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读后感摘抄

2020-12-20 01:43: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读后感摘抄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会计》是一本由稻盛和夫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精选点评:

  ●阿米巴经营理念

  ●记账 财务管理

  ●换个角度看会计 后面的演讲稿忽略

  ●我赚的钱在哪里?现金为基础的经营原则...一一对应原则...彻底贯彻完美主义...天助自助者

  ●好书;看完了我才知道,稻盛和夫原来不做预算,不相信成本控制。但是主张单据一定要一致,四单合一,那么还是很认同内部控制的。

  ●不懂经营,从做人的角度出发,摸索出经营之道,做企业如做人,懂会计就慢慢会懂企业的运营,想运营就慢慢懂了会计,实学。

  ●很细节,果然是技术出身的企业家

  ●制造业老板都应该看看,看看人家日本经营之神是怎么看待会计的,是怎样做人做生意的,诚信和厚道是做人之本啊

  ●成功是有哲学基础的。不过,哲学也有适用性。

  ●专业类会计类 对经营公司很有帮助,后面的案例很生动形象,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会计应该怎样更好的工作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读后感(一):务实之学

  这本书看过两遍,虽然自己不是财务人员,但最后还是把这本书推荐给我身边从事财务工作的同事。

  稻盛先生的书,总是充满智慧。本书从思想性来说,无非打破了一些墨守的规矩,提供了一个从真实的角度思考工作的思路。从操作性来说,我想最要牢记的应该是抓住真相、抓住本质,从需要去设置功能的原则吧。

  实学,务实之学。我想个人的成就是人心境的修炼成正比的,稻盛先生深邃地思考和洞察,正是京瓷和KDDI成功的原力吧。

  向稻盛先生致敬,也像中国历代先贤的思想致敬。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读后感(二):这本书指明了对会计的利用方向,极力推荐

  对于经营者应该反思他们对于会计对管理的作用的无知和忽视-------是一种极大的无知,也是一种浪费。更应该反思他们对于会计的利用方向,有的时候根本是歪曲了。好一点的利用税收筹划合理避税。很多时候经营者却在自欺欺人,利用会计,美化或者伪造业绩,或者随意利用会计达到任何他们想要、需要的目标,实现了短期的个人的利益,却严重第伤害了企业本身的健康。最好的,也因为忽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握住会计的本质,却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这些都给企业经营带来了风险,不走运的,甚至造成决策错误。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读后感(三):很实用的方法

  本身是学会计并且干会计的,对于企业中一些现象,比如收入与现金不对应等问题早就觉得很不舒服,虽然准则规定使然,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角度来说是很不爽的一件事情。

  会计的决策,与其说是指导和监督,还不如说是辅助业务,而其表现就是各种数字各种表格,当然我很幸庆,我所在的这家小企业,显然老总有类似的思维,其内部现金流量表的涉及精神就是这本书中所写,所以一读此书并不觉得很空洞,反而觉得身临其境,有些许感触。

  当然我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这本书中的内容,尤其是书中所说的阿米巴经营体系,感觉如果真能运用于现实中,尤其是用在成本、制造和利润的链条中,那么对于自己以后创业或者是帮助他人创业都是很好的工具。

  感谢稻盛和夫先生。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读后感(四):我们的生活处处是会计管理

  一个纯理科女,从小受到的熏陶也都是文,在理科的世界里,找不到一条属于真正自己的路,在文科的世界里在慢慢的摸索中。

  稻盛和夫闻名遐尔,只是一直没有关注罢了。大学教马克思的老师很崇尚他,建议,以后想要做经营的人一定要看看他的书,受受他的熏陶。作者写了好几本书,只是这一本比较能够让人理解。

  几乎是在乘地铁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的,我对经济,或者说金钱的管理并不敏感,我就是一个纯月光,在大学里的日子,父母给我多少我就用多少,不够了反正就是再问他们要。父母也没有很限制我,就这样过了四年,是啊,等到要自己工作了,才觉悟,金钱来的那么不容易,而消失的那么快。平时不怎么乱花钱,但,钱还是消失的很快。

  很多时候,我只是都把钱用在了没用的地方,看了这本书很受启发。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是根本没有必要购入的,不是吗?非要囤积在那里,不管是什么,在这点上,我的改变还是很大的,不像以前那么的乱买乱用了。跟拖延没啥区别。。。

  阿巴米模式吧,我没看懂,待我系统的读入会计学之后再来回看吧。

  《稻盛和夫的实学:经营和会计》读后感(五):不同观点

  只读了口袋版《经营与会计》,不知道内容是不是完整。总觉得作者提出的问财务部长的问题在现代财务体系下都有答案的,一套经营会计无可厚非,但“厚此薄彼”并不是大家风范。

  如:以现金为基础的经营一节中的现金流量表,无非就是现金流量表加上了几个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明细科目以及少数利润表项目下的明细科目,如果会看财务资料中的证、账、表并可以联系起来,会比这套现金流量表还详尽,一句话先会看财务资料再考虑是否要全盘推翻。

  还有卖香蕉的举例,购进香蕉(存货)、水果箱、布、棍子(三项资产或说低耗),作者纠结于要一次进期间费用还是作为资产进行折旧,对所得税影响较大。税法有那么无理吗?首先税法允许一次进费用,并且税法不断修订将可以一次进费用的低耗范围扩大;其次,就算作为资产进行折旧,难道水果箱、布、棍子下次卖水果就不能用了吗?按照配比原则,折旧方式更合理才对。显然,作者举的是这买卖干一次,而且配套的资产干一次之后全部弃置。资源浪费当然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资产浪费损失理应企业承担,国家不可能为管理的浪费买单。

  还有种种诸如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差异来抨击现代财务体系,有意义吗?会计理论知识本来也就承认这种差异,只是权衡之后,从理论角度,更多人认可权责发生制。

  此外,文中针对现代财务体系“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等字眼的评判,实在让人唏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