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电池》经典影评1000字
《更换电池》是一部由Casandra Ng执导,动画 / 短片主演的一部马来西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更换电池》影评(一):谁说最好的感情不是陪伴呢
一位孤独的婆婆常年无亲人陪伴,一天儿子邮寄的一个机器人彻底改变了老婆婆沉闷的生活。
一起吃早餐,一起浇花,一起看夕阳西下,一起睡前看电视节目,陪伴是每个人的情感需求。所谓伤离别,则是心还在,人已去。短片温情感人,充满平和安静的基调。直到小机器人也老去,仍念念不忘当初与婆婆去马戏团的约定,长相思的情感再次通过这种伤别离而体现。
叙述上体现出创作者一种生死有命的平静感,亲人去世,我们哀悼,然后适应,一切当天的不能承受都变成今日的平静适应。循环的受难、绝望、堕落,一切难面对的事情,都被生活流冲淡。
《更换电池》影评(二):大打悲情牌扮猪吃老虎
lt;超能特工队>+<飞屋环游记>?
这类打着老无所依的片子已经很难再打动我了,别墅伴大海的老年人已经该知足了,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的.
奇迹人在玩游戏的时候,我看见屏幕里是PRICE:RMB.马来西亚的游戏机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可想而知咱们的一带一路是多么的牛逼.
这类作品,既然从故事上不能再打动人了,至少画面做的精细点,很遗憾,导演1看就差钱,搞的跟我大鸡国一个水平.
机器人设计上也有点不合理,为什么不用锂电池而用干电池呢?能充电最好带太阳能的不是更能带来良好的客户体验吗?
《更换电池》影评(三):眼里没有饱含泪水,但内心激流涌动
此片。。。。将压抑到底部的深情呼唤了出来……写篇看完后的自己的一些联想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互动,不在于生命波动的幅度。。。。
现在的社会主流价值,一开始就把无意识状态下绝大部分人的深情压抑了。压力和不良情绪将深情隔绝,美名其曰奋斗,美名其曰梦想,美名其曰价值,却往往忘记了一个人内心深处与他人互动的生命情感。对于身边的对你而言至关重要的亲人,做不到一月一次的闲谈陪伴,真的也做不到半年甚至一年一次的陪伴吗?真的如此,那么绝对的,这样的人生,不值得过。
人生,兴许要放到与其他生命互动当中才会显其意义。一个人做的事不管多轰轰烈烈,只要其未意识到其行为包含着与其他生命的互动,那这些行为与实践必然是无意义的;当一个人意识到了他本身的存在隐含着与其他生命的互动时,他之后存在的言行便是有意义的了。
亲情,作为一个人一开始便接触到的生命互动,对人本身的意义之重毋庸置疑。自古圣贤都用其手其笔书写过动人的文章,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至今读来,涕泪纵横,原来这么千年来,人类的情感一直都是如此存在着的。
我的表述没有情感的波动,因为压抑的太甚,需要重新收拾自己,重新上路。
《更换电池》影评(四):换了电池换不回你
无意间在知乎看到的,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里面仅少的语言,但Shaheir Jibin的音乐让人潸然泪下。我想起了我妈妈,她老了我还没赚够钱怎么办,有时候真的好想回家陪她,在我们麦田树荫下,就像小时候一样,但,我回家了,谁给我钱,我怎么给妈妈买东西,我怎么养活自己?我总是怕,因为妈妈她的腿开始变弯,因为她走路很慢,我除了继续这样工作下去,偶尔看一下她,我还能怎么办!因为自己的原因,现在的我无房无车,所以我不能让她跟着我在城市颠簸,这个短片里的孩子或许有多或少的原因不能和母亲一起,也或许母亲不想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所以她收到了一份可以陪伴她的礼物,起初她以为它是无生命的人,直到她熟睡醒来.....
