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读后感摘抄

2020-12-15 00:03: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读后感摘抄

  《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是一本由赵林云著作,济南出版社出版的2020-6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读后感(一):辛弃疾的剑胆诗心:左手握着笔,右手执剑

  

宋朝是多事之秋,尤其是南宋,朝廷偏安于临安。朝廷的无能更是激发了爱国志士的有怀投笔。曾有文人感怀寄以诗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止如此,宋朝也出现了很多英雄,岳飞、韩世忠、李纲等著名爱国将领就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但是我最喜欢的却是一个文人英雄,他文武全才,不但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个英雄。左手执笔,右手握剑,是何等的豪迈。

英雄出世已不凡

辛弃疾出生在金国统治下的济南,他一岁的时候家人为他举行抓周仪式,一张宽大的凉席上,小弃疾坐在正中间,旁边摆着笔、墨、纸、砚、算盘、钱币、首饰、花朵、胭脂、吃食和其他一些玩具,大家十分期待地看着他,因为这个仪式也将决定他的命运。

小辛弃疾没有丝毫犹豫,一下就把那支毛笔紧抓在手里,还使劲地在席子上划着,像是现在就要迫不及待地书写什么。

辛弃疾的父亲和母亲相视一笑,心里颇多安慰。可是已经有毛笔的辛弃疾还不满足,他用稚嫩的小手指着墙上悬挂的宝剑,嘴里不停地咿咿呀呀地叫着。

辛弃疾的父亲连忙把墙上的宝剑取下,拿到宝剑的小辛弃疾,开心地笑着,声音清脆响亮。

辛家家境殷实,辛弃疾的祖父在朝为官,父亲不是饱读诗书,还有一身好武艺。辛弃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

年少有为,壮志凌云

二十一岁,辛弃疾就起义军的队伍。二十二岁他率领50多人袭击金军大营,活捉了叛徒,全身而退。辛弃疾的壮举使他名噪一时,后来宋高宗钦封他为江阴签判,此时他才年仅二十五岁。

年轻有为,有得到了皇帝的赞扬,辛弃疾锐气十足,立志要恢复河山。他写下了很多抗金北伐的建议,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当时深受人们的认同,奈何以主和派为主的朝廷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把辛弃疾安置到了远离战场的湖北、江西等地,让他维护地方治安。

一放就是二十年

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弹劾被罢官,此后二十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奈何,“廉波老矣,尚能饭否”?纵使你又英雄胆,奈何时运不济。和少年时的纵横沙场相比,中年的辛弃疾只能把所有的英雄气都化作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诗词。

壮志未酬的心灰意冷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十四岁的辛弃疾终于被朝廷启用,调任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廉颇”虽然老了,但是雄心依然在,只是书生气多了些,感慨多了些。

辛弃疾在任镇江府知府的时候,登临北固亭,感慨自己壮志未酬,一生报国无门,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可谓是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可惜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人就是见山不是山。有些人就拿辛弃疾的这首词大做文章。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不是借古讽今,讽刺当今朝廷的无能吗?辛弃疾也因此被降职。

再次受到贬斥的辛弃疾对朝廷真的失望了,况且辛弃疾真的老了,至少他不再对朝廷抱任何希望。此后无论朝廷再封任何官职,他一概不受。

英雄最怕气短,此时辛弃疾已经六十七岁了,和廉颇相比是不老,奈何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次年,郁郁而终,临终前仍大呼“杀贼!杀贼!”

这就是辛弃疾,年少是一个英雄,冲锋陷阵,英勇无比,中年时却郁郁不得志,最后落得个壮志未酬的悲凉。

《剑胆诗心北国魂》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该书用现代人的口吻再现了辛弃疾的一生,重现了一个左手握笔,右手执剑的英雄。喜欢辛弃疾的朋友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读后感(二):叹!辛弃疾,生不逢时亦逢时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能文能武,一腔爱国热情无法付诸,这是大部分书对他的评价,市面上也多是他的词集,描绘他生平的书却寥寥无几,有也不过是简单几句,干瘪得如同夹在书中的枯花,有形无韵。

这本《剑胆诗心北国魂》呢?八字评价:有血有肉,足够生动。

生动到我合上书后,唏嘘不已,满腔的情绪,又不知从何谈起。

似乎无论从哪谈起,都不足以表达看完的心情,但终究还是落笔,谈一谈他如此“顽固”地主战到底为何?!说一说他的生不逢时亦逢时!

