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消费者行为学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消费者行为学读后感精选

2020-12-14 03:01: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消费者行为学读后感精选

  《消费者行为学》是一本由迈克尔·所罗门 (Michael R.Solomon) / 卢泰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8.00,页数:3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费者行为学》精选点评:

  ●非常透彻的分析了消费者的行为决策背后的影响因素,对于营销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一本书,同样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是有必要看一看,了解一下自己,然后学以致用,看营销者是针对哪些点为你做的设计,触动你,让你付费

  ●本书主要是研究消费者,心理学+营销的交叉学科,归属于工商管理。本质是心理学应用于营销领域。第一篇是定义消费者,第二篇讲消费者的自我认知,第三篇讲消费者的决策判断原理,第四篇讲环境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实话说这本书看起来略吃力,一是看的过程中会忘记书的结构,忘记本篇或本章的目的,结构还需整理;二是翻译感觉不太顺。

  ●概念多且杂,细分下来就是两个部分吧,一是消费是如何成为人类寻求意义和构造自我的方式的。二是作为营销者可以用什么途径影响消费者。

  ●读了将近半年麻吉。。。还没完 读完。11月尾读完。

  ●这种书真的挺难总结的,知识点经常有交叉,粗略看又非常零碎,开始觉得作者没逻辑,自己尝试总结时发现作者这样已经算是很有逻辑了,而且知识点都有表达,肯定要一定能力,很多人虽然说隐隐约约都有体会但肯定无法系统表达出零碎而且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当然里面abc态度模型有严重错误,希望以后能改。

  ●超级棒的书,值得反复学习。

  ●看的第12版,内容整体不错,翻译有待改进些

  ●国内案例有点过时,七十万全款买套房还嫌贵…

  ●本心理学girl今年要重读一遍

  ●放弃了

  《消费者行为学》读后感(一):笔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 安全的需要:安全、遮蔽、保护、生理的需要水,睡眠,食物

  eg. 保险、报警系统、退休、投资、药品、日常用品、无商标产品

  2. 归属的需要:爱、友谊、他人的接受

  eg. 服装、装饰品、酒吧、饮料

  3. 尊重的需要:声望、地位、成就

  eg. 汽车、家具、信用卡、商店、乡村俱乐部、酒

  4.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丰富体验

  eg. 业余爱好、旅游、教育

  《消费者行为学》读后感(二):了解到一些真相

  作为一名非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来说,这本书读起来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很多理论难以理解,但我觉得这不是作者的错,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不过话说回来,读这本书,哪怕只有一点收获,也是值得的,更何况我收获了两点。

  第一点就是那个笑话:在莫斯科,沉溺于花钱的冲动导致了一个笑话:“一个富商告诉他的朋友,自己买了一条一百美元的领带,朋友回答说,跨过这条街,你可以花两百美元买到一条一样的。”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消费的模式多种多样,人们消费的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摸清楚人的内心想法,对营销这来说太重要了。

  第二点就是“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

  《消费者行为学》读后感(三):摘抄

  消费者行为学 知觉警惕:消费者更可能意识到与他们目前需要有关的刺激物的一种状态。(比如平时很少看汽车广告的人,准备买车时会更关注汽车广告) 知觉防御:人们看他们所要看的,而不看他们所不想看的。 多任务处理方式造成刺激的叠加,会激发身体分泌多巴胺,如果没有这些多重刺激,人会很无聊。但对更多刺激的渴望会削弱持久思考力的能力,专注力也会下降。(这不就是我吗!!) 消费者由于“习惯了”,而需要增加刺激剂量,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街边的广告牌需要经常换。 存在无意识的程序性知识,例如房间里有个公文包的话,人们表现的更加好胜。(那如果在教室里放一些,是不是也可以起到促进学生的效果呢。开趴布置会场的气球彩带应该也是起到让大家放松的效果吧 我们常会沉浸在“印象管理”过程中,通过策略性地选择那些能让我们看起来出众的服装和其他产品,我们努力管理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当一种身份尚未完全成形,比如要在生活中扮演一个新角色时(迈入新岗位之类),使用消费信息来界定自我就显得尤为重要。符号自我完成理论认为,自我定义不完整的人倾向于通过获取并展示与身份相关的符号来完善这一身份定义。(太对了!比如开始进入教师岗位,肯定会考虑穿什么之类,但看那些大佬,只是整洁罢了。希望自己早点到达这个level)这些物品在TA们身份不明确时期起到了“社会辅助”作用。在逐渐熟悉某种角色后,对产品的依赖就会减少 监狱或军队这类希望压制个性、强化集体身份的机构首先采取的行动就是没收个人财产 品牌个性是人们赋予品牌的一系列拟人化的特质。(例如很多人觉得用苹果的是自私的精英,穿某某牌子的是fashion guy之类) 品牌个性是品牌资产的一部分

