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的温柔经典读后感有感
《强者的温柔》是一本由塞涅卡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强者的温柔》精选点评:
●补标。爱上斯多葛学派的开始。“意图伤害别人已经伤害了别人。”
●基督教的叔父。。
●论愤怒10排除有害的激情比统治这些激情容易;理性应当掌管力量的缰绳24愤怒是一种最女人气和孩子气的软弱35智慧的人是不会冲罪人发怒的41不陷入愤怒,愤怒时不做任何错事53伤害任何人都是犯罪,因他是更大共同体中的你同胞67既然不知如何忍受伤害,就努力不受伤害|论仁慈164惩罚的宽恕;仁慈的本性和外貌;如何引导一般人心灵接受185残忍是完全非人性罪恶194怜悯是心灵被各种痛苦过度折磨后导致的软弱表现|论恩惠215以愿接受的受惠方式施惠227只从帮过的人受恩惠265友谊是罕见礼品270急于摆脱回报义务是忘恩负义299失恩惠后仍给予|论幸福生活345不要模仿大众,要遵理性347幸福生活:与本性和谐一致355勿把快乐和美德联系356赞伊壁鸠鲁的快乐是服从自然,忧被滥用
●字面翻译没问题,但感觉读起来没有读奥勒留的《沉思录》的那种斯多葛学派的味道,还有这版面设计,不够朴素精简。
●侘寂温柔
●所以斯多葛学派的确是最适合当朝统治阶级的洗脑利具,广大群众要隐忍贫穷背运;领导们富了是命运使然,坦然接受无妨。再不济领导们走歪门邪道而富也不妨碍他们提倡大家安于贫困:自己的堕落并不代表自己宣扬学说(哪怕自己没有身体力行)的不正当,怪不得某代表能堂而皇之地提出道德档案的提案,lol。
●斯多葛主义太生活指导中心主任了
●跟你讲道理
●Medea; On the firmness of the wise man; On providence. 尤其在论贤哲的坚强一文中将the post of a hero 的意思译出,实为贴切。
●现在一生气,第一反应居然是想想塞涅卡……
《强者的温柔》读后感(一):结合其人其书使我明白一个道理
塞涅卡的言行不一告诉我们:人作为一种动物,否定其自身邪恶品性是不恰当的。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有控制这些邪恶不良的品性。而人与人之高贵与否,即在于他们控制能力的高低。
《强者的温柔》读后感(二):人間有味
quot; Seneca主张坚强、不动心、甚至冷酷,做一个傲然独立的强者。
另一方面,在其文字里也可以察觉出一种与这种严苛的Stoa精神不甚和谐的“温柔”——
eneca对于人间的痛苦,对于情感的狂野与细微之处,对于人性的普遍弱点等,都有一种极为敏感的体察。"
同为Stoa学派,书中的(现实中如何且不论)Seneca与Marcus Aurelius的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温柔”。
与Seneca相比,Marcus Aurelius则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对于自身以外的事物,Marcus Aurelius基本上是做了同一化处理,他从大的角度来看认为一切都不是恶、一切都是意见,所以一切他都可以平静地接受、处理,确保不会在不好的方面影响到自身。
而Seneca却不吝啬将自己的心思花在自身以外的事物上,他愿意去深入去体会,比起Marcus Aurelius的平静温和,这才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温柔”。
《强者的温柔》读后感(三):一段落。
不知道为啥,古罗马几位哲学家的书都看不下去。尤其是宗教部分。只看了三分之一。
这位诗人把动物被激起和发作称为“愤怒”,但是动物并不 知道如何发怒,有如它们并不知道如何宽恕。不会说话的动物不 具有人类的情感,但是它们具有与这些情感类似的某种冲动。不 然的话,如果它们能有爱憎,它们也能有友谊和仇恨、和睦与不 和。在它们身上也确实会出现这些品性的痕迹,但是善与恶的品 性却是人类心性所独有的。智慧、远见、勤奋和反思同样被认为 是属于人类而不是动物的。不仅是人的优点,而且连人的缺点都 不为动物所有。由于它们外在的形式与人类完全不同,所以它们 内在的本质也不同于人类;支配和主导动物的内在本质的天性是 被用一个与人类不同的模子铸造的。确实,动物们拥有嗓音,但 它们的嗓音却是无法理解的、不受控制的,而且也没有说话的能力;它们拥有舌头,但是它们的舌头是受到束缚的,不能够运用 自如地做各种不同的运动。同样地,它们身上的支配性原则①也 缺少敏锐性和精确性。所以,一旦当它们的内心产生了引起行动 的事物印象和观念时,这些观念和印象也是朦朦胧胧、模糊不清 的。从而,它们可以有猛烈地发作和精神上的骚动,但是它们并 不能拥有恐惧和焦虑、悲伤和愤怒这些情感,而是拥有某些与此 相类似的状态。因而,这些状态会很快地转变到正好相反的状态 之中;动物们在表现出急剧的疯狂和恐惧之后,却可以立即开始 进食;它们在疯狂的怒吼和猛冲之后,就能平静下来睡眠。
《强者的温柔》读后感(四):四个问题及回答
作为斯多葛学派的智者.塞涅卡却违抗了一切因陋就简的禁欲原则.<强者的温柔>是通信集,但文辞的华丽叫人瞠目结舌.塞涅卡在其中有一章明确讲到,哲学并不排斥演说术,甚至要像演说术学习,注意修辞的效果.
