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读后感锦集

2022-05-13 16:31: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读后感锦集

  《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是一本由尼爾.蓋曼(文) / 大衛.麥金(圖)著作,繆思出版的64图书,本书定价:128.10,页数:200410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精选点评:

  ●绘本只要还不错的,都舍不得给低分,这和电影短片一个理儿。

  ●201910

  ●我有的是你想要的,你有的是他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别人的。在别人手上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

  ●Neil Gaiman写的脚本哦!!!“其实老爸是万能货币”,哈哈哈~

  ●魔幻现实主义

  ●不换

  ●那天,我用妹妹换了两条金鱼

  ●画风赞一个。名字和故事实在是太给力了。。

  《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读后感(一):简单与恶搞

  看尼尔·盖曼的书令我有种眼睛发亮的感觉。

  近日看了他做脚本的两本绘本,真是舒畅。

  以物易物在童书里算得上常见,这种故事架构体现了朴素的交易模式,恰恰适合孩子阅读。但是尼尔盖曼就是有那种不让一个故事顺顺溜溜滴清白正直的才能,他用日常人性把简单的故事掰成一支很妙的曲子。

  我得说作画的大卫麦金实在是抓住了他故事里性格里的诡奇。封面上的那双眼睛,餐桌椅,到处漂浮的金鱼,真是活生生地把渴望都体现出来了。

  所有人都顺理成章地交换再换回,说不定就是在说我们永不满足。

  各种纯洁的、不算那么美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共鸣,大约就是由于没有人类能生而完美吧,劣性和弱点使我们更加近于生活,更可爱。

  《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读后感(二):大於=未知

  先是漂亮的顏色讓我眼前一亮,

  天哪,這是我見過最詭異而可愛的顏色!

  英語並不是很好,所以粗略地讀了讀...

  ---

  與標題一樣,故事是講述一個男孩用自己的父親交換兩條金魚的故事。

  這個很特別的構想,是來自于作者自己的孩子。(笑)

  靈感來源生活嘛~

  但是當母親回來的時候,發覺父親不在;

  男孩和妹妹開始一條尋找父親的旅途。

  ...

  故事不長,在每次男孩與他人交涉、交換物品然後尋找父親的下落。

  整個過程如同是在做一次心理的歷練。

  爸爸和金魚在一開始劃上了一個等號;

  而現在每個腳步下麵是一串無止盡的省略號。

  故事的最後給人一個懸念,這個大家看完之後也就知道。

  可能作者想要表達一種對人類思想的未知。

  ---

  然後還要再看一遍!XD

  《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读后感(三):失而复得的爸爸

  作为一名科幻小说家和儿童小说家,尼尔盖曼无疑是声名显赫的,曾经还是在我刚刚开始用豆瓣的时候,听闻了他的大名,便拜读了他的大作《坟场之书》,虽然书也没什么明显的不好,但也许是因宣传介绍和书中的内容差别挺大,也许是因写给孩子看的东西往往都过于简单,总之是没有带给我太多喜悦,因而难免觉得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之嫌,后来索性连书都卖掉了。在我心中已经默认短期内不会再与尼尔盖曼的文字相逢之时,却不期遇到了《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这本书并未在大陆出版过,有幸能够阅读不仅要感谢分享资源的网友,也要感谢友邻的推荐。于是,一个刚因为好心而无辜被同事倚老卖老骂过的下午,在忙碌工作的间隙,一幅图一幅图地插空读起了这本小说。

  与《坟场之书》一样,《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也基本是那种看不了几页就能预料结局的书,然而读罢却大有温暖心灵的治愈之感。为什么?“我”并没有像传统儿童文学中描述的那样一头扑进父亲的怀抱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大哭说爸爸我错了,妈妈也没有一边摸“我”的头一边语重心长地说乖儿子,甚至,即便到了书的结尾,“我”还是又很不乖地冒出了一个更坏的主意。那么,这种治愈和温暖又从何而来?思索很久,我想我的感动不仅源于读书时回忆起的孩提时代的童真和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荒诞之事,更多的是源于书中每个小主人在重获失物时的态度。