辛族世家

世家大族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能小觑的一股力量。世家的壮大依靠的是宗族子弟的成长,入仕经商让家族昌盛。辛弃疾出生的辛家就是这样一个世家。

乱世中的世家拥有自保能力,给予一方安宁,但乱世中的世家也极易成为靶子。祖父辛赞在金朝为官,为的是家族延续,为的是能尚留一息以图后事:驱逐金人。

辛弃疾作为嫡长孙,他亦背负祖父、父亲的期许:收复失地。辛弃疾的成长大部分都是祖父辛赞操持的,祖父内心的冲突他也有所感知,耳闻目染中他强烈的爱国心被种下,成为一个终极目标,始终在召唤他。

这终极目标的力量有多强呢?加入起义军的义端和尚叛变了,辛弃疾斩杀他以儆效尤;叛首张安国被他擒回南宋,为耿京报了仇。为何这两人叛变了?因为私欲,为了荣华富贵,为了享受安逸。为了一个能跨越阶级的机会,选择抗金是一个机会,选择归降也是一个机会,都能获得荣誉地位,对他们而言没有区别。

乱世中,人人自顾不暇时,有多少家庭为生存温饱而挣扎,多少父母能告诉孩子什么是义理忠信?如岳飞那般,终究是少数。这两人皆来自草根,始终徘徊于生存,为本能所驱使做出选择,这是就他们与辛弃疾的不同。要知道辛弃疾若为贪富贵,早就在金朝为官,何苦率领义军呢?一个世家少爷轻松过活,岂不快哉?辛弃疾成为一个有志的世家公子,世家教育不可或缺,或者说其祖父言传身教是根本。从小就熏陶在大义之下,接受正统教育,觉悟毅力自然与草根民众不同,让他一生都为这个终极目标付出,也正是这个终极目标支撑着他走过这起伏的一生。

辛弃疾一生追求的梦想,是家族的梦想,成就他一生的基石,离不开辛族世家。

南宋朝廷

曾见到过这样一个解读:宋朝建国即是拥兵自立,于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免陈桥兵变的重演。此举加强了中央集权,不过之后军事体制也发生变化,比如军队轮流驻防。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兵将分离,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作战能力受影响。可见宋朝对将领始终有一种防范的心态。

这也能解释为何辛弃疾奔赴南宋,皇帝就给了个不大不小、不痛不痒的官。几乎所有的归正人(书中解释是从北边投奔南宋的人),都是这样的待遇。当权者对领兵者的顾忌,一路传承下来。

辛弃疾不知道吗?恐怕是不知道的。一个成长于南宋年间的人,早已熟悉宋朝的规制,自然习以为常,如吃饭穿衣,甚至本身已经认同而难以去质疑。每每想到此处,便叹息辛弃疾你为何不疑?为何不想?这一腔热情白白付诸!

南宋对失地的态度很复杂,似乎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境地。打,怕输;不打,憋屈。好不容易来一次北伐,输得彻底。于是乎从上到下都形成了这么种认知:打不赢的吧,不如好好关门过自己的日子,毕竟金人也没有什么灭了我们的举动,他们只要财富。和谈成了常态……幸好皇帝有一个优点:要钱给钱,但坚决不交出归正人——能有这个基本政治觉悟真是万幸。

及暮年,志不酬

辛弃疾宦海沉浮多年,结交职场挚友,为自己的梦想一点点铺就道路,从一个只专注做事的愣头青,变成了一个洞悉权势的老人。他等待机会多年,始终不能施展抱负。

文能写词,武能领兵,治理能力卓群,偏偏到了晚年辛弃疾才认清一个事实:朝廷不想北伐。这晚来的觉悟,更令人心酸,若是早早看透,是不是就能真正归隐山林,是否能真正放下?又或者将自己梦想一代代托付下去?奈何临终只能含恨大喊“杀贼”。

