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团圆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团圆读后感锦集

2020-10-07 19: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团圆读后感锦集

  《团圆》是一本由余丽琼/文 / 朱成梁/图著作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48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团圆》精选点评

  ●每次这本书都感触好深呀,我家孩子爸爸也是一年在外工作,很少能回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是没有父亲的陪伴的。无奈这就是生活……

  ●故事是精构思的,但是出彩的是绘画功底,很真实厚重,看的出来对农民生活饱含着情感分镜什么的都精心构思,绘本师傅功课做的很足,底子深厚啊!

  ●很温暖

  ●暖心

  ●沉重了点 不过色彩好看的

  ●大过年的看得真心酸

  ●幸运硬币,我要你好好带着。

  ●不仅讲述父女间的亲情与春节习俗,也流露留守孩子过年才能见到父亲的些许心酸。

  ●看哭了,怎么就

  ●绘画风格还算喜欢文字不知为何,觉得有点说教

  《团圆》读后感(一):珍惜

  很感人的绘本,简单几段文字,简单的几幅画面,却令人泪目

  从小学初中,都没遇远离过父母。从高中开始,父母有了经济压力,不得不去离家比较远的地方挣钱。相比起那些父母离家更远的朋友,我还是很幸福的。

  这故事,代表极大多数的家庭。无论离家远近我们一个人都在等待着每一次的团圆。小团圆,大团圆,有亲人在身边的日子才是圆满的。也许将来某一天,我和孩他爸也会为了给自己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不得不离开他。那一刻,谁比谁思念更多一点?念及此,我只想珍惜此刻相处的每一个日子。

  珍惜和我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和我孩子在一起的日子。

  《团圆》读后感(二):最美好事情是在一起,生活有时确实无情和残酷

  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一本中国的绘本,故事很符合中国特色人们总是因为事业牺牲家人相处的时光孩子们也总要因此表现得隐忍坚强。但书中要表达道理却是全世界通用的:无论如何,全家人在一起,才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事情。爸爸终于回家了我们跟着兴奋紧张,当小女孩找不到“好运硬币”时我们跟着焦急难过,当爸爸再次乘车离去我们跟着伤心失落......实在是个有些悲伤的故事,有些残忍的是,女孩的爸爸只在家里逗留不到三天,便再次要离开。当意识到这些,再回过头重读,发现爸爸要用如此短暂时间完成返乡、过年、探亲一整套程序,而整整一年啊,如此思念爸爸的女孩,却只能和爸爸相处三天,全家人一定都是一边兴奋一边担心时间的流逝,那种矛盾焦虑心情,我们真的能体会吗?

  我们家的爸爸,也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与爸爸的感情生疏冷漠,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包括爸爸想方设法挤出时间陪伴儿子,父子才逐渐变得亲密。读完这个故事,我会告诉儿子:虽然爸爸因为工作太忙经常陪不了我们,可与这个爸爸常年不在身边的女孩相比,他实在是很幸运了。换一个角度想,不要一味抱怨爸爸的缺位,而是全心全意去享受难得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也算是“团圆”的另一种阐释吧!

  《团圆》读后感(三):春节《团圆》里的守望

  《团圆》的故事关于守望和团圆,这个故事亦是作者写给自己父亲的故事。这里面的温情和忧伤,我相信能打动很多人。

  故事很传统,画风看似粗放又细腻传神,描绘了留守在苏州老家的孩子和妈妈一起等待爸爸一年一次从外归来过年的情景。

  《团圆》的故事里没有一个字直白讲父女之间的爱,这爱却融到了每一幕的点滴里。我想读的每个人,无论年龄,都能感受到故事里父亲对于家的形象以及这种父女之情的暖意。一枚新年好运的硬币,带着父爱的祝福包到了汤圆里,特意吃到了“我”嘴里,再到“我”炫耀它,宝贝它,再带着“依恋和祝福”送还给父亲。

  故事就是千家万户新年的缩影。对于分离两地的家人来讲,新年团圆从陌生到不舍。这热热闹闹的气氛中又有朴实简单而温暖的瞬间:比如大年三十“我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睡着了……我听见爸爸妈妈在轻声地说着话……”这也完全是给大人的回忆杀,泪奔。

  回想起来,儿时的我,也吃过不少“好运汤圆”“好运水饺”,这里面又有多少长辈的祝福呀!我也有过许久不见父母的“陌生”和又怕离别的小心翼翼。

  那些年,团圆,是我等父母回家。

  这些年,团圆,是父母等我回家。

  真的不知不觉间,我们交换了位置,我成了游子。现在,无论哪个节,盼我回家的是他们,而这一刻真想飞奔回家的是我。

  突然想起去年过年,临别,我跟外婆说我要“回”成都啦。平时特开通搞笑的老人家有些不高兴道:“回家用回字,回乐山才是。”是呀,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我想家也想回家了。

