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之书:起源》经典影评有感
《丛林之书:起源》是一部由安迪·瑟金斯执导,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克里斯蒂安·贝尔 / 凯特·布兰切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一):泰山的版本,换了个剧情。
泰山的版本,换了个剧情而已。让人新鲜感全无,这部电影拍的都片低龄化,完全不是给成人看的电影。至于特效,中规中矩。泰山的版本,换了个剧情而已。让人新鲜感全无,这部电影拍的都片低龄化,完全不是给成人看的电影。至于特效,中规中矩。泰山的版本,换了个剧情而已。让人新鲜感全无,这部电影拍的都片低龄化,完全不是给成人看的电影。至于特效,中规中矩。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二):自私的意淫
围绕狼孩的冲突,根源在于毛克力的身份认同,究竟是属于会使用火、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还是属于丛林。大熊是帮助他“做回自己”的媒介。最终,预谋想夺取人类使用火之能力的巨猿被制服,而毛克力举起火把,烧毁了森林,成为了动物们眼中的人类。杀死毛克力父亲的老虎,丛林食物链顶端王者,死于人类之手,后者在火海之上完成了万物灵长的加冕。在黑豹、毛克力与熊的同枝而栖的落幕画面中,化为灰烬的森林被避而不谈。因此,问题是在谁都知道生态主义的21世纪,为何迪斯尼公司会选择制作这部充斥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影片?可以说,它既满足了生态多元的想象,也没有否认人之为人的智慧与能力,为大众提供了一次自私的意淫。它并不打算给出解决当今生态问题的方案,打两星是因幻象奇观。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三):【森林之子毛克利】
【森林之子毛克利】翻拍16年迪士尼的奇幻森林,相比前者这部华纳的色调和剧情上更阴暗,定级就是成人版,特别要说的是导演,安迪·瑟金斯,一个专业的动作捕捉,作品有猩球崛起里的猩猩凯撒,金刚里的猩猩,指环王里的咕噜,什么叫专业,要捕捉就捕捉不是人的东西,当然这部也不例外,虽然他放过了这些动物,不过这里每一个物种都是真人动作捕捉,都是好莱坞明星,比如奇异博士,奇幻森林是半真人CG,之所以称“真人”动作捕捉,就是因为他比CG更传情,眼神,表情,带动人心,看的我很触动,当小男主看到小白狼的标本时,那眼神,我差点也落泪,无伦你做这件事处于什么目的,也无论你是善恶,善恶到头终有报,所有的一切都是因果,你逃不掉,结局是唯一的败笔,猎人和老虎死的太仓促,猎人本没错,狩猎是本职,其余都非常好,对比迪士尼讲出了什么叫天性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四):《森林之子毛克利》:一点流水账
基本上,看过开头就能明白为什么会被甩锅给Netflix,看完节奏不温不火的全片更是毫无疑问。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主题,在成人和儿童之间摇摆的尴尬故事,甚至微妙地不人不兽的尴尬动物形象……整部电影一直在突出尴尬二字,最后一点甚至可以说是表情捕捉运用的反面典型,而这对于靠动捕成名的安迪·瑟金斯来说,实在是不应该。
这部《毛克利》能很好地对比出两年前的《奇幻森林》高明在哪里。后者知道观众想要什么,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在一个清晰的定位下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拍得圆熟完满;前者却心有余力不足,终究落入故作深沉的境地。也难怪,乔恩·费儒毕竟已经经过好几部电影的锤炼,而安迪瑟金斯至少暂时还只是停留在演而优则导的地步。
丢给Netflix还好,至少可以在票房上遮羞一点。如果硬上院线,怕不是更全面的溃败。
60/100。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五):非典型影评
其实一开始实在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两年前迪士尼刚大卖的Jungle Book,Netflix/华纳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竟然敢翻拍,但是看完后发觉这个版本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迪士尼版以美萌的画风和精良的制作取胜,满屏的萌物们(可爱的小男主,毛茸茸的黑熊,帅帅的黑豹和高颜值的狼群,就连大反派看着也是漂亮的)以正能量和小笑点外加大团圆结局征服了观众。
这次华纳版却完全放弃了画风,你甚至还会觉得动物们和主角都很丑(除了Mowgli婴儿时期)。但是华纳版更加注重剧情,有更多暗黑的成分(因为迪士尼的黑白很分明,这里却有灰色),适众年龄需要跟大一些,看完会让你停下来想一想。每个角色的塑造也都很到位,特别是Mowgli每一阶段成长的心理变化,直到他最后“长大成人”。当然该煽情的地方还是很煽情的,特别是小白狼那一段(看到小白狼在猎人的内室里出现时,我的嘴好几秒钟没有合拢),这也是故事里的一个大转折。
除了剧情当然还要夸一下这次的配音大咔们!简直都是太专业了,我是误打误撞看的这部电影,实在是没有听出来Blanchett,Cumberbatch,和Bale是配音员,这只能用专业来形容了!
