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疯狂的眼球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疯狂的眼球读后感锦集

2022-04-26 03:04: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疯狂的眼球读后感锦集

  《疯狂眼球》是一本由(西班牙)萨尔瓦多·达利 / (法国)安德列·巴西诺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的眼球》精选点评:

  ●但丁《神曲》以一句关键语结尾:“是爱情,动太阳而移群星。”在达利这个超级偏执狂与自恋狂眼里,挚爱加拉就是他一切艺术之源。

  ●即使是超現實主義同樣需要古典主義為其細節服務,這也就說明了根源性的重要,無論美術或是音樂。另外,達利的畫有些我確實難看懂,我想他真的是個天才

  ●有点吓人 未读完

  ●NC得超越底线了...

  ●达利是那种少有的清楚了解自己的才华,并能控制运用的艺术家,也是一流的商人。他放纵没有边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不需要边界。两个层面上的天才。

  ●达利的疯狂与偏执为什么没有让他真的发疯?他的画完全展示了他的哲学和宇宙观。达利是位诗人,看他画作的名字是如何充满了诗意——《梦将一只手放在一个男人的肩膀上》(1936)、《拿破仑的鼻子,变成了一个怀孕女人,他的影子忧郁地行走在古老的废墟上》(1945)、《达利6岁时以为自己是个年轻女孩掀起海的皮肤却发现有条狗在水的阴影下睡觉》(1950)。他的确不是超现实主义者。他就是疯狂而精神分析的超现实主义。

  ●学校借到,萌!老WS老可爱的……

  ●了解一个艺术家没什么不好,尤其是这么疯狂的

  ●当年MARIA说让我们介绍西班牙名人,我第一个就想到达利,喜欢他充满奇异思维的画和的照片。于是乎在图书馆疯狂的找与达利有关的一切书,一点一点啃,一点点理解,摘抄下来,翻成西语,再做成PPT 。介绍他的成长经历,他的画,他的电影,他的照片和他的婚姻。 熬通宵做出来的效果让我很有成就感,可惜声音没放出来。这本疯狂的眼球是有关达利的书里比较全面的,图也清晰。看完这本书后,我想,或许你能对这位超现实主义大师有些许的理解。看完我的确更爱他了。

  ●眼球不是灵魂

  《疯狂的眼球》读后感(一):没有什么比我的死亡更属于我?

  虽然还没有看完,虽然不知道达利是谁,他应该不是太有名,因为搜狗不能直接打出他的名字。。。。

  不过书中所提到的超现实主义还是挺感兴趣的。。

  对于里面的插图画更是看不懂了,不知道为什么就能成为艺术品,可能看不懂的就叫艺术的。。

  《疯狂的眼球》读后感(二):疯狂的只是眼球,还不是灵魂

  这是一本让读者惊心的自传

  一个天才的诞生,往往来自于对死亡的敏感。达利的艺术基因,早在达利的哥哥七岁早夭时已经奠定。三年后自己的出生,父母的痛苦才稍减,达利异于常人的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溺爱,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哥哥可怜命运的补偿。这样的敏感让达利感觉自己的一部分早已死去,因此,他所有的努力就是要赢回属于自己的生命,于是他一生不断的挑衅,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和兴趣。

  这样的自白大胆真实,早已摆脱惯常的对不堪的健忘,去粉饰自己的假想并让自己信以为真。难以言说的,达利言说起来毫无阻滞。达利的敏感让自己独一无二,即使暴露出的丑陋,也让人不由的相信这是天才必由之路。

  挑衅的极致,一定是让反常识的东西象利剑一样刺进人们的大脑。达利极端偏执的从大便、血液和死亡中挖掘珍宝,获得让世人瞩目的力量。他制造大量不堪入目的肮脏行为刺激别人以及自己的灵感,他绘制大量反常识的艺术作品以使天下哗然。可是天才再有才不能通天,不是自己不能,是上帝不许。他遇到的世界规则强大,上帝之手让人们无法窥尽达利艺术的秘密,上帝的信徒们知道压抑达利的才华最后的结果会是火山喷发,于是他们大肆宣扬达利的柔软时钟,并把它悬挂在最高尚的艺术殿堂,顶礼膜拜。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达利也无法摆脱上帝设置的人性陷阱,迷醉在正途中获得的鼓舞,满足作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巨大声誉。

