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幕后政治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幕后政治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20 02:04: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幕后政治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幕后政治家》是一本由斯蒂芬·茨威格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69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幕后政治家》精选点评:

  ●茨威格的笔法不是冷静的白描,精准的考证,而是狂放的、激烈的。如今各种“考古”传记中已经很难看见这种手法,茨威格无愧一流作家。 可惜篇幅太小,富歇的一生总令人意犹未尽

  ●突然想到本科思政课上老师说天朝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是一个谱系,之前对法国大革命没有了解,读此书时的一些穿插,让我看到了两者的相似处。但所有的都是初衷是好的,而到最后都变为权力的攫取了。对于拿破仑来说,一个人的神话,在他失败一次之后都会轰然倒塌,所以权威是不能撼动的,因为失去了就失去了一切。茨威格的这本传记感情实在是太强烈了,甚至让人怀疑其中演绎的部分。到底是什么让茨威格热衷于富歇这样的一个人,我不禁怀疑茨威格的内心。

  ●茨威格为什么这么会写书。嗑着瓜子儿一口气看完了,意犹未尽。

  ●伟人的手写了历史,伟人的手臂抓在他同代手中。

  ●我爱茨威格!!!!

  ●20170130深夜23:39-0131凌晨02:00读。

  ●政治上的极端利己主义,委曲求全,虽能在法国大动乱时期保全性命,可惜仍不免遭同时代人的唾弃

  ●妙笔生花,刻画入木三分,就是对不少历史细节轻描淡写而过。所以说好的小说家,并不是忠实的历史记录者。

  ●古今中外都有这样的人,他们在国家要害部门上低调地耕耘。等到天下有变,高调张扬的英雄退场了,最终决定历史走向的都是这群技术型幕后官僚。我们的国家不也是这样吗?太祖走了,接下来轮到当初那批不那么起眼的政治家上台。

  ●一个极具创奇色彩的小人物,他不是那种改变世界的“伟人”,却是历史和“伟人”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典型的投机主义者,聪明的小人。茨威格的作品总不会让人失望!!!49

  《幕后政治家》读后感(一):此书干货密集,又文笔纵横

  20170130深夜23:39-0131凌晨02:00读。 隐士书评:对于一个不贪图人间低级享乐,精力充沛,头脑极端冷静,耐得住被放逐的寂寞,忍得了最粗鲁的谩骂羞辱,一心只为了在几方势力间下赌注,以把法国乃至世界局势搅得天翻地覆为乐的权力变态狂来说,你根本无法击败他。只能等他在被胜利,权势冲昏头脑之际,自取灭亡。光两面三刀,口蜜腹剑还不行,保持政坛站立不倒的秘诀总归是激流勇退,见好就收。问题是谁又会愿意放权呢?富歇也逃不过这政治诅咒。最后必须得赞下作者的解读真是太鞭辟入里了!

  《幕后政治家》读后感(二):约瑟夫富歇,逐权不停歇

  从另外一个角度详细描述了一个人人喊打的坏人,如何一步步获得权利,并且逐步走向深渊的过程 一开始看的很艰难,觉得无聊又难懂。不理解为何评分这么高,后来越看越精彩,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只有高中浅薄的历史背景,足够看懂整本书了,只是偶尔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是共和国时期还是帝制时期来着。他确实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左右逢源,经历过多次低谷但总是幸运的存活下来。他曾经的敌人,伙伴,都倒下了,只有他,一直奋斗在为自己谋权的前线。后来他也翻车了,但他已经没了他深爱的妻子儿女,估计也不是特别在乎了吧。适可而止,总在他和拿破仑身上都很合适,如果两个人在追求权力时把握一个度,历史或许会不一样。但是没有如果,历史也不会重演,今人只能以史为鉴,文中很多句子我都喜欢,以后一定还要多看几次。