当然也不是说这次翻拍就没有弱项,如果没有心里准备的话看了前30分钟也许你就会想要转台了,我觉得把这套戏分类在剧情片会比较恰当。但是如果你耐心看完了,也许会对这部戏有不同的想法。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六):由小男孩演绎的男人电影
没想到,在年底看到了今年的最佳影片。一部由小男孩演绎的男人电影。该片的特效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各种动物以及各种动作活灵活现,做到了以假乱真。这尚在其末,还是借情节说一说更为精彩之处吧。 毛克利自小父母双亡,被狼妈养大。他一生追求的是,能成为狩猎狼群的一份子。为此他师从黑熊刻苦训练,旨在奔跑考验中胜出。他技能优异,在山地赛跑中名列前茅,却被黑豹无情拦截。黑豹略知人和动物的差异,本就打算令毛克利回到人群中去。小男孩虽十分努力,但总是被动物族群排斥,时不时面临着被当做异类赶出森林的危险。一次狼群为争夺狼首之位发生内讧。毛克利不忍坐视相互残杀,更无法坐等失去老狼首的保护。他借人类之火,平息了混战。但此举,被动物界彻底视作异类所为,公认其严重破坏了森林法则,再不能留下。 毛克利失去立足之故地,带着深深的失落下山,被人类所获。在黑豹的引导下,他学着顺和人群,获得了猎人的照顾。他还获知和猎人有着同一个敌人——老虎。然而令他无比震惊的是,猎人扑杀了诸多动物,竟然把兄弟小白狼也制成标本。狼孩真真切切的认识到,猎人才是森林的大害。在猎人醉酒卧床时,他打算用猎人给的刀具杀掉猎人。当看到猎人床头的象牙时,他忽然有了绝妙的更大的计划。 毛克利想出了一石二鸟之计,以引出折象牙的猎人,换取象群帮他杀虎;又以诱虎扑己,来引出猎人杀虎;再借象虎之手杀掉猎人。自己则需要勇敢面对老虎的威胁,利用爬树绝技来防身。事前毛克利曾拒绝过狼群邀其相助。如今他则吊足狼群胃口,另起炉灶,想凭借自己策划的这一役,威震狼群乃至整个森林。结果也是天助毛克利,他一举除掉了猎人和老虎这两大森林之患。老狼首按耐不住,在搏虎救他时,也被猎人顺杀。 该片时而充满温情,时而热血励志,小男孩时而陷入绝境,时而化险为夷,故事情节真个做到了跌宕起伏、张弛得法、收放自然,一会静若处子,一会动如脱兔,真个是戏收涟漪绕,戏纵飞瀑嚎。 回过头来看,小男孩这一路是如何忽然就成长了起来。他是从不断学习吸收各种动物优长,在不断深谙残酷的森林法则中,努力博取生机和赢得成长的。尤其是巨蟒阴暗深邃的情智给他开了慧,让他懂得了世道存亡的险恶和政治头脑的要领,促其真正成熟起来,最终成为了森林之子、山林之王。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七):没有突出的优点,以至于让配音阵容都成了令人惊艳的亮点
有点不懂为什么同个题材的迪士尼《奇幻森林》大卖的前提下,网飞要接这个盘,还把观众定位在成人。
《奇幻森林》虽然拍得一般,但在迪士尼的大招牌下还是大卖了一笔。《森林之子毛克利》的导演安迪·瑟金斯(魔戒里的咕噜咕噜,猩球崛起中的凯撒)通过偏暗的调色,更加深刻的主题(人与动物的生存矛盾)和人物性格,试图建筑一个同IP下的“成人童话”,不过从成片的效果来看成效不是很好。
