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与哲学读后感精选
《《复仇者联盟》与哲学》是一本由[美]马克·D.怀特 主编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复仇者联盟》与哲学》精选点评:
●很不错的书hhh,适合闲暇时间阅读
●不知道怎么表达,总之很溜就完了
●在后911时代,复联演变成霸权主义的触手和另一项爱国者法案。
●还是蛮有意思的,我最喜欢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最后的作者简介特别搞笑。
●挺有意思的一本[伪]论文杂集。正儿八经的大学哲学教授也可以是熟读漫威的死宅,讨论起漫画来一本正经滔滔不绝的架势严肃又可爱。一面借用复仇者联盟的超级英雄们来阐释经典哲学概念,一面又根据这些经典哲学概念来解读漫画剧情,想必漫画粉丝读来当会心一笑,而哲学家们则定会斜目而视:“瞧瞧,瞧瞧,这都哪儿跟哪儿呀!”
●对于喜欢漫威动画和漫画的人来说,这本书真的非常有趣!!
●作者太想展现出复联中的哲学命题了,以至于将哲学放在了首位,而非复联。明显能够感觉出来这是学者的书,而非粉丝的书。看到后面他们写了那么多书,更是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今年度最烂标题党……程炼老师我想你了……
●有些讨论很有意思,可以借此想开去。但是大多数都是引出一个哲学概念,用漫威的人物举例,偶尔会很有趣,但是也就是这样了
●居然是基于漫画漫威而不是电影漫威宇宙的 前面分析的不错 后面有点过于晦涩了
《《复仇者联盟》与哲学》读后感(一):不一样的复联
挺有意思的,对漫画迷应该比较友好,作者是看了多少遍漫画原作,才能从中提炼出所谓的哲学理论,用“地表最强思想家”来解析二次元人物(虽然也有三次元形象代入),但总有一种浓浓的中二感是怎么回事?不过也算是从多角度丰富了对“英雄们”的认知,即便是“二次元”人物,也都是具有复杂性格的,只从一方面了解一个“人”是不科学的,全方位了解才算立体客观。 全书从铁爸爸的“功利主义”,队长的“义务论”,大锤的“德行伦理学”说开,用较多的篇幅提及黑暗复仇者、浩克、幻红、快银、惊队、鹰眼等,说到了爱、道德、上帝、战争影响、时空理论等等,特别是对鹰眼还用上了老庄哲学,瞬间觉得鹰眼高大上起来有没有(其实个人觉得有点牵强),鹰眼表示其实自己并没有想这么多,“无为”的境界太高,个人觉得忙于应付各类纷争的复仇者们并不“无为”。在幻红一章说到了人和机器是否可以相爱,用以引申出爱的几大类别,从三次元角度看,人和机器相爱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比较牵强(虽然是个二次元相爱问题),我觉得倒不如讨论一下娜塔莎的感情线,全书娜塔莎着墨较少,感觉有点遗憾。快银的时空飞船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探讨时空问题的角度,还有康的任意时间线穿梭,读起来倒还都有趣。 不过作者有些论述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顺便也摘录了一些,如: ***在军事伦理学层面,问题不在于道德容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发动战争,而在于战争期间道德容许我们做些什么。 ***我们常常听到改过自新的反派提及“赢得原谅”这一概念,但这其实是错误的。赢得指的是赢取某物的所有权,而被原谅不是一种权利。权利意味着受害者一方具有原谅的义务,这种权利并不存在。然而,通过表示自责、进行忏悔或做出补偿,加害者得以为受害者的宽恕提供理由,甚至可能会发展到令受害者没有理由拒绝宽恕的程度。 ***我们觉得英雄的后代也应该是英雄,如果反派的后代出淤泥而不染,我们倾向于认为这只不过是孩子的运气,或者是他拥有超乎常人的强大个性,以至于不会受到恶父毒母的不良影响。当子女比家长更成功时,我们似乎不会在意相似性的缺失。我们无须为了任何事谴责任何人,我们也不想将功劳归于恶劣的父母。 ***双重效应论严格区分了蓄意为之的结果与仅仅是可以预见(但无意导致)的结果。诚然,两者之间的界限并非始终清晰可见,我们也并非始终清楚如何“确定”意外后果是否真的是无意为之。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确定我们在达成正当目的过程中能够容忍多少负面结果,我们什么时候会喊“停”。负面结果(手段)与正面结果(目的)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比例,双重效应论才能为人所接受并有效运用。 ***为他人提供清晰的指引与示范会产生绝佳的效果,会让看似最不可能共处的个体之间形成家人般有力的持久关系。
