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后汉书》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后汉书》读后感100字

2020-11-21 03:27: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后汉书》读后感100字

  《后汉书》是一本由范晔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10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后汉书》精选点评: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唉

  ●拜读过,很受用。

  ●高中萌三国志 为写作文有装B素材 结果买了后汉书 发现比三国志好看

  ●0405已笔记

  ●就喜欢范晔这种写着写着忍不住发一大段评论的。

  ●1.使民战栗是我国政治惯性。另一术或为价值观寄生劫持。2.法之为镇压倾轧便利工具。唯独夫惬意其利。其他人全为无奈奴隶。民只有用反了+小贩民工杀人同归于尽法参与立法执法搏弈。3.士人自神自智,奈何范晔议论甚明,而罹祸轻忽,在无尽历史重复中,当定鱼肉不能改变。

  ●三周目完成。大二、博一、博三各一遍。读起来感觉比汉书更舒服。

  ●高中读的,好多地方没读懂,那时读书的方法也不对,有机会重读

  ●文笔尚可,选材是前八家后汉书打下的基础,《党锢列传》一篇为千古至文,有背诵的欲望。

  ●我还是很喜欢岳麓书社,考虑我们普通爱好者,而又没有把我们当傻子。(前四史都很好看,毋须多言)

  《后汉书》读后感(一):读后感

  作为“前四史”之一它的历史价值自然是毋庸质疑的,主要记载了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写了东汉光武帝到汉献帝共196年的史事,叙述的比较详细,非常生动,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作者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的史学家,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很值得一读!

  《后汉书》读后感(二):中华书局也印错,无语了

  譬如,《酷吏列传》(第732页)介绍了周纟亏(yv一声),但是前几段印成了“周凉”,后面突兀地变成了“纟亏”,弄得莫名其妙,还以为中间漏印了内容,把两个人给合并到一段里了呢。本书中的印刷错误还有不少,如“奉朝请”印成了“秦朝请”……一直以来,买古籍向来信赖中华书局,没想到却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后汉书》读后感(三):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卷一 光武帝纪第一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卷三 肃宗孝章帝纪第三,更多请访问:www.mzyuedu.com

  《后汉书》读后感(四):喜欢研究古文及历史的朋友可以下载收藏一下PDF版的后汉书

  喜欢研究古文及历史的朋友可以下载收藏一下PDF版的后汉书

  https://t.cn/A6zWifN9

  《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读后感(五):东汉:最有骨气、风化最美的王朝

  唐代柳冕称:“后汉尚章句,师其传习,故其人守名节。”司马光称:“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梁启超称:“东汉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为儒学最盛时代。”(从社会而不是政治意义上讲,梁说的也许没错)

  梁启超在他的《新民说》中附有一张“历代民德升降表”,将东汉列为第一等,为三代后之第一,高于其他所有朝代。(ps 最低的是清)

  南宋太学生陈东因听说抗金英雄李纲被黜,为忠义所激,曾上书宋高宗任贤斥奸,结果被宋高宗处死。《四朝闻见录》赞其“自知顷即受戮,略无惨戚战栗之意,盖东汉人物也。”以“东汉人物”来比喻和称赞一个人,这就说明了所谓“东汉人物”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分量。

  关于东汉风气,值得一提的是杨乔拒亲之事,杨乔是会稽郡人,容仪伟丽,汉桓帝喜爱他的才学和相貌,打算把公主嫁给他为妻,遭到了他的坚拒。汉桓帝准备强行逼亲,杨乔竟然闭口绝食,七日而死。

  不肯与皇帝攀亲做驸马之事,早在光武帝朝也发生过,光武帝刘秀想做媒把自己的姐姐湖阳公主嫁给太中大夫宋弘,却被宋弘以一句“糟糠之妻不下堂”婉拒了。杨乔比宋弘猛多了,以死明志,可谓刚烈。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发生在同一朝代,绝非偶然,乃是王朝社会风气所致。从张俭逃亡事件中,则能更真切地彰显这一点。

  当时官府到处缉拿张俭,张俭困迫遁走。天下百姓重其名行,沿路冒死保护他、收容他,结果造成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的惨象。但保护行动并未因此而停止,人们依然热心地接待张俭,直到他平安地出了塞外。对于广大收留、保护张俭的人来说,张俭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道义。在他们看来,维护道义是义不容辞的事。

  所以,东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整体道德水平最高的时代确是名副其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