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松开我的拳头》的观后感大全
《绝不松开我的拳头》是一部由王水泊执导,吴维 / 施旭东 / 抗猫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绝不松开我的拳头》精选点评:
●激动!
●14年拍的?17年去采访吴维 他还是戴着那个贝雷帽 认真对我的学生作业说了很多。。武汉真好啊想腰花粉热干面小亮蒸虾了
●ww要离开走桥上那段终于把理想活成了现实
●武汉朋克宇宙第一。居然在几个素材视频里看见了十几年前的自己,怪不得看的时候心想这傻逼怎么那么眼熟。
●在武汉的八年里,细数过来其实没有认真看过一场smzb的演出,但是这座朋克之城却影响了我人生最好的时光。关于鲁磨路的记忆,模糊又清晰。
●生命之饼作为武汉玩出来的团也算是大佬级别了,这取决于他们玩得早,玩得久,玩得够纯粹,另一个玩出来名气较大的就是达达,记得大概是九十年代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中山公园溜冰场一角的一个大厅里看过他们一场演出,好几支乐队扎堆串场,免费进场观看,生命之饼是最后压轴登台,说实话当时对他们的音乐和歌词没什么感觉场地设备器材效果也比较差,倒是舞台布景让人印象深刻,这批人大概买了有几十上百个烧饼用线绑好穿成串然后肆意地垂挂在舞台周围,很多进来看热闹的人当时就懵了 琢磨好一阵这些饼是不是真的和能不能吃之类的问题,现在看来这些烧饼应该是完事后被这帮人吃掉了
●里面很多事不是真的。只是电影和情节需要
●采访施旭东老师那段有意思!施老师简直是摇滚界葛优!
●非常脏的武汉朋克摇滚
●前半段讲的是武汉朋克的兴起与爆裂,看得人热血沸腾;后半段讲的是吴维和胡娟的感情,看得人感慨唏嘘。片子开头和结尾的演出我都在现场,还拍到了场下的我,大学的时候VOX有SMZB的演出我都必去,那时候真的想把热血全抛在VOX上。这片子满足了SMZB听众的好奇心,也有我在鲁磨路的各种回忆。推荐给大家。
《绝不松开我的拳头》观后感(一):你是要做摇滚明星?还是先锋艺术家?
这大概是我看过最好的中国摇滚纪录片。
不同于以往的手持DV拍摄模式的中国摇滚明星纪录片,这是一部绝对的电影院大屏幕级别的制作。没有浪漫的摇滚嬉皮士态度,是我看过最真诚的摇滚纪录片。从街头混混到摇滚斗士,20年的摇滚梦究竟有多匆忙,还能再走多远?影片内容的深度和疑问,是否再过20年也没有最理想的答案?在今天看来,必须承认摇滚乐并没有让中国的年轻人变得更有勇气。那么继续高歌抗争还有意义吗?
“我不会晒了我手中的酒,更不会松开我的拳头。”
要知道:精神上的痛苦并不是最坏的生活状态。
《绝不松开我的拳头》观后感(二):片中出现的几家店汇总(其实都开在一块儿)
voxlivehouse
朱宁在武汉开的第一家专业livehouse,现在武汉有两家分店,重庆、荆州和长沙都有分店,vox的成功武汉朋克功不可没
鲁磨路118号国光大厦
wuhan prison
吴维老巢,另smzb一乐手在昙华林又开了一家同名的理发店,主打复古油头
武昌鲁巷鲁磨路7天连锁酒店楼下
rotten herat
胡娟开的服装店
izza&love
鲁磨路武汉味道披萨店
《绝不松开我的拳头》观后感(三):有关本片的大杂烩
我是武汉人。朋克之都的那个武汉。
或许是江汉平原离华北平原不算太远也不算太近,所以束缚与自由之间也是松紧不一的关系。
切身的能体会到意志的传达,另一边在鸡腹部中心的位置接收的各种不同咨询和影响也是天生就会形成朋克城市的气质。
江景
《绝不松开我的拳头》观后感(四):沉浸式朋克体验
感谢广州的“第三放映”,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部优秀的朋克摇滚纪录片。作为去年才入坑摇滚的95后,导演可以记录下90年代的摇滚青年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摇滚精神。很震撼很感动。现在国内摇滚大多都是独立风格了,仅剩的出名的几个朋克感觉都差些味道,所以之前对朋克都不太感冒。 在他心中,中国是不自由的,是困在制服下的,美国是自由的,是可以表达每个不同的自己的。那句“小提琴手是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她是自由的,我们只是在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爱(大概意思)”让我印象深刻。 摇滚可以是一种信仰,也可以说是一种工具,让他抒发不满表达思想的工具。他们为了传播自己的精神思想,活在最底层,饱的饥的混日子。即使不断被压制,一直活在地下,还是坚持去唱出对党,社会,政策的不满。 那种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无视一切社会价值和道德环境的束缚,只是做自己让我觉得更加珍贵。 现在这个年代富裕了,她说虽然现在可选择的多了,但只是笼子大了,铁链长了,还是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结尾的枷锁定格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正是因为经济发展了,想要做真正的自己好像更加难了,你要顾及的事情更多了。但我很高兴我骨子里是爱自由的。摇滚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