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姑姑三毛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的姑姑三毛读后感摘抄

2021-01-02 00:06: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姑姑三毛读后感摘抄

  《我的姑姑三毛》是一本由陈天慈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姑姑三毛》读后感(一):最喜欢的一本

  

这是今年读到最感人的书了,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绚烂的编排,字字句句透露对姑姑的情感。文中提到很多幼时故事,家人的相处,三毛真实的生活,还有荷西家人的重遇,弥补了三毛迷的想念。如果你喜欢三毛,终爱她的人格,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这是今年读到最感人的书了,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绚烂的编排,字字句句透露对姑姑的情感。文中提到很多幼时故事,家人的相处,三毛真实的生活,还有荷西家人的重遇,弥补了三毛迷的想念。如果你喜欢三毛,终爱她的人格,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我的姑姑三毛》读后感(二):三毛家族认证的三毛传记,带你去了解真正的三毛

  

01

关于三毛,我们知道的有很多:

关于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

关于她写的名句: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关于她的剧本:只写过一部《滚滚红尘》,但这一部电影就拿了金马奖的八项大奖。

关于她的歌词: 只写过几首歌,词句其实也极其简约,但就是这些淡淡的文字,却每一首都成了经典。

有人说,三毛是自己的青春,她永远是那个走遍万水千山的女孩,很多时候自己甚至已经不敢再看她的书,因为不知道读到哪一段又会流泪。

那么,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究竟过了怎样的一生?

我们可以从《我的姑姑三毛》这一本书看看三毛。

看看家人生活里的三毛,是否飒爽自由,以为她应当是一个像开在沙漠里的鲜花一般坚韧而勇敢的人。

02

陈天慈写的《我的姑姑三毛》,被作家贾平凹称作,这是我读过写三毛最好的书。

也是一本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由三毛家族认证的三毛传记。

作者陈天慈,曾是三毛的散文集《送你一匹马》中《你是我特别的天使》的主人公,她是三毛的亲侄女,在三毛回台北生活的那段时间,她一直和三毛朝夕相处。

这段时间不算特别长的相处经历,让三毛在陈天慈的心里彻底扎下了根。

带着她对姑姑的记忆,和姑姑相处的经历,以及有关三毛从未公开过的珍贵照片,出版了这部众人期盼的新书《我的姑姑三毛》来了。

陈天慈说:“这是给姑姑最好的礼物。”

03

或许是源于自小对三毛的喜欢,所以在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格外开心,然后就将其放在书包里,走到哪儿背到哪儿,看的过程也十分认真,不忍拉下任何一个字,一张图。

在书中,有很多三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三毛姑姑喜欢和人聊天,只要你是有趣的人,三毛就喜欢和这些有趣的人聊天。街上有个小贩,三毛总是喜欢和他聊天。三毛不管你的地位高低,只要你是有趣的人她就会和你交朋友。当我7岁的时候,三毛回到台北,那时荷西去世。我爸爸给三毛买了部车,希望三毛开心。但是三毛看了一眼新车就默默回到屋里去了。半年后爸爸就把车卖掉了。三毛就是这样不注重物质生活。而是注重精神生活。三毛姑姑很特别,跟其他大人不一样,从小姑姑就教她们两姐妹要考最后一名, 不要考第一名。天呐,这样的姑姑哪里找,实在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呐!

当然,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读着这些鲜活的故事,你真的会有一种感觉,三毛其实从未离开,她就微笑着坐在你的面前,就像陈天慈写的那段话: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念她,偶尔在忙碌的夜晚不小心抬头看到星星也会想起她的名字,她就一直都在,就在那块我们默默为她耕耘的梦田里,就在那棵经年累月开枝散叶的橄榄树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从未公开过的珍贵照片。

如果你也和她一样深深爱着三毛,这本书里可能会让你看到更多你从未读过故事,关于她的人生、她的信念、她与荷西柴米油盐中的爱,她走过的足迹……

如果你是三毛迷,那就一定不要错过它,不要错过关于三毛的点点滴滴。

  《我的姑姑三毛》读后感(三):读《我的姑姑三毛》: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去到哪里都是流浪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我永远等待,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王洛宾《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1991年1月4日,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陈平(笔名三毛)自缢于台湾荣民总医院,年仅48岁的她永远辞别了这个世界。在其身后,无数书迷为之心碎。此后每年的1月4日,TA们都会在全国各地自发组织悼念活动,深切缅怀这位曾在撒哈拉沙漠怒放的美丽灵魂。

三毛生活的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社交媒体,没有高速爆炸的信息传播。与现代相比,那是一个很慢的年代。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送你一匹马》等一系列带有自传或回忆录性质的作品,对三毛其人与其生平有了一个大致上的了解。这个曾流浪于54个国家,从沙漠走来,浑身充满矛盾争议与异域风情的神秘女人,终于在其身后30年的时间里有亲属为其著书立传,以正其名。

