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塞童话选》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黑塞童话选》读后感精选

2020-12-30 02:07: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塞童话选》读后感精选

  《黑塞童话选》是一本由海尔曼·黑塞著作,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元,页数:1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塞童话选》精选点评:

  ●从淘宝上搞来的。其中一篇《两个兄弟》是他十岁时写的。很高兴看到黑塞也有如此幼齿的一面。

  ●童话中,最意味深长。

  ●其实一点儿也不好看

  ●黑塞的童话更像是暗黑梦境魔幻故事,他所描绘的场景需要调动阅读者所有的想象力,既有鸟语花香,色彩而梦幻,又有枯槁破败,黑暗而死寂。就像梵高一样,异样的精神世界,带给他们创作的源泉,这些童话正好在他犯病期间创作,《魔法师的童年》中的小人疑似就是他分裂出来的形象。

  ●小时候喜欢第一个故事,感觉特别悲伤

  ●若欲壑已平,这世界变得愚蠢

  ●既明媚又忧伤,看完就想看第二遍。

  ●老子唯一抢夺的辉煌成果

  ●我想知道不适合儿童阅读另11篇童话是啥...另为什么欧洲童话里好人都是弟弟/妹妹,坏人都是哥哥/姐姐?是因为只有家里最小的才有余粮和闲心写童话,大点的都得挣生活,没法从事文艺工作么?

  ●黑童话

  《黑塞童话选》读后感(一):成人童话

  赫尔曼.黑塞(1877-1962)是20世纪德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惜我只读了他一本薄薄100多页,1块8一本的童话书。

  这本书里最具有情节性的故事是《快乐的小侏儒》,关于一位威尼斯的美丽女人,一个侏儒,一种爱之水,忠诚和背叛,爱与死的故事。故事的结尾侏儒为了替死去的小狗报仇,饮下了自己亲手调制的毒酒。临死前,他想,“世界上到处都是聪明人给蠢人当差,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只不过是一场不成功的闹剧”。在《海的女儿》或是《夜莺与玫瑰》里,爱在死当中升华了。而在黑塞的童话里,爱却随着死一起毁灭了。也许这并不适合给孩子看,但却打动了成人的心。

  还要提一句,黑塞一生周游列国,对东方文化,尤其《易经》、《道德经》等神秘哲学颇为推崇。这本小薄书中就有《诗人的帽子》和《周幽王的故事》两篇中国故事。从《欧洲地震》也可读出一些作者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

  这个90年的译本只收了原书26篇中15篇,“为的是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非常希望能读到另外11个故事,也许会更有意思。

  《黑塞童话选》读后感(二):暗黑梦境魔幻故事集

  《矮人》智者听命于蠢人,一出蹩脚的喜剧。

  《影子戏》无论智者还是愚人,逃离不了美人的影子戏。

  《神秘的山》傲视一切,却折服于崇山,唯有与山融合,才感悟和谐之美。

  《诗人》既想洞察世间之美,又盼袖手旁观。

  《笛梦》面包,爱情,自然竟然只存于梦境中,醒来依旧在黑暗中航行。

  《奥古斯图斯》一个美好的祝愿,得到了众人的爱,形成了一个狂妄自大的人格,只索取不付出的处事终究带给他一世空虚,咒语解除之后,感悟到人间百味,世界真实得可爱。

  《众神之梦》一切毁灭,唯有众神永恒。

  《外星异讯》战争比自然灾害的伤亡可怕,因为灾难产生怜悯同情,战争泯灭人性。

  《此道难》欲得人间之胜景,必跋险阻之路。人生亦是如此。

  《爱丽丝》追寻记忆,潜踪避世,重拾初心。

  《欧洲人》对贪婪傲慢的欧洲人极度的嘲讽。

  《藤椅的童话》不看本质,不得其要领,做任何事也只能留于表面。

  《帝国》原本贫穷而重文化的国度,跪拜在钱权之前,抛却内涵和底蕴,沦为空壳。

  《魔法师的童年》是黑塞个人成长录,也是对所有人童年的写照,富有想象力,随着年岁增长逐渐失去了魔力。

  黑塞的童话更像是暗黑梦境魔幻故事,他所描绘的场景需要调动阅读者所有的想象力,既有鸟语花香,色彩而梦幻,又有枯槁破败,黑暗而死寂。就像梵高一样,异样的精神世界,带给他们创作的源泉,这些童话正好在他犯病期间创作,《魔法师的童年》中的小人疑似就是他分裂出来的形象。

