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夜》读后感锦集
《初夜》是一本由唐颖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初夜》精选点评:
●这是一本小黄书吗?或许是,或许不是。虽然,我从书中仿佛看到了作者年轻时的挣扎与不堪,但是您也没必要学木子美把XXOO描绘的这么具体吧,三言两语、春秋笔法、一笔带过,多好!
●一个时代造就的情感
●唐颖始终凭着女性的直觉、敏感和智性,捕捉生活行进过程中的现代性,与同代作家相比,她似乎怀有更大的热忱去表现生活时尚内容。
●“我克制了,既然已经克制了许多年,差不多是一生的时间。我曾经希望等你长大,等你懂得爱,我会来找你。当然,那只是梦想。”长腿叔叔,(长腿弟弟、长腿哥哥。。。)的童话比王子和灰姑娘的童话诱人多了,长久地被别人默默关注带点变态,但很诱人。三年前读的,记不得了。回头看,我无意中读了很多当代女作家写的女性小说。也许因为我以前总很困惑,女人要怎么活,才好,才值。
●两个半小时,快速浏览了一遍,感动的莫过于海参对女主的感情。喜欢的人喜欢着别人,又是一种怎样的折磨……
●这本书讲述了我们很小就已经被了解的感情道理:你与之结婚的并不一定就是你爱的那个人!我无法归纳蝶来的感情是幸或不幸,了解她的男人和彼此赋有真爱的男人都不是蝶来的归宿。现在的我还无法体会那种对生活屈服的爱情,只是遗憾为什么没有奋力的追求真爱。生活就是这样,好像只有疼痛才能让我们成长。
●你终其一生去等待,未必等到一个爽朗的结果;而轰轰烈烈的体验,也可能只是归于无尽的争吵和懊恼。成长不管以什么形式实现,免不了的是创伤。
●上海女人的自述。。。读了我n久终于读完了
●改变爱情观的第一本书,也直接影响了整个大学。一直在想如果晚点读会不会就不像后来变得那么倔,但如果不那样谁能保证我何时才能明白书与现实有多大不同。不可否认书的结尾感动了我也改变了我。
● `在正午的阳光下看完了 有点恍惚.
《初夜》读后感(一):随便说说
小说前后基本上分成两个大的部分,青春时代,和成年岁月。
青春时代的整个气息都让我觉得神采飞扬,很多小说写到成年岁月(或者后半部分),都会让我觉得不再那般新鲜如初,不再那样吸引,这篇小说,也给我这样的感觉。然而,就是在这些平素我并不喜欢的故事发展情节延续中,作者给我许多的惊喜和感动。让我燃起对自己的人生的一种珍视与对未知的感情之旅的向往,渴望。
这部小说或许有许多不足之处,然而它却打动我,不是技巧性的文采,也不是故事性的曲折,大约是一种对感情的刻画,或者领悟。更有其中,对青春年少,无知时代的缅怀,对那些美丽的误解的一一解码,让我们,不得不在时光的单行道上屡屡回眸,又再次启程。
《初夜》读后感(二):命定的归宿
很久没有看长篇看得这么激动。被认可的作品,大多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是作者厉害的地方。初看蝶来小时候,很性格,在后面长大自己剖析自己过去的时候说的很明白。那时对她并没有产生认同。但当看到他第一次离婚,以及接下来的率性与冲动,按海参的话说是可怕的纯洁。她处事的逻辑让我惊呼与自己的相似。这种性格让人苦恼,没有逻辑,不计后果,行事时却十分快乐。相对于白开水的平淡,也许让人欢喜让人忧,更能牵扯人心。海参的伏笔,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能够体会到,所以后面的表白并不骇人,只是死去让人惋惜,也许最懂得我们的人,常常会因为我们的不能辨别而悄然离去。阿三之所以吸引蝶来,因为他们有同样的冲动,不像上海男人的细致,但他又不是蝶来的对手,所以李成出现。性格决定人生,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命定的归宿,管蝶来再翻天覆地,最终也会在他身旁,不管为了什么,她愿意留下,她依然爱他。我们都会遇到势均力敌的人,如果不想两败俱伤,那么谁先出手,谁先低头,有什么关系。
《初夜》读后感(三):时隔三年,再读唐颖
每次读唐颖的作品都觉得自己像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末期的女孩子,而不是二十一世纪初期。我本来很怕文革的,听到都会起鸡皮疙瘩,但是书里很多在文革环境下发生的情节,隐秘的叛逆,是二十一世纪大家都叛逆得理直气壮环境下无法体验的快乐。 我是初中时在《收获》上第一次读到唐颖的作品的。那篇好像是写一个叫雪瑞的邓文迪女孩的故事?高中时我把我能找到的唐颖的全部作品都读了一遍。她笔下的女孩总是叛逆、野心勃勃。她们有一种勃发的生命力,这是我渴望拥有的。 最近偶然找到了一些唐颖很久以前写的我没读过的作品,她这两年也重新出版了一些书,所以我又把这些故事重读了一遍。读的时候我想到以前中学的时候,放学后总要到学校附近的报亭里问:这个月的《收获》来了吗?当年幼稚的我喜欢读各种有年代感的文学杂志,从书里我可以接触到我出生以前发生的故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读书的时候也在读的故事。 我爸很久以前也是《收获》爱好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停了。我不会喜新厌旧的。报亭越来越少,我打算直接订购《收获》了。