此片处在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尴尬地位,首先,文本天生的缺陷使得剧情无法深入到可以让成人觉得大呼小跳的水平。它终究是个孩子拯救森林的故事,尤其在本片中毛克利的扮演者演技还不是很好,许多地方显得僵硬,相比《奇幻森林》主角的天生灵气,差远了。在打败老虎拯救森林的过程中,毛克利受到了熊朋友、黑豹朋友、蛇朋友、象朋友、狼朋友们的帮助,顺便发现了猎人人类的阴谋,这是个很难让成年人称赞不绝的故事设置。固然,可以看出安迪·瑟金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譬如真实再现动物原貌,拟人化的动物性格(试图给予它们复杂的性格),和众多人类小角色的加入。我没有用“丑化”这个词,是因为《奇幻森林》在我看来是在为了还原IP,过度美化动物角色,相比之下,这部影片只是在试图让人看起来“真实”,毕竟在真正的丛林中,物竞天择才是第一,每天族群内外都在发生各种争斗,还能整天笑嘻嘻地教毛克利做快乐狼孩?不太可能的。
于是我们看到毛克利在成为“救世主”之前遭遇的种种困境。夹在人和狼的身份认同之间,无法被狼群认同(“同龄”只有一位小白狼朋友,还被猎人做成标本了),也是人类村庄中的异类(扑过去生吃肉,猎人满脸嫌弃地递给他一把刀教他人类的做法)。当然,即使是想讨论人与动物共享同一片平原,发生生存冲突的困境,毛克利始终偏向动物一方,为了表现这一点影片给予了观众很多提示,譬如动物即使是对捕猎对象,显得更加“仁慈”,猎人把“战利品”做成动物标本,毛克利试图在猎人睡着时暗杀他,却因为意外发现大象朋友断裂的象牙而终止。
它当然没有评论家们讲的那么烂,但也很难作为一个“佳片”去欣赏,顶多算及格。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音阵容,十分豪华。大反派老虎(Shere Khan)的声音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与《魔戒》史矛革不同,老虎的情绪更加丰满,语调起伏更大,因为老虎性格弱点很明显,冷血残酷,但并非无人能敌,还只有一个豺狼小跟班。黑豹(Bagheera)配音演员是克里斯蒂安·贝尔,可以说是无比传神了,黑豹性格内敛稳重,跟贝尔日常扮演的角色的性格也很像,说话的时候有时真让人感觉是人家一个活人趴在那里呢……另外,凯特布兰切特给大蛇(Kaa)配音,也是个很合适的人选,大蛇声音性感而危险。大熊巴鲁(Baloo)是导演安迪·瑟金斯自己配的,这只娇憨又凶猛的大熊估计是导演喜欢的角色。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八):慎点有剧透
冲着配音来看片的……
小孩看的话、那个大蛇眼睛、地穴啥的画风有丢丢可怕、但比之一些日漫的黑暗画风、本片可能造成的心理会阴影面积小很多。
乍一看,差点以为是纯特效非真人饰演,后来才发现原来人是真的人。少年真瘦……
印象深刻的高潮片段:
1. 决断狼孩能否留在狼群的那场赛跑。在这场比赛中,狼孩突然变得非常机智,利用自身优势各种抄近道,第一个冲向终点,结果冲线的紧要关头被黑豹撞开了。黑豹是比赛中的随机关卡,会在途中“公正地”干扰所有狼(人)。这段音乐也很激情,节奏也快,很吸睛。[……叨逼叨:看完这段就直接转台吧……]
2. 狼孩掉入陷阱、被大象救。这象鼻子太太太长了吧。
3. 狼孩被猴子劫走,在老虎要对狼孩下手的霎那前,黑熊和黑豹赶到。黑熊黑豹战得筋疲力尽、伤痕累累、快不行了的时候,巨蟒出场救下狼孩。这段虽然也很紧凑,但这情节套路实在是太没意思了= =、
温情/触动片段:
