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The Rape Of Nanking》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The Rape Of Nanking》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08 03:25: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The Rape Of Nanking》的读后感大全

  《The Rape Of Nanking》是一本由Iris Chang著作,Basic Book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7.5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Rape Of Nanking》精选点评:

  ●力荐张纯如女士代表作,坚强、美丽、善良的张女士是真正的良心作家。

  ●太沉重~~~向张纯如在天之灵致以最高敬意。一个遗忘历史的民族必将被历史遗忘!

  ●关于那场暴行的完整研究。当然,主要是给西方人看的。

  ●看的太透就只能自杀了结了。我喜欢的作家普遍都是以自杀而告终的。。。也许,看的太透也不是件好事,糊里糊涂过一辈子才能在这个黑暗世界保留小小的幸福吧~

  ●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Itolocaust of World War II。突然明白张纯如为何会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一生,一如太宰治,或是认清了人性,认清了“人间失格”.

  ●历史需要被认识

  ●很 unforgettable 的一本书。之前一直想读,但是买不到,听了audiobook。里面有个别段的描述…让人很刻苦铭心。感谢张纯如女士记录了这段历史。总之,an event in history that the world and humanity should never forget。

  ●当年看这书看的差点忧郁症。。。

  ●侵略史看上去总能让人激增对祖国的热爱 读这样的侵略史,只能用读字,不敢连成句,更不敢走心思考,文字稍稍经过大脑,都不禁寒颤,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比起仇恨更多的应该是无助吧, 那种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无助感,那种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助感 像读二战,读珍珠港 都会有那么一个让人痛快的结局,南京没有,只留下了无数坟墓和被血洗过的高高的城墙,这座城市到现在还是让我感觉压抑,这道伤痕留在心上,永远无法抹去 以前看过一个张纯如朋友对她的回忆简介,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压抑,不顾亲人的反对执著于此,最后竟然换来自杀的结局 为了满足小众利益爆发的战争, 带给百姓的是永远的伤痛

  ●有很多歷史連自己也不知道了。另,看過她的傳記和這本書,覺得她被南京大屠殺期間金陵女校任教的伊利諾伊大學校友影響太深,自殺,也是跟了先人所選吧。

  《The Rape Of Nanking》读后感(一):The forgotten holocaust, a second rape!

  This is a gruesome and horrific history of Japanese atrocities of World War II. Ms. Iris Chang was a courageous woman, who tried her best to show the world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 Some (right wing, ultranationalist) Japanese blame this book as " PRC's propoganda" against Japan. I could just say, they are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The Rape Of Nanking》读后感(二):历史不会忘记

  以前说起南京大屠杀,感觉是一段离我很遥远的历史。在看the Rape of Naking之前,我所有关于它的知识只有模糊的两个数字:1935年(其实是1937年,但我一直依稀记得是1935)和30多万中国人丧生。这段历史,只是初中历史试卷上的选择题或者填空题,除此之外,南京大屠杀到底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下发生,如何发生,日本军队有过何种暴行,中国百姓经历何种挣扎,中国官方态度如何,世界各国又是什么立场——所有这些,我都一无所知。

  要不是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我可能根本不会想要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金陵十三钗》中所描绘的日军惨无人道的行为,激起我的愤怒和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结果在豆瓣上找到了张纯如的The Rape of Nanking(《南京大屠杀》)。

  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这本书,花了半年的时间才把它看完。书很新,估计很少有人借,或者为了省事大家只看中文翻译的。对于这类的书,我一直有个原则就是,只要能找到英文版的,并且能看下去的,就不看中文的。一来翻译总会不可避免的改变原作者的感情,二来很多好书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都会被“阉割”。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并不难,有一般英语水平的读者都可以不会有阅读障碍。

  刚开始在睡觉前会翻一下,但是大屠杀的内容实在是太暴力血腥,日本军阀的行为变态到让人作呕,再加上书中还有几张真实的大屠杀的照片,每次睡觉都会做噩梦。两次噩梦之后,我就决定再也不在晚上看这本书了。

