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读后感精选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是一本由罗伯特·文丘里 / 丹尼斯·布朗 / 史蒂文·艾泽努尔著作,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87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精选点评:
●看不懂
●很多外国人名的英文从原著抄都抄错了 不知道是怎么校对的
●Venturi我错了……您是大牛…… 此书的后半部才是精华……
●学习了。
●2016.07.03①综合性的秩序。Skyscraper&Broadacre City。“信使”系统。建筑的纪念性与大型低矮空间。提到了VR。②装饰过的棚屋和鸭子(昂贵的鸭子)。停车场与步行者。符号英雄主义。物极必反。
●丹尼斯·斯科特·布朗1991年拒绝参加普利茨克奖的颁奖典礼以示抗议,该届获奖者为罗伯特·文丘里。这事过去二十多年,呼吁同时授予的声音一直在,比如2013年,哈佛GSD的WOMEN IN DESIGN社团还在为他情愿认为应该追加授予。文丘里今年已91岁,布朗今年也85岁了。
●对文丘里的印象改观…
●我恨那艰涩难懂的段落.
●没看懂
●非常好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读后感(一):我就有一点不明白
文丘里批判的鸭子与被装饰的小屋 认为它们代表着现代主义应被诟病的地方 但问题是 现代主义的抽象形式是隐喻的 并不是纯粹的“鸭子”
而他推崇的拉斯维加斯的建筑又都是些什么呢?狮身人面像 金字塔 埃菲尔铁塔 文丘里推崇的恰恰的明显的“鸭子”啊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读后感(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拉斯维加斯的态度是多元,包容,混合价值,有序,无序,唯利是图,各取所需,这些词语似乎都是拉斯维加斯态度中的一部分。正因为它是一个移民城市,正因为它人口构成复杂,正因为它没有历史根基,所以这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在这个城市中没有价值权威(共产主义或是资本主义),没有宗教权威(佛教或基督教),没有学术权威(现代主义还是古典主义还是国际风格),个人以及团体的自由及意志达到最大化。商人为客户建造他们喜爱的房子(尽管房子不合建筑界的口味)而不会受到建筑评论界的指责,巨大的广告牌取代建筑自身可识别性也少遭诟病。建筑的设计理论和传统方法受到行动上,而不是言语上的质疑,神圣的现代建筑规则正在遭受严重的冲击......这就是城市。拉斯维加斯实现了作为城市的最大价值——多元认同。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读后感(三):更多的是对于本书出发点的质疑吧
说实在话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拿拉斯维加斯这种视觉冲击力如此之强,而且是有点类似于快餐式的建筑作为主要案例来研究,它是一个典型案例没错,但是不知道其上身到理论层面之后有何借鉴的价值。
前面一章节对于拉斯维加斯详细的调研分析中也仅仅只是对于现状的调研,在场地分析以及对比的时候,拿出了罗马以及较为典型的西方城市广场来作比较,不知这种表象的可比性是否成立,而且这种表象的商业立面以及标志物的可变性和建筑及广场的相对永恒性本不应该属于同一个层面去探讨,不能仅仅只关注其视觉形式的表面,而忽视其背后的变化的隐含意义。
后面部分的阐述感觉章节的连贯性不太强,是为了阐述作者对于现代主义视觉简陋的批判?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读后感(四):误人子弟的翻译
看中文的时候各种看不懂,什么族谱啊徽谱啊,故意用看不懂的词也就算了,你翻的时候敢不敢统一一下。
还有这段,当时读的云里雾里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造访拉斯维加斯就如同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造访罗马。20世纪40年代的年轻美国人只熟悉适应汽车的网格型城市和前一代建筑师的反城市理论,传统的城市空间,适于步行者的城市尺度,以及对意大利市镇广场的形式的混合使用(但不失连续性),都是一种意义重大的启示。是他们重新发现了意大利市镇广场的价值。20年后的建筑师或许已经愿意运用大型开敞空间,大尺度及以高速公路为主导的城市思路。拉斯维加斯之于商业带就如同罗马之于市镇广场。
Visiting Las Vegas in the mid-1960s was like visiting Rome in the late 1940s. For young Americans in the 1940s, familiar only with the auto-scaled, gridiron city, and the anti-urban theories of the previous architectural generation, the traditional urban spaces, the pedestrian scale, and the mixtures yet continuities Of styles of the Italian piazzas were a significant revelation. They rediscovered the piazza. Two decades later architects are perhaps ready for similar lessons about large open space, big scale, and high speed. Las Vegas is to the Strip what Rome is to' the Piazza.
后来一看原文,讲的多清楚一事儿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读后感(五):向广义象征主义学习
这是一本建筑学专业论著。上世纪60年代,文丘里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和此书一起,在建筑领域引起了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近日有幸拜读,感触颇多。
先说说翻译吧,水平实在是欠妥。费了老大劲读到一半也还不知所以然。大概是因为这本书的原型并不是专门出版用的,而是耶鲁大学建筑系学生的研究报告。
书籍的前一大半都在讲拉斯维加斯商业带的巨大成就,拉斯维加斯的成功是商业的成功,也是城市规划、高速公路、巨型标志物结合的成功范例。书里面有许多抽象的插图,虽然没看太懂,但能从作者比较性的研究方法中略见端倪。
之前在课堂上只知道,后现代反对现代主义的绝对功能化和绝对空间化,主张“less is bore ” 和建筑装饰性,读完此书才恍然大悟。原来文丘里等人真正的思想并不是简单的主张装饰,而是主张建筑的象征主义和建筑设计中的图形学研究。论述只是以拉斯维加斯的成功作为突破口,强调现代建筑不能只考虑功能和空间,必须符合流行的价值观,和民众形成对话。民众喜欢的建筑往往不是晦涩的,而是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不失隐喻性的。文丘里认为高速公路、汽车旅馆、赌场的霓虹和巨型标志物,正反映着民众的喜好。
书中作者做到有根有据,在对丑陋的平凡的建筑和装饰过的棚屋的比较中,从拉斯维加斯到罗马,从20年代现代主义兴起到60年代现代主义后期的泛滥,成功表述了:现代主义将自身局限于空间、结构、规划等纯粹的建筑单元的手法是枯燥的表现主义,空洞而令人生厌的,不负责任的。它使建筑易于失去地域长久积淀的文化特征,变得冷冰冰,也是不符合人类学的。令人感到讽刺的是,现代主义建筑在拒绝了显义性象征主义和琐碎的拼贴化装饰的同时,却将整个建筑扭曲成为了一个大装饰物。
在“清晰表达”取代了装饰后,现代建筑依然成为一只鸭子。
其实,建筑并不反对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不管是隐晦的现代主义,还是显性的后现代主义。细腻,浪漫,又不失生活气息,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最后引用书中范例与各位共勉。格罗皮乌斯曾将建筑美学简化为:坚固+实用=美观。但维特鲁威的三原则是:建筑=坚固+实用+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