1. 狼王狼后第一次见到狼孩,收留狼孩,
2. 众狼会议,决定狼孩去留
3. 狼孩被老虎袭击,黑熊黑豹拼死相救
4. 小白狼在狼孩输了比赛后安慰他,结果被怼
5.狼孩盗火救群狼
6.黑豹看望劝慰关在笼中的狼孩,人豹说再见
7.人类小姐姐给狼孩洗澡穿鞋
8. 狼孩看到小白狼的标本、救过狼孩的大象的半截象牙,怒从心生,想杀了熟睡中的人类大叔,但最终没动手;偷走了象牙,还给了给大象。
吐槽:
回归人类社会过后的片段有点跳,有点儿人设崩塌的感觉。
狼孩与常人的不同还是体现出来,除了一开始的警惕人类、走路时手脚并用、吃生肉,也有比别的孩子更强的运动能力,但他融入人类社会也太快了吧,一会儿就会了走路跑步瞬间就会了握刀用刀。
还有就是做人了就立马忘本了吗,狼爹狼妈有难,竟然这么干脆拒绝出手相救、没有一丝犹豫(觉得狼孩这么爱狼群,肯定不会第一反应就是拒绝额、……黑豹还心存对人类的感激、狼孩没一点感恩不可能吧,尽管后来还是去杀老虎了,难道狼孩也好面子?……)。
再有人类小孩对狼孩态度转变也太大太快了吧,从一开始戏弄狼孩到后来一起玩儿 还把狼孩抛得高高的,就因为狼孩砸了个果子给其中一个小孩?
反思:
人与自然的关系;
感恩与回报;
记恨报仇与原谅;
生气时的口不择言可能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错误;
森林法则,竞争、胜者为王、适者生存。
……
看完就想说 还是狮子王好看。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九):电影随心谈:《森林之子毛克利》与《奇幻森林》同一份食材的两种做法
不久之前还在微博上看到《森林之子毛克利》的预告片,这段时间在网上就有高清资源了。虽然知道《森林之子毛克利》与《奇幻森林》都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吉卜林的《丛林之书》,影片讲述的故事内容也相差无几,但还是充满好奇心的观看完了。
观看前的好奇点在于为啥迪士尼版的《奇幻森林》上映也才两年半多,为啥华纳要去拍一部一样的影片?当然相同题材、相同故事的电影相继上演在好莱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2014年就上映了两部大力士海格力斯的电影,一部是凯南鲁兹主演的《大力神》,另一部是巨石强森主演的《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虽然两部影片口碑和评分都不咋地,但是至少是讲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不会感觉腻。《森林之子毛克利》虽然没有与《奇幻森林》同一年内上映,但是故事内容高度重复,以至于我在观看该片的前半部时忍不住去拖动快进。
观看后的最大感受和其他观众一样,华纳版的《森林之子毛克利》中的几位主角动物的面孔设计的更像人类,整体感观相比较于《奇幻森林》要丑很多,甚至失去了美感。看了两部电影的导演后不经有这样的猜想,《奇幻森林》的导演是乔恩费儒,可以说是迪士尼的老合作伙伴了,《钢铁侠1,2》的导演。《森林之子毛克利》的导演是安迪瑟金丝,一位动作捕捉表演大师,塑造过的经典形象有《指环王》《霍比特人》里面的咕噜,《金刚》里面的金刚,《猩球崛起》里面的凯撒,以及本片中的巴鲁等等。