  作者张纯如是美国华裔,没有亲身经历过大屠杀,但她的祖父一辈却是这场浩劫逃生者。她童年的时候,父母经常会向他提起这段历史。成年之后,当她发现没有一本书是专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决定自己亲自研究。书的最后部分是张纯如写书时候所用的资料,长达好几十页,可见她的用心。

  看书之前特意查了一下张纯如,得知她在写完这本书后患上抑郁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时不理解,后来看完书之后明白了。当她看到这么多灭绝人性的资料时,人生的信念和存的希望也会崩塌吧,就像曾在浩劫中救过很多人的魏特琳女士一样。对人性的绝望,让她们都选择了自杀。

  书中提及很多日军的暴行,难以想象,看了不禁毛骨悚然,真的有一种对人性深深失望的苍凉之感。这种失望还体现在国际安全区舍己救助中国百姓的外国人的遭遇上。

  战后日本的态度,真的让人难以相信他们的真心悔过。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国外的纪录片,里面有一个日本老军讲述他在南京大屠杀时的亲身经历。他在讲述日军是如何强杀、折磨、虐待南京百姓时,偶尔深深吸一口手中的烟,面无表情的望向远方。他当时到底是什么心情,看不出来,也很难揣测。这么多年,他的每一梦都是安宁的吗?

  几年前遇到过一个初中生,她对日本痛恨至极,一提到日本,马上就变了一个脸色。东日本大地震那年,打开电脑全都是日本地震的报道。她的QQ空间,全都是拍手叫好的极端心情。不理解她为什么这么痛恨日本,那时候我对南京大屠杀也只是模糊的概念,总觉得既然是历史,就应该让它过去,毕竟未来才是值得期盼的。但是她的仇日情节就像一团烈火,炙热燃烧,每一条状态间都充满了对日本深深的仇恨。

  后来看完《南京大屠杀》,我也同样痛恨过日军在所作所为,但是仇恨又有什么用呢?仇恨日本,岂不是在用他们在错误来惩罚自己?抵制日货的一系列暴力行为,岂不是精神上的大屠杀的延续?难道要一直活在历史的阴影之中?

  我不知道为什么初中生会对日本有那么大怨恨,但我想历史教育肯定难逃其咎。如今的历史教育,仅仅为了考试而教学,给学生列一堆大纲式的内容,让我们死记硬背。其实有时历史老师也不知道某些历史事件,仅仅只是照本宣科,错误评论。我就是这种教育的最好的例子。即使上学时历史能考高分,但是现在记得的又有多少?更别说能以史为鉴的运用了。

  很多人以近乎偏激的方式仇恨日本,但是他们真正了解的历史又有多少?

  其实至今南京大屠杀到底死了多少人,这个数字还存有很大争议,各个学者观点不一。我们历史课本上讲的30多万只是其中一种说法。相比之下,据说被纳粹迫害至死的犹太人的人数,被记录得非常精确,甚至能找到每一个人的名字(我没有考证,仅凭记忆。)在我们谴责日本首相又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同时,有没有也自我反省过在这段历史上政府所持的态度?

  作为中国人,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这段经历。因为,历史不会忘记。

  《The Rape Of Nanking》读后感(三):一些读书笔记——2018.12.13

  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

  这本书从简短地梳理日本和中国在战前的历史开始,然后慢慢聚焦到1937,聚焦到南京这一事件,叙述到南京内外部的情况,以及南京之后的种种问题。历史教科书上的几行字,一些冰冷的统计数据,在这本书里变得详实有条理,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著作。

  1. 日军的战争路线:1931满洲——1937北平(7月)、天津——1937上海(11月,在上海遇到3个月的顽强抵抗)——1937南京(12月13日,4天攻陷了国民政府首都)——1938以后-武汉、重庆、西南。

  2. 蒋介石的策略:以空间换时间。(更多关于国民党的资料,可以参考《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

