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全5册)读后感锦集
《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全5册)》是一本由有鱼童书 著/绘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9,页数:5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全5册)》读后感(一):走进故宫 和神兽们做朋友
相信提起北京故宫,很少有人不知道的。故宫又称紫禁城,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至今,已经有整整600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宫殿,更是中华文化的至宝;它不仅是国内外游客的打卡胜地,而且是一座充满教育和爱国情怀的生动的历史博物馆。所以,很多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来到这里,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感受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人和事,激发他们更多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情。
可是隔着玻璃看里面殿里的陈设,我们能看到的可能只是建筑有多宏伟,珍宝有多华丽,园林有多精巧,很难和历史相连线,因为没有探索的过程,有的是大量的文字介绍或者是导游的描述,这并不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认知方式。
《了不起的故宫》就是这样一套专为6-14岁孩子量身打造的故宫百科全书,用孩子感兴趣的视角引领他们重新认识故宫,用问问题的方式引发孩子的好奇心,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在趣味阅读中获得海量知识。
本套书包含《神奇红房子》《一起建皇宫》《神秘大怪兽》《皇帝的宝贝》《热闹中国节》五本书,分别从皇家生活、建筑智慧、神兽图腾、国宝文物、传统节日五个视角解读故宫,让小读者们在纸上畅游紫禁城。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这本《神秘大怪兽》,让孩子们先去认识一下居住在故宫里的动物朋友们吧。
首先,先来见见这位神兽中的王者——龙吧。
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是古人对龙的描绘。最重要的是因为古代种种传说将龙与皇帝连接起来之后,在故宫里面到处可以看到龙的身影,从屋脊到殿堂,从家具到彩画,龙的模样千姿百态,数不胜数。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皇宫里的守门神——狮子吧。
这位威风凛凛的百兽之王担负着守卫皇宫大门的重要责任。尽管数量不多,但是如果你认真来看看,你会发现不同大门前的铜狮形态各不相同,譬如乾清宫门前的就眉毛遮眼,耳朵耷拉;而宁寿门前的身体前倾,耳朵又大又薄,造型活泼,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狮子陪伴。至于这背后有什么含义,就要自己到书中来找寻答案了。
下一个介绍的就是屋脊怪兽小分队了。
这些可爱的怪兽们同样担负着保护故宫大殿的责任。并且造型生动的它们还被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赞扬为“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最重要的是它们还拥有属于自己的拿手绝活,于是便被安排上了不同的工作——消防员、法官、防雷卫士、哨兵……它们一个个居高临下,展示着它们的神奇。
此外,这里还有神兽的母亲——凤、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龟与鹤、“四灵”之一的麒麟、宫里的翻译官、仪仗官……它们都是故宫大家庭中的一员,悄悄把自己隐藏在皇宫里的一处神秘角落里,等待着和孩子们相遇。
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大大提升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那些本来已经被尘封进古书、文献和博物馆的历史,让它们重新变得生活起来。