  《黑塞童话选》读后感(三):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大作家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其作品影响着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人,百年不衰。黑塞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他对荣格的精神分析有深厚的兴趣,他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并对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有深入的研究。黑塞的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了极高的评价。黑塞热爱大自然,其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的作品影响着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人,百年不衰。黑塞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五十三种语言,有七百四十二种译本,仅在印度,《悉达多》就被译成了十二种方言。《悉达多》是黑塞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曾几乎人手一册,黑塞成为美国大众的文学拜偶像。黑塞在日本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被某些日本人称“追求真理的英雄与先驱者”。他一生阅读过大量中文书籍的德译本,如《道德经》、《庄子〉、《易经》、《论语》等,曾在给作家罗曼罗兰的信中写道:"老子多年来带给我极大的智慧和安慰,道这个字对我意味着全部的生活真谛"。黑塞在接触老庄哲学后,他曾给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封信中写道:"老子在德国目前十分流行,但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的理论十分矛盾,然而老子的哲学思想实际上并不矛盾,而是辩证地看待世界,认为生活是两极的。”     

  《悉达多》(也译为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是黑塞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黑塞谈自己的作品:“这部小说(《悉达多》)写于四十年前。它是一个出身基督教文化、受基督教教育的人的自白,他很早就脱离教会,努力理解其他宗教,特别是印度和中国人的信仰形式。我想弄清楚所有宗教以及表现在人类身上的一切虔诚的形式中那些相通之处,那些超越一切民族差异的、那些每一个种族和每一个个人都能信仰和尊重的东西”。

  《黑塞童话选》读后感(四):最意味深长 ——黑塞童话阅读札记

  在童话中,安徒生大概是最沉重的,他的故事背上了对现实中的人命运的悲悯与感伤,散发着人道主义的光芒,但因为承载了太多的寓意而不堪重负。格林的故事最童话,作为收集者,他们把自己的角色诠释得很完美,是彻彻底底实实在在的童话,是我们爱听的故事。毕竟童话是取悦儿童更甚于传播价值,好好把一个故事讲好就是最大的忠实。王尔德的故事最唯美,他没有刻意在童话里写诗,但他的童话就像诗里走出来的一样。卡尔维诺最文学,作为意大利的格林,他发挥了远超过收集者的作用,他的再创作让故事更完整更有灵魂,他的200条批注是童话阅读者和研究者的一笔巨大的财富,作家编童话真是业界良心。

  然而黑塞的童话是最意味深长的。尽管只有15个故事,《荒唐的美梦》和《奇异的向导》充满了对死生的感知,《可怕的奥古斯塔斯》所传达的去爱而非被爱的主题与宗教教义相合,即圣方济的追随者克莱尔所说的“I want to love, instead of being loved.”《诗人的帽子》充满了禅意,这是我在其他童话作品中所未曾见的。而《魔术师的童年》则充满神秘主义色彩。都说黑塞与东方和神秘主义关系密切,在童话故事中,也可见一斑。

  因此,我最喜欢《诗人的帽子》,它让我听到《悉达多》里面河水的声音,也最喜欢《魔术师的童年》,它让我对伴我们长大的那个神秘的小人儿充满怀念。

  ————————————故事梗概—————————————

  1. 快乐的小侏儒

  这个故事就如故事叙述者所说,是个关于“一位美丽的女人,一个侏儒,一种爱之水,忠诚与背叛,爱与死”的故事。“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这样”。

  侏儒为了给死去的小狗报仇,饮下了毒酒。男主人被毒死,女主人陷入疯狂。疯狂的女主人不停祈求别人搭救落水的小狗——而这正是侏儒曾经向她请求而她没有做的事情。

  而这个故事的标题居然叫做快乐。

  2. 则格乐其人

  能听懂动物的话之后对人产生蔑视和怀疑并最终疯狂的故事。

  3. 荒唐的美梦

  这个故事生动地描绘了人临终时候的感受。这个临终时的荒唐梦并不令人恐惧,反而有一种宁静的美好。

  4. 可怕的奥古斯塔斯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位母亲许愿让每个人都爱她的儿子,而儿子却并没有因此感到幸福。后来,儿子许愿让他去爱别人,由此得到了快乐。