  多少天才被拉回正常的轨道,不得而知。上帝不允许世界过度癫狂。于是,比天才更天才的达利只能选择狡猾的艺术之路:如何祷告上帝而不信奉他。达利放弃了灵魂的疯狂,但仍幻想用疯狂的眼球,让时间停滞,让真实破碎,试图弄乱世界,与上帝(命运)做最后一搏。

  《疯狂的眼球》读后感(三):非常夸张

  大专毕业才去南京图书馆,进入南京图书馆先看的是传记和电影的两大分类。

  《达利自传》语言非常夸张,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作家,写作能力很强,很厚的一本书,是一本非常杰出的自传,看的时候我常常拍案叫绝:这个逼真他妈是天才!

  达利说:“我和疯子的唯一不同之处是我没有疯”。意思是他想疯就疯,不想疯就不疯。这实在太爽了。这个艺术家狂妄到了极点。并不是一切都在进步,有些人是难以超越的。而且旷世天才难以出现了。

  虽然我不能准确表述达利的画作的意思,但确实是天才之作。或许绘画不一定需要看懂。

  帮朋友做个广~告,想要买琴或者学琴,欢迎推荐,钢琴、吉他、架子鼓、古筝等等都可以

  如果坐标位于北纬31度14分至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至119度14之间,可以预约到店试琴 ^_^

  宁辉琴行官网:www.ninghuiqinhang.com

  小站:https://site.douban.com/284561/

  原文地址: http://jackrubbish.com/blog/archives/12416

  《疯狂的眼球》读后感(四):疯狂的达利

  疯狂的达利《疯狂的眼球》

  艺术家都很疯狂,中规中矩是成为不了艺术大师的,不过我们看到的疯狂都太有限,那些艺术家中的艺术家,才是真正的疯狂中的疯狂。

  在这些疯狂的艺术家中,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精神病患者梵高,其实梵高的朋友高更并不比梵高差,只是没得上精神病而已,而达利的疯狂绝对不在梵高之下。

  梵高本人患上了精神病,但是他的画还是挺正常的,达利的精神虽然没有分裂,但是他的画却真的患上了精神病,谁看了都会认为这是出自一位精神病的笔下。

  达利从小是非同凡响,并不是他的天才,而是他怪异的家庭培养出了他怪异的思维,在他出生前的三年,他的哥哥,一位七岁的男孩,天真可爱有才华的男孩死于脑膜炎,他从出生就笼罩在哥哥死亡的阴影中,这个阴影一直纠缠在他的童年之中。

  我们无法想象,达利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竟然是想象自己死了,尸体被虫子啃食。闭上眼睛,一群群绿色的大蚯蚓正在吞噬他的身体。多么可怕竟然有人会把这样的想象当做最有趣的游戏,这足以看出达利的童年是多么扭曲多么变态。不是如此的话,我们也没法解释达利何以会画出那样的画。

  看达利的画就好像是在看我们的梦境,离奇古怪支离破碎,没有理性,色情血腥暴力,那是一个我们从未看到过的世界。

  达利的童年是不幸的,不过幸运的是,达利能够把扭曲的童年,通过艺术得以升华,把扭曲内心世界的变成了一种艺术,从而向这个世界证明 了无论你经历过什么样的童年,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生,你都是有意义的。

  在这本达利的传记中,我们看到的和达利的作品一样,也是充满了扭曲,充满了色情,让人感觉这本书能够在中国获得出版,简直证明了中国出版业开放的胸怀有多么的博大。但是你要是想从达利的传记中,看出什么逻辑,看到什么因果和理性,那也是不可能的,他的人生和他的画作一样也是乱作一团,没有头绪。

  《疯狂的眼球》读后感(五):疯狂的眼球

  也许,让一个超现实主义者,而且是超现实主义者中最出位的一个,来写一部一本正经的自传的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达利的自传《疯狂的眼球》似乎就证明了这一点。看此书,我们发现,包括写作手法,似乎都不能够期待他会遵守一般的书写规则。由于此书由另一人执笔,因此主人公达利理所当然地在书中一会儿以“我”的面貌出现,滔滔不绝地将他的艺术经历娓娓道来,一会儿又自然地把自己作为他者“达利”细细端详、把玩、审视、评头论足。这两种叙事方式穿插交错,使这本书别开生面,也让读者在阅读视角的不断转换中增长了乐趣。