  每每,我们都会觉得别人的东西更好,于是,我们就拼命地去得到一些东西,再在取舍中或不经意间失去一些东西,然而,新得的东西就真的更好吗?鞋穿在自己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才知道。于是,一个荒诞而又奇妙的旅途开始了,旅途中,小主人们重新拾回了自己的金鱼、小提琴、猩猩面具和兔子,他们的选择便是明证。在折腾了一大圈后,我终于回到原点,换回了爸爸,但是,“我”也有收获,毕竟“我”曾观赏了金鱼、把玩了小提琴、戴上了猩猩面具,又抱了可爱的小兔子。可是,换种思路想,如果“我”真的从不曾拥有这些东西,就真的无法看金鱼、玩琴、戴面具和抱兔子吗?仅仅是和同伴借一下,他们就真的会不肯吗?那么,很多东西,我们是不是真的一定要占有?比如书,是不是一定要买到手里“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而不是从图书馆借?还有一堆衣服零碎,是不是真的非穿非用不可?而在买书买衣服的同时,我们失去的不止是金钱,更多的还有看书的时间和一份午后、傍晚的闲适。这些,究竟孰轻孰重?其实,书读到一半之时,我曾突然想到,如果其中某个小主人不愿换回自己曾经的玩具可怎么办?那“我”是不是永远都得不到爸爸了?然而,在看到小兔子被小主人全家欢迎时,我突然间明白了这不会发生,因为我看到了小主人和家人们对他们曾经拥有的东西的一种爱,就像我们说的,有些东西是失去了才知道要珍惜。而正是这种小小的爱让我感动。

  依稀记得,推荐这本书的网友是感受到了做爸爸的压力才推荐的,然而,我却觉得不必有什么压力,也许某天,“我”依然会用家里任何一个人或者小猫小狗什么的来换别人的某件东西,不过没关系,最终,“我”还是会怀着对旧物的爱将它重新换回的。然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倒是真的应该好好想想,我们拼命要换取的那些东西,值还是不值,那些我们眼前的不重要,是不是真的可以随随便便就失去。

  《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读后感(四):我想到了你不正经,没想到你这么不正经

  一本强烈不建议购买的绘本

  男人看了会流泪

  女人看了会沉默

  孩子看了…还是别给孩子看了吧

  作者是我的八号男神尼尔盖曼

  尼尔盖曼的作品离不开几个关键词

  暗黑,冷幽默,诡异,惊悚

  偏偏剧情又精彩得让你忍不住看到最后

  这样的男人写儿童绘本?

  一听就不会是什么正经绘本

  可是蠢蠢欲动只想赶紧买回来拜读

  了不得了

  我知道这不是什么正经绘本

  没想到它会这么不正经

  故事的开头平淡无奇

  有一天,妈妈把我和妹妹,还有爸爸留在家里,出门去了。

  爸爸坐在电视机面前看报纸。

  爸爸看报纸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不管不问。

  Emmm…这一幕看起来好熟悉的样子

  故事是从小男孩的视角展开的

  朋友带了两条金鱼来他家玩

  他很想要朋友的金鱼

  提出用种种玩具交换

  朋友都不愿意

  于是小男孩想出了一个“好点子”

  他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

  颤抖吧爸爸们

  只顾着玩手机

  是要被孩子拿去换玩具的

  换走了爸爸的事不能让妈妈知道

  于是小男孩把妹妹绑起来了

  结果没瞒过去,妈妈还是知道真相

  后面的剧情就是小男孩带着妹妹去换回爸爸

  只看报纸不做正事的爸爸真的很不讨人爱

  被小朋友们转手换了好多次

  一次, 两次,三次

  小男孩带着妹妹

  去了一家,两家,三家

  最后终于在一个兔子窝里找到了爸爸

  爸爸还在看报纸,啃着一个胡萝卜

  故事到这里已经够不正经了

  没想到结局的暗黑程度更进一步

  最后妈妈要求小男孩保证

  再也不要把爸爸拿去换东西

  小男孩同意了

  因为

  他这是打算用妹妹去换玩具?

  看完故事我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我买的调皮捣蛋的绘本不少

  大卫不可以系列、不许抠鼻子、我讨厌妈妈

  每一个调皮捣蛋的故事背后

  都是浓浓的温情

  再捣蛋的故事

  作者都在结尾处能圆回来

  尼尔盖曼不得了

  他可能根本就没有想把故事圆回来

  儿童教育?价值观?正面积极向上?

  “不好意思,我是尼尔盖曼。”

  我是你爸爸

  有生之年能读到这样的绘本

  也是..无言以对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