《《复仇者联盟》与哲学》读后感(二):复仇者的英雄伦理课
时值创造影史纪录的复仇者联盟4上映已经过去了一周年,这一宏伟的漫威系列英雄电影给全世界的粉丝带来了无数精彩与感动。不止于诸位英雄间的侠义勇敢精神与合作中的基情满满,动作场面的丰富流畅,每一个角色甚至反派的行为动机更是引发人们的思考。作为漫威英雄系列的多年漫画粉丝与电影粉丝,有幸经猪神推荐读到这本复仇者联盟与哲学。来探讨反思英雄背后的故事。
总体来说,本书将每一位mightiest hero对应mightiest thinkers,分几大部分展开列述哲学家如何看待他们的身份与行为,复仇者们从哪里来,代表着什么,复仇者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会做什么,他们的行为越界了吗。这其实正是众多英雄电影例如美队3内战、X男、复联的灭霸背后产生的话题。社会事件背后的哲学问题简单直白化,并对应流行文化与热点议题,套用到英雄于他们所在的漫画事件身上。这一处理十分巧妙,从读者的角度增加了阅读时的代入感——仿佛设身处地地从英雄视角出发进行思考,但也因此降低了思考的深度,问题的思考停留在表面。从天神到普通人的世界,不是单独的哲学视角可以阐述完全的,但总有一个视角或一位英雄适合你。本书的取材基于从创始至今的各类漫画大事件,而并不是基于电影的情节,对于只看过电影粉丝来讲可能会有错乱感,而漫画老粉则会觉得读起来略显乏味——漫威漫画本身的宇宙观已经足够庞大伦理体验感已经足够。
复仇者会怎么做——以本书第一章所列最经典的妇联三巨头为例,美队铁人雷神分别代表了三种常见的道德主义,功利主义、义务论与道德伦理学。而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钢铁侠的行为是否过于功利。他是复仇者联盟成立的重要核心,又是复仇者联盟2的始作俑者(漫画中是汉克皮姆),美队3法案的推动者,但他又是扛着炸弹进入太空,打响指组织恶霸的大英雄。功利主义的评价规则是行为对世界的善果大于恶果,那么就是道德的。而托尼作为未来主义者,能够比常人看到更多的可能,他可以对每一种方案进行结果的预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而基于预测的做法既可能拯救世界也可能带来恶果。而与其冲突最深的就是内战中的美国队长,美国队长根据原则或义务而不是结果来判断行为本身,或许善果是可以量化的,但正确是一种坚守。有的时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有的时候即使能够达到目的原则不正确我们也不能选择这种方法。因此两种主义其实是相似的,在某种情况下决定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是考虑结果的利益最大化还是权衡原则最合理。这是基于人们的行为所决定的。而索尔,则是把重点放在人格本身,强调好人、神所具有的不朽品质。奥丁之子为荣耀而生,遵循所有品格的最高标准,是他的本能指引他做出正确的举动。美队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原则,而雷神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品性。这是一位神在经历漫长的历史所留下来的。无论选取哪一种框架,他们都坚定不移的坚守了他们的准则,而这正是英雄何以为英雄。
复仇者为何集结?我们知道在电影里,铁人已逝,队长将盾牌交给了猎鹰。而纵观漫画,一个英雄已经是一个代名词,可能很多人接过了这一称号,又或者很多人游离于很多称号之间。本书提出了一个超级英雄披风的观点,超英的表面形象像是一身披风,它必须合身,而获取的方式又必须正当。因此猎鹰作为合格的军人,接受了盾牌是合情合理的。而斯克鲁人,虽然他们可以完全模仿英雄们的相貌与技能,但他们永远无法成为他们。而那些团队中的人们并不全是光荣正面的形象,他们有的是窃贼,有的是污迹斑斑的特务。复仇出于正义,可以由任何人进行,但这并不是报复,而是一种宽恕。我们不能要求他人宽恕自己的失误,他人也无法要求我们,但我们可以通过后续的行为令我们应当受到宽恕。我们可以看到洛基、巴基也能伸张正义的时候,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巨大威胁。 "There was an idea, to bring together a group of remarkable people, to see if we could become something more. So when they needed us, we could fight the battle, that they never could." 聚集地球上最强的人打赢他们不能赢的仗。但实际上锤哥其实是一直自己对抗弟弟的,威胁并不是复仇者集结的必要性。而加入复仇者联盟的集结是他们获得幸福的方式,集结行动为他们提供了获得圆满的途径。比如黑寡妇获得了一个新的大家庭,战友家庭。很多时候超级英雄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适合他们自己所保护的社会,寻求同类使他们更加完整。这也解释了复仇者联盟4中蚁人和鹰眼的回归。复仇者联盟2幻视与女巫寻求一个大家庭的愿望。
在流行文化愈为强盛的当下,感官刺激与娱乐精神之外,同样需要新的视角和观点。 超英第四阶段陆续改档,巅峰期过后希望后面的英雄作品能够在哲学框架中进一步发掘更有深度的矛盾冲突,扩充世界观。我期待着黑寡妇的前传,也更期待雷神和奇异博士对于战后世界的完善。
《《复仇者联盟》与哲学》读后感(三):一支无法两头同时抵达的箭
电影《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结束一年后,超级英雄们重整旗鼓,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一雪前耻,将世界从灭霸和时间手中夺了回来。
随着这场战争的结束,至今已布局十一年的漫威电影宇宙即将完成它的第三阶段。在钢铁侠已死、美国队长卸任、雷神加入银河护卫队的现状下,第四阶段如何展开?
对于迫切想知道线索的影迷们,除了等待暑期档的《蜘蛛侠:英雄远征》外,近日出版的《〈复仇者联盟〉与哲学:地表最强思想家》也从漫画角度提供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参考。这本将哲学与流行文化混搭的读物,是来自现实世界的哲学家与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之间进行的一次智识与趣味的较量,它同样适用于解读和思考这部最新上映的漫威电影中的许多设定。
作为复仇者联盟的顶梁柱,美国队长与钢铁侠是队友,也存在着分歧,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内战时期,政府提出了一项《超级英雄注册法案》,要求所有超级英雄向政府注册并公开身份,钢铁侠和美国队长分成两派,前者带头支持,后者表示反对,漫画中的这段故事被改编为漫威电影宇宙的《美国队长3》。
在电影中,钢铁侠的这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道德压力——难以背负复仇者联盟在行动过程中造成的无辜伤亡,才选择听从政府的决断来采取行动。在以漫画为分析蓝本的哲学家看来,钢铁侠的这一行为,包括他后续通过组建臭名昭著的雷霆特工队来围捕并监禁拒绝注册的英雄,这些立场都形成了钢铁侠的基本道德体系,也就是18世纪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所提出的功利主义:将“善”或者“功用”当作可以叠加的总值,以获取最大化的总值为目的,选择道德意义上的最佳行动方案,也就是结果最重要。
正如哲学家提出的,功利主义的简单概念对应到现实上也会很复杂。对钢铁侠的这一判断在漫威电影宇宙中更变得不那么让人信服。在电影《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中,钢铁侠开发奥创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世界;在《终局之战》的结尾,钢铁侠更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夺取并使用宝石手套拯救了世界。在这种状况下,功利主义是否适用于钢铁侠?如若以功利主义的概念来判断,钢铁侠的行为似乎也属于功利主义,但在功利主义已经成为贬义词的当代语境下,将这个词扣到一位拯救世界的英雄身上,就显得有些不公正了。
或许相比钢铁侠,电影里连亲生女儿都可以放弃,一心一意要以牺牲宇宙中一半的人口来重新制造均衡的超级反派灭霸,才是功利主义的最佳代言人。
同样从上文提到的内战谈起,在电影《美国队长3》中,政府之所以要管束复仇者联盟,是因为在先前的一次跨国行动中,复仇者联盟造成了大量的无辜伤亡。哲学家们对这种状况提出了新的问题:复仇者联盟越界了吗?