  达利的这本自传,其真假掺半、时空随意跳跃的叙述,恰恰符合他的超现实主义者身份。整个文本其实就是一种拼贴。而我们知道,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挪开、错置,与拼贴的道理其实如出一辙。经过这样颠三倒四的叙述,我们会在真实中看到一点虚构,在虚构中看到一丝真实,当然还有他说出的有关艺术与人生的个人真理。达利就是这样。在呓语中道出真理,而真理却又往往酷似呓语。也许这才是我们内心所期待的达利。一个会以令我们意外的方式道出真理与人生觉悟的艺术家。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觉悟总会由某种特别的方式说出。达利在这方面的掌握与发挥可说是炉火纯青。

  作为一个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一向善于以耸人听闻的事件吸引公众关注。这个集偏执狂、自大狂、色情狂于一身的人,喜欢装神弄鬼,故作惊人之笔是他的拿手好戏。而这也再正常不过了。达利的一生,生活与艺术相互嵌入,相互错置,没有可以明确区别的界限。看他的自传,与其说是了解他的人生,倒不如说是对于这种颠倒、颠狂的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的确认。他所有的絮叨,其实就是为了迫使我们接受生活与艺术之间的无区别,进而无条件地接受他这个艺术怪物。

  超现实主义“教父”布勒东曾经对于达利有过如下评价:“达利赋予了超现实主义非常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偏执批评方法,并很快就显示出它可以同样成功地运用于绘画、诗歌、电影、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物体的构成,时装、雕塑、甚至必要的话用于所有问题的解决。”不过也是这个布勒东,最后主持了对于达利的整肃。此事在《疯狂的眼球》中有较详尽的叙述。不过我认为,虽然布勒东过于政治化地对待了达利,但他其实是对的。因为超现实主义到了达利那里,经过他的装腔作势、装神弄鬼,确实变得太外化了,所谓的超现实主义就明白得索然无味了。如果就此让达利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化身的话(至今大多数人仍然这么认为),那实在是窄化了本来是“无边”的超现实主义。布勒东不跟达利急才怪。所以说,有的时候,确实是某种崭新的艺术主张成全了一些艺术家。如果没有这主张那主张,有些艺术家就根本不知道自己如何是好。从他全方位的艺术实验看,我们真的已经无从分清此人究竟是撒旦还是艺术天使。当然,此书中丰富的插图,又确实让我们充分领略他全面开花的艺术才华。至少从美术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经得起左看右看的艺术家。

  实际上,这本达利自传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看达利自传,是不是可以试着在达利身上找到点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到点达利。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都潜伏有达利身上的那个“鬼”,只是绝大多数人协助习惯势力与成见一起杀了那个“鬼”,成全了自己的正常。因此,达利就成了不正常的代名词。有了达利这个参照,这世界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其正常样态。可是这个世界最令人绝望的地方是,你越要让它正常,它却越是不正常,越是“达利”起来。如果你想要理解达利,并进而理解艺术,你必须放弃所有关于艺术的常规观念,先让达利把你的艺术观念重新洗刷一遍,从而可能用另外一种观念来看待他与他的艺术而不认为那是一个疯子在喃喃自语。因此,你打开此书时,绝对没有必要去斤斤计较于他的话是不是真实,是不是正经,这不是合适这本书的阅读方式。也许这就是他的自传给你的启示。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自传要比他的画更好看。因为看多了他的画,会发现其实手法还是简单明了的。虽然有无穷多的变形组合,但他的想象仍然一切从实际出发,所有运用于“超”越“现实”的素材,其实没有一样是超出常人的现实生活与有限想象的范围的。再怎么怪异的事物,都是变形再变形。而他的自传,如果没有图片,只是文字的话,也许会提供更开阔的想象空间。比如,在此书的最后,达利宣布:“我要让整个世界戴上绿帽子!”虽然仅仅是豪言壮语,却还是不要画出来为好。(顾铮)

  文章来源: 文汇读书周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