  因为是爱而非被爱使人真正幸福。

  5. 诗人的帽子

  韩福克在元宵节听到一位陌生老人用诗的语言准确表达出了他的思想,于是决定学诗。在万物中他学习作诗,在诗中他习得了时光。

  6. 森林人

  黑森林里的人摒弃世代的恐惧和迷信,出走森林,走向未知的故事。冒险者所得拥抱的是伟大的太阳。

  7. 另一星球的惊人消息

  我相信这个故事里,世界被置换了,这是一个以和平星球的视角观看我们这个世界的故事。

  8. 凡尔杜的幽灵

  在凡尔杜城里,每个人的愿望都得以实现。因而,“这个世界都变得愚蠢了”。

  9. 奇异的向导

  这是一个我读不懂的故事。我跟着奇异的向导往前走。作为读者的我所迷惑的是,他们到底走向了死,还是走向了生?

  10. 藤椅的童话

  年轻人想成为画家,想画藤椅,最终没有画成。藤椅想对年轻人说话,最终也没有说出口。大概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11. 和炉子的对话

  我与一个奇谈怪论的炉子对话,它叫富兰克林,它声称自己是纪念碑。

  炉子说:您不知道人是唯一能给东西加上意义的动物吗?对于全部自然界来说,橡树就是橡树,风就是风,火就是火。对于人就不一样了,一切都有意义,一切都互相有联系,一切都是神圣的,是象征。死是英雄行为,流行病是上帝的旨意,战争是革命。炉子怎么能单单是炉子呢?它也是一种象征,是纪念碑,是宣告者。因此人才爱它,尊重它,它才有装饰品。因而它才能不把发热当作唯一的任务。所以炉子才叫富兰克林。

  听起来竟好有道理!使我对炉子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

  12. 魔术师的童年

  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是魔术师的成长史,是随着年岁增长在世界捆绑中神秘感消退的故事。

  13. 周幽王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为褒姒一笑,这是中国读者很熟悉的故事。但在黑塞笔下,少了几分对历史的嘲弄,多了几分对周幽王和褒姒心理的描摹。在外国人笔下重现的中国故事也因此染上了异域色彩。

  14. 欧洲地震

  诺亚方舟上发生的事情,一个除了“理解力”之外毫无才艺的欧洲人在方舟上被要求表演才艺,可是他并不能做到。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很多次被要求进行才艺展示或才艺表演的场景,这是每一个仅仅拥有理性的“无用之人”的困境。然而诺亚最终让欧洲人留在了世界上,因为上帝暗示了他存在的意义。

  我想,一个包容多元的世界,大概才会被上帝接纳。

  15. 两个兄弟

  这个黑塞10岁时创作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朴素的情感——对那些丑陋但善良的人的情感。

  还有11个故事在哪里呢?

  《黑塞童话选》读后感(五):谈《黑塞童话选》

  

谈《黑塞童话选》

国内出版的黑塞小说和散文的书特别多,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在轮下》、《彼得﹒卡门青》、《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更是在精神上滋养了一代年轻人。而黑塞的散文也颇受读者喜爱,一些人更是言必称《园圃之乐》。近年来,几家出版社又瞄准了黑塞童话集,坊间容易找到的有《黑塞童话集》、《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鸢尾花》三部。《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是台湾版在大陆的翻印版,而之前的《黑塞童话集》更是打出了国内首部黑塞童话集的招牌。据我所知,《黑塞童话集》并非国内首部黑塞童话集。

