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讲康德读后感摘抄
《朱高正讲康德》是一本由朱高正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高正讲康德》精选点评:
●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p30谈 革命值得同情 但不值得鼓励(1.以暴易暴历史轮回 后来者不见得更好 2.革命的长时间内比专制更悲惨——功利主义嘛) 谈和平革命与法治国家 p38法律 经济 哲学三个角度论证自由主义
●朱高正的这本演讲集的开头“很大陆学者”;其内容非常浅显,但是由于我先读了邓晓芒的《康德哲学讲演录》,所以这本书的对我而言的价值就不那么大了。我的理解是朱是在讲康德的历史及哲学意义,而不是在讲康德的哲学本身
●猶豫了很久...但因為確實有些幫助,自己似乎也沒有資格多說什麽.
●对于企图挑战康德的我来说是本过得去的入门书,具体如何,还得看以后认知水平提高
●第一部告诉我“应该”的书
●第一讲《康德批判哲学的启蒙意义》开头吓cry了,满满的(庸俗意义上的)公知即视感
●朱高正讲的不好。
●民进党街头运动出身的前立委说康德,很精彩。
●相当一般
《朱高正讲康德》读后感(一):我在黄昏的哲学小径上走过
很少出门,天下却装在他胸中,拿他对表,他比时钟还准。。。
眼前总是浮现这个慈祥可爱的老爷爷形象,在那条“哲学小径”上行走,后面是他忠心耿耿的老仆人。。。
三大批判的原著我料定自己暂时还不能看懂,就转向这本书,应该是这套书,未名讲坛,还不错。。
《朱高正讲康德》读后感(二):朱高正讲康德
分析判断意味着宾语包含在主语中,也即不增加新的知识。
综合判断意味着新的知识的增加。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实证法不能作为判断法的标准,用实证去检验法的谬误是无法确定的。我们应该依赖的是经过理性检验的自然法。自然法的确立,是法哲学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西塞罗的自然法的意义,我也是到现在才有了一点朦朦胧胧的感觉。
康德的人格伟大,近似圣人。但他的最大局限也就在于,他是圣人,而我们只是普通人。
《朱高正讲康德》读后感(三):很不错
我买了电子书,然后转换成epub格式,还有mobi格式,在这里可以下载:
《朱高正讲康德》读后感(四):想要了解康德思想的还是去看别的书吧
闲来无事翻翻这本小书,我对朱高正先生不是很了解,网上搜过一些关于他的东西,这位先生是一位政治家,我怀疑他写作此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完整地把康德的东西告诉读者,而是借机还原传统文化(当然,喜欢搞心灵鸡汤的湾湾人所理解的“传统文化”究竟有多少是严肃的学术,有多少是文学上的发挥还是一说),其逻辑在于:你看康德说了xxx,而xxx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的,所以xxx就不应该被放弃,完全是借西方的东西论证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性,缺点我都不想说了,大家都很清楚,这种东西本身就不是学术,是文学创作。创作也分一二流,这书恐怕三四流都算不上,我看是借着一些好的东西发泄情绪罢了。真正想了解康德哲学的还是去看看三大批判的文本吧,看二手文献的话选择邓晓芒的书就行了,等你有了一定的能力再看这书吧。
当然了,我还是要向朱先生致敬,毕竟写了这么多,从量上和精力上也值得我们学习。
《朱高正讲康德》读后感(五):扬长避短而避重就轻
这本书是以朱高正先生的角度来讲康德的,而不是对康德哲学全面介绍,总的感觉是扬长避短而避重就轻。这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康德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时总结的四篇论文,构成此书的四讲,每一讲各自独立。首先介绍了康德哲学的批判哲学,大致相当于《纯粹理性批判》,还与大陆的现实情况相结合,他提出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推动全国全方位现代化,有些用词还带有官方主流的味道,给人的感觉不太好。他说康德哲学是中西哲学会通的桥梁,我觉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康德哲学是中国人了解西方哲学的入门。然后介绍了康德的实践哲学,大体相当于《实践理性批判》。后两讲介绍了康德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这才是本书的亮点,毕竟大陆对康德哲学的研究重点多在三大批判上,能系统介绍其政治哲学的不多。朱高正是法律系出身,又活跃在台湾政坛,所以本书是扬长避短;而康德哲学的精髓首先在三大批判,而且《判断力批判》只字未提,所以又是避重就轻。行文中,台湾人的一些表述与大陆不同,如“吾人”、“易言之”,“本体”称“睿智界”等,幸好很多重要概念都列出了德文,不过列得多了一点。最后还有一个康德的小传,基本上把康德的事迹都介绍完了,康德的轶事本就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