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说谎者雅各布》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说谎者雅各布》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02 02:17: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说谎者雅各布》经典读后感有感

  《说谎者雅各布》是一本由尤雷克·贝克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3.5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谎者雅各布》精选点评:

  ●糟糕的翻译毁了这本书……

  ●大学时代。大二。

  ●善意的谎言,勇敢地雅各布

  ●一直被埋没的书,我单指小说的故事,对人性的挖掘,是一本可以拍成电影而能得奖的小说。

  ●很喜欢看二战期间涉及犹太人的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的雅各布并不是个英雄,但因为他无意的一句谎言,让他成为了全镇人民的焦点,他也不断地编造着谎言,为全镇人民创造希望,或许就是因为他的这些温暖的谎言,才有那么多人坚持生活下来。结局很有创意,虽然我知道俄国人前来营救是最好的结局,但是,或许在逃跑时被擒住才是最真实的,在那一刻温暖戛然而止,世界又回到了残酷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和电影结局不一样,是俩种气氛,更喜欢这本书,里面的树让人难过

  ●我们朝着我们行驶的方向驶去

  ●外在平淡的内心沉痛.

  ●认真看下去还是很感人的 人物都很生动

  《说谎者雅各布》读后感(一):说谎者雅各布

  说谎是人的恶习之一,可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说自己不会说谎,甚至每天都在说谎。而大多数谎话是为了掩盖前面的谎话。书中的雅各布就陷入了这种境地,只是他所处的环境使得这种境地更加令人侧目。

  雅各布是犹太人,居住在纳粹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定居点中,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环境下人的境遇和生活是什么样子。雅各布是个平凡的人,唯一大胆的事是收养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而一天他无意中收听到一则新闻,苏联人已经打到离本地五百公里处。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希望。

  按正常人的做法,雅各布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别人,可是他无法告诉他人消息的来源,于是说谎道自己有台收音机,于是命运之轮便开始自行运转了。

  故事很平常,可是正是这种在我们看起来非常平常的事在当时的环境下便显得那么得可怕,犹太人或者说人的命运在战争和屠杀的环境下显得是那么可怜可痛以及可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的真实写照吧。

  《说谎者雅各布》读后感(二):说谎者雅各布的命运

  雅各布是犹太人,他无意中听到一条广播,苏军已经在离他们四百多公里外。第二天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米沙,为了证明这个消息的正确性。他谎称他有一台收音机。于是故事展开了。

  此书视角似乎与《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相似,这一天对伊凡·杰尼索维奇来说甚至可以说是“幸运”的。可是他还要过三千多天。当读到这时心中不由一寒。

  而此书也是如此,对于雅各布居住的达贝察尼卡来说。这个消息是个好消息。还有四百多公里就可能解放了。于是人们又充满了希望,甚至自杀也消失了。人们开始生活恋爱。当然人们也希望听到更多更好的消息。于是雅各布也只有继续撒谎下去。雅各布的“谎言”让人们乐观地活着,但雅各布的内心却无法那么乐观。他甚至希望说收音机坏了来停止谎言。但显然不行。

  而德国人没有停止,劳作杀戳运送至集中营依旧在进行。在这希望和现实中。二战中犹太人的命运冷酷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对于充满幻想希望的人们来说现实将更加地难受。作者安排了两个结局,雅各布死了,而苏军在第二天解放了该城。另一个则是所有人被送走了。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运。

  《说谎者雅各布》读后感(三):重读尤雷克•贝克尔《说谎者雅各布》

  摘自《搜狐博客》 作者:夜 子

  自从觅得小说《说谎者雅各布》后,经常会和朋友无意中提到它。近日重读。

  在任何时代任何生活下,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希望。希望在某中意义上说,甚至比生命更重要。生命没有希望就会枯萎,就会荒芜。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台小说里提到的那样的“收音机”。

  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我买的这本是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打了半折为六元七角。当时读了第一段,就喜欢上了。

  尤雷克•贝克尔(1937—1997)是德国当代重要作家。生于波兰的罗兹,儿童时代的前八年在波兰的罗兹犹太人居住区、德国的拉芬斯布吕克和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度过。他的父亲曾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直至解放。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父母来到当时的东柏林,学习德语,一九五五年高中毕业后服兵役。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〇年,他在大学攻读哲学。一九六〇年在柏林开始了他的自由职业作家生涯。他曾为原民主德国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党员和作家协会成员。一九七九年他移居当时的西柏林。

