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激荡的中国》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激荡的中国》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21 01:03: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激荡的中国》的读后感大全

  《激荡的中国》是一本由蒋梦麟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激荡的中国》精选点评:

  ●嚼蜡

  ●你们在用刺刀谈恋爱,我们又怎么能爱你们?

  ●为看懂走向共和而读系列,打算读吴稚晖的文章

  ●口述历史

  ●20170512阅毕,对壮丁一事及蒋校长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态度印象深刻

  ●读到P150忽然不想继续了,雪藏吧,看有无缘分再续

  ●透过一个北大校长半自传式的作品了解近代中国史,很深刻也很容易让人陷入那一段历史。在我印象中,从历史书上学来的那段历史是冷冰冰的,但是读完蒋梦麟的书后,心中对那段历史多了更立体的了解,依稀能触摸到ta…

  ●易名《西潮·新潮》。装帧扎实稳当,脱去封皮后手感极佳,用纸顺滑有德芙味,憾在别字叠现,校编随意。内容4星,既是自传、近代史,又是游记。校长视角下的学潮;平铺直叙时人“中体为用”的逻辑;军阀割据土匪丛生的生活乱象的第一视角;一个浙江人对杭州上海南京北京昆明等城的印象。

  ●实际上是《西潮》《新潮》和几篇吊文、忆文的合集。另,书中内容有缺页,有删减,望读者留意。

  ●读过的人有多少?语言平淡,也许是故意?情节回忆,出于自己的名声想留点什么?好吧,两本书。上学。

  《激荡的中国》读后感(一):一生一世如梦一场

  一边监考一边读完此书,抬头看到座位上奋笔疾书的天之骄子,忽然感慨一生一世如梦一场。时代的变迁,个人命运的浮潜终是时代的浮潜。

  “北大功狗”,蒋先生对教育的贡献受用至今。

  书中对清朝行贿和选举买票的描述幽默讽刺,诸位会心一笑,会心一叹。

  读至“率三千学生,助我革命”时,突然热泪盈眶。最难忘的是为蔡先生和吴稚晖先生所述的追忆,句句动人,字字饱含情意。

  这本书的角度多变,对于非专业人士做近代史学习和深入了解非常受用,同时正如先生所述,望今日读者仍有所悟。

  《激荡的中国》读后感(二):一部经典之书

  这本书是蒋梦麟《西潮》与《新潮》以及其他文章的合集。

  近世中国,风云际会,处于东西方的激烈冲撞之中。蒋梦麟的经历非常传奇,近代史上的大事,他几乎都经历过,晚清留学潮、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而他总是站在历史的潮头。蒋梦麟也是北大历史上当校长时间最久的——长达十七年。西南联大时期,北大校长正是他。抗战的烽火中,他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决定把他亲历的历史与经验写出来,以示对民族未来的信心。在昆明的防空洞里,他用英文写出了《西潮》这部名著,在西方出版了多种译本。

  蒋先生称这部书“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1950年代末出版中文本,成为台湾青年人手一册的启蒙书,影响深远。本书叙事颇为生动,读来非常亲切,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仍是认识我国近代历史的最佳入门书之一。

  1949年蒋梦麟去台后,参与了台湾的土地改革,他把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成功地移植到台湾的广大农村。他想把经验和教训传给后人,但遗憾的是,《新潮》没有写完就去世了。