  3. 经过多年的战争筹备,日军的战斗力和意志力都强悍得可怕。对比:日军投降比例:千分之三;美军投降比例:三分之一。

  4. “三光”:抢光,杀光,烧光。幸存者的口述说明当时的民众很多都知道日军的残暴。在南京沦陷之前市民就风闻日军在上海和周边城市的暴行,大概有一半在沦陷之前撤离。

  5. 12月7日,General Matsui病入膏肓,Prince Asaka Yasuhiko代替了他。在战后的审判中,Matsui被处死,而Asaka却安享晚年。Matsui的性格在书中有描述,如果南京没有换帅……

  6. 统计数据:南京当时有100万的人口,在日军进攻前约有一半逃离;剩下的人口中,25万进入了安全区;另外有远超过5万日军的守军,其中有十二三岁的孩子。

  7. 12月9日日军正式进攻南京,13号早晨南京沦陷。

  8. 屠杀首先从被俘的国军开始,然后到市民。

  9. KILL…

  10. 罪行包括但不限于:杀人比赛,砍头试刀,刀挑孕妇,开膛破肚挑出胎儿,活活煮死胎儿,成千上万地枪决俘虏和平民,浇上汽油在江边烧起冲天大火处理尸体,挨家挨户搜查并灭门,对寺庙的和尚进行集体枪杀,强奸妇女老妇小女孩,冲进国际保护区抓女学生,日夜轮奸被抓来的妇女,强迫亲人之间乱伦,强迫和尚同被已经轮奸过的妇女当着他们的面性交…

  11. 一共持续了6-8周。

  12. 南京的被害者估计在26万-40万之间。

  13. 从南京开始,日军开始设立慰安所(军队妓院)。慰安妇的数量大概在8万到20万之间;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台湾,菲律宾,韩国,印尼。慰安妇被日军称为“Public Toilet”。

  14. 设立慰安所的原因:一是由于性病在日军中的传播;其次是东京受到国际上的强烈谴责。

  15. 由于亚洲文化中贞洁的概念,这些慰安妇女,在战后大多数保持沉默。

  16. 在日军进入南京之前,国民党的先例让当时当地的外国人对日军抱有幻想。

  17. 约翰·拉贝,罗伯特·威尔逊,魏特琳等外国人设立的安全区,保全了25万名中国人的生命。(这个数据来自拉贝本人的日记;而辛德勒保护了数千名犹太人)

  18. 拉贝本人是一个纳粹,时任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商务部长。

  19. 拉贝利用这个日军忌惮的特殊身份守护安全区,并且时常驱车在市内巡逻,制止暴行。他被南京市民称为“活菩萨”。

  20. 魏特琳在回到美国后因精神问题自杀。

  21. 1938年2月,傀儡政府设立,日军进攻下一个目的地武汉。南京市内秩序开始恢复。

  22. 日本人在沦陷的南京市内贩卖鸦片。(姜文的《邪不压正》里有提到北平的日军有鸦片,但由于这部电影过分的主观主义,以至这些背景显得毫无意义。)

  23. 当时罗斯福为维护和日本的关系,没有去公布南京留下的纪录片。

  24. 日本不仅给中国(大陆),还给韩国,台湾,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战争和灾难。

  25. 1945年日本投降后,日军迅速撤离。

  26. 日本皇室逃脱了审判,包括主犯Prince Asaka. Asaka终其一生都在否有认任何屠杀行为。

  27. 日本付出的战争赔偿少得可怜(尤其是相比德国对犹太人)。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生活在贫困之中。

  28. 由于冷战的原因,美国庇护了日本。

  29. ***驱逐了帮助过南京的外国人,歪曲历史并把美国人看作是日本人的帮凶。

  30. 幸存者们所期望的道歉没有到来,反而***急于和日本联合来获得联合国的承认。

  31. 日本历史:把自己视为西方帝国主义的牺牲品,故意隐瞒这段历史导致大众的误解。

  32. 日军在中国的暴行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屠杀也不断上演。引用当时一个外国记者Brackman的话:“Nanking was not the kind of isolated incident common to all wars. It was deliberate. It was policy. It was known in Tokyo.” (The Rape of Nanking, P. 173)

  33. 作者写作的初衷:对修正主义的还击;探索人性的阴暗面;文明本身是脆弱的,危险的政府比少数几个人带来的危害严重得多;人倾向于对罪恶冷眼旁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