辛弃疾生不逢时,南宋朝廷无法发挥他的价值,埋没一代将才;他又生逢于时,南宋与金朝对抗就是他的舞台……

棠溪剑,定江山,意气风发少年时。

斩义端,擒叛首。满怀豪情,错思帝心。

误、误、误。

辞书表,归田园,世态凉薄暮年知。

空酒杯,点诗词。豪情犹在,心意难畅。

叹、叹、叹。

【文/云玖弋】

【图片来自书中,侵权即删】

【声明:玖弋阁 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

玖弋阁,分享自我成长心得,与您一同在世界中探索

  《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读后感(三):《剑胆诗心北国魂》:关于辛弃疾的一本宝藏书,看了就舍不得放下

  

这本书,是约的,不可否认的是,此书是我约书中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书名是《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

在学生时代,对于历史,就有点忌惮。分不清朝代,对应不上主角,所以,历史科目的分数,自然不会高到哪里去。

毕业之后,却还是很想要学好历史,因为读史使人明智。

对于智,以前没有太多的琢磨,但是现在不同,跟着老师参加读书营快一年了,很明白,读书与智慧,是有很大关联的。

在历史中,有形色各异的人,他们的出生到死亡,每一步的走向,都可以成为警醒后人的力量。

所以写人的书,作者很重要。

首先,是要考证,如果写出来的关于历史的文字是虚假的,那么,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其次,是要考验作者的文学功底:写字,很多人都会,但是否能够写出味道,吸引读者阅读,那就难说。

看过老舍的文字,趣味横生,从生活入手,将文字上升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还有丰子恺的散文,写的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却能深深打动读者,文字仿佛就是影像,真真切切。

那么《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好不好看呢?说真的,太好看了,可以说是藏了很多宝藏。

宝藏1:家长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

辛弃疾的父母早亡:父亲辛文郁命丧金兵的毒箭,因为他秘密训练辛家军被人举报;母亲因为父亲的去世大受打击,所以,久病不起,不到一个月就撒手人间。

7岁的辛弃疾,在父亲母亲处得到的关爱,永远藏在他的心里,年纪尚浅,未来有很多风险,正是要成长的年龄,对于辛弃疾无疑是一个大的打击,好在有爷爷辛赞的百般疼爱。

爷爷的爱,并不是溺爱。

他一定要把孙子养育成人,能文能武,将来可以为父亲和南宋雪耻。

空闲之余,爷爷会带辛弃疾游历名川大山,讲解历史,爱国的种子,在辛弃疾的心头慢慢发芽,长大。

辛弃疾知道,救宋是爷爷的心愿,也是自己的使命。

爷爷不仅言传身教,更是让名师教育辛弃疾习文习武。

因为老人家知道,孩子的教育,不容忽视。孩子学习的环境,更是要经过甄选。

昔孟母,择邻处。老人家辛赞,虽然没有择邻处,但择的名师,可以让孙子辛弃疾成为高徒。

现在很多家长,也是千方百计让孩子跟随好的老师,希望孩子可以学习更上一层楼。

贵族学校,一年几万,家长也舍得砸下去。

有一句话说得好,穷孩子不能穷教育,这点我很赞成,但赞成并不代表要让孩子牺牲了快乐。

很多孩子,只要有空闲就被逼着去上各种辅导班,硬着头皮听完课,回来还得接受父母的盘问,试问,他对于学习有兴趣和希望吗?