200多幅精美插画、120多个历史文化主题、1000多个趣味故宫百科知识点、400多页明清皇家历史故事、100多页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解读、100多页故宫神兽的身世之谜、100多页故宫传世之宝的秘密……相信看完这套《了不起的故宫》,孩子们一定会感叹原来故宫藏了那么多有颜有趣有料的故事。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文化,却在平时的课本里很少提到的。而恰恰是这些更具人情味的解读,才能让那些枯燥的建筑和历史知识变得立体而鲜活,品质与美感并存,让孩子可以把故宫带在身边。
当孩子们真正对故宫甚至对历史产生感情的时候,才是他们真正懂得热爱并守护中华文化的时候。给未来种下一颗有温度的“中国芯”,静等花开会有期。
《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全5册)》读后感(二):皇帝的宝贝:康熙建工厂,乾隆爱枕“胖娃娃”,溥仪被迫登龙椅
失业失婚的爸爸达利,为了拯救自己的生活,争取儿子的抚养权,成为纽约自然博物馆的一名夜间警卫。
达利原本以为这份工作会很无聊,没想到工作的第一晚就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博物馆的展品在夜晚突然复活,奇迹般地进入一个历史、童话的奇妙世界。
《博物馆奇妙夜》中的达利,不得不挺身而出,保护展品,也重新找回自我。
《博物馆奇妙夜》剧照如果说电影《博物馆奇妙夜》是一场关于文物的感官刺激,那么《了不起的故宫》系列书籍则是兼具创意与匠心之作,专为孩子量身打造的故宫百科故事书,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这部由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池浚审订,有鱼童书绘制的绘本《了不起的故宫》,带你走进600岁的紫禁城,围观皇帝一天的生活,探索故宫的宝贝世界。
现在,请翻开《了不起的故宫:皇帝的宝贝》,打开好玩的百宝箱,一探究竟吧。
1、宝贝的前世今生:康熙贪玩建“皇家工厂”
故宫是一门生动的传统文化大课。
600个春秋,72万平方米的空间,近9000间房子,180余万件馆藏文物,广阔而丰富的故宫仿若一个微观世界,浓缩中国古代文明史(部分)。
这些盛放在故宫中的宝贝,形态不一,保留着当时当地的独特要素,隐藏着历史的秘密。其中,康熙皇帝可是故宫宝贝的“大功臣”。
在外人面前,一国之君的康熙高高在上;但在私底下,康熙如同普通小孩一样喜欢玩玩具。只不过,他喜欢的“玩具”比较特殊,是一件件精美的珐琅器。
为了能够每天看到喜欢的珐琅器,康熙大手一挥,在皇宫内廷养心殿建立“皇家工厂”——造办处。
造办处聚集天下能工巧匠,下设馆、处、作、厂等作坊,分工明确,为皇帝制造家具、服饰、珠宝等器具,被称为“大清制造的半壁江山”。
每一件从造办处“出生”的器具,都会有“大内制造”的标志,这是皇宫器具的荣誉,也是皇权的象征。
2、皇帝的玩具:乾隆爱枕“胖娃娃”
每年夏天,乾隆皇帝最喜欢的就是枕着冰凉的“胖娃娃”睡个好觉。
“胖娃娃”其实是一个长得像小娃娃的瓷枕头,俗称“孩儿枕”,造型可爱,天真烂漫,睡起来十分清凉。这款瓷枕头,最早出现于隋朝,流行于唐宋时期。
《了不起的故宫:皇帝的宝贝》就向我们展示了一款宋代的定窑白釉孩儿枕,整体造型就像是一位趴着睡觉的大胖小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不仅喜欢枕着孩儿枕,还喜欢收藏各种各样造型的孩儿枕,甚至为它写诗,准备合适的架座和棉垫。
如果说皇帝是个玩具迷,那么这款“胖娃娃“就是乾隆皇帝当之无愧的宝贝。
3、宫里的稀世珍宝:溥仪被迫登龙椅
与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不同的是,三岁的溥仪是被迫登上那尊龙椅的。彼时的他,只觉得这把椅子硬邦邦,甚至不明白坐上这把椅子意味着什么。
“龙椅”学名髹金漆云龙纹宝座,俗称“金銮宝座”,现陈放于故宫太和殿内。这把皇帝才能坐的“龙椅”,无疑是故宫最显赫的椅子,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然而,金銮宝座没有普通椅子的四条“腿”,而是以宽158.5厘米、深79厘米的长方形大箱子为底座,以四根爬着龙的圆柱为圈椅式椅背,浑身闪耀着金光。
这个让溥仪深感冰冷的宝座,让他坐拥天下,掌控文武百官,同时也葬送了他的一生。
故宫是中国最大最美的建筑宝库,凝聚着中国人的营造智慧与哲学思想。在这座红房子之中,还有那隐藏在历史中的秘密、皇帝的宝贝,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宝藏、侦破秘密。
这本集文字与图画于一体的故宫百科故事书《了不起的故宫:皇帝的宝贝》,生动形象地再现昔日故宫的建造故事,有颜有趣有料,好看好读好玩,带你发现红墙黄瓦间不一样的风景。
《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全5册)》读后感(三):600年前人们怎么建皇宫?看《了不起的故宫》知古代工匠有多牛