我手头有薄薄一本《黑塞童话选》,杨志军译,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发行,一九九零年十月第一版,印数一万册,封面残破一角,内页却十分完好。这应该才是国内首部黑塞童话集。通过对比所知,《黑塞童话选》选入童话十五篇,《黑塞童话集》选入童话二十篇,《鸢尾花》选入九篇,而《给所有人的黑塞童话》则选入十九篇,总体而言,所选篇目大体相同,个别略有差异。据翻译家肖毛所云:“而我下载的《黑塞童话集》英文版又说,全书收入了22篇黑塞童话,但另有5篇因无法联系到授权而无法翻译。”近而,他通过对比英文版黑塞童话集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黑塞童话集》,得出结论:“上海译文版《黑塞童话集》里的《神秘的山》、《魔法师的童年》、《皮克托变形记》、《周幽王——中国古代故事一则》、《鸟儿》、《两兄弟》这六篇,英文版里均未收入。但英文版里面的A Man by the Name of Ziegler(一个叫齐格勒的人)、The City(城市)、Dr. Knoegle’s End(克诺格勒的结局)、The Beautiful Dream(美梦)、The Three Linden Trees(三棵菩提树)、The Forest Dweller(森林人)、If the War Continues(假如战争继续)、The Painter(画家)这8篇,上海译文版里均未收入。”然后,肖毛总结道:“上海译文版《黑塞童话集》没有收入的8篇,被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的《黑塞童话选》收入了2篇,除了《一个叫齐格勒的人》、《城市》、《克诺格勒的结局》、《三棵菩提树》、《假如战争继续》、《画家》。”在杨志军翻译的《黑塞童话选》的《译者的话》中说:“原书收有26篇童话,译文收入了其中15篇,为的是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由此看出,迄今为止,国内所有出版的黑塞童话集均非全本。

严格说来,黑塞并不是纯粹为儿童创作,只是借用了童话的外壳,更像是写给成人阅读的,除了写于十岁那篇《两个兄弟》,而《魔术师的童年》其实更像散文。集子中的《快乐的小侏儒》,有点像德国格林童话的神韵,暗黑系,颇得三分民间故事的真传,不唯美,残酷,情节曲折。不可否认,黑塞的童话确有自己独到之处。读罢,觉得还不过瘾,几次动起买两本新版书的主意,但一看到朋友肖毛的文章,随即兴致大减,我不得不偃旗息鼓了。他在文章中写道:“打开封面令人气闷的《黑塞童话集》(封面图被挤得只剩上面的一窄条,下面却留出一大片灰了吧唧的泥沼地),我就对书里的一撮撮芝麻感到恼火。随手一翻,翻到第208页,《魔法师的童年》的末尾,发现其中有这样半句话:‘只是我觉得没劲去安娜太太家了’。这是中文吗?我咋看不懂呢?”还有一处,肖毛是这样写的:“再翻《黑塞童话集》,翻到《连环梦》一篇,头一句译文就把我看傻了:‘我感到,我已经在那个蓝厅里待了很长一段无用的黏稠的时间,厅的北窗外是那口有个假狭湾的假湖’。这也是汉语吗?时间还能‘黏稠’?不会是过期的血浆吧?此外,啥叫‘狭湾’呢?我只听说过‘峡湾’。找出《连环梦》的英文译本《A Dream Sequence》,发现第一句是:‘It seemed to me that I was spending a great deal of useless and stuffy time in the mysterious salon, whose north window offered a view of a false lake with artificial fjords.’我想,这句话的大意是:‘我觉得,我在那个神秘的客厅(从它的北窗口可以看到一个带有人工峡湾的人造湖)耗费了大量毫无意义而且令人烦闷的时间。’当然,我译得也不太准,又不是根据德语原文翻译的,但至少我会写出让人看得懂的中文。”仅此两例就已足够,新旧两版天壤之别。我有手中的《黑塞童话选》就足够了,虽然不完整,但还是好的,我应该很知足了。

黑塞的文字往往注满了一层淡淡的诗意。如果读过黑塞的小说,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黑塞的小说通常以乡野去城市闯荡的青年男子为主人公,他们处在青年朦胧和探索期,人生价值和世界观的未形成期,其中充满着年轻人特有的彷徨感、对未来世界认识的渴望,笼罩上一层青年人青春的梦幻感和憧憬感,文字纯净、透明,像一颗颗水晶散发着光亮。黑塞的这种文字特质在他的童话中同样充分体现出来。我手中的这本《黑塞童话选》,未注明其翻译出处,终不知源于德语原文翻译,还是转译于英文,但是其翻译却颇见黑塞的三四分神韵。在《快乐的小侏儒》中,有这样美妙通畅的文字:

