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激流岛经典读后感有感
《魂断激流岛》是一本由麦琪(英儿)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元,页数:19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魂断激流岛》精选点评:
●对读顾城姐姐顾乡的信《读《命运的劫难》——写给李英》,就这知道这是本说谎又没说圆引来骂声一片的书。我一向不喜欢邓晓芒先生,但他评价顾城的文章《女儿国的破灭》却剖析得不错!只是这种病态的纯情,并不能被简单归结为“中国传统文化趣味”。
●罗干年后我怎么又翻这个书了。
●写得一般,不太好看。
●顾城笔下的《英儿》和这本书的作者竟是同一个人,令人失望
●顾城真的那么单纯么 英儿真的那么无辜么 只有小木耳是最可怜的
●不知道应该如何评价,等看过《英儿》再说吧,但那种痛苦和深深的自我折磨,我想不会是骗人的
●包装得再精美的文字毕竟还是一条毒蛇,不管李英在书里如何多愁善感地试图美化自己那毫无基本道德观和管不住下半身的混乱情欲,甚至丑化顾城在岛上杀害各种小动物的行为。都不能掩盖她的出国是靠人家夫妇,在岛上的吃喝拉撒而且连内衣都是谢烨帮她全盘负责的行为,可她说自己是被顾城“强暴”,好吧既然如此烈女请问为什么你不马上离开或者报警呢?根本就无所谓吧,和刘湛秋睡和顾城睡都可以。出了事后却不敢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还往不能再为自己辩护的死人身上泼脏水,可惜以前和顾城同居期间写给他的倾诉衷肠的情书落在人家姐姐手里,自然是被驳斥一番,连一心站在她那边的文昕也为了她的自保最终和她撕逼了,可见李英不靠谱满嘴跑火车的人品,你是文艺浪漫追求各种真爱 ,最后却把当初带你私奔的约翰的钱骗光跑路,前前后后伤害了太多人!
●英子 你他妈贱女人 顾城怎么着你了 还说他强奸你 操~~狗都不会强奸你的
●记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花了一个晚上偷偷将它读完,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书中那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同时也想到了它对我的影响,不禁感慨。
●好难过 (《英儿》里顾城写着英儿的坏话 《顾城绝命之谜》文昕写着谢烨的坏话 这本书写着顾城的坏话 好难过 三本书凑在一起 就是那个真相了吧 )
《魂断激流岛》读后感(一):没什么好说的
记得看这本书的时候,之前已经看过顾城的《英儿》了。
好奇吧,想看看她怎么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无可厚非。
这么多年过去,我更能理解他们了。
谢烨、顾城、李英?
当时觉得最可怜的是小木耳了。最气的是顾城。 都不能理解谢
烨,怎么可以容忍他们。
现在,明白了。
其实杀了他们夫妻彼此的,恰恰是爱。不是其它的。
《魂断激流岛》读后感(二):。
第一,当时李英给她们写了三年信,最后接她去岛上是被她的真情感动,李英也知道她们是为什么接她去岛,她现在辩驳说自己去岛上是为了刘湛秋,如果是为了刘湛秋,那么说明李英当时是利用顾城夫妻,就算利用不是本意,她也应该向她们解释清楚,她用三年的信打动他们,让他们误解,顾城也误以为李英真的喜欢他。后来发现李英一来就要走,无法接受。于是发疯。然后李英就控诉资金因为顾城暴力方式留下自己,第二,李英在书里写完自己爱上顾城,就说顾城去了德国,自己累了想走了,可是她没有把重点写出来,要走的原因是什么,顾城说好了要去赚钱回来和她过日子,谢烨也说选择权给她自己,没有逼她走,她自己也说把刘的信烧了已经爱上顾城,那为啥要走,在明知道顾城有自杀倾向的情况下逃走,还不给任何说法,不跟顾城联系,其实她这就是报复顾城离不开谢烨。
《魂断激流岛》读后感(三):现实已让乌托帮成为虚幻
看了近8个小时,英儿的话似乎还在耳边不停的转,而顾城和雷的故事终于谢了幕。顾城苛刻又不近人情的存在,用他的才华和逻辑,他的梦想和对抗,把两个女人狠狠的困于自己的城中,即使这样本来他们仨是无害的,至少乌托帮已经建立。
我宁愿痛恨于那千丝万缕的现实突然发难将一个本已趋于平衡的稳定三角,只轻轻的拔去一个固定螺栓,就让整个世界崩塌,我也不愿看到三个的争锋相对和时光逝去后的指责。
后悔自己手贱在李英写完小说之后还去点她的致读者书,活生生的看着那粒洁白的沙粒被裹挟进世俗的争辨中,其实她在小说中已经完全烙上了感伤、优美、激烈、窒息的情感,除此之外,那窒息的磨难黑匣子中闪出的光足以照亮人心。
《魂断激流岛》读后感(四):虚伪的自供