提起北京的“故宫”,只要身为一个中国人,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它从前被称作是“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故宫占地约为72万平方米,有将近9000间房子,是世界上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在今天我们建造房屋,离不开钢筋和混凝土,几乎用不到木头这种材料了。可是在几百年前建造房屋,用到木头的地方却很多,它和石头、泥土一起,是建造故宫的三大重要角色。那么古代的工匠们是如何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利用这些有限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智慧,打造出这座气派宏伟的皇家宫殿的呢?当看完这本《了不起的故宫》之一起建皇宫之后,就会知道了。
木头很重要
故宫不仅仅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还是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在这座宫殿的建造中,木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建造时用了大量的木材。它们大多出自于云南、四川的深山老林中。当年为了能够把这些优质的木材运到北京,可是颇费了一番心力。人们利用溪流河道等地理特点,以及雨季山洪等地质情况,将这些砍伐的木头从大山中拽运出来,然后再通过大运河或者是大海,经过一段长长的漂流后才被送到了北京。
或许有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会感觉木头这种材料不够坚固。可是通过历史事实和实验数据的证明,即便是在10.1级的强烈地震下,故宫也会依然屹立不倒。
原因就在于建造故宫时,采用的是传统木建筑中的“斗拱”技术。这种技术看上去就像是搭积木一样的简单,但是真正建造起来却是十分的复杂。它不用一颗钉子,也不用一滴胶水,只靠着榫卯结合,一层层的纵横交错叠加,就能够将木头制成的建筑材料牢固的组装在一起。历经成百上千年也不倒下。
由此可见,这木头的运用搭建,在故宫的建造之中可是一场重头戏。
石头大变身
古代的房屋建造虽然主要是以木材为主,但是石头也是要用到的。作为垫在木制梁柱的石头,它们可是支撑房屋的基石。在故宫中,很多宫殿的下面都会有用砖石和泥土砌成的平台,这种建筑的底座叫做台基。它们可是撑起故宫这座宫殿的“大功臣”呢。
那么它们是如何运进北京的呢?
同前面所讲的木材一样,石材的开采与运输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除了通过运河运输之外,人们还想出了用“冰道”、“滚地雷”等运输技巧,这样才能够在没有大型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将一块块庞大的石材运到故宫的建造现场。
除了这些基座、台阶之外,石材在故宫建筑中的其他地方运用的也很多。比如说矗立在天安门前后的华表,太和殿前用来计时的日晷、还有台阶栏板上的报警器“石海哨”,当然也少不了故宫中那高高低低,用途不一的各种“墙”。这故宫中每一块石材的背后,都是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的。每一块看上去不起眼的石头,在这些能工巧匠的手中变身,成为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巧夺天工的精美物品。
泥土有魔法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是由女娲用泥土捏成的,这也隐晦的表达了泥土是一切万物的根源。除了用来耕作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要求之外,在建筑中泥土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看到故宫中的那些红墙黄顶,金砖青瓦了吗?那可都是用各种泥土为原料,在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下烧制而成的。
700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第一次来到中国时,看到元大都的宫殿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和各种鸟兽人物图形组成的图画,令他赞叹不已。而这琉璃瓦也是工匠们通过特殊的工艺用泥土烧制而成的,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建筑之中了。
可惜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间还是太早,若是他能在100年之后再来中国,就能够看到后来建造的故宫。那如同仙境般美轮美奂的建筑群,会不会让他怀疑建造故宫的人们拥有神奇的魔法,所以才能够将那些不起眼的泥土变成精美的建筑材料?
