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唯识论读后感精选
《新唯识论》是一本由熊十力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元,页数:3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唯识论》精选点评:
●万法唯识,体用不二
●熊氏本体论之构建
●要逐字逐句的读,给人以很多新观念的启迪
●凡此书谈理之谬误处,皆承袭佛学而来,熊氏至体用论方摆脱尽佛学影响。
●熊先生性情之至真、胸襟之磊落总能无限激励后辈,本书融会贯通儒释道,义理上或可再商榷,我着重看到前言中正视各家之优势、虚心接受皈依耶教者对儒家的批判,此坦荡荡君子之风,在当今儒者身上却难得一见。
●这是我看过的最让我折服的哲学书。熊十力老先生大才,通儒释道,建构了坚实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壮哉!熊十力先生说,学西方哲学之人,应多读儒佛经典。从我个人求学经历来看,的确当如此行。前阶段读了莱布尼茨、洛克、胡塞尔、笛卡尔、柏拉图等西方哲人的哲学书,多有不懂之处。读过熊先生这本书后,再用佛学和儒学的知识去思考西方哲学时,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感想熊十力先生,给我如此多的灵感。概言之,思想无有中西之分,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学人要在不同的思想中察其共同之处,这才是治学的正道。熊先生之得意爱徒牟宗三所作之学,是为众学人的榜样。当下中国,正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急需大思想家来启蒙众生。我天资驽钝,未敢作此奢望,惟愿作些基础工作,为大思想家之创生造些气氛。诚能如此,便好!
●表示其实没看懂,有点不太习惯这种语法。有机会再复习吧。
●值得一读
●这本体论读得我总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我要量论啊量论,我要做功夫啊功夫,这么读下来差不多就是牛听琴么
●读过许多相关的介绍文章,下一步要仔细读一读了。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原来是邀了两个人作序的,读了马一浮的序言,就知道为什么梁漱溟的被束诸高阁了。我们能参悟于前辈大师的,一是知化守常,一是求诚趣真......
《新唯识论》读后感(一):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中国所谓的传统哲学向来就没有在理论深度上超越过佛学,只是到了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情况才有所改观。但是即使是这本中国哲学史中最伟大的著作,和西哲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比起来,还是要算入小儿科之列。
《新唯识论》读后感(二):翻看
很文言,很艰深。著者佛、道、儒一家,大师级人物的书,收藏也可。书摘:
53 增上缘义最精,科学上所谓因果,大概甄明一切事物间相互的关系,颇与增上缘义相当。但有许多人疑及增上缘太宽泛,将至随举一件事来说,就要以全宇宙做一件事的因,岂不太繁难?殊不知,每一件事都是与无量数的事情相容摄、相关联,所以每一件事都以全宇宙为因,理实如实,并不稀奇。
封底:余平生之学,颇涉诸宗,卒归本《大易》,七十年来所悟、所见、所信、所守在兹。
《新唯识论》读后感(三):左右为难... ...
想了许久终于在评价栏打上“推荐”,可心里却想着什么样的人能读懂他呢?熊先生在佛教法相唯识的基础之上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今天的时代已难找到法相宗的传人,不了解法相唯识的玄意也至少要通晓一二才能和熊先生有所神交吧。
惭愧我这个愚钝的佛弟子,除了听过窥基大师是三车法师的故事,对法相宗没有了解。熊先生体悟到的境界与我甚为遥远,这本书怕是要等十年之后重读了。
左右为难是因为读这本书已经违背了师父上人的指导——未有一定的根基之前不应当看闲书扰乱心智。所幸我毫无根基,根本谈不上扰乱。
阿弥陀佛
《新唯识论》读后感(四):可惜没有《量论》
说这本书难读,其实也很好读。牟宗三在《五十自述》中回忆说当年自己一个晚上就把这书给读下来了。笔者买来这本书的时候是高三,那时候读一面要花上三十分钟时间。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新论》中有新概念很多,另一方面有文言文的味道读不惯。
但是这两天(已是五年之后了)再来读这本书却觉得很通畅了。一方面那些文言味道早已习惯,另一方面则是阅读方法的改变。我采取的是只读原文慎读解释的方法,首先强调对纲领的把握。其次在阅读时强调对问题与概念的把握(这个方法是牟宗三先生在《中国哲学十九讲》中提到的,很好用)。这样读下来就会发现《新论》的结构其实有多么清晰,作者的问题意识有多么强烈,所以我想牟先生说他一个晚上能读完《新论》是可信的。
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是因为在听南怀瑾先生讲的《瑜伽师地论》,本是想学静坐修持的功夫,奈何其中各种证空。多听了难免就会有头晕目眩等各种身体不适,想来我是真信不了佛的。于是想学静坐修持的功夫该去哪里讨教呢,《量论》毕竟未出,而《新论》乃本体论只是诵读的话也没啥趣味......
《新唯识论》读后感(五):力荐啊
这是我看过的最让我折服的哲学书。熊十力老先生大才,通儒释道,建构了坚实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壮哉!熊十力先生说,学西方哲学之人,应多读儒佛经典。从我个人求学经历来看,的确当如此行。前阶段读了莱布尼茨、洛克、胡塞尔、笛卡尔、柏拉图等西方哲人的哲学书,多有不懂之处。读过熊先生这本书后,再用佛学和儒学的知识去思考西方哲学时,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感谢熊十力先生,给我如此多的灵感。概言之,思想无有中西之分,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学人要在不同的思想中察其共同之处,这才是治学的正道。熊先生之得意爱徒牟宗三所作之学,是为众学人的榜样。当下中国,正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急需大思想家来启蒙众生。我天资驽钝,未敢作此奢望,惟愿作些基础工作,为大思想家之创生造些气氛。诚能如此,便好!
哲学本是少数人的游戏,是故有些学人读不懂这本书,亦不奇怪。要要读懂哲学,首先要有一个精明的大脑,这包括:严谨的思辨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静观自我的内觉能力。其次还要有不知疲倦的求知欲和广博的阅读量。有精明大脑的人大多不愿坐在冷板凳上读抽象晦涩的哲学书,有求知欲和广博阅读数量的人又恐怕少个精明的大脑,是故哲学非一般人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