也许,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是家长出了问题,不是孩子。

看看辛弃疾,不管是学文还是学武,都是兴趣盎然,因为学习的过程,他是享受的。

听过一句很好的话: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工作可以追求这个境界,难道学习就不能吗?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所以对于他们也要因材施教。

宝藏2:轻松有趣地了解宋朝的历史,枯燥是不存在的

作者是一位老济南了,但对于写济南,也是下了很大功夫。

辛弃疾是济南人,但后面随着南宋朝廷到达了南方,居所变了,但济南的味道没变,他居住的地方,还是有很多老家的味道。作者在辛弃疾身上,做足了功课。

本书把辛弃疾作为主线,其他的人:爷爷辛赞、历代皇帝名臣作为副线,把整个历史串起来,读着特别有历史的味道。

如果说论讲故事的功力如何,那么作者赵林云我给9分,多一分是想以后再看到他写的书。

以前的历史书,是突然就出现了一个历史事件,然后学生要生硬地记住,但能记住吗?很难。

想起一些历史好的同学,都是让爸爸妈妈买些有关历史的课外书看,然后就记得牢。我在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都是以教科书为伴的,所以,课外书跟我绝缘,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紧张。

如今,时代不同了,能获得的知识渠道很多,所以更加要珍惜机会丰富自身的学识,把以前的补回来。

约书就是机会,好书难得。

这本好书,让我了解了北宋是如何过渡到南宋,金朝是怎样统治北方,之后又是怎样走向消亡。串联的知识点,记得牢固。作者就事论事,让读者看到历史之中的规律,更加能够领悟人性的优点与弱点。

毫不客气的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如果你的历史知识浅薄,那么这本书,你会喜欢。

如果你的历史知识深厚,那么这本书,也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但愿我们都不错过美好。

  《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读后感(四):本以为你只是“词中之龙”,没想到还有将帅之才|辛弃疾

  一看到手提宝剑怒目圆瞪的辛弃疾,跟着义端逃跑的十几个人吓得呆立在原地,不敢动弹。义端了解辛弃疾的性格脾气和高超武功,吓得从马背上跌落,连连求饶: “我知道你的真正的命相,是上天派来的青兕……”

济南出版社重磅推出了“济南故事”系列丛书,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我一向喜欢古代男神,赶紧买回来拜读。

看完以后,我只想说:好你个辛弃疾,本以为你只是“词中之龙”,没想到还有将帅之才。

下面就和我一起走进南宋第一硬核文武全才——辛弃疾的传奇人生。

1 成长历程:父母英年逝

公元1140年,南宋江山摇摇欲坠。岳飞大将军正抗金北伐,却没想到,皇帝12道金牌召回他,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夺走了一代忠将的性命。

在这个节骨眼上,辛弃疾在山东济南出生了--济南此时已被金国占领。

从小,辛弃疾亲眼目睹同胞们在金人统治下屈辱地活着,就连亲生父亲,也在他7岁时被金人残杀,母亲深受打击,一个月后赫然长逝。

当年,宋军南下的时候,辛弃疾的爷爷辛赞考虑到父母年迈,而且辛家在济南人口多,家业大,没有随军南下,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在金国当差。 可谁能想到,委屈求全的结果是害了儿子性命?

爷爷辛赞悉心培养辛弃疾,既让他读书识字,又教他武术和兵法。

在泰山顶,爷爷抚摸着辛弃疾的头说:“收复大宋的山河,将来就靠你们了!”

2 官场生涯:聚义起兵齐抗金,带军归宋望北伐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一句话,众人皆以为他豪放英勇,其实苏轼只能算文豪。

辛弃疾的那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不是说说而已,辛弃疾这是真本事!

21岁,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在忙着“吃鸡吃鸡”的年纪,辛弃疾已经拉起一个2000人的起义队伍,攻占历城。长期经受金人压迫的老百姓闻知,欢欣雀跃。

可“创业之路”何其艰难?现实不仅骨感,有时还会很残酷,让人措手不及。

赢得了灵岩寺的胜利,汇入了耿京的25万大军,本应一展宏图的时候,辛弃疾手下义端想要偷走帅印投靠金国,被他手起刀落,就地正法。

当他带着南宋皇帝的册封,高高兴兴想要跟耿京汇报的时候,却收到了张国安杀了耿京、叛逃到金国的消息。气急败坏的辛弃疾挑选了50精兵,冲进张国安50万队伍的军营,不仅活捉了他,还顺利突出了包围!