  《幕后政治家》读后感(三):幕后政治,前台效应

  对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的那段历史我们了解的往往是一连串单线的直截了当的事件,先是巴士底狱被攻陷,接着罗伯斯庇尔们把路易十六的脑袋砍了,然后罗伯斯庇尔又把丹东的脑袋砍了,再接着他的脑袋又被砍了,然后是拿破仑,然后是滑铁卢。这中间伴随着的是如热月,雾月,果月之类命名的一连串事件。但是,法国大革命当然不是一个砍头游戏,那是一个一直影响了包括中国革命在内的大事件,那么,是哪些人决定着这一事件的走向呢?茨威格在大家都集中眼光于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拿破仑这些耀眼的名字时却认为“在实际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心智,而是低下得多的这类幕后政治家”。而他所说的“这类”的代表人物指的便是他在《幕后政治家――富歇传》中所描述的约瑟夫.富歇。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富歇此人知之甚少,他完全隐没于那一连串耀眼的人物身后不露声色。但是,他又是大名鼎鼎的,在本书的序中,茨威格即提到,历来的法国历史学家提到此人,无论其政治信仰如何,无不给予“天生的叛徒、渺小的策士、谄媚的小人、职业的风派、卑鄙的警探、令人齿冷的无耻之尤”这样的恶评,然而也正是这个人在那段动荡的年代几起几落却总能无恙,令罗伯斯庇尔、拿破仑这样的历史巨人汗颜。对于富歇,你很难判断他的政治倾向,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政治倾向,他只依从于一个“政党”,即“多数派党”,或者说“胜利党”,所以,在关键的抉择时刻,他总是隐于幕后,细细观察前台人物的表演,当大局即定之际,却又突然现身,投入到胜利或即将胜利的一方。他可以在大革命初期带着对皇族的宽容反对处死路易十六,又可以看到处死派占上风时振振有辞的投下砍下路易十六脑袋的一票,而当路易十八复辟时,他又可以由革命人士突成保皇党,为被他处死的昔日皇帝的弟弟鞍前马后;他可以早于《共产党宣言》发表更加激进的,更加豪情壮志的要求平等、破除特权的共产主义色彩的《指令》,却又心安理得的享受奥特朗托公爵的册封,坐拥千万法郎的家产;他可以烧毁《圣经》,咒骂神父是骗子,又可以在晚年看上去很虔诚的信奉基督,向主祈祷。

  富歇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彻底的机会主义者,一个投机之徒。对于这样一个“骑墙派”,一个有过多次背叛行为的人来说,任何人都可以将最毒辣的言辞投放到他的身上。但是,茨威格没有简单的情绪化的讲述富歇的故事,他将富歇的经历置于法国大革命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生动的再现一个早年的精通物理的教会教师如何变成阴险狡诈的幕后政治家,又如何由一个欧洲地区威风凛凛的奥特朗托公爵变成一个孤独的死在奥地利的落魄老人。茨威格清醒的认识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富歇这样的骑墙派作风也是一种生存之道,而他能够屡屡得手也说明了社会有他生存的土壤。而就如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奸臣一样,富歇这样的人也往往具备一定的高于常人的能力,他们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他们具备很强的隐忍能力;他们往往能一眼看出各类人物的弱点和优点,从而抉择自己下的政治赌注;他们往往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稳准狠,从与罗伯斯庇尔的斗争中富歇的这些才能便展现无疑。在当时权势倾天的罗伯斯庇尔在斗争的开始无疑占据绝对上风,但是富歇偏偏可以在开始忍气吞声,甚至低声下气的去祈求他,同时又暗暗集结罗伯斯庇尔的反对力量,在关键时刻发出致命一击,将他送上断头台。富歇这样的人是令人恐惧的,你不敢反对他,因为他攻击力具备毁灭性;你也不敢投靠他,因为在关键时刻他可以毫不留情的拿盟友当炮灰。所以,茨威格指出,我们为了自卫,应当看清这一类人的面目,看透他们得势的秘密。这些人尽管在幕后活动,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无不导致前台的一些列影响历史的效应,他们是危险的,所以是不可躲避的。

  这本富歇的传记应该说讲述的是一类人的故事,在今天,或许在政治的结构上与法国大革命的时代仍然没有本质变化。无数后台的人物控制着这个世界的运转,无数不为人知的名气上的“小人物”,实力上的“大人物”在暗暗改变着时代的进程。《幕后政治家》当然不是一本鉴别幕后大佬的“指南”,但是,通过茨威格高超的传记组织和撰写能力,我们可以一窥一个时代的侧面,看出历史和政治的更多真相。

