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读后感100字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是一本由张舜徽著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428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04-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精选点评:
●《汉书艺文志通释》应是文献学入门好书,只怪自己古文水平太低,读起来颇为虐心......
●大四汉志毕论。汉志研究必备必备,治学精微,阐发甚多,给毕论带来许多启发。与余嘉锡对读可矣
●对我而言校雠学的定义依然有模糊的地方。《通释》太赞了。参考着那套《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来读,收获不小。
●《汉志通释》,着重于学术源流之梳理,考证偶有未备处,如《苏子》与《鬼谷子》两书之关系,《邓析》班氏自注“与子产同时”之误。
●狷庵学派。
●汉志通释很厉害
●标记《汉书艺文志通释》;这个版本错字多,点错的也多
●六艺略,首字冒起例;周字非周代义;《荆轲论》为总集嚆矢:均多发明。然先生何以讳言房中术?
●略览一过
●大家之作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读后感(一):汉书艺文志通释
真正的大家惯于用简单的话语把复杂的问题解释的清清楚楚,个人觉得在现有的与《汉书艺文志》相关的阐释类论著中,张舜徽先生的《汉书艺文志通释》是最好的,举重若轻,分析透辟,即使是初学文献学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读完此书而绝无晦涩费解之感!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读后感(二):漢書藝文志的一本很好的注釋
剛剛讀完張先生的《漢書藝文志通釋》,圖書館借的,水平非常高,便自己又買了一本。簡直就是水到渠成。分析問題十分有見解,幾處令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雖然也有幾處失誤之處,但總體水平還是極高的。欲治目錄學,《發微》及此書不可不先讀也。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读后感(三):陈垣与张舜徽书
增订本《陈垣来往书信集》892页:
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二日,往函
大著《广校雠略》,拜读一过,获益良多,博极群书,尤所佩服。大著美矣,然词锋太利,时或伤人,试为拈出,略分四项。一、骂尽一切;二、轻视后世;三、指名相讥;四、自视过高,瞧人不起。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读后感(四):读书偶识
华师大出版张舜徽集,句读讹误甚多,读者不可不查。
历代学者释诸书旨要,考作者人事,穷极载籍,冀觏旁证,犹如披沙拣金,得之则以金嵌目,使读者有画龙点睛、廓然明了之感。
读汉志首当知校书始末,晓撰写体例,可读向歆本传、《七录叙》、此书《释例》等。
舜徽先生采拾前说,辨析姚振宗、王应麟等书,援引多家《汉书》注,每一类又引各类方家之言,十分得当。按语时有洞见,征引文献可谓广博精巧,非通人而何。入门亦可,深究亦可。
此书1988年成,亦见一些观点与早期有异。
妙处甚多,读者可一一体会。所不足,陈垣有评,愚以为尚有:
轻文赋。《诗赋略》序可见,谈及诸儒等人有文有赋,或发一种雕虫文章、或人委托之论。
对各类各家缺乏更深入、有思想的研究。
文本、出土文献的论述比较缺乏。
251:核查《史记》原文,已述及长子建,似非万石君奏事。
等等。
《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读后感(五):《漢書藝文志通釋》訂訛
說明: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編輯水平實在令人忍無可忍。
以下僅就目力所及之處訂正文字及標點訛誤。
姚明輝曰:……——p188輝→煇
按:姚明煇(1881-1961),號孟塤,嘉定南翔鎮人。曾先後在多所大學任教,著有《蒙古志》、《漢書藝文志注解》等。《嘉定縣志》、《南翔鎮志》、《云翔寺志》有傳。
今據昔人考訂,其中較可信賴之史料,實止二十八篇。……二十八、《泰誓》——p189泰誓→秦誓
按:《泰誓》後得,《秦誓》則為伏生所傳,決不可混。
武帝末,魯恭王壤孔子宅。——p196壤→壞
翼匡為后倉弟子,師伏則匡衡弟子也。——p220翼匡→翼(奉)、匡(衡)
師伏→師(丹)、伏(理)
《韓詩》有王食、長孫之學。——p222王食、長孫→王(吉)、食(子公)、長孫(順)
按:《漢書•儒林傳》凡以某某之學並稱者,皆言某氏,例也。如《書》有“鄭張秦假李之學”,以鄭寬中、張無故、秦恭、假倉、李尋並稱也。若以王食為一人之名氏,則前者舉名,後者僅舉氏,豈有是理邪?謬誤之甚矣。
以上兩處標點錯誤可見標點者舊學功底之極度缺乏。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