耿京大哥的去世,让辛弃疾痛心不已,但回归南宋的他,只能服从朝廷安排。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作为“归正人”身份,他从来都没有被皇帝看在眼里,只是随便派一些微不足道的官职给他。

他写了《美芹十论》万言册又怎么样?历任皇帝都不放在心上,每次都是随便安排一个差事,就把他打发了,每次任命短则几个月,长也不过两年时间。据记载,在辛弃疾短短的20年官场生涯中,被任命了43次。由此可见,皇帝在用人时的犹豫和反复。

终于,在他42岁这年,朝中的敌对势力利用他创建湖南飞虎军的事弹劾他,皇帝下令罢免了他的所有官职,辛弃疾在官场遭遇了全面低谷。

这一罢免就是20年!空有鸿鹄志,一把辛酸泪!

3 田园生活: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谁能想到,辛弃疾其实是个被打仗耽误了的一代文豪?他不光会写热血豪放、忧国忧民的战地诗,还能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读书感受……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被罢免的日子里,辛弃疾郁郁不得志,但陶渊明般的田园生活,使他终于静下心来,感悟人生的变幻:

秋天就要来了,荷花已经盛开好几个月,莲蓬和大豆都已经成熟,一家人在屋前休闲、玩乐。听到南方女子温柔的声音传来,辛弃疾放下手中的书,抬头看去,有人结伴从田垄间经过。再看几个孩子,各忙各的事情,各有各的姿态,好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一景!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遣兴》

昨晚喝醉了,他醉倒在松树旁,突然树枝一动,还以为它是想来扶自己,连忙用手一推说:“去!”

曾经那个提剑带枪、策马奔突的辛弃疾,一下子变得这么可爱呢?

辛弃疾所有的田园诗里面,除了上面的两首,我还喜欢另外两句。

一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种傲娇清丽的句子,把辛弃疾自信甚至自恋的心态展露无疑。

一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还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被王国维称作是人生的第三境界。

但就算归隐田园,他也从未放下对家国的牵挂,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直到公元1203年,63岁的辛弃疾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带兵北伐。他欢欣雀跃,整装待发,发现朝廷不过是想借他的名头吓唬吓唬金军,真正带兵打仗的人,不过是一群纨绔子弟罢了。辛弃疾愤然离开。

公元1207年,金军兵临南宋城下,皇帝终于急了,命辛弃疾回朝出兵。然而,廉颇也有老的一天啊!

67岁的他,早已积郁成疾,病重在床。

弥留之际,辛弃疾指着墙上的堂溪宝剑,在空中使劲儿向下挥动,一下,一下,人们听到他的胸腔里发出几声喊叫:“杀贼!杀贼!杀贼!”

从聚义到宦海沉浮、再到隐居山野田园,从复仇的大愿深藏到官场恪尽职守,从我行我素到谙熟人情世故,从行侠仗义到结交文朋诗友,辛弃疾也谓经历丰富,阅人无数。

在江西上饶带湖边上,他建了100多间房屋,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在铅县瓢泉,他还有一栋别墅,被罢免期间,每日呼朋引伴,对酒当歌。他的人生不可谓不精彩。

然而,辛家给他起了“弃疾”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能像汉朝的霍去病一样,成为可用之才、国之栋梁,也暗含着为国家祛除病症之意。辛弃疾,出生在济南金国的占领区,对济南有着特别的依恋,终其一生,他都盼望着能挥师北上,收复故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愿望也没有实现。

辛弃疾去世后3年,好友陆游也与世长辞。再之后69年,即1279年,广东崖山海战后,10万南宋军民与小皇帝一起跳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

辛弃疾,堪比管仲、萧何,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南宋不配!

如果你对辛弃疾的戎马人生、诗词歌赋感兴趣,对金、西夏、南宋三国鼎立的精彩历史感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书:《辛弃疾:剑胆诗心北国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