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八月的周日·缓刑》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八月的周日·缓刑》读后感锦集

2020-12-08 00:21: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八月的周日·缓刑》读后感锦集

  《八月的周日·缓刑》是一本由(法)莫迪亚诺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5,页数:2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月的周日·缓刑》精选点评:

  ●读莫迪亚诺,就像进了冥想盆一样,所有的回忆都在那团白色的分不清是液体还是气体的氛围里若隐若现

  ●我喜欢莫迪亚诺的小说。里面充满了万花筒状的回忆,渲染出神秘的气息、怀旧的氛围。一种淡淡叙述的语调却有着力透纸背的效果,人的处境在其中生动呈现,无力抗拒,无法逃脱。

  ●更喜欢《缓刑》,只是这一篇的翻译我实在是受不了。《八月的星期天》全篇都是L'ambiance,适合闲读。

  ●莫迪亚诺真是极少数能在时间长河里游刃自如的人

  ●没有什么更深的意义,所看见的即为所表达的。不过这一路技巧已玩得很熟。

  ●郑州。莫迪亚诺的扑朔迷离。

  ●没有回忆只有痉悸

  ●莫迪亚诺的作品总有一种让人一口气读完的魔力。

  ●关于时间与记忆的碎片

  ●缓刑似乎更能感染我,冷淡的叙述下面是非常庞杂的东西。

  《八月的周日·缓刑》读后感(一):谜

  莫迪亚诺的作品虽然背景都具有非常的现实性,但总体感觉却都让人有如在迷雾当中,完全没有前因后果,有的只是故事本身,可是如果来,去哪里以及为什么这样都是一团谜。这到非常具有印象派的风格。

  本书收录的《八月的周日》和《缓刑》也是如此,在《八月的周日》中西尔维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过去和未来是什么样子,作品都没有交代。正如同《缓刑》当中的大人们的被捕。总之到处是为什么?其实也许人生就是如此,我们除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外,即不太可能知道自己的未来,至于别人的更是如此。

  《八月的周日·缓刑》读后感(二):有些书完全是读感觉

  有些书是读意义,有些书完全是读感觉,这一本自我感觉归属于后一类。

  出色的细节描写和氛围渲染,但是总是感觉铺陈完全属于铺陈,没有太多的目的性,而且铺陈得太散了,流水账一样的居多。

  偶尔能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片段,但是仅仅是片段,而能串起来的,就是那种感觉和氛围,而不是实在的故事和意义。

  《八月的周日·缓刑》读后感(三):八月的周日·缓刑

  莫迪亚诺的这两部作品,可以说非常写实,故事的讲述很符合传统习惯。但看完之后我依旧感觉恍惚。给我的感觉就如同做了一个逼真的梦,醒来后依稀清楚,但又笼罩在一片迷雾中。   《八月的周日》采用倒叙,分别与恋人丈夫的失踪到恋人的失踪,以及自己和恋人的出走(对其丈夫来说也是失踪)为线。讲述了一段时间的事情。可是除了与恋人出走的一次(在文中是最后出现的一次)能让人明了外,其他两次都充满了迷。作者根本没解开,似乎让读者一团雾水,但想想对于男主角来说重要吗?不管知道不知道原因,离开就是离开了。其实我在想,这也许可以对照成人生。与恋人的出走是“希望”;恋人失踪是在社会上“迷失”;偶遇恋人丈夫后其失踪则已“豁达”了。有意思!   《缓刑》则是从小孩的角度去表现几个成年人的活动。从片断中我们实在不知道大人们在干什么?是抵抗战士还只是一群盗贼。总之我们迷糊小孩也迷糊。也许这一切也只是小孩的幻想呢?谁知道。

  《八月的周日·缓刑》读后感(四):《八月的周日》读后

  莫迪亚诺最著名的作品当属《暗铺街》,讲的是一个失去记忆的侦探如何寻找自己的真实身份,王小波《青铜时代》里的《万寿寺》据说是仿《暗铺街》写的。《暗铺街》我还没看,因为这本书现在很难买到。退而求之在孔夫子上买《八月的周日·缓刑》,篇幅不长,短短的七八万字,154页,读起来很压抑,照正常的阅读速度,一个晚上应该可以读完的,可这回断断续续地读了半个月,读上几页就不得不停下来,缓解一下情绪。整本小说阴暗压抑,弥漫着回忆,悔恨恼人无用的回忆。

  我在拍摄一组河滩的镜头时认识有夫之妇西尔维雅,被她的美丽和她的姿态打动。西尔维雅被她的丈夫维尔库尔打了之后,偷了别人打算卖给维尔库尔的一颗价值昂贵的南十字钻石要求我带她一起走。我们急于卖掉那颗南十字钻,却落入骗子尼尔夫妇精心设下的圈套,其实我本可以发现或者揭穿骗局的,但我却没有,虽然起了一点疑心却没有深究下去,尼尔提出想买钻石送给巴尔巴拉,在一次请我和西尔维雅吃饭后,我被打发下车帮巴尔巴拉(尼尔之妻)买香烟后,发现尼尔夫妇和西尔维雅连同那颗南十字钻石一起消失地无影无踪。

  “我和衣躺在床上,我把灯熄灭了,觉得在黑暗中可以更清醒地思考。可是黑暗和沉默就像裹尸布一样把我包裹着,我感到透不过气来。渐渐地,这种感觉让位于一种空虚和忧伤的感情,独自一人躺在床上使我无法忍受。P107

  “我想重新去我们在尼尔夫妇陪伴下去过的所有地方,希望从中找到他们的行踪,找到线索,希望或许能看到西尔维雅一起进来:就像人们在剪辑桌上倒放影片不停地检查同一组镜头的细节那样,可是就在我手持两包美国香烟走出嘎拉餐馆时,胶片断了,或者是我把电影胶片放到了尽头。”P109