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哲学家采用了结果主义与义务论相结合的观点。义务论是超级英雄需要遵守的一系列原则与规定,《〈复仇者联盟〉与哲学》中引用了漫画里初代蚁人汉克·皮姆的话:“我们为了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人而存在,不分性别,不论年龄。我承诺,我们将平等对待你们所有人。”
如果把义务论看作是鹰眼那支箭的其中一端,结果主义就是另一端,它以整体结果决定行为的道德性,比如漫画里在斯克鲁人入侵时要尽可能挽救更多民众,在电影《复仇者联盟》第一部中,政府为了终结外星入侵,不惜采取向被入侵的城市发射核弹的行为。意外的伤亡是被认可和默许的。而对复仇者联盟来说,一切行动似乎总是在丧失部分义务论,加入一些结果主义的行为方式下完成的。
在电影《终局之战》中,复仇者联盟在宇宙人口消失一半的五年后,选择通过时空穿梭的方式,阻止灭霸的计划,拯救消失的另一半人。最后在引发了一场规模堪称“诸神之战”的战争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完成拯救人口的义务,造成了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电影《终局之战》可以说再次应验了哲学家所提及的观点,一支无法两头同时抵达的箭。
此外,哲学家提到了二战期间盟军轰炸德国和日本,刑讯逼供恐怖分子来获取信息——两个以“牺牲短期的珍贵价值,以确保这些价值长存”的案例来与复仇者联盟的行为作对比。但正如美国在轰炸广岛和长崎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复仇者联盟在终局之战后,是否需要另一个五年或者十年来恢复这场战争的创伤?以及这场战争的代价是否超越了被拯救回来的另一半人口?这种结果的复杂程度,哲学家并未提及。
电影中有个影迷梗,复仇者联盟的行动是依靠时空穿梭完成的。蚁人在提到时空穿梭时嘲笑了包括《回到未来》在内的多部经典科幻片。
1985年上映的《回到未来》讲述了高中生马丁误乘时光机器回到三十年前,在他回到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任何对过去的干预都可能影响未来,而来自未来的马丁也不能轻易泄露未来的状况。如果按照《回到未来》对时空穿梭的设定,蚁人自然有道理嘲笑。因为在《终局之战》对时空穿梭的设定中,回到过去的角色可以与过去的自己产生联系,过去的角色也可以前往未来。
无论是《回到未来》保守的设定,还是《终局之战》看起来肆意妄为的设定,它们都可以自圆其说吗?哲学家们以漫画中的征服者康——一位时间旅行者为例,讨论了两种形式的时间穿梭。
康是一位来自30世纪的军阀,为了在历史中获得地位不断与复仇者联盟发生冲突,他以不同的身份穿梭在不同的时期,他的所有时间旅行都导致了不同的时间线,也就是所谓的平行宇宙:当你回到过去做出改变时,会产生不同于当下的另一个宇宙(另一条时间线),而这个宇宙将按照自己的方式运行下去。
另一种形式则是封闭类时曲线,它形成了一种闭环,而闭环上的事件是既定不变的。如果你回到过去的某一事件中,你无法对这一事件做出改变。未来的你回到过去本身就属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事件仅会以一种方式展开。
电影《终局之战》运用的是哪种形式?钢铁侠演示了封闭时曲线的可能性,然后集结超级英雄回到过去阻止灭霸,但是在封闭时曲线内,事件不可能被改变。而当回到过去的绿巨人浩克见到古一大师时,古一大师又向他说明了改变事件的后果:时间线会分裂,诞生出另外一个宇宙。这样看来,《终局之战》的时间穿梭设定既打破了封闭时曲线的内在逻辑,还在封闭时曲线内产生新的平行宇宙,进一步忽视了允许一个事件以多种方式同时运行的平行宇宙与事件以一种方式运行的封闭时曲线相悖的关系。
这样说来,似乎蚁人也没有资格嘲笑《回到未来》。
然而无论是《回到未来》还是《终局之战》,哲学家认为,一旦承认时间旅行的存在,就必然会导致逻辑不一致,进而成为时间悖论,甚至可能违反物理法则。
在此,借这本严肃的《〈复仇者联盟〉与哲学》不严肃地解读《终局之战》可以告一段落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本读物对超级英雄的探讨也到此为止。在流行文化愈为强盛的当下,感官刺激与娱乐精神之外,同样需要新的视角和观点。
首发澎湃新闻,略有删减。
《《复仇者联盟》与哲学》读后感(四):书摘:第1篇《元祖复仇者的超级英雄伦理课》节选
对“复联三巨头”美国队长、钢铁侠和雷神索尔不同道德观的哲学解说。
《元祖复仇者的超级英雄伦理课》
马克·D. 怀特(Mark D. White)