  贝克尔的创作生涯从写轻快的电视剧开始。接着他重点创作电影剧本,后专注于小说创作。在创作道路上,他承认自己受卡夫卡的影响,但他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特别是他善于用轻快、幽默、讽喻等手法来表现严肃的问题。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多半反映作者置身其中的社会冲突,而且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有的作品则表现了幸存下来的犹太人为追求个人幸福而导致的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他在电影剧本创作方面的成功之作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我的零点》(初映于1970年)。在小说创作方面,《说谎者雅各布》(1968)是他的成功之作;此外有表现个人与社会冲突的《欺骗当局》(1973)和《不眠的日子》(1978);《拳击家》(1976)以记录形式反映一集中营囚犯战后求生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法西斯主义给人造成的内心创伤;《全世界的朋友》(1982)以讽刺手法讲述一位新闻编辑无法再忍受新闻、自杀未果的生活故事;《布龙施泰因的孩子们》(1986)叙述一个犹太人拘禁集中营一位看守,后来受残暴审讯的故事,反映了犹太人作为牺牲品而又不得不撒谎的主题。短篇小说集有《第一个未来之后》等。后期他转向电视连续剧创作。贝克尔先后获亨利希•曼文学奖(1971)、瑞士国际夏尔•韦永文学奖(1971)、不莱梅文学奖(1974)、原民主德国“国家文学奖”(1975)、阿道夫•格里姆奖(1986)、新明斯特市汉斯•法拉达文学奖(1990)等。

  《说谎者雅各布》是贝克尔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的代表作。它一发表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作者因此也闻名遐迩。这部作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一九七四年据其改编的电影同样获得明显的社会效应。这部小说是再现法西斯恐怖时期和犹太人居住区的最佳作品之一,因此为作者赢得了原民主德国的亨利希•曼文学奖和瑞士国际夏尔•韦永文学奖。

  作家在这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雅各布原是个小饮食店主,现住在波兰某犹太人居住区。这儿的居民被剥夺一切权利。他们不可拥有贵重物品,不可种植花草树木,不可饲养家畜,晚上八点过后不可出门;他们住在阴暗、狭窄的房间里,领取少得可怜的配额食品,但必须干重体力活,稍有违抗不是被处死,就是被送往集中营。上了年纪的雅各布够勇敢的,他竟敢让八岁女孩琳娜--其父母已被押往集中营--非法住在自己家里。他爱她,精心照料她。更令人钦佩的是,他总是想方设法给绝望的犹太居民带来一丝希望,使之不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一天晚上,雅各布走在马路上,虽然还没到宵禁时间,但被岗哨抓进了警察局。根据以往经验,凡是被抓进警察局的犹太人很难再活着出来。他等待惩罚时,从收音机里听到一条新闻:“在一场激烈的防御战中,我们的英勇战斗的部队成功地把布尔什维克的进攻抵御在贝察尼卡前二十公里的地方。”红军的逼近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他内心十分激动,因为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对高墙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他有幸被放了出来。

  第二天上午,雅各布在火车站搬运箱子时,把这则新闻告诉了同事米沙。从警察局生还出来的雅各布怕别人说自己是暗探,没有说明这条消息的真实来源。他为使米沙相信新闻的真实性,谎说他家里有台收音机。这个消息很快传播开来,并引起大家的好奇与期望,但也引起人们的恐惧,因为,拥有收音机是要被处以死刑的。原理发师科瓦尔斯基是雅各布的老朋友,他和其他许多人一样天天都追问雅各布有什么新消息。因此,雅各布必须天天编造东部战场的好消息。原演员富兰克福特尔和别人反应不同,他真的有台收音机,但由于害怕,他把它给拆掉了。另外,他的漂亮女儿罗莎和米沙有着亲密的恋爱关系。