三毛在很多人心中拥有传奇的一生,她始终都是用生活在创作,创作也来源于生活。在侄女陈天慈眼中,姑姑三毛的人生是独一无二的,她更像是一个一起分享成长的小伙伴,一个闺蜜,一个始终在远方流浪的朋友,一个替你说出真心话,在当时社会中勇敢做自己的女人,一个帮你实现梦想的人,一个替你去国外先探路,体验一下再回来手舞足蹈地跟你说故事的人,一个时而遥远,时而亲近的小姑姑。

《我的姑姑三毛》是三毛家族唯一认可的三毛回忆录,作者陈天慈为三毛大弟弟陈圣之女,从小和双胞胎姐姐便与小姑姑十分亲近。著名作家贾平凹、饶雪漫为其作序,陈天慈站在近亲角度来深情缅怀三毛,分享了许多他人不知的与三毛有关的珍贵瞬间,逐字逐句全都寄托着她对三毛深深的爱和怀念,也让大家“心中的三毛”变得更加立体、真实和接地气。

正如我们所知,三毛确实是一个异类,因不适应台湾当时模板式的教育体系,在多次逃学后,十三岁的她便办理了休学。据陈天慈回忆,休学次年开始写作的三毛初时的作品多半是少女对初恋的期待和对懵懂人生的观察,饱含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成熟与敏感细致。正是由于年少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一向不走寻常路的三毛对双胞胎侄女在教育上和生活上的关怀常常是超越常人理解范畴的。

关于此类例子作者在书中列举了良多,诸如给侄女“钦定”了一所远离尘嚣、人烟稀少且交通不便的教会学校,只因受邀演讲时被校长嬷嬷无意中流露出的一个人文主义精神所打动;逛书店时,会让她们自己选择有兴趣的书;出游时,也会把点菜的自主权交给侄女,不会如其他家长那般对所谓的垃圾食品指手画脚,横加干涉。还“鼓励”侄女们考最后一名会给予奖励(无疑,这是一种变相的激励措施)。更有甚者,她会把之前从国外带回来送给侄女的一些礼物通过让她们摆地摊的形式,将物品二次出售,卖给自己,通过这种新奇的方式,既让孩子们过了一把小富婆的瘾,又间接启蒙了孩子们的商业头脑。

在书中的后半部分,作者与工作组远赴西班牙,实地走访了荷西姑丈的亲人与二人当年的邻居、朋友,以及当年三毛与荷西的故居。站在三毛故居中看着放大版的姑姑的照片,手中摩挲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姑姑的追思,想必作者彼时的心中,也是感慨万千吧!

读罢全书,深感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披露三毛真实的死因,如果只是被敏感神经质、抑郁症折磨,不会等到七年后才大爆发。其自杀前的一夜刚写完一封给贾平凹的回信,二者之前会不会存在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相信这也是万千三毛迷都会关心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或许与八卦沾边的历史遗留问题:荷西离世11年后,也就是三毛自杀的前一年,47岁的三毛结识了77岁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二人之间的故事究竟又是如何呢?我们现在所知的除了三毛过身后王洛宾为了悼念她而作的一首《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之外,对于当年二人之间发生过的事有关记载都是语焉不详。

从读者的角度看这本书,我会觉得作者因为立场的关系,虽是如实记载了三毛过身前与幼时的作者姐妹俩真实发生过的一些温情故事,但在一些主流观点上到底有失偏颇,且并未涉及读者真正关心的一些问题或只是浮光掠影式一笔带过。这就为本书增添了一丝遗憾。

有关三毛与荷西二人生前真正结合的原因以及婚后在撒哈拉沙漠真实生活的点滴,这些我们不止从《撒哈拉的故事》中可以窥见其冰山一角,更由于近年来出国的游客增多,越来越多关注三毛的读者都会如作者一般去三毛与荷西生前的故居,实地走访二人当年的邻居,友人等人,真正走近他们的生活,从TA们的游记中,我们同样能切实感受到一个与作者笔下不太一样的三毛!

  《我的姑姑三毛》读后感(四):《我的姑姑三毛》别只知道三毛的浪漫,她在亲人面前的样子了解吗

  

她在小学第一次收到情书,她的小姑说:“好好珍惜别人勇敢表达的真心。”她的爸爸被吓坏了,赶紧拉走小姑。

后来她回忆说:“勇敢说爱,不是卑微的恳求,而是来自充满爱的自信和懂得欣赏别人的善良,追求爱的过程也是种快乐和幸福。”

她的名字叫陈天慈,她的小姑叫三毛,就是那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的作家:“如果爱情不落到洗衣、做饭、数钱、带孩子这些零散的小事上,是不容易长久的。”

