才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去劫富济贫,去替天行道;而义者,情也,有情有义的人才能把自己的力量用在正道上,泽济天下。所以,在我看来,只有“武”与“义”皆得之人,才算得上英雄。
谈到林冲的“武”,秒杀陆虞侯、吊打洪教头、力拼青面兽、生擒扈三娘、战平呼延灼、生擒郝思文等等这些章节,都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林冲的武艺超群,一生战功无数,梁山“马军五虎将”排第二,绝对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的顶级战将。所以从“武”的角度,林冲是绝对具备成为英雄的条件的。
可是谈到林冲的为人,却让人困惑了起来,尤其是前期的林冲,如上文中所问,林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得知妻子遭人调戏 —— “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 —— 看似一腔英雄之气。可是当一见那人便是自己顶头上司高俅的养子高衙内 —— “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 这里一个“软”字把林冲本性中的懦弱和现实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然林冲这里的懦弱是可以理解的,高俅位高权重,自己寄人篱下,只求平安无事,这种市井的心态不管是换了谁都会有,而林冲又是一个“熬得住,把得牢”心思细密的一个人,所以他能忍得下这口气,不仅不去寻仇,还拿着宝刀想去献给高太尉,求一个平安。
真正让人困惑的是林冲休妻这件事,小时候看的时候就觉得这一段非常突兀,直到长大后通晓人事了些,才慢慢看得明白。当高俅与手下陆虞侯富安之流连环计坑害自己,林冲知道自己在劫难逃,生死存亡之际,林冲别的不想,却第一时间想到了要休妻,老丈人都说了先把林冲妻子接回家住,保得周全,待来日完聚,可是这林冲无比绝决,一定要休了老婆才肯上路。为什么?原文中一句“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和一句“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下耽误”将林冲的心思袒露的清清楚楚。高衙内将林冲逼得这么惨,为的是什么?还不是林冲的妻子吗,林冲这么聪明的人会不知道?林冲这里话说的半明半白的,其实意思是很清楚的,他知道高衙内有权有势,自己绝不是对手,如果把妻子让给高衙内,夫妻两人都可以活命,自己说不定将来带功赎罪还能回来继续“八十万总教头”的工作,而如果违抗高衙内的意思,自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才“免得高衙内陷害”。
可惜林冲把事情看得简单了些,妻子是个忠贞的女人,宁可上吊也不愿从了臭流氓,而高衙内也不会轻易放过林冲,还让陆虞侯之流的走狗进一步将林冲斩草除根,所以才有了后来风雪山神庙的故事。
而谈到这个陆虞侯,可以说是《水浒传》中标志性的大奸大恶之人,他为了功名利禄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几乎林冲的悲惨遭遇都是出于此人的亲自谋划,一次一次的用最奸险的方式将林冲逼上绝路,心狠手辣至极。但是在鲁智深之前,他却是林冲从小玩到大的最好的朋友。俗话说的好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什么样的人往往就会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而在我看来,在某种程度上,林冲和陆虞侯是有共性的。
比较起狠毒的陆虞侯,来看看林冲是怎么对他的另一个“好兄弟”鲁智深的。林冲与鲁智深的友情一直以来都被人来歌颂,而其中最经典的段落就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鲁智深可真是个讲义气的家伙,林冲遭难时,他跟林冲其实认识并不久,但是当林冲被董超、薛霸两位公人押赴沧州,鲁智深是一路尾随的,当到得野猪林中,两个歹人要取林冲性命,鲁智深“该出手时便出手”,在强棒之下救了林冲的性命,可以说鲁智深对林冲是有救命之恩,够义气了吧。而且这鲁智深也懂得林冲的用意,没有鲁莽的打死两位官差,大事化小,给林冲留了一丝将来回去做“良民”的机会,只是一路陪护着林冲一行人来到沧州。可是等鲁智深刚一走,林冲是怎么对自己的这位好兄弟兼救命恩人的呢?他直接把鲁智深给卖了 —— “这个直得什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 —— 两位官差本来还在寻思这神力无敌的大和尚是什么人,林冲却把鲁智深的老底都给端了。鲁智深本来是不想落草为寇的,自己在相国寺管着菜园子,每天喝酒吃肉,好不自在,结果就是为了这样一个相识不久的“好兄弟”林冲,被官差派人来抓,最终“逼上梁山”了。要不是菜园子附近的几个泼皮来给鲁智深通风报信,也许鲁智深生死都未卜。从这里来看,林冲对兄弟的情义,甚至还不如几个泼皮。林冲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林冲直到此时心里还抱着“戴罪立功”的幻想,而鲁智深这样一个交往不深的朋友的死活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直到风雪山神庙那夜,林冲都抱着这份幻想,妻子是可以给的,朋友是可以卖的,只要能保住一条命,将来还是可以回去的,直到草料场被烧,林冲知道自己死罪难逃,再也没有机会了,才彻底放弃了这个幻想。
再来看看林冲为什么要杀王伦,王伦这个人确实有些心胸狭窄,容不得比他更优秀的人才,怕被人夺了主位。可是王伦就罪该致死吗?打个比方,王伦是一个暴发户,自己开了一家公司,你林冲去投靠他求份工作,人家拒绝了,你就有理由把他杀了?更何况这王伦对林冲是很不错的,在林冲走投无路的时候,是王伦给了林冲栖身之所,又是给银两又是设酒宴,不曾亏待过林冲,甚至可以说王伦对林冲是有恩的。而且林冲死皮赖脸的要留在梁山,王伦最终也是答应了的,还给了林冲一个头领来做,也算是給尽林冲面子了。可是在以吴用为代表的几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挑拨下,林冲就一句 —— “你这嫉贤妒能的贼!” —— 就把王伦给杀掉了。每每我看到这就我无比困惑,到底是王伦嫉贤妒能,还是林冲嫉妒王伦的地位呢?林冲这样做难道不是负义之人吗?
所以说了这么多,在我看来,林冲既算不上真英雄,也算不上伪君子,他只是一个很市井很现实的人,一个拥有高超武艺内心复杂的凡人,在一个邪恶的江湖上求生。他能顶着世上最大的羞辱忍辱偷生,也能因为他人的不重用而拔刀杀人。正如金圣叹所评价的那样,林冲是“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的一个人,因为他的现实,他的冷静,他的生存欲望,都是那么的市井,那么的真实,所以才“使人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