在复仇者学院里,像汉克·皮姆(Hank Pym)和虎女(Tigra)这样的前辈会教导年轻英雄如何做一名复仇者,其中一门必修课就是超级英雄伦理课。在课堂上,超英学员会面临一些复仇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突然遇到的道德困境,并被问及他们的处理方法及理由。虽然一想到是汉克·皮姆在教授这门课,我们可能会感到迟疑——他可是“照我说的做,但不是我自己那种一而再再而三的做法”的典型人物——但是这样的课程对于年轻英雄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教会他们如何在拥有强大能力的同时肩负起随之而来的重大责任。
如果要我说的话,最应当教授超级英雄伦理课的老师是美国队长、钢铁侠和雷神索尔,也就是在最近的迷你系列中被称作“元祖复仇者”(Avengers Prime)的三位。我并不是指这三位就一定是最具道德的复仇者,而是他们的确代表了三种最常见的道德体系: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义务论(deontology)以及德行伦理学(virtue ethics)。这三位经典英雄在自己个人的冒险故事中都展现了独特的道德指向,但最能说明三者不同道德观念的地方还是他们在复仇者联盟中的互动,尤其是他们之间的冲突。我们就从钢铁侠开始吧,因为从各方面来说,他的道德框架都是最简单的,也因为可以以他为基础对比介绍另外两位。
功利主义者钢铁侠
托尼·史塔克(Tony Stark)一直都是漫威宇宙中的重要人物,但从2006年的漫画大事件“内战”(Civil War)开始,他成了这个宇宙的中心。一旦他意识到《超级英雄注册法案》(Superhuman Registration Act)——要求所有超级英雄向政府注册并公开身份的法律——的通过在所难免时,便抢先一步,确保法案按照他的想法执行。当美国队长发起超级英雄反对法案的抵抗时,钢铁侠则带领支持注册的一方反对他,并且在以美队投降为结局的战争之后,托尼获准管理神盾局(S.H.I.E.L.D)和复仇者联盟。在任期上,他得应对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Steve Rogers)的离世及其继任者巴基·巴恩斯(Bucky Barnes)的选定,多年前曾被他流放到太空的浩克(Hulk)对纽约市造成的破坏,还有斯克鲁人大规模的秘密入侵。斯克鲁动乱导致托尼·史塔克下台,诺曼·奥斯本上任,托尼还自行切除了脑叶以防奥斯本获取储存在他大脑中的超级英雄注册信息。奥斯本的“黑暗王朝”(Dark Reign)在大事件阿斯加德围城(Siege of Asgard)后终结,这是(恢复了大部分记忆的)托尼、(死而复生的)史蒂夫·罗杰斯和(时为俄克拉荷马州人士的)索尔再次联合,带领重整后的复仇者联盟进行反击的战果。
无论是在漫威宇宙还是现实世界中,都有许多人觉得托尼这段时期的决定和做法是可鄙的。尤其是在内战期间,他招募了雷霆特攻队(Thunderbolts)——一支由臭名昭著的超级反派和心理变态组成的队伍——来围捕拒绝注册的英雄,还参与建造了负空间(Negative Zone)里拘禁这些超级英雄的监狱。不过,我们也很难去质疑托尼改善现状的初衷。而且如果不打破一些规则或者说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现状也几乎不可能得到改善。
破坏规则和不良后果是道德哲学家们熟悉的话题,因为它们与功利主义有关,也就是托尼·史塔克的基本道德体系。功利主义对行为的评价标准是其结果的善(goodness)或者说“功用”(utility)。如果某种行为对这个世界造成的善果大于恶果,那么就是道德的,并且相较于恶果,创造出最大善果的行为就是最道德的(或者说是必须的)。公认提出功利主义的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将“善”等同于幸福(pleasure),将“恶”等同于痛苦(pain)。其他功利主义哲学家也提出了从快乐(happiness)、康乐(wellbeing)或偏好满足(preference satisfaction)等方面考量功用。不管如何衡量功用与善,功利主义都是建立在结果更重要这一共识上的。此外,每个人的功用都同等重要。这意味着对于每一种行为来说,善都可以叠加至一个总值,并用来与其他方案比较,或进行最大化,以获得道德意义上的最佳行动方案。
虽然功利主义的概念很简单,但到了现实中会变得非常复杂,因为判断各种选择的功用是极其困难的。为了评估和比较不同行动过程的善,人们必须预想每种选择的所有影响。当然,托尼·史塔克认为自己是未来主义者(futurist),有着预见任意事件结局的特殊能力。在他停止绯红机甲(Crimson Dynamo)的心跳以击败对方又立刻将之复活后,美队责怪托尼:“你不必停止他的心跳也能稳住局势。我能想到至少四种——”而托尼打断他:“那我能想到七种。但这一种是最可取的。”然而,即使是在这种相对而言小规模的情况下,从这一选择衍生出的一连串事件也是难以预料的,特别是当涉及他人和随机事件时。(比方说,机甲可能患有某种心脏病,让托尼无法重新起搏他的心脏。)