  ———————— 看完了,学到了不少,也可以做一本教科书。

  另外觉得这个基本全是理论,有些枯燥,消费主义言行小组实践事例更多,更对我的胃口

  《消费者行为学》读后感(四):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但你知道自己真的想要是什么吗

  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年轻消费者有许多需要,例如体验,归属,独立,责任以及被认可等。产品的使用是年轻人满足这些需要的重要途径。(P348) 虽然很多人事实上是“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但是在他们成为富人改变了社会地位之后会面临一个问题(尽管不是人们可以想到的最坏的问题)那些刚刚拥后有巨额财富但还没有学会怎么花钱的消费者称为新富。新富们大多遭受“地位焦虑status anxiety)他们时刻关注文化环境,以确保自己做“正确”的事情,穿“正确”的服装,出现在“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酒菜招待客人,等等他们的炫耀消费是“符号自我完成”的一个例证,只是为了弥补对于行为方式是否“正确”的内在不确定性。(P314)

  并非所有人对金钱及其重要性有同样的态度。众所周知,守财奴对哪怕花一分钱都很吝啬(付钱的时候他们情绪上是痛苦的),而那些败家子则只享受买下眼前的一切。研究发现(除去刻板印象),美国的守财奴比败家子多。男人比女人更像守财奴,同样,年龄大的和受更多教育的人也偏向守财。如何从那些只是比较节俭的人中识别出守财奴?有研究者认为: “节俭的人喜欢存钱,守财奴则害怕花钱。”金钱具有复杂的心理意义;它可能意味着成功或失败、社会接受程度、安全、爱、自由,甚至是性感。一些专门治疗与金钱有关的精神异常的治疗师的研究表明,有人甚至对成功有一种罪恶感,因而有意作出错误投资来减少这种感觉!其他临床症状还包括破产恐惧症(atephobia,害怕破产)、盗贼恐惧症(harpaxopho-bia,害怕被劫)、贫穷恐惧症(peniaphobia,害怕贫穷)和黄金恐惧症(auropho-bia,害怕黄金)。(P310)

  除了那些关于合适的着装和其他个人用品的使用规范。我们还服从包括送礼(期望从爱人那里收到生日礼物,否则就会不安),性别角色(往往认为第一次约会时男士应该买单)和个人卫生(应该有规律地洗澡以免冒犯他人)在内的各种约定。个体有独特性的需求,而服从与此相冲突。我们如何在这两个目标之间协调呢?有研究表明,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试图做好:比如,我们一方面会选择一个流行品牌来表明自己与某一群体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又会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尽管每个时期都会有人“特立独行”,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遵循社会对他们的行动和形象的期望(当然会有稍许变动的空间),服从是指为了同应实际存在的或想象中的群体压力而改变信念或行动,为了保证社会运转,社会成员创造了规范(norms)或是用于管理行为的非正式约定。如果没有这些约定将会带来骚乱,想一想如果没有“红灯停”这样简单的规范,社会将会多么混乱。每天我们都在服从很多细节,即使并未时常意识到这一点,有很多不成文的约定支配了消费的很多方面。(P289)

  人们决策时经常走捷径。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习惯型决策受制于心理账户偏差此外,也经常通过其他捷径来简化选择。如同小明那样,只作一些假设而不是进行详细的信息收集,特别是他假设在苏宁进行选择就足够了,这样就不必费心去其他商店选购。我们把这些捷径称为直觉这些“脑经验准则”的范围从一般(“好货不便宜”“一分钱一分货”“买我上次买过的那个品牌”)到具体(如“买大白兔奶糖,这是我母亲经常买的牌子”)有时这种捷径并不能使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一个想买车的人知道身边有一两个人所购买的某品牌的汽车有问题,可能就会假设自己若买该车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从而不会花时间去看看该品牌实际上也有很好的维修记录。(242)

  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想我就是个消费韭菜,自己被营销者营销多次,而且很容易中招。现在再买东西我都会结合自己的真实需求,追求,和想通过物质表达什么,多问自己为什么,然后进行分析。其实读完这本书,了解的不仅是营销,更多的是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