我希望我能找回儿时的梦想,做个科学家
《更换电池》影评(五):关于结局的另一种猜想
本人是个不到三十的一个大老爷们儿,平常陪着老婆看各种韩剧,各种电影,各种虐心情节,自以为能不为任何虚构情节所动,没想到看了这个片儿居然哭得像个傻逼一样,我居然能哭到整个脸都湿了,我居然能把枕套哭得湿透,干涩了几天的眼睛也因此舒服了很多。。。看了三遍,几乎记住了每一帧的画面。想再看,却真的不愿面对那种分别的场面。
说说最戳泪点的一个画面:动画开头,小机器人帮老奶奶做完了家务,坐在台阶上看夕阳。动画最后,老婆婆离开了,小机器人依然在浇花,打理房间,此时的小机器人满身油污。夕阳西下,小机器人捧着草帽,坐在台阶上,想念着婆婆。这一刻,仿佛能感到这个小机器人来到世间便要开始经历过沧桑,感受过一个轮回的悲欢离合。
结尾,婆婆回来了!带着小机器人去看马戏。大家都说这是小机器人在做梦,灵魂和婆婆相遇了。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种解释。
1)马戏是7月5号,短片结尾是10号,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月,但很有可能是7月或者8月,因为电扇在转着。
2)另一方面,小机器人没有喝新的润滑油,也不该能维持工作的太久,所以很有可能是7,8月份。
3)如果婆婆真的去世了,怎么会把小机器人一个人留在屋里呢?要知道这时候婆婆不在屋里,也不在阳台,所以一定是有人来过了,不出意外是老人的儿子或医生。大家从老婆婆带回来的一个袋子可以看到 Clinic Dr. Wong, 一般私人诊所对老年人是会跟踪病情的,很可能是医生打电话发现没人接,所以过来看了。而且如果老人真的病的很严重,应该送医院才对。所以我判断,老人是昏迷了。
4)如果老人昏迷了,那么小机器人独自在家就能解释的通了,他是在做些日常家务,等老奶奶回来,就这样一直到电池用完了(当我看到满地电池的时候真的很难过,感觉小机器人像个懂事却没人疼的孩子)。最后没电了,但是婆婆病好回家了。估计是先把小机器人擦了一遍,然后换上新的电池,唤醒小机器人。小机器人拿出票,未必是真的要看马戏,应该更像是对婆婆撒娇:“婆婆,你看,票还在我胸口保存着哪。”
真希望结局是这样。
《更换电池》影评(六):请你紧握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
一个老人,老伴离开,孩子也不在身边,笑容和陪伴都在墙上的照片里。
一天,她收到孩子寄来的包裹——一个机器人。机器人接过老人递上的扫把,扫地、浇水,做着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另一天,老人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睡着了,机器人轻轻地为她盖上了被单,电视里打出了马戏团表演的广告。
又一天,她们一起吃饭时,机器人的身体发出了警报,无精打采。老人给他装上了电池,机器人又精神抖擞起来。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老人和机器人相依为伴,日子静静地度过。
直到有一天,机器人拿着日历送到老人面前,原来是马戏团开演的日子,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两张演出门票给他,并示意他帮她去取草帽。当机器人拿着草帽兴高采烈地出门时,老人坐在阳台的椅子上,安静慈祥地闭上了眼睛。机器人摇摇老人的手臂,进屋拉开抽屉拿出一节电池放进了老人的口袋,他想老人会和他一样,装上电池又能动起来。他一节又一节地往老人口袋塞电池,电池洒落一地,老人却再也没醒来。
日子仍旧像风扇叶轮一样转过,机器人这天忙完家务精疲力竭地坐在台阶上,就在他慢慢合上眼睛时,老人向他伸出了手,他们终于手拉手走向了马戏剧团的小屋......
机器人往老人口袋塞电池的那一刻,我模糊泪眼中仿佛看到了我的老父亲。“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是这句话最现实的见证。毕业、成家、远走,除了电话,近10年来,我见父母不超过20次。电话那头永远是“我们很好,你放心”、“夫妻要和睦,照顾好孩子”.....回家了,永远是饭来张口,陪着多说几句话他们就开心得不知所以。他们的日常或是生活中的不顺大都要从亲戚邻里那里才能得知一二。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几日,最长的一个月竟然是在老父的病床前......
我也多想再为父亲换上新电池......
父亲走了,留下母亲一个人。为陪母亲,在上海打拼多年的弟弟丢开一切回了老家。而我依然只顾得了自己的这个小家,依然只有电话,依然只有少之又少的相见和陪伴。
今年春节离家时,母亲对我说:“以后孩子在哪成家,你们就搬去她附近,哪怕租房,也要挨着她住,不要再像我和你这样过着心牵两头的日子........”我说不出话,转身上车,留下身后长长的站台,留下曾经两个而今一个孤单的身影。
原谅我为一个5分钟的动画短片说这么多。如果你可以,趁青春还在,趁父母未老,请你紧握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