  《幕后政治家》读后感(四):揭秘拿破仑死敌,这个人的政治才华远超拿破仑

  1

  《幕后政治家》这本书我早就买了,当时是在中国图书网买的,一是因为比较便宜,二是因为他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听说还是他第一部传记作品。

  看过茨威格的作品,比如《人类群星闪耀时》、《与妖魔搏斗》等,很喜欢这个作家。反正一想到传记文学,就指着他了。

  买来后,一开始读了几页,没有读下去。买书成瘾,读书太懒。最近一个星期,新书没到,就读了它,效果意想不到,很过瘾。

  故事讲的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治家约瑟夫·富歇的生平,谈到法国大革命,可能会想到罗伯斯庇尔,想到拿破仑,但没有人想到他。

  但是,这个人更像是法国大革命的主导者。记住这个名字,富歇。

  2

  拿破仑有句名言,我真正的光荣不是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彻底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

  事实上,滑铁卢之败绝非偶然。

  拿破仑远征俄国落败,欧洲组建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会战战败法军,拿破仑被流放至厄尔巴岛,但他偷偷回到法国,沿途不断接收军队,回到巴黎再次称帝。

  记得上学时在课本上读到这一段,非常震撼,觉得拿破仑太牛逼了。太有号召力,简直是神。

  结果却是,复辟的波旁王朝不给法国军人钱,福利砍了大半,军人觉得还是跟着拿破仑有肉吃。他们实际上不想打战,只想福利好一点。

  拿破仑和咱们的汉武大帝都是战神,都穷兵黩武,结果都民怨沸腾,因为壮丁都给抓光了。所有人都希望和平,就拿破仑要打。结果拿破仑就当了一百天皇帝,逊位了。

  这里要表扬一下咱汉武大帝,比老外高得多,颁了个《罪己诏》,说自己这个不对,那个不该,宣布修生养息,不打了。凭这,大汉王朝多活了三百年。瞧瞧这水平。

  回到正题,拿破仑再称帝史称“百日王朝”,但为什么不是“五百日王朝”、“千日王朝”呢,原来,那边拿破仑滑铁卢一败,这边富歇就整起了逼君逊位的戏码。

  他先是和拿破仑死敌英军统帅威灵顿联系取得支持,瞧这叛变速度。再就是发动议会,拿破仑灰溜溜回到巴黎的时候,议会已经传向,结果留给拿破仑的时间只有一小时:要么体面逊位,要么被罢黜。

  拿破仑没有出路,签字逊位,诏书最后是拿破仑亲自交给富歇的,等于说我承认被你打败。

  所以,历史的真相是,滑铁卢让拿破仑彻底破产,而富歇大大加速拿破仑逊位。

  拿破仑后来说,我只认识一个真正十足的叛徒,那便是富歇。牛逼有木有。

  如果说拿破仑是军事天才,富歇就是政治天才,后者的政治天才不是拿破仑能比的。

  3

  富歇的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小屌丝卷入大时代然后投机上位的故事。

  他本来是个小牧师,法国大革命后成了共和派议员。一开始,还是纯纯的。大革命期间,城头变幻大王旗,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温和派)、雅各宾派(激进派)先后当权。

  富歇可贼着呢,别人纷纷表明立场,他不。如果所属党派失败,这无疑于自杀,他没那么蠢。

  三派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路易十六的态度上。我们知道路易十六被砍头了,这个决定是国民公会全体议员投票投出来的。

  投票前一天,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斗得最狠,前一天富歇还准备站吉伦特派,第二天看雅各宾派占上风,就站了雅各宾派,投下处死票。

  这就是富歇的生存之道:永远在最后一刻选择阵营,永远站队势力最强的一方。

  雅各宾派当权、富歇太想邀功,居然在里昂“炮决”了三千名“叛党”,这太过分了哈,更让人感觉亲切的和惊讶的是,他居然一下子从共和派跨到提倡共产主义和无神论上。

  这也算富歇的弱点吧。

  本来是资产阶级干掉封建国王的运动,直接变成了干掉资产阶级和宗教的运动。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有没有!有点穿越吧。这思想比《资本论》诞生早了五十年。

