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克.吐温回忆录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马克.吐温回忆录读后感100字

2020-12-08 04:48: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克.吐温回忆录读后感100字

  《马克.吐温回忆录》是一本由马克·吐温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克.吐温回忆录》精选点评:

  ●马克·吐温在美国的时代,跟我在中国的这个时代,有些类似。以史为镜,以人为镜。

  ●这翻译读起来太吃力了,谁有译者的邮箱,我寄她个大炸弹。

  ●回忆录

  ●慢慢啃慢慢啃,居然就看完了。

  ●马克吐温小时候居然这么顽皮

  ●错别字挺多,译名多处前后前后不一,但内容很好。

  《马克.吐温回忆录》读后感(一):还不错

  我买了,放在床头很久,同时也放在厕所一段时间,翻译的一般,不够口语化,但因为原著太好玩了,所以还能读。我买他是为了收藏的,因为我找不到别的译本,网络上找到的译本比这个好,但没卖的。

  《马克.吐温回忆录》读后感(二):发在贴吧里的转载下

  马克吐温晚年的一生回忆,他说道,“你要知道这是一个躺在棺材里的人在跟你对话了”。他回忆自己的一生,着重在他一生中遇到的那些重要人物身上,所以主要是描写人,对其余的倒是描写得少。从他小时候的兄弟,他的合伙人,他遇到的一些名人,他感情很深的一些朋友,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友情,等等。虽然是写人,但是从与这些人的交往经历叙写中,可以感到浓浓的美国19世纪社会画卷,就像是他的《哈克贝利分历险记》让人感到的浓郁的密西西比河沿岸生活一样,只不过此时已经显出很沧桑、悲凉了,跟年轻时候很不同了。我们可以感到那个时代美国社会的蒸蒸日上而又民风淳厚,那样的感情,那样的一辈子,经历过的人才会有如此浓浓的深情,当人已到晚年,回忆起来自然悲凉而感怀深刻。那样的感情自由自己能体会到的。他用文字写下了自己的一生和感情,那么我们读者可以感受到多少?我觉得能感受一些,细细品味我也很感动。

  大家都知道晚年的马克吐温文学风格大变,作品显得非常的悲凉而失意,他早期的那种乐观和讽刺,在晚年已经看不到了,多的更是感情真挚,诚恳凄然。这本书里我们读到的是让我们感动到想潸然泪下的马克吐温,他的真诚在每一章中都能感到。——当合上书,感到他的人生是这样,他的人生的感动也传染到他的读者的我,我当时也感悟人生是不是都不过如此,而人生的这种感动是不是也是我们最值得追求的?总之,这种感悟在我脑际中延留了好几天。记得当时三四年前,自己考研失败,读了这本书,真的是安慰和庆幸。呵呵,说多了。

  《马克.吐温回忆录》读后感(三):非典型回忆录

  书较厚,我利用生活间隙读完它,耗时较长,难以凑成完整的书评,写几条供参考。

  一、马克吐温之特色在本书有体现,但本书绝非他的最佳作品,奈德的所谓“可与富兰克林和亚当斯自传相提并论”的说法言过其实。

  二、回忆录大体按照一生时间顺序,但并非流水帐,更象是想起一事说一事,记的是回忆的点而不是线。其实这种写法很好,他在写回忆录时已经对往事进行了筛选,选出自己记得牢、写的好、读者也感兴趣的内容。那种胡适日记式的“今天打牌,明天打牌”式的写法很无聊。

  三、明显前半部分,或者说前四分之一篇幅比后面内容写的精彩。很多篇章单拿出来就是“朝花夕拾”式的散文,充满趣味而又深沉隽永。越到后面越感觉是时日无多,匆匆写就,而事实的确如此,写完不久他就离开人世。写女儿苏茜的部分很伤感,充满泪水的文字。

  四、奈德的一句评论很好,说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当时美国的风情和气息,那时的美国年轻、乐观、朴实、土气,但骨子里透着高贵。我没有看到过此话的英文原文。不过通读此书,的确印象最深的是19世纪后半叶处在高速上升期的美国形象。在大城市里是工业、船舶、发明、版权,在西部是淘金、开拓边疆、移民,即使是偏远的小地方,人们对外界也充满好奇,象现在的追星族一样欢迎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给他们作演讲。很多地方可以参照布尔斯廷《美国人》系列来读。

  五、翻译尚可。注释不全。装帧平庸。有个别错别字。

  欢迎探讨。

  《马克.吐温回忆录》读后感(四):很真诚、深情的回忆录,推荐一下

  在大学图书馆借来看的,评价一下。

  书写中感情很真挚,很真诚,很遵守道德;从这种感情中,可以看到晚年马克吐温的感情变化,这与我们习惯了的幽默、风趣又习惯于讽刺、揶揄的马克吐温是如此不同。同时,可以感到作为一个经历了大时代变迁的过来人,对一辈子是多么感慨,多么触动。作者反复说“这已经是一个睡在坟墓里的人的自述了。”读书的过程中,确实很容易被这种感情所感染,使人不自觉感到,这也是人生啊,我的人生会是如何?

  这本书大部分内容和笔墨都放在了回忆一辈子打过交道的、印象深刻的人上面,主要是朋友。对环境、遭遇描述不多,但是通过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的回忆,分明使人感到了这个从美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时代走过来的人,对这个时代和这个一辈子生活在之上的土地的感情。其中比如可以使人感受到密西西比河上的风情,美国成长时期的城市画面,又或者美国的选举文化,以及报刊文化。人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时代最大的观察窗口,所以,马克吐温把几乎全部内容都放在对人物的记叙上,以至于忽略了其余的描写,其后反而使读者感到其良好的作用。——同时,马克吐温先生经历过的这一辈子,碰到的这么多人,就像富兰克林经历过的一样,竟然如此多的自私自利、奸猾、不厚道的人(同时又积极、开朗、创业精神高昂),可见当时的美国确实是如此一块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土地,这个国家是从什么情况下走过来的,马克吐温的一辈子可以使我们中国读者非常现实地感受到。

  笔者当时想趁着没走出大学,多读读传记,整个大四读了十余本传记。那些港台明星的商业传记画册,就很少有印象;而诸如此类的名家文豪的传记,大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而且对思想都有很大影响。这本书就是其中一本,当时读完之后就感到一种很深邃的延留,几天都是如此。当人走完一辈子之后,我想,如果他的一辈子遇到的人、经历过的感动都如此,他肯定也会非常有感情,就像马克吐温先生一样。趁着年轻读过这些,真觉得是难得的经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