知道这层关系后,再回过头去看三毛对侄女收到情书后的“忠告”,就不难理解了。

三毛当初面对雪地里荷西的初次表白,她像个大姐姐般仔细呵护,没去戳伤一个纯真小男孩表达爱的勇气。六年之后,当这个小男孩变成大男孩,履行当年的约定,找到她给了她浪漫的爱情和婚姻。

一个相信爱、享受相信带来的甜蜜的过来者启迪亲侄女珍惜别人的真心,这是经验传递,也是长辈对晚辈的爱情课启蒙。

既然是启蒙,就是普及、介绍为主,让孩子看到美好的希望,其中的苦涩需要阅历和年龄来深度学习。因此,这一点跟三毛对“长久爱情”的阐释并不冲突。

三毛是长久爱情的践行者,也是启蒙晚辈青涩童年的合格长者,她把两者结合得很好。

如果在你小时候,身边有这样一位开放、懂你的长辈,是不是觉得拥有一枚信得过、聊得来的“大号”好朋友?

三毛有一对双胞胎侄女,妹妹叫陈天慈,她把与三毛小姑之间的亲情故事整理出来,融入自己的感动和思念,并通过适当的追踪寻迹写出《我的姑姑三毛》。书中有很多三毛的照片,还有对三毛作为陈家小女儿、作者陈天慈小姑的记叙。

提到三毛,我们只知道她性格浪漫,且遇到了一段浪漫的传奇爱情,但她在亲人面前的样子你了解吗?我也是通过阅读三毛侄女陈天慈的文字,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的姑姑三毛》记叙了传奇女子的平凡亲情故事,她珍惜跟侄女在一起的时光,每一次相处都是用心陪伴。

三毛因为浪漫走进世人眼里,让我们再次相信爱情,如果她不只是会浪漫,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一面吗?别幻想了,她是平凡的陈家小女儿,是作者陈天慈的值得骄傲的小姑。

一、有趣,很会跟孩子们玩儿

三毛每次回到家,陈天慈姐妹俩都会黏着她一起玩。三毛喜欢带俩侄女进行小旅行,并且总喜欢往条件差的地方跑。

那时候天慈才十几岁,有点害怕小姑的冒险精神。不过到最后,天慈姐妹俩接触到童年罕见的经历后,玩得很开心,同时也能感受到小姑带来的安全感。

三毛不仅传递给侄女自己的爱好,她也很会配合孩子们的需求,跟孩子们一起排练《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很好的例子。从选材到排练,整个过程充满趣味性,跟孩子们打成一片,深得孩子们的喜欢。

天慈的小姑没有架子,在孩子们面前就是个头较高的真心朋友,侄女的快乐她懂得呵护,并且还会主动给孩子们创造乐趣。

二、新鲜、开放,教育方式容易被孩子接受

不知道大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如何根据名次和成绩奖励孩子的?三毛对侄女说:“你们考最后一名,就有奖!”把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吓坏了……如此新鲜、开放的另类鼓励,一般人不敢尝试。

天慈为了拿到奖励,想拟定“不读书计划”,计划着怎样一步步朝最后一名倒退。不过还是进了前三名,离三毛的奖励越来越远……

孩子考试或比赛,哪位家长不是正面鼓励?像三毛这样反其道行之的作风,实属个性,想法和认知不同于一般家长。

其实,我觉得这是三毛相信侄女能力的另类激励,孩子们容易接受,何尝不是为了给侄女减压呢?三毛有文化、头脑灵活且自由,启迪孩子自然也是另有一番思路。

陈天慈姐妹在三毛的启迪下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什么学霸和学渣,全看你的专长在哪儿,兴趣在哪儿。

陈天慈姐妹俩在有限的童年,遇见这样一位扮演无关学习的陪伴者,一起快乐地玩耍,是何其的幸运和幸福啊!

三、工作刻苦又负责,却总让母亲担忧的“不省心”小女儿

“每天三更半夜才开始写作,灵感一来,不吃不喝也要写,一坐就坐到天亮,腰酸背痛外加肚子饿是家常便饭。”天慈说,小姑是父母眼中最不会照顾自己的小女儿。

三毛会认真回复每一封读者的来信,也会为了一场演讲精心准备很长时间,但她却不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钟去吃饭,经常是一场场的访问接着演讲,一聊就忘了吃母亲准备好的饭菜。

三毛是侄女眼里的大孩子朋友,却也是母亲眼里“不省心”的小女儿。一个人出走异国他乡,住在战争地沙漠让母亲担忧;荷西过世后,一个人不表现出过多的忧伤让母亲心疼……

三毛因为浪漫而传奇,但她却是陈家极平凡的小女儿,跟寻常家女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侄女,还会像个孩子一样融入孩子的世界。

浪漫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趣、新鲜、开放是跟侄女的相处风格,刻苦、负责是工作作风,了解到这样一个三毛,是不是更爱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