  于是,雅各布成了这个犹太人居住区里举足轻重的人。起初他编造消息并不特别困难,有关鲁特纳河畔的战役他编得十分生动。但他毕竟想像力有限,无法天天编造令人欢欣鼓舞的新闻来满足大家的要求。渐渐地他觉得编造新闻是个沉重负担。整个犹太人居住区的断电事故只给了他短短几天的喘息时间。后来他为了使自己安静下来,说他的收音机坏了。但机灵的科瓦尔斯基并没有放开他,他找来个修收音机的人;雅各布进退两难,又怕人们知道自己是个说谎者,只好解释说,收音机又好了。小琳娜一再请求他让她看看这台秘密的收音机,并听听广播。雅各布最后只好在地下室的隔离墙背后,模仿各种说话声和乐器声演了两场“收音机播放节目”。

  雅各布的所作所为获得了惊人效果。他周围的人不再更多去考虑苦难、饥饿、苦役和被放逐到集中营等问题。在和世界著名心脏病专家吉施鲍穆的谈话中,雅各布理直气壮地说:自从他传播“收音机里的消息”以来,犹太人居住区的自杀事件大大减少了。

  纳粹分子把吉施鲍穆接走,让他给盖世太保头目诊治心脏病。他心里明白,若是治不好他就会被杀,而若是治好了,他的犹太难友们会藐视他。因此,他选择了自杀。他的姐姐后来也被盖世太保押走。这时,雅各布已感到精疲力竭,他想不再进行善意的撒谎,于是把真情透露给科瓦尔斯基。科瓦尔斯基装作不相信雅各布的话,但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他自缢于窗框上。现在雅各布明白过来:他不能放弃说谎者这个角色。

  最后,讲故事的人讲了两种可能:一是设想的,说雅各布把琳娜交给难友米沙照看后,试图逃出犹太人居住区,结果就在苏军到来时被纳粹哨兵开枪打死;一是实际发生的事,整个犹太人居住区的人挤在封闭的货车车皮里被运往集中营。

  《说谎者雅各布》是作者凭借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一种独特的叙述风格描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波兰某犹太人居住区的一个故事。整部作品不是表现犹太人手持武器与德寇的英勇斗争,而是讴歌犹太人的另一种英雄气概。犹太人居住区的居民无不对野蛮的法西斯恨之入骨,他们渴望解放,盼望红军早日到来,其迫切心情与所作所为令人十分钦佩。作者充分表现了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同时无情揭露了法西斯在犹太人居住区灭绝人性的统治。

  作者让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我”与主人公同住一个犹太人居住区,因此整个故事显得极其生动与真实。小说的全部情节分两个线索展开,讲述者“我”一面述说主人公谎称自己有台收音机,不断编造新闻,给犹太人带来求生的希望,一面穿插“我”的解释,“我”的看法和推断。两条线紧密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通篇作品结构严谨,情节曲折跌宕,米沙与罗莎的恋情、科瓦尔斯基舍己救人的行为、主人公雅各布扮演“收音机”的场景、赫舍尔为传送消息付出生命的一幕、吉施鲍穆进退两难自我结束生命的义举等等,描写得极为细腻生动和扣人心弦。整个故事是个“乐观主义的悲剧”,作者巧妙运用讽刺与幽默的手法,把这个悲剧故事写得既令人感到忧伤,又叫人觉得轻快。在叙述方式上,表面看来人物的一举一动似乎与实际发生的悲剧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在揭露法西斯主义的野蛮、残暴与非人道主义和歌颂犹太人的英雄气概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情感效果。

  《说谎者雅各布》主要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形象鲜明,富有个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雅各布是个由“同情心构成的说谎者”,他勇敢、机智,冒生命危险非法收养小琳娜,为使犹太居民能够活下来,绞尽脑汁,编造鼓舞人心的消息。科瓦尔斯基机灵、热情、诚恳,对朋友赤胆忠心,对生活充满希望,但得知雅各布是在撒谎时,绝望之下竟然自缢。小琳娜美丽、活泼、可爱、好奇,内心充满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吉施鲍穆教授德高望重,他热情、深沉,敌我分明,具有宁死不屈的刚强性格。赫舍尔为掩盖自己的鬈发,大热天也戴顶皮帽,他不顾个人安危,为把佳音告诉进集中营的犹太人,死在敌人的枪弹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