  “一场梦吗?不如说是日子不知不觉流逝的感觉。我们毫无办法抓住它们。我们被传送带带着往前走,街道从我们的面前飞过,我们不知道究竟是传送带带着我们,还是我们在原地一动未动,而我们周围的风景却像人们称之为透明效果的电影手法一样从我们的面前滑过。”P86

  时间在作者正叙,倒叙,插叙当中显得有点混乱不堪,“最终一切都混为一体,过去的情景交错混杂在一种淡薄和透明的浆糊中,这种浆糊膨胀,鼓起,变为一种含红色的气球的样子,随时要炸裂,我突然惊醒,心脏砰砰乱跳。沉默增加了我的不安。”P37

  阅读的当中自然而然的被作者带入那种相当压抑、不安的气氛当中,可以说是作者的成功,但对阅读的本身而言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八月的周日·缓刑》读后感(五):《缓刑》读后

  莫迪亚诺的小说好象都与回忆有关,《暗铺街》的第一句话:“我什么也不是”,我更喜欢另一种翻译“ 我的过去,一片朦胧……”。《缓刑》让人看得一头雾水,摸不清头绪,《缓刑》和《八月的周日》一样,莫迪亚诺提供各种各样的线索——回忆的片段,这些记忆交织在一起,却没有明确的来龙去脉,发生了某些事,却有没有告诉你到底发生了什么。尽管我读过我却很难说出个故事的大概,“那时我10岁”,“我的母亲外出巡回演剧,弟弟和我住在她的几位女友在巴黎郊区的一个村庄的家中”。——多尔代恩医生街看起来像乡村。父亲在外四处奔波偶尔来看我们带我们去吃饭。

  小埃莱娜——约40岁当过马戏演员又当过空中杂技演员,在一次事故中受伤,走路有点瘸。

  阿妮——26岁,我和弟弟的教母,职业不详,似乎与一家夜总会有点联系——“阿妮在卡罗尔哭了一整夜……”,为何哭,没人知道,她几乎每天都开一辆四马力的车到巴黎去,回来很晚。

  玛蒂尔德·F——50岁左右,阿妮的母亲,她使我感到害怕。

  白雪——她们请来照料我们的一位年轻的姑娘,她几乎不说话。

  小埃莱娜和阿妮在家里接待的人:

  罗歇·樊尚——大约45岁,开一辆有活动车篷的美国汽车,在一个我们不知道名字自己称之为“比克·达尼”的汽车库里我们认出了美国汽车。阿妮和让·D很钦佩他。

  让·D——和阿尼的年龄一样大,“有时让·D独自一人来,是阿妮用她的四马力汽车把他从巴黎带回来的。他看来与阿妮最亲密”,“你应该读《祸不单行》让·D说”,结果他送了我一本黄黑两色的书,书上印的题目《别碰金钱》。

  安德烈·K——35岁,据说是“一位有名气医生的妻子”,“是的……”罗歇·樊尚说,“安德烈”经常和洛里斯通街的那帮人来往……”

  书中其他有关的信息:

  “2月的一个晚上我父亲在马里尼翁街的一家餐厅被逮捕,他身上没有证件,警察检查是由于德国人的一道新命令:禁止犹太人在20点以后在公共场所逗留”,他逃跑了,第二年,我父亲在他的住所里被拘捕,人们把他带到巴黎车站的德朗西兵营的一座附属建筑物,那里集中了德国人掠夺犹太人的所有财产。一天夜里有人让人释放了我父亲,这个叫路易·帕尼翁的人,他在解放时和他所属的洛里斯通街的那帮人一起被枪决了。路易·帕尼翁在1937年到1939年在17区当过汽车库的雇员,在德国对法国的占领期间他和亨利、埃德蒙·德勒埃耶组织一个黑市窝,他们被德国人拖进肮脏的警察勾当。

  阿妮给过我一个栗色鳄鱼皮的香烟盒,后来我遇到一个人,香烟盒属于他们店里的失窃品,有人进店偷了所有的东西。

  一天阿妮对我们说,“你们就要在对面的房子里睡上两夜……你知道,那座白房子……因为有些客人要到我们家住几天……”第二夜里,我们半夜醒来,走到窗口张望,看到了罗歇·樊尚的车子停在屋前,阿妮的4马力汽车也在那里, 让·D和比克·达尼从一辆卡车里走出来,一个人影不时在客厅的凸肚窗前走过。我困得很。第二天,所有的人都消失了不见了,除了阿妮的4马力汽车在那儿,但没有任何人。所有人的房间都是空的。宪兵和警察接着到来搜查了房子,他们到处搜索。

  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再也没有见到他们,除了一次我重新见到让·D。我那时20岁,尝试写第一本书。让·D从前曾坐过7年牢,从时间来看,他的麻烦始于多尔代恩街的时期。“他沉默不语,我也无话可说”。“这样的沉默并不容易,我从他的目光中看得出来,只要一开口说话,我们就会像被击中要害倒下的射击场木偶那样。阿妮,小埃莱娜,罗歇·樊尚肯定在监狱里完了……我失去了我的弟弟,线断了,一根蛛丝,这一切什么都不剩……”

  他留给我4张500法郎的钞票,而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他们不是在宪兵到来前就跑了吗,他们又怎么被抓进了监狱?我们无从得知,作者莫迪亚诺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而作为读者的我也只能是想象加上推测。从作者繁杂线索中理出头绪,也许不需要什么事都明白,也许只是明白其中的一点端倪,也许这就是阅读的乐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