故宫这座建筑之所以会被人们认为了不起,吸引人的地方可不仅仅单单只有建造这一项。它是中华文明的至宝,有无数的文化内涵与细节隐藏于其中。想知道更多有关于故宫的知识与秘密吗?《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图书是一套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文化图书。将带领着孩子们穿越时空,一同去学习中华文明知识,感受故宫的独特魅力。
《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全5册)》读后感(四):故宫里皇帝中秋节是怎么过的?5公斤大月饼外加黄金假期休闲旅游
明成祖朱棣没想到他的一个迁都决定,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座比金山银山更珍贵的文化遗产——故宫。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故宫”,那是从古到今皇帝住的地方,多少人盼着走近它、抚摸它。我也一样,一直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带孩子去北京看一看传说中的“紫禁城”,今年因为情况特殊,不宜远行,只好先给他找点与故宫相关的书籍来解解馋。
发现这套《了不起的故宫》倒是挺适合我们小学生的,共有五本,分别是《了不起的故宫:一起建皇宫》《了不起的故宫:神奇红房子》《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了不起的故宫:皇帝的宝贝》和《了不起的故宫:热闹中国节》。这套书是有鱼童书出品的,由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池浚审定,学术方面是非常严谨的。书中将跟故宫有关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地做了归纳,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又浅显易懂,便于孩子们理解吸收。
中秋节连着生日:乾隆给自己来个黄金休闲游
前几天是中秋节,我儿子拿到书后,第一件事就是翻找皇帝是如何过节的。《了不起的故宫:热闹中国节》这本就是专门讲皇宫里的各种节日是怎么安排布置的。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爱好,比如乾隆皇帝就跟我们现代人一样,爱给自己放个黄金假期,来个超级休闲游外加生日派对。
因为乾隆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三是为“万寿节”,八月十五又恰逢“中秋节”,于是每年到这个时候,宫里宫外就分外热闹。除了在紫禁城里吃月饼、拜月,乾隆还会跑到承德的避暑山庄去潇洒快活。他命人搭起蒙古包,吃烤全羊、看大戏,顺带写写诗,还会将内蒙、西藏以及东北的各部落首领请到避暑山庄来,一起嗨。要知道这些人来可不会空着手,乾隆是收生日礼物收到手软呀,不过,为了显示天威,也会赏赐很多礼物给他们带回去。
在避暑山庄过完八月十五之后,第二天一早乾隆就会带领一众皇子和王公大臣前往木兰围场打猎。这是清代皇家的传统,目的是让从小就有一大堆人伺候的皇家子弟能够像祖宗一样勇敢战斗,史书上称为“木兰秋狝”。看过《如懿传》或是其他清宫剧的朋友,对这个情节一定不会陌生,“木兰秋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狩猎活动,还是一场皇子间的权利较量。当年,乾隆皇帝还小的时候,就跟爷爷康熙来过木兰围场。据说正是因为小弘历在此期间表现优异,让康熙非常喜爱,最后才决定让雍正来继承皇位的。
皇宫里的月饼竟然有5公斤重,少了不够分
从古到今,过中秋必备的一样食品就是月饼,皇帝家里也不例外。不过跟我们今天的小月饼比起来,宫里的月饼可就大得多了,足足有5公斤呢,有小圆桌那么大,一层层地摆上去,像座宝塔。
为啥要把月饼做得这么大呢?其一是为了供奉神仙;其二也是因为皇帝的家人太多,三宫六院的嫔妃再加上太后太妃什么的,少了也不够分呀;再者皇帝还要将月饼赏赐给王公大臣以表示自己的恩典呢。除了赏赐月饼,还有各种应季的瓜果,能让臣子吃上好几天。
皇家的月饼不仅仅是一块月饼,还蕴含着政治意味。不像我们普通老百姓这么单纯。不过,月饼里寄托的团圆寓意,都一样。
故宫里的节日还有很多,除了春节、元宵、中秋还有重阳和七夕,皇家的过法大多与民间大同小异,只是更为宏大和庄严,另外就是某些细节方面比较有说道,比如“清朝宫里的对联是白色的”“立春要打牛”“冬至皇帝要祭天”等等,不同的朝代规矩也不同,真是涨知识。书中用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加彩绘插图来串联,蛮有意思的。我儿子读起来津津有味呢。
如果你家也有爱学习的小学生,建议你带孩子去故宫之前,看看这套《了不起的故宫》系列,提前做做功课再去参观,才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