昨天又看了一小会《魂断激流岛》。这本书我总是拿起来,放下,放下又拿起来。英儿、顾城、雷米的纠葛是一座罗生门,有那么多成书的版本,但这一版本最让人伤心。《英儿》、《顾城绝命之谜》没有回避当事人之间的感情,爱的纯真炽热,恨得也激烈刻骨。《魂断激流岛》则否定了英儿对顾城的爱,将作者对顾城的感情定义为高山仰止般的崇拜。行文采用了受害者常用的往事如烟、息事宁人的风格,更显得别有用心和没有良心。甚至搬出了英儿从前的情人刘湛秋以示正听:与刘湛秋的感情是真的感情,而与顾城的,不是。刘湛秋同志比英儿大20几岁,离婚后至今单身,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比较有修为的学者。想来男人总是一样的,宁愿自己承担,而纵容了或者以为保护了英儿,以满足生为男人的一颗雄心。这里,又有一种胜利者的悲壮,沧海桑田,英儿最爱的人依然是自己。况且与自己比较的那个人是圣人,也是天才,是一个抛下所有,为英儿背叛整个世界的人。顾城呕心沥血,都是徒劳,归根结底,英儿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想着的都是我。于是,刘湛秋同志也许没有那么高尚,也是有一个有心眼的私心。英儿,爱了就爱了,错了就错了。如果承认了自己的行为给顾城夫妇带来的毁灭,并深深为之忏悔。我想大多数人不会怨毒你,并将深以为同情。何必因无力承受指责而伪装成受害者,一边消费着顾城,一边叫嚣着二人给你带来的伤害。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有一颗坚强的心,和一个真爱的人。这是不是有点无耻了。
原本,在我读《英儿》的时候,也读出了顾城癫狂错乱的状态。十分能够理解,偶像的崩塌对一个五体投地的粉丝,造成的精神幻灭,带来的不知所措,对英儿的行为也不无感慨唏嘘。我能明白英儿的扭曲、隐忍和痛苦,也认为应当像她原本做的那样,结束,然后重新开始。然而为什么不能写的清楚,写的坦荡,或者怨恨、或者缅怀,或者悼念曾经的爱人愿为自己死去的那种浪漫和深情。城的感情是那么诚挚纯真,不为社会规范与世俗所累,夫复何求?毕竟那满满的都是爱。
这本书,企图给自己正名,却揭露了一切。
《魂断激流岛》读后感(五):我为什么不喜欢顾城的诗(三)
同样,续写加读书笔记。
不出所料,这本书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当然,作为当事人各有各的角度看待这段问题,所以对于骂英儿的人我想说:你懂个屁。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关于顾城的事情。对小木耳的冷漠,对英儿的冷淡,激进的杀鸡砍头行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愿意为之复出努力的态度和行动,以及与现实世界的不和谐。
对比《英儿》一书,这本书对小木耳有了更多的描写,但大部分都是与麦琪捆绑在一起,让我怀疑这是麦琪为了引发人们同情而刻意挑选的生活片段。
说到这不得不提顾城的另一个身份:父亲。毫无疑问顾城算不上一个好父亲。
无论是《英儿》还是《魂断》,都提到一件事:顾城的理想国(宗教)是女儿国。
小木耳的出现不仅仅是侵入这个国家的主人,更破坏了雷米的伟大形象。但最初破坏这个形象的是顾城,无论是麦琪还是雷米,性行为有他也有她们,如果仅仅是这种冲动都不能克制,顾城的精神世界未免有些薄弱,而因为理想时间崩塌而做出过激行为,这种事也太过可笑。
我又想起了麦琪的感情经历。无论是和诗刘湛秋还是顾城,英儿都是一个第三者的形象,嗯……这是不太好的形象。两本书对性爱的描写也是相去甚远,我真的很难相信顾城是一个强奸犯,哪怕他杀人,我也不敢相信他的“宗教”允许他这样做。
我开始厌烦这段故事了,无论是谁一定是带着各人情感,顾城 雷米 麦琪 顾乡,作为参与者一定是带着个人情感的,这毫无疑问。下一本《我最后面对的顾城》。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能要求些什么呢,我开始回溯这个问题:我为什么不喜欢顾城的诗。
其实我不得不承认,我很喜欢他的诗,那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打开了我的诗歌世界,我只是难以接受他是一个不符合我三观的人,再往回倒:诗歌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另一个人的灵魂与我短暂对话。现在顾城的诗就像一个伪装的灵魂,而且我知道他在伪装,所以我不能跟他对话,我觉得恶心。
他怎么变成这样的已经不重要了,我只觉得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