似乎乔恩费儒和迪士尼很清楚观众喜爱看到什么,所以里面的主角动物们的设计都非常逼真,甚至做了一些美化,让人看起来很舒服。而安迪瑟金丝则将主角动物们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拟人化,看起来总像是一张人脸P在了动物的头上,或许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影片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奇幻森林》是一场关于毛克利的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森林之子毛克利》更像是在探讨人类与动物与自然的相处矛盾。
或许是两位导演功力深浅不一样,毕竟《钢铁侠1,2》的口碑票房数据都摆在那。目前《奇幻森林》的评分有7.8,对于一部真人动画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而《森林之子毛克利》的评分只有6.3,这个分数只能说刚刚及格。其实两部影片的卡司阵容都还挺强大的,巧合的是两边都有数位漫威宇宙角色参演。比如《奇幻森林》有黑寡妇(约翰·斯嘉丽)、满大人(本·金斯利)、海尔达姆(伊德里斯·艾尔巴)、黑豹女友(露皮塔·尼永奥)、以及九头蛇小头头(盖瑞·山德林)。《森林之子毛克利》有奇异博士(卷福)、死神海拉(凯特·布兰切特)、黑市军火商克劳(导演安迪瑟金丝本人)。感叹漫威宇宙之大吧,但是这强大的卡司阵容似乎没能挽救《森林之子毛克利》的口碑,本片只在北美点映后随即转到网飞线上播放,虽然目前不知该片的营收如何,但是现在就有高清资源流出看来是和线上播放脱不了关系的。而这也势必减少付费观看的人数。
事后诸葛亮的总结一番:也许华纳与迪士尼拍相同题材相同故事的该片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在真狮版《狮子王》放出预告片后(《奇幻森林》相同制作班底,导演也还是乔恩费儒),你才发现迪士尼拍《奇幻森林》不仅口碑票房都赚了,更是在为《狮子王》练手。
《丛林之书:起源》影评(十):笔记:森林之子毛克利——前半部场景和节拍不错,后半部人设崩塌
场景一:收养人类小孩
1)老虎破坏丛林法则2)母狼发现人类小孩
3)母狼决定收留人类小孩,并和公狼讨论
4)母狼决定请求狼群大会来讨论
5)狼群大会被狼群反对
6)母狼公狼坚持收留
7)狼群有人支持,但是争执不下
8)老虎来要人类小孩,老虎占上风
9)狼群同仇敌忾,赶走老虎
10)狼群决定收留小孩
总结
1)要有想象力:母狼原本也可以是和公狼以小家庭的方式生活,并不是狼群总是在一起的,只有需要重要事情的时候,狼群才会开大会讨论
2)引入内部敌人:一开始的公狼,后来的狼群内部的反对声音,都是内部敌人
3)引入外部敌人:如果内部的矛盾无法解决,引入外部的共同敌人是最好的解决内部矛盾的办法
场景二:狼群首领更换危机
1)狼群首领在捕猎中失手,渐渐老去
2)老虎提出,根据狼群规则,打败头狼的狼可以当头狼
3)老头狼在战斗中渐渐落在下风
4)人类小孩知道动物怕火,所以去找来火,赶走了老虎和竞争狼
5)头狼居然提出让小孩离开,因为他已经举起了人类的武器来对准森林
好的台词:
人类小孩:Why am I different to the other wolves?
老狼:You are not different, you are special.
