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的亲证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生的亲证读后感摘抄

2020-12-18 04:15: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的亲证读后感摘抄

  《人生的亲证》是一本由[印]泰戈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0,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亲证》精选点评:

  ●泰戈尔不愧是婆罗门种姓的,功底非常深。

  ●推荐给学友~~关于人生的探讨。关于印度文明的解剖。值得捧读的一本好书

  ●啊啊啊啊,我喜欢大胡子阿泰。讲真啊,这种胡子很难打理的,只可远观也......

  ●第一次读泰戈尔的书,语言优美,衬底的印度哲学在人生方面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泰戈尔的书让人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是关于人、关于宇宙的,也有关于爱或行动

  ●: B351.4/5952-5

  ●每一句都想画下来。

  ●印度,印度。我用这来注释,是不是太狭隘你了。

  ●是诗人的讲演集,从印度的奥义书里抉出碎金。必须承认,此类宗教哲学书很吃心境,我在晚间灯下展读,近于亲身接闻,诗人所举之证,虽很不足够,但能感动。而在白日不过嚼蜡而已。愤怒的人们试图用一把刀子刺破光辉,他只说“我是他”。读得不甚仔细,究竟有听布道的乏味。偶见本雅明。

  ●非常好

  ●《政治学》读书报告1 抽象了些,但是人类有限与无限的探讨永无止境啊。无论如何,爱是唯一的力量。

  《人生的亲证》读后感(一):《人生的亲证》

  喜欢泰戈尔的书,正如泰戈尔所言,源于伟大心灵体验的有生命的语言,其意义永远不会被某一逻辑阐释体系,详尽无疑地阐释清楚,只能通过个别生活的经历不断予以说明,并在各自新的发现中增加它们的神秘。

  《人生的亲证》读后感(二):心心相印

  心心相印

  ——致泰戈尔

  不需要翻越千山万水,

  你就在那里;

  我心中的人,

  你的宇宙多么宽阔。

  2011.7.14

  你就在哪里

  你就在那里,

  始终在那里;

  从未有改变,

  从未有变迁。

  2011.7.15

  《人生的亲证》读后感(三):梵

  读书笔记322:人生的亲证

  泰戈尔20年代在美国的演讲,面对西方的听众,他需要对东西方的文明进行比较,那么显然,他更多的要去阐述和辩解西方对于印度的误解。

  印度教和佛教容易让人有消极的看法,泰戈尔认为梵是积极的,灵魂是不灭的,他说梵是唯一的,我们只有跟梵结合才行,一级级修炼升级是不行的,我感觉他的意思神是完美无缺的,通过修炼去逼近这个完美状态是不行的,那么按照泰戈尔的说法,神只有一个,我们只能与神结合,那么我还存在吗?

  泰戈尔试图在神学和科学之间寻找一条道路,所以他做了一些调和,对于奥义书做了一些解释,如果按照生物学的划分,低级动物和高级动物泾渭分明,泰戈尔不能接受纯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他更强调精神属性,试图去创建一个科学和神学完美统一的世界。

  《人生的亲证》读后感(四):评价

  同样,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脱离行动的自由,而是在行动中的自由,这种自由只能在爱的行为中获得。

  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因此爱的行动不需要问“为什么”,因此这种行动是自由的。而真正的自由恰在于此,真正的自由不能脱离行动。

  行动,意味着被限制的东西并不是禁锢在界限之内的,因为运动,每时每刻都在摆脱着限制。不完美并不是完美的否定,有限也并不是无限的否定。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崩紧的弦,就没有浮想联翩的妙乐。

  作者强调在行动中亲证的重要性,“只有那些懂得欢乐是通过法则来体现的人,才能学会去超越法则,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法则的束缚不再存在,而是这种束缚已变成自由的化身。”

  作者谈到两种倾向。西方强调行动和变化,永远拼命的行动,“他们不懂得完成的美”。而印度的危险是过于偏好内心世界,只愿意用冥想。但作者认为,真正的精神,是在内外相互的关系方面保持力的均衡。

  《人生的亲证》读后感(五):关于爱的部分摘录

  “在爱中存在的一切矛盾相互融合而消失。只有在爱中才有联合和二重性,在分离中不会存在,爱必须在同一时间里是一又是二。只有爱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我们的心总是变换它的位置,直到找到了爱它才能平静。但是这平静本身是紧张活动的形式,在这里绝对的静止和不停的运动在爱的同一点上汇合了。

  在爱中得失是均衡的,在它的平衡表中贷方和借方的帐目在同一栏内,赠品增加了盈余。在这宇宙美好的节日里,在神的自我牺牲的伟大礼仪中,情人不断地舍弃自己又在爱中获得自己。的确,爱将舍弃与接受两种行动带到一起,并且将它们不可分割地联系起来。

  在爱中有两极,一极是个人,另一极是非个人。在一极你必须明确地宣称——这是我;在另一极你同样地必须坚决否认——这不是我。没有这个自我什么是爱呢?再者,只有这个自我爱又如何是可能的呢?束缚和自由在爱中并不是对立的,因为爱是最自由的,同时又是最受束缚的。如果至上神是绝对自由的,那将不会有创造。无限者已把自身呈现为有限的神秘,正是在无限者的爱中有限与无限成为一体。

  同样地,当我们谈论有关自由与非自由的相对价值时,它就变成纯粹的文字游戏。我们并不是只渴望自由,我们同样也要求束缚,爱的崇高职能就是愿意接受一切束缚并要越过它们,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爱更具有独立性,再则,难道在别的什么地方我们也能找到这么多的依赖性吗?在爱中束缚也像自由一样是令人愉快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