《初夜》读后感(四):对得住青春的时光和回忆——读唐颖的《初夜》
文/lee
“青春”两字的主题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热词,《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血色浪漫》等电视剧开启了这道流逝时间的大门,它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人群集体对历史的缅怀有关。它虽然被无数人用不同的方式书写过、阐释过,但它由于特殊时代的印记总是让人怦然心动。女作家唐颖的《初夜》就是这样一本记述那段复杂、多彩甚至动荡的时光的小说,只不过它关于女人,关于女人心理、生理的成长史。
女性的成长是《初夜》的主要母题,这种成长与具体的时代有着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时代的一种符号特征。作品以蝶心(蝶来)从一个小女孩长成一个女人的几十年时间为跨度,以极其细腻、流畅的语言讲述一个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女性,从懵懂无知到恋爱的悸动,再到婚姻的焦灼等生命、情感体验的成长历史。讲述从“青春期是在立秋后的那场游行时拉开帷幕”开始,叙述笔法既显得庞大繁杂,又精致细腻,但有着对那个时代的准确记忆和描述。大凡背景涉及到具体历史情境的小说,能否准确、形象地描述当时的历史环境、社会风情和人的时代心态,不仅考验着作者的功力,也将直接决定作品的价值。因为每一个时代既模糊,又实在、具体的环境和人情都有所区别,这种区别难以用单个修饰性的词语加以准确概括,它在于一些细节。
唐颖没有选择宏大叙事,没有去正面地写历史感受,但她也没有回避、虚化背景,她选择了以主人公蝶来的个人成长体验作为叙事视角,却正是这种显得私人、个体的视角倒带给作者更加自信的叙述力量。文本第一、二部中关于蝶来第一次找徐爱丽缝制胸罩时的兴奋、期待,第一次来月经时的慌乱、恐惧,把作为女人的初夜交给阿三时的紧张、惊恐等叙述既细微、精致又准确、到位,也显示出了那个年代社会、人情的特殊氛围。第三、四部中,作者的叙述开始成熟、扩张起来,聚焦于蝶来与丈夫李成以及阿三、海参之间的情感纠缠,但这种纠葛明明不同于时下的几角恋爱之类的,它是一种青春情绪的延续,被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左右的焦灼情绪。叙事空间也开始扩移,跳跃于几个国家。就像书中写到的:“隐隐意识到她的未来是从过去延伸过来的,一种无法看见的延续性在决定着她的命运。”与其说蝶来的成长是心理的长全,倒不如说小说中的成长似乎更偏于身体的逐渐成熟带来的变化。
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性叙述,作者没有回避对性的描写,而是选择了将性爱置于那个禁忌重重的年代,性的出现就成为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社会规则的一种反抗,尽管蝶来和阿三的第一次更多地归于青春欲念的萌动,但是自己的身体自己无法作主则源于身体外的社会原因。虽然他们有了第一次,但是战战兢兢,充满着慌乱与惊恐,这成为了日后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难以愈合、逾越的伤痛,往后的每一次性经历似乎都有着第一次的影子。而由于作者在文本中注入了关于性与爱情、婚姻的严肃思考,尤其是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性的影响,这使得作者这方面的叙述质量很高。
至于其他的文学元素,作为上海最为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之一,唐颖在小说的结构布置、语言运用、叙述视点的设置都异常娴熟,通篇渗透着一种回忆式的怀旧情绪,实在是今年上海文学不可多得的一本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