那么诸如流放浩克或赞成超英注册这样的重大决定,可能产生的无数复杂后果都是无从得知,因此也是无法估量和比较的。正如我们看到的,托尼确实搞砸了很多事情——美队死去,浩克归来,斯克鲁人入侵。所以就算是自封的未来主义者也会犯错。而且,由于他的决策水平和预言水平差不多,托尼不能预知自己行为的后果这一点,让他的决定也陷入被质疑的境地。这种质疑无疑适用于所有功利主义决策。
美国队长:义务高于一切
漫画中的钢铁侠与美国队长从来都是以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的,只不过内战将这种伦理冲突推到了漫威宇宙的风口浪尖。托尼示范了什么是功利主义,而美队则是义务论的光辉典型,也就是根据原则或义务而不是结果来判断行为本身的道德性。在托尼停止绯红机甲心跳这一事件中,美队大概是认为这违背了不杀戮的原则。在美队看来,托尼所说的“可取性”并不能作为这种行为的正当理由。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的矛盾通常由“正确”(right)和“善”(good)表述,善是可以最大化的量(quantity),而正确是一种坚守。停止机甲的心跳也许是达到善果最可取的方法,但对美队而言,这纯粹是不正确的事。
当义务论者(比如美队)批评功利主义者(比如托尼)“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时,他们的言下之意是某些能够达成目的的手段绝不应该采用,无论善果如何。无论目的多么值得——即使是救死扶伤——原则上也不应采取某些手段。在现实世界中,刑讯恐怖分子嫌疑人以及电话窃听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内战里,我们能看到诸如建造负空间监狱以及招募雷霆特攻队这样的例子。这些行为被认为在本质上是错误的,其结果不能证明它们的正当性,反而玷污了高尚的目的。当然,义务论者并非完全摒弃结果的重要性,但他们认为原则也同样重要。
义务论较于功利主义的优势似乎在于,它不需要我们去计算和比较每个决定的善果和恶果。美队不会去考虑邀请雷霆特攻队对于完成他的目标有何利弊。更准确地说,他根本不会考虑邀请他们,因为他会认为与杀人犯打交道是错误的。[他最终拒绝惩罚者(Punisher)加入反注册运动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但这样就忽视了区分对错的复杂性。当美队对托尼说“正确的事就是正确的”,或者(在谈及支持注册的一方时)告诉莎伦·卡特(Sharon Carter)“他们所做的是错误的,就这么简单”时,他直白的语言模糊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任何既定的情况下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路与反复判断才能决定什么是对的。虽然不必去计算功用上的正负面影响,但义务论者需要权衡各种原则和义务(甚至是与结果进行比较)。
此外,义务论规避了功利主义学说中的偶然性,即事态的变化可以令道德判断发生反转。托尼原本是反对注册的,理由是这会威胁到英雄所爱之人,影响团队士气和他们继续当英雄的动力。可一旦他确信注册法案会通过,他便作为挂名首脑签署了法案,并对彼得·帕克(Peter Parker)说:“我必须带头促使其他英雄注册。如果不是我,就会是别的更糟糕的人。而且说实话……我觉得目前这么做是对的。”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这是令人钦佩的:他适应了新的事态,在发到手中的牌出现变化时打出了最好的组合。不过对于义务论者来说,对错的依据不是事态而是原则。美队坚定地反对注册,并不是因为他顽固不化,而是因为他在任何时候都不为世界现状所动的判断方式。即使他在内战最后投降了,也不是因为他改变了对于注册的看法,而是因为他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偏离了他们的初衷:“我们不再是为了人民战斗……我们只是在战斗而已。”当钢铁侠到位于赖克斯(Rykers)的监狱探视他时,美队对他说:“我们坚持了自己誓死保卫的原则。你出卖了你的原则。”但更准确地说,托尼和美队只不过是把不同的首要原则当作出发点,分别代表了善与正确。双方都为了自己的原则战斗到最后一刻——且坚信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