  富歇这边疯搞,也能糊弄不少人。因为他搜罗了大量战利品,比那些嘴炮党强多了。

  唯独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不喜欢,这个人是纯粹到恐怖的革命家,不允许任何异议,他把吉伦特派首脑丹东等好些人也搞上断头台,搞得人心惶惶。

  富歇当然是要被整的对象,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不过富歇更胜一筹。他利用了人们对罗制造的“恐怖政治”的不满和隐恨,暗地里联合大部分议员,反把罗推上了断头台。

  罗伯斯庇尔被砍头后,大革命也走歪了,其他稍微差点的已经被罗干没了,剩下都是投机分子和软蛋。

  接着,吉伦特派开始反扑,杀了很多人,满手污血的富歇也失势了,被放逐。

  穷困潦倒熬了三年,富歇没自杀,幸运的是,他巴结了吉伦特派组建的督政府中最权势人物巴拉斯,也是这个人发掘并重用了拿破仑。富歇就给巴拉斯当密探,帮他干龌蹉和肮脏的活计,这才活下来。

  这一过程,富歇彻底黑化了。他从一个投机的共和派变成了彻底的投机分子。

  能力没的说,富歇顺利当上法国警务部长。

  就这样,他手里掌控了大量情报,几乎所有人的弱点和隐私,还有钱的走向,一个只有他能调动的情报网络,足以左右局势。

  有意思的是,拿破仑老婆也被他收买了,此人奢靡无度,拿破仑也养不起她。败家娘们有木有。

  有了拿破仑的情报,富歇也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他适时投靠拿破仑,一跃成了拿破仑的警务大臣。

  只可怜巴拉斯,他提拔发掘的两个人合一起干掉了他。

  拿破仑一开始还没鸟富歇,富歇在他府上干坐两三小时,有人提醒拿破仑,拿破仑才忙不迭接待这个危险政治家,天才惜天才,两人暗地达成合作。

  拿破仑后来说,两个小时内,富歇介绍了法国和督政府的情况,其简明扼要而丰富全面,是任何人都望尘莫及的。

  但没到最后一刻,富歇还是不会暴露自己,它追求进退自如。

  到处传着拿破仑要政变,他却突然大病一场。拿破仑政变的雾月十八,他偏偏睡了个大懒觉。一到大局已定,他第一个宣布督政府垮台。

  4

  拿破仑执政后,富歇已经是一个野心家,他要的不只是一个警务大臣,拿破仑不断再向神靠近,他也努力做出这种姿态。

  保王党分子搞了一次针对拿破仑的刺杀,在拿破仑途径的路上放下一颗定时炸弹。拿破仑没受伤,但负责情报的富歇可就有麻烦了。

  雄狮的愤怒向富歇倾泻而下,拿破仑认为是雅各宾派的阴谋,富歇没认同,但表面服从,并按要求列出处罚名单。

  等他掌握完整证据,并将凶手一网打尽,反而给拿破仑一个下马威。很牛逼有木有。

  结果,拿破仑不情愿地说,富歇比其他人都看得准。这话说得太TM憋屈了。

  拿破仑毕竟是独一无二的天才,除了对富歇有点手足无措,他颁布《民法典》、统一欧洲,惊天动地。

  1800到1810年这十年,拿破仑成为比肩凯撒和亚历山大的牛逼人物。法国也就在这十年牛了一回,其他时期不是被英国压,就是被德国压。

  不过,拿破仑帝国的威胁是明显的,谁能长期统治全欧洲呢,法军那一点军队随时可能被乘十乘百的英军、德军、奥军、意军反扑,统治是暂时的。

  1809年,法军在奥地利和意大利两线作战,英军乘机突袭法国。富歇这时站了出来,既是抗击英军,也是实现野心。

  他给各地市长发了一封信:“我们将向欧洲证明,虽然拿破仑的天才给法兰西增添了光辉,但,驱逐敌人绝不是非他亲临不可。”这话怎么像是要取代拿破仑呢。

  英军很快在瓦尔赫伦岛(荷兰岛屿)登陆,富歇以警务大臣兼内政大臣为名下令,征集国民警卫军,其实就是民兵。他还起用了拿破仑最讨厌的连襟兄弟当统帅。

  这胆子太大了,简直是拿生命冒险。其实富歇就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集团军在安特卫普设防,结果挡下了英军的入侵。连拿破仑也不得不佩服,训斥群臣时说,“我认为富歇只有先生已尽力而为,只有他明白可耻的无所作为的危险性”。

