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毛泽东与蒋介石》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毛泽东与蒋介石》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02 03:06: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毛泽东与蒋介石》经典读后感有感

  《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一本由叶永烈著作,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5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泽东与蒋介石》精选点评:

  ●全书都是采用对照的写法,寻找对比,寻找相同点,虽然有点过,但是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两个男人在某个时间段的不同经历。

  ●对比的写法

  ●买来还没看完

  ●读完这本书就知道为啥共产党最终得了天下

  ●性格完全相反的人,事实证明,以柔克刚还是非常容易的

  ●这本书真是长的惊人。

  ●看完后没什么感觉

  ●重返人间 …

  ●五年级读完的。

  ●成王败寇而已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一):毛泽东与蒋介石

  叶氏此书诚如其所说,以文学笔写党史,主要讲述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两位领袖的斗争历程,其中尤以西安事变、皖南事变为详。虽说是两位领袖的斗争,但俨然是一部侧重于政治、军事的民国和共和国通俗史。文学笔写史,于历史大节无出入,然部分细节不够准确,或者角度有局限,可作为"故事书"或通俗演义一阅。该书刻画两位领袖不够深刻,文学笔不够传神。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二):注意编辑修改

  重庆谈判里面有这么一段:

  “据云,后来有人称那天蒋介石是“普鲁士式”风度,毛泽东是“波西米亚式”风度。普鲁士以穷兵黩武著称,波西米亚则是捷克的旧名,以温文尔雅著称。不过,国共两巨头,都显得轻松,都向对方致敬。”

  说波西米亚是捷克的旧名,这种错误不会是叶永烈犯的。估计是编辑觉得不妥修改的,尤其是涉及对比,这个对比还不是很有礼貌。至于波西米亚到底是什么?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到。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三):《毛泽东与蒋介石》

  美国原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蒋介石。"这部书所要告诉我们的,正是关于国共两党的两位领袖人物——《毛泽东与蒋介石》。

  此书是叶永烈“红色三部曲”的第三部。中国有了共产党——《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读后感(四):半个世纪的对决-读《毛泽东与蒋介石》

  小时后受的教育,蒋介石是“坏人”,国民党是欺负老百姓的,如今时代变了,我们又得重新认识历史,这本书总的来讲站的角度比较公允,通过国共第一次合作,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最终确定接班人的大历史事件,来对比毛泽东和蒋介石,还原当时历史。

  毛主席的一生,是由弱到强的历史;蒋公的一生曲线,先缓后陡,由弱到强,到达巅峰后急转直下。本来国共两党是同志,共产党也愿意跟随孙中山先生一起革命,随着国父的去世,同志变成敌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是国父孙中山最信任的人之一,正因为之一,在蒋介石40岁之前,没有握实权,有情绪就跑回老家住上几个月,国民党“一全”,还只能列席会议,当时毛泽东则春风得意,既是中共中央执行委员,又是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够“红火”的。但孙中山用心良苦,把黄埔军校校长之职交给蒋介石,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而军校都是培养手握枪杆子的人,一直苦于无实权的蒋校长做梦也没意识到这是对自己前程有重大影响的职务,未来的历史,就是由黄浦军校的学生来书写。国民党一大上,两位都是不起眼的中层干部,谁也没想到将来会成为两党的领袖。

  国民党二大,孙中山先生逝世,蒋介石调用黄浦军校的学生“东征”成功,成为党内耀眼的明星,随后蒋介石“假左真右”,取得苏联人的信任,借助苏联人和共产党,在党内站稳脚跟,列为仅次于汪精卫的二把手。而毛泽东擅长写作,只是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部长,列席二大。

  乌龙“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接机逼走汪精卫、胡汉民,赶走苏联顾问,又利用《整顿党务案》清除共产党,毛泽东也是这个时候辞去宣传部部长之职,专注于农民运动,在运动中找到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毛泽东辞职的会议,蒋介石也参加,从此两人分道扬镳,直到重庆谈判,才重新见面。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正式决裂,蒋介石手握兵权,纵横捭阖,排挤党内元老,战胜各路军阀,成为国民党名副其实的领袖。毛泽东则以暴制暴,发动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粉碎蒋介石的多次围剿,在长征途中,把红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挽救了共产党,在党内树立威信,成为共产党人中心中的领袖。

  “九一八”到底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还是张学良自己不抵抗,书中偏向于前者,面对日本人的咄咄逼人,全国人民对“攘外必先安内”的忍耐度越来越低,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联共抗日的情绪,有极端者,甚至刺杀蒋介石,结果被生性多疑的蒋介石躲过,反而误伤汪精卫。

  西安事变终于成为了转折点,张学良、杨虎城活捉蒋介石,毛泽东闻讯,喜呼“元凶被逮,薄海同快”,但经过权衡,态度由杀蒋改成放蒋,国共终于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只可怜两位将军,一位被终身囚禁,客死他乡。另一位深陷囹囩,满门被屠。

  抗战前期,国民党承担正面战场的重任,共产党则在敌后游记敌人。这个时候是两党合作的蜜月期,正面战斗之惨烈,蒋介石拼死抗战的决心,另毛泽东也深感钦佩,并挥笔致信赞扬。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腾出手来,开始“溶共”,于是两党之间摩擦不断,最终爆发“皖南事变”。

  大敌当前,蒋介石的做法自然不得人心,甚至苏联、美国和英国都站出来反对,蒋介石一下子在政治上处于被动,毛泽东一向是硬对硬,但面对共同强敌,也不得不以国家利益为重,因此来了个“一打一拉”政策,两党关系从此不温不火。

  随后,世界形式风云突变,德国入侵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从而把蒋介石推上了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的职位。而共产国际的解散,似乎拆了共产党的台,但最大收益者是毛泽东,共产国际的解散,导致王明的后台不复存在,毛泽东借机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清算王明,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领袖地位。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两党由合作变成了对抗,重庆谈判则是历史大转折期间的一插曲。当两边都开始磨刀霍霍时,谁也不想担起“内战的挑起者”的骂名。于是两党的领袖摆出姿态,在重庆一会。

  毛泽东自离开广州后,就一直在农村开展革命运动,没有一身像样的行头。中学课本《挥手之间》那顶著名的帽子,还是向周恩来借的。而诗人毛泽东到了重庆后,他那一首《沁园春雪》,一下子风靡山城。

  毛泽东和蒋介石也是在这个时候做了一生最后一次会面。此后,两党便兵戎相见。

  结果大家都知道,人民把代表他们利益的共产党推到了历史舞台,从此,中国的命运由他和他的领袖毛泽东来主导,而国民党和蒋介石只能离开大陆,蜗居于台湾岛,在美国的庇护下渡过余生。

  取得政权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治理没有经验,也屡屡犯错,“大跃进”、“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三年自然灾害。蒋介石每次想借助共产党的内部失误反攻大陆都成为泡影。

  文革再次燃起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野心,然而文革的矛盾指向的“走资派”,恰恰是和蒋介石代表资产阶级有着密切关联,文革视为国共两党斗争的继续,清理掉右派,反而更加深了大陆民众对蒋介石的憎恨。无怪乎毛泽东说他的一生只做过两件大事:一是打败了蒋介石,二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岁月荏苒,时光过隙。曾经风华正茂的少年,一转眼就成了耄耋之人,斗了一辈子的对手在弥留之际,最终还是想握手言和,只可惜岁月无情,随着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先后去世,祖国统一留给了接班人。历史很有趣,曾经两位个子不高而肩并肩站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班队伍前面的同学蒋经国和邓小平先后成为了两党的领袖。开创出各自的新时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