三幕戏
第一幕
1)豹子告诉孩子,他就是一匹狼
2)熊告诉孩子森林法则,需要惧怕人类,不要去捕杀人类的动物
3)熊对孩子进行训练,让他掌握森林中的生存技能
4)意外:森林法则被破坏了,人类的一头牛被杀死在森林,虽然是老虎干的,但是森林法则被破坏了
5)整部戏的目标就是我们关心人类小孩的命运,观众由于同是人类这一物种而产生共鸣
第二幕
面对森林法则被破坏,动物们会如何行动?
1)狼群再次召开大会,认为是人类小孩带来的灾难,以后还会带来更多灾难,有人就提议把小孩交给老虎
2)狼王决定留下孩子,并要保护孩子,保护他的方法就是让他被接纳为狼群的一员,所以熊需要训练孩子,让他跑的和狼一样快
3)小孩意外和老虎遭遇战,被陷阱和大象所救后逃离
4)豹子告诉小孩森林已经不安全,让小孩去人类那里,小孩拒绝
5)豹子说小孩一定要通过跑步测试才可以留在狼群,如果通不过,小孩一定要去人群
6)测试中,小孩有了一个必须赢的理由,豹子有了一个必须让小孩输的理由。
7)小孩被豹子逼输了,认为测试不公平,负气而走,遇到危险
8)豹子和熊和解,和蟒蛇一起救了小孩
9)孩子去问蛇救自己的原因,蛇告诉他,蛇和大象救他的原因都在于,他是森林从来没有过的存在,非狼非人,整个森林都在看着他未来的发展
10)小孩在使用人类武器被老狼王赶走后,来到人类的村子
11)豹子告诉被关起来的孩子说让他应得人类的信任,因为豹子以前也是人类皇宫的娱乐宠物,他就是靠赢得人类的信任活下来的
12)孩子融入了人群,白狼好朋友去找他,告诉他们已经被老虎推翻,被逼到了森林的边缘,需要小孩的帮助,小孩拒绝,说自己被赶走的时候为什么不需要帮助
13)小孩看到猎人猎杀了自己的白狼好朋友,对猎人产生恨意,又看到了大象的象牙
14)小孩到森林里找到大象,让大象帮忙围杀老虎,交换条件是告诉大象猎人是谁
15)猎人在猎杀老虎的时候被大象杀死,大象复仇了
15)孩子追杀老虎,被老虎反击。老狼救下孩子和老虎战斗,战死。居然对孩子认错,接受了孩子不完全是人,是属于森林的,并把森林托付给他
16)老虎彻底死了,大象和众动物接受了孩子
第三幕
1)老虎和猎人都不在了,孩子既不是狼也不是人,或者说既是狼和是人,是人与自然和解的象征
缺点
1)小孩融入人群后拒绝帮助狼群,难道养育之恩就不如一次生气被赶走?
2)白狼好朋友来找孩子帮助,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他们真的爱孩子,不会找他帮助。另外,找他就是意味着找人类,不是更加危险?所以这个情节设定有问题。
3)小孩居然和大象交换利益,自己杀老虎,大象杀猎人,这个太扯了。大象居然懂利益的交换,小孩一下子失去了真性情,变成真正的人。用人类的武器不是变成人的标志,用人类的思想才是,精于算计更是不一般的人
4)老狼救下孩子和老虎战斗,战死。居然对孩子认错,接受了孩子不完全是人,是属于森林的,并把森林托付给他,太扯了。前面分析,孩子太像一个人,而且不是简单的人。老狼认错,是眼瞎了吗?
5)大象杀了猎人,孩子杀了老虎后,大象让孩子坐在自己身上,接受了孩子,太扯了,太牵强了。
6)孩子的象征意义太牵强,太不可接受,可以说,在孩子做出计划和利益交换的时候,孩子的天真纯自然的人设已经坍塌了,无法再成为任何完美的象征了。
7)蛇最后是认可孩子了吗?认可也怪,不认可也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