“玛格丽塔﹒卡多林小姐是贵族巴蒂斯沓﹒卡多林的女儿。在那时,她是威尼斯最美丽的女人。赞美她的诗歌比大运河边宫殿的窗子还多,比春夜里河上的游艇还要多。威尼斯、木拉挪和巴丢阿的几百位老少贵族做梦都梦到她,早上一睁眼就渴望见到她。在全城中,很少有人不嫉妒她。我不是在夸耀她,我是要告诉你们,她是个金发姑娘。高高的个子,苗条得像细竹。风儿在抚摸她的金发,大地在抚摸她的双脚,当画家提香见到她后,就会放弃一切,埋头画上她一年。”

“一个夏天的傍晚,海面上吹来一阵清爽的风。玛格丽塔和侏儒一起跨上小船,向远方划去。船离木拉诺城不远,城市在平静的湖上呈现出一片白光,如同在梦中一样。女主人命令侏儒讲个故事。她在黑色的床上舒展开身躯,菲力浦蹲在她对面,背对船头。太阳挂在远方山头,发出的红光几乎让人看不出来;木拉诺城里的钟声响了。划船者摆动着长长的双桨,河中翻起热浪,人显得懒散,昏昏欲睡。侏儒的驼背和船儿都映在湖中,水里漂动着海带。近处不时有船儿驶过,有的是挂着丁字帆的渔船,那三角帆时而遮住远处的高塔。”

这样的文字清丽脱俗,美不胜收,尤其是那股舒缓的、恬淡的调子像轻音乐那样富于变化,融进在语言的字里行间,化成一股水流潺潺流淌,甚至蒸发升腾化成淡淡的薄雾漂浮着,许久都不曾散去,直到这种薄雾飘进每一个用心读的读者心间,依然淡淡地漂浮着,忧伤而又美好。黑塞身上最具浪漫主义诗人气质,他的诗意不仅体现在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同时也体现在诗歌以外的小说、散文以及绘画的其他艺术形式上,包括童话。“一天晚上,黄河上人们在庆祝元宵节。韩福克独自一人在河边徘徊。他靠在一棵大树上,树枝伸到了水面上,看着河面上万灯齐明的倒影,看着船上、木排上的男女老少互相问候,穿着节日的盛装,犹如百花争妍。他听到歌女们歌声嘹亮,琴声悠扬,笛手们奏出悦耳的乐声。诗人的心在激烈地跳动,思潮像万马奔腾,他也非常想到人群中去,和未婚妻与朋友们共同享受节日的欢乐。可是他更想详细地观察这一切,把它写下来,用一首完美的诗来反映它:淡青色的夜,明亮的水面,欢庆节日的人们,静静的旁观者的热望,靠在树干上的诗人。”(《诗人的帽子》)

黑塞深受东方哲学和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他写作中的那种禅意性的东西,以及对遥远的东方和东方文化充满了五彩斑斓的想象。在他童年的时候就深受家庭影响,他在《魔术师的童年》中夫子自道云:“教育我的人有父母、老师,但是对我更有影响的是隐藏不露的秘密。他们中有森林畜牧之神。他就在我爷爷的玻璃柜里,是个跳舞的小个子印度异教神。他和其它神陪伴我读过了童年。还早在我能读书写字之前,我的头脑里就装满了古老东方的画面和思想。后来我在学校里学习印度和中国的至理名言时,就好像认识它们一样。”在《黑塞童话选》中,也有多篇以古老中国为题材的童话故事,有《诗人的帽子》和《周幽王的故事》两篇。而《诗人的帽子》透露出来,“诗歌”写作这门技术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握的,正好与孔子学习诗从而得到教化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不学诗,无以言”,于是韩福克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正如同最后他发出的无限感慨那样:“他向河中看去,千万只灯在游动,分不出哪些是灯,哪些是影。他也分不出这是上次元宵节还是又一次元宵节。那时他还年轻,听到了一位陌生人的话。”而《周幽王的故事》则沿用了中国传统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黑塞的关注重点在——玩笑成了严酷的现实,最终毁掉了一个国家——这点上。但是难以想象的地方是,黑塞在这篇故事里用“战鼓”代替了“烽火”即“狼烟”的作用,“战鼓戏诸侯”就显得不是那么合情合理,因为战鼓根本破解不了地域传输的远度这个局限,物理上的地理空间隔断了信息的敏捷传达,而在黑塞这里还有文化上的民族性阻隔,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文化精髓稍显得隔靴搔痒。这或许也是一种宿命。

2020.10.27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