  有点尴尬的是,富歇太入戏了。之后又调动军队,说是预料英军将在马赛登陆,结果没有。这次满足个人权欲的行动让他丢了内政大臣。

  5

  但富歇绝不会放弃他想要掌控一切的野心。

  拿破仑帝国每况愈下,无论是商人,政治家,还是军人,都希望和平,只有和平,生意才会好起来,帝国才能维持下去,军人才不用去送死。

  可是,另一边,拿破仑只想战斗,只有征服能给他快感,他不允许和平。

  富歇便想要独自完成这一丰功伟绩。在拿破仑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暗地安排与荷兰、英国的和平谈判,胆子实在太肥了,但是,一不小心,给去荷兰溜达的拿破仑知道了。

  这还了得,拿破仑盛怒,什么脏话都说了。只是法国大臣和人民都觉得和平谈判是有必要,都同情富歇。富歇被当成了拯救国家的悲剧英雄。

  众怒不可犯,富歇丢了警务大臣,但拿破仑给了一个闲职,明升实贬。

  拿破仑还写了一封信,克制、畏惧、迎合,面对富歇,他的霸气毫无体现。

  奥特朗托公爵先生,我珍视你对我的效劳,相信你对我尽心竭力。但我不能再让你留任大臣,否则有损我的尊严。警务大臣一职,要求充分的、完全的信任,而自从你在十分重大的事情上以我的安宁和国家的安宁做赌注之后,即无信任可言;此事即或为你动机至为可嘉,我也无法谅解。你对警务大臣的职责自有你奇特的想法,同国家的福址相悖,我纵然不怀疑的忠诚,却不得不对你进行经常的、无聊的监督,叫我不胜其烦。监督之所以有必要,是由于你无视我的意旨和意图,擅自采取了不计其数的行动……我无法希望你改变你的行为方式,因为几年来我明显地流露出我的不满,你的行为却并无改变。你以存心清白为理由,不愿意明白良好的动机也可能为害甚烈。我对你的能力和忠诚有坚定的信心;我希望不久你便能有机会发挥你的能力而在为我效劳中证明你的忠诚。

  读一读这封信,体会下拿破仑的语言艺术,非常有意思。拿破仑这神说人话了。

  可没想到,富歇居然作死,不识相,他没有把自己掌控的积累十多年的情报网络交出去,该带走的带走,该销毁销毁。

  他以为这样能给继任者乃至拿破仑一个教训,但拿破仑毕竟腕更大,他要富歇的小命又有何不可,“我当着天主发誓,我得叫他瞧瞧,我是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收拾人的。”

  富歇的胆子终于被吓坏了,赶紧求和,交出所有。

  “奥特朗托公爵先生,我不再需要你的效劳。你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动身去你的领地”。拿破仑的狠话促使富歇日夜奔波,只为逃出他的势力范围。

  6

  当然,富歇后来又被拿破仑起用了,最后富歇扳回一局,彻底埋葬了拿破仑的历史。

  拿破仑之后,富歇短暂掌控共和国,成为督政府主席,但英德虎视眈眈,欧洲只支持波旁家族,否则就要流血。富歇通过与路易十八交易,换得一个警务大臣职务,帮扫清波旁王朝复辟障碍。

  别以为富歇能如愿以偿,拿破仑已成历史,法国革命党式微,波旁王朝没有任何威胁,富歇既有价值已被利用,波旁王室会容下一个投票处死路易十六的雅各宾党人吗?

  路易十六女儿还活着,不断控诉富歇,波旁王室对富歇恶眼相向,富歇这次押宝是完败。

  没多久,富歇就丢了官位,他像当年疯了似逃离拿破仑势力范围一样逃离法国。

  最后,富歇在德国五六线城市默默无闻去世,还重新入了教,他本就是一个牧师,历史就是这么吊诡。

  最后说一句,茨威格这本书也有缺点,书给人的印象是富歇本来就是一个投机家、卑鄙小人,似乎是天生的,没有写出这种思想的形成。或许正因为一些缺点,这本书没有在茨威格在世时出版,而是去世后出版的。

  关于公众号,假装雄安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