  《团圆》读后感(四):留守在家的你,记忆中的团聚——绘本《团圆》

  午睡陪三岁儿子读了这本书,本来我想他大概是读不懂这样年代久远的生活场景,但讲完时他微笑着说:“真好听”,而我为这个普通家庭的回忆故事湿了眼眶,我想儿子大概也是想爸爸了吧。

  过年前夕,爸爸拉着行李回到了小镇上,我很期盼爸爸但又对他有点陌生,爸爸给我买了顶新帽子,还给妈妈买了新棉袄。我陪爸爸去理发店,吃着棒棒糖看着子中逐渐熟悉的爸爸感到满足和快乐。我们住在南方,过年这天我和爸爸一起包汤圆,还放进去一枚好运硬币。除夕的夜晚我睡在爸妈中间,真是感到温暖又幸福极了!大年初一的清晨我一下子就吃到了好运硬币,真是开心极了,我换上新棉袄跟爸妈一起去拜年。爸爸回到家忙活着帮家中做修补,我也成了他的小助手,有爸爸在的感觉可真好啊。年初三我和小伙伴们玩耍时,不小心丢了那枚好运硬币,爸爸说再给我一枚新的,但我依然很难过,我只想要原来的那一枚,因为那是我特别的好运气啊,我的确很幸运,晚上脱衣服时好运硬币竟然从身上掉了出来,我太开心啦,我的好运硬币没有丢。第二天爸爸收拾行李,要准备离开了,爸爸抱住我跟我说下次回来他给我买一个洋娃娃,但我摇头,我不要洋娃娃,我把好运硬币给爸爸,说下次回来,我们还一起把它包在汤圆里……

  故事的结尾,每次读起来都会让我感动,也许因为我有了儿子,在他稚嫩的心灵中偶也散发出这样令人温暖的瞬间。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父母更重要的存在了。在中国,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爸爸都是一个称谓和家中的旅客,孩子很少看到他,一起的时光更是少之又少。故事令我感动的除了孩子稚嫩又暖心的举动,更令我感触的是大时代下中国小家庭的缩影是如此真实。 我就是这样长大的,而我的儿子也正在这样长大……聚少离多的日子中,孩子就默默长大了,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

  《团圆》读后感(五):团圆!——在这本绘本里,每个人都会找到共鸣。

  《团圆》是咕咕接触的第一本中国绘本,讲的是过年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回家了,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故事中的“我”享受着爸爸特有的关爱,去高高的屋顶看龙灯,在汤圆里包入一枚好运硬币......

  在春节到来的时候,一些变化总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火车站里挤满了急着回家团圆的人,歌手在电视上提醒人们“常回家看看”,连来自美国的饮料公司,也不忘记在广告里提醒人们,“这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时刻”。

  每个人都有与亲人分离、团聚的体验,在这本绘本里,每个人都会找到共鸣。

  这样的共鸣甚至跨越了文化和国界的障碍。2011年《纽约时报书评》将英文版的《团圆》列入了2011年度世界儿童图画书榜单。美国《出版人周刊》在评论《团圆》的文章中写道:“这是一幅令人记忆深刻的图画,它记录了中国最为快乐的节日,并且见证了贯穿其中的感人亲情。”

  家就是所有人像这样紧紧依偎,哪怕距离分开,心也要聚拢在一起

  对于很多年幼的孩子而言,绘本里有很多春节元素,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故事里有热闹的过年场景,有全家人幸福的团聚,包饺子、拿红包、骑在爸爸肩上看舞龙

  灯......

  可捧着书的父母们却读出了更多的意味。一位山东的母亲说,孩子只能体会到其中团圆的高兴,可自己看来,书里的故事却让人“有一点点心酸”。一位广东的母亲说,“这是我们打工族自己的故事。”另一位读者则在评论中写道:“《团圆》讲述了当下农民工一年只能回一次家的现实……孩子对父亲的期盼,父亲回家后孩子的喜悦,父亲要走时孩子和妻子的不舍,都表现在他们的神情中。”

  人们总是因为事业牺牲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孩子们也总要因此表现得隐忍坚强。但书中要表达的道理却是全世界通用的:无论如何,全家人在一起,才是最美好最幸福的事情。

  书中描绘的,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故事。就发生在你我的生活里,发生在周围人的生活里,没有惊喜、没有炫耀、没有矫情,却刻画进读者的心里!

  图画书的绘者朱成梁说:“这些大大小小的团聚和分别,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懂得这些,我们才能窥见生活模糊的底色。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团圆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