  《激荡的中国》读后感(三):鉴古知今之《激荡的中国》

  先生在前言里道了写书的目的:从历史中找出一点教训。 确实,乐天知命的中国人是容易忘记历史的,当硝烟散去,又是歌舞升平。 先生的笔墨下是他的所见所闻,没有渲染,而是娓娓道来。从他的家世聊起,诉说着近代中国历史所遭遇的:腐败的清末、愚昧凶残的太平天国、西方列强的掠夺、军阀割据、日本对大中华的觊觎至肆意残暴的侵略。 他提到“五四”运动后,蔡元培先生对辞去北大校长一职的解释是,蔡先生认为北京大学今后将不易维持纪律,因为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陶醉。他们既然尝到权利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 以史为鉴。这段分析让我想到了另一场学生运动,越演越烈的原因很多,但尝到权利的滋味也是之一吧。 梁先生临危受命担任北大代理校长之时,对学生们的演说提到:“故诸君当以学问为莫大的任务。西洋文化先进国家到今日之地位,系累世文化积聚而成,非旦夕可及。千百年来,经多少学问家累世不断的劳苦工作而始成今日之文化。故救国之要道,在从事增进文化之基础工作,而以自己的学问功夫为立脚点。” 他讲述了战争爆发后,大学逃难的过程。教授与学生们不断迁移,他们如同中华文化的火种被保护着。而他们也深知使命,即使敌机在不断轰炸,也不能影响他们的求学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刻苦用功。 先生在这段回忆的结尾写下:“中国所走的路途相当迂曲,正像曲折的长江,但是她前进的方向却始终未变,正像向东奔流的长江,虽然中途迂回曲折,但是终于经历二千多英里流入黄海。它日以继夜,经年累月地向东奔流,在未来的无穷岁月中也将同样地奔腾前进。不屈不饶的长江就是中国生活和文化的象征。” 在谈中日的长短时,他肯定了日本的善于学习和模仿。 在“中国文化”一篇里,他指出:“中国文化是少数古文化现在还巍然屹立的一枝。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能不断吸收新的文化与适应新的环境。” 先生以胡服骑射为例,道出他的见解:“外来的文化,可以刺激本国文化的发展;而本国的文化,受了外来的影响,也可以更适应环境。如果食而不化,便不会产生像汉代一样灿烂的文化。”

  《激荡的中国》读后感(四):《激荡的中国》读后感

  这本书借了还,再借,前后两个月才看完。看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太枯燥了。第二遍我才认真看完整了此书。第三遍认真地翻阅了一下重点关注的内容。

  作者提到背古书倒也有背古书的好处。一个人到了成年时,常常可以从背的古书里找到立身处世的指南针。在一个安定的社会里,一切守旧成风,行为的准则也很少变化。因此作者觉得我国的老式教学方法已足以应付当时的实际需要。

  古代流传下次的书籍精华居多,背的古书在人的脑海中可以给人以精神支持。

  蒋梦麟校长的父亲是位小地主,而且是上海当地几家钱庄的股东。他的祖父留下了相当可观的遗产。所以他可以在1908年自费美国留学。蒋校长学贯中西,这也是家庭给他提供了坚定的物质条件。文中提到:一个中国学生如果要了解西方文明,也只能根据他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他对本国的文化的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很多人对西方盲目的推崇,觉得中国文化不需要学习,直接去西方学习西方文化就可以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文化起源其实是一致的,文化间都是有联系和交叉的,从中到西,从已知到未知,这才是学习之道。

  文中提到清朝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如果拿一棵树才比喻清政府的话,这种陋规的毒汁可以说已经流遍树上的每一枝叶、每一根芽。或许也是因为如此,习主席才要严厉反腐。这几年,公务员热终于退下来一点了。为什么会有“公务员热”?其中之一就是可以拿回扣入私人腰包。

  作者提到德国这个国家是一个在物质发明上的能手,但是在人事关系上却碌碌无能。德国虽然发展了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特殊才智,但是欠缺常识。而英国却是个常识丰富的民族,也是应付人事关系的高手。他们对国际事务的看法以及有关的政策是富于弹性和适应性的。他们从来不让绳子拉紧到要断的程度。在国际关系和殖民政策上,英国人的这种特性随处可见。英国退出欧盟,估计也更多的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

  此书有23万字之多,从作者的童年讲到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同时也提到了作者在台湾时期的经历。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己的个人经验传授给读者,让读此书的人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感谢作者的分享,感谢作者在动荡的年代接过蔡校长的班,支撑着北大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他们这批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才是当时中国的脊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