这样,这成了一本"说服"的艺术的书.
那么塞涅卡在说服谁?拿什么去说服?怎么说服的?又为什么说服?
第一个问题看起来很容易解答.因为是通信集,那么每个命题都对应一个通信对象.
lt;论愤怒>是写给长兄诺维图斯的.<论仁慈>则是献给尼禄皇帝的(注:要写"仁慈"给最终"本性暴露,大干坏事""甚至"毒死了自己的母亲"的尼禄,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论恩惠>则是给利波拉理斯.而<论贤哲>则是给朋友塞里纳.<论天意>是写给卢西历乌斯,讨论一些当时的学派以及一般人对于哲学的误解.<论幸福>生活给的是"我的兄弟"伽里奥.
这些通信对象,身份地位学识各不相同,通信主题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并不是真正的通信对象。这不是私人的一对一的交流,真正的通信对象是读者,这不是单纯写给通信人的,而是面向听众的一个宣讲台.塞涅卡在书内讲得很明白,无论是"愤怒""仁慈"还是"恩惠""天意"又或者"幸福",这些都是普世化的概念,它们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并与之生活密切相关.又是最根本的哲学命题,探讨它们是智者的天职.所以,第一个问题真正的答案是,塞涅卡这些信不是写给具体某个人,而是写给所有人看的.确切点说,是写给高贵的人看的.之所以要强调"高贵"一词,是因为有些人并不算在人里头,比如奴隶,所以具体来讲,这本书,起码在当时,是写给公民看的.这个突显了塞涅卡的贵族作风,其实,每一个贤哲都是贵族,精神上的贵族.所以,这所有人里应当剔除奴隶,至少是精神上的奴隶.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等级概念里的奴隶早已消失,但"精神"意义上的奴隶,依然是需要被排除在通信对象之外的.
第二个问题"拿什么去说服",也就是"说了什么?".
斯多葛学派最大特征就是"禁欲".塞涅卡作为斯多葛学派的重要智者.说的也不外乎这个内容.在<论愤怒>中,他说"就让我们认为,某些人不是在伤害我们,而是在偿还我们;就让我们认为,某些人是被迫做的,另外一些则是处于无知;就让我们认为,即使那些故意的人,当他们在伤害我们时,目的只限于这一伤害"(P50).不难看出,哲学家要求人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限制自身的欲望,通过思考和修行,最终看透这宇宙的奥秘.他认为人应当追求的理想状态,应当是心灵的宁静和平和.而通书,无论巨细,都不过是在劝解人如何看开,如何将这一追求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始始终终.
第三个问题,怎么说服的?,这个并不好具体回答,因为这涉及对本书做语言学上的细致分析.就总体而言,如本文开头所言,这本通信集,完全可以用做演讲术的教材.它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如此的熟练,而情感的表达又是如此的强烈,至于说服的效果,简直不亚于后来的福音书.
第四个问题,塞涅卡为什么要去说服?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对照起来,答案也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收信人都是塞的亲朋好友或者顾主(君王尼禄),塞涅卡作为"老师"的角色,有义务去和这些"学生"交流,去探讨政治啊经济啊人际啊这些社会生活里的琐细问题.另一个层面,如前面说到过的.讨论辨析"愤怒""恩惠"仁慈"这些最一般的命题是哲学家的天职.同样,塞涅卡也被这些命题本身迷住,并且觉得有义务像伟大的"苏格拉底"一样向所有过路人发问.
在<论恩惠>中塞涅卡引用了德米特里乌斯"喜欢说的这样一句让人敬仰的话:'掌握几句有实用价值的哲学箴言比获得广博却没有实际价值的知识要好上不知多少倍'".而哲学箴言,这也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因为它遍布通书,叫人目不暇接.依我来看,应当是做成一本随身携带的格言册子,起码是比那些心灵鸡汤深邃得多,又不失平心静气的效果.
:
今日母亲节,引用一句塞捏卡的哲学箴言:"最伟大的恩惠是我们的父母给予的,但是我们要么一无所知,要么不愿意接受."
在此提醒自己及朋友,一些无法抹去的东西,那些根植在血液当中,灼烧和甜蜜的部分.拥有本身,已是最大幸福.至于拥有的形式,千方百计还是千差万别.真不要计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