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的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02: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的读后感10篇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是一本由金一南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5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读后感(一):追求真理的“真人”与“真党”

  国际歌有一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苦难辉煌》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中国解放军的军史。作者金一南,现在为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的教授,擅长研究国家安全,是中央电视台“一南军事论坛”主讲。他每年都应邀到中央党校、军内外院校和地方党政机关授课。金一南每一次到部队讲座时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场场座无虚席。金一南的父亲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在文革中被打倒,金一南在父亲平反后才如愿当了兵,金一南的父亲金如柏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坚信中国共产党,金如柏留下的家风就是就是做真人,真人追求真理,这件事让他产一个疑问即共产党为什么获得这样的胜利?为什么从1921年建党时只有50多名的党员到1949年获得全国政权,在这短短28年的时间里是如何获得了这么多人的信任?金一南用十五年的时间构思完成了《苦难辉煌》一书,此外还出版《浴血荣光》、《心胜》、《胜者思维》等书。

  《苦难辉煌》一书用深入浅出地语言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夺取革命胜利所历经的苦难,以及在艰难的境遇中顽强不息的光荣历史。《苦难辉煌》这本书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副线是毛泽东蒋介石两位领袖军事战略与实力的大PK。讲述了共产党内的一批批追求真理的真人披肩斩棘,舍生忘死的奋斗经历。而重温共产党奋斗的历史,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这对今天的共产党也是一种提示,当今我们党的危险不仅源于外部面临的危险和考验,也有源于党内部的因素。《苦难辉煌》一书共分16章节,第一章讲述贫困落后山区的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斯大林对红色政权能否存在的质疑以及毛泽东的回答。有孙中山有对中国能否走俄国之路的困惑,也有斯大林不相信农村可以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据地,而最终毛泽东做出五点的回答,即最重要的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斗。第二章介绍日本改革之路,日本在皇室的支持下走上了一条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扩张,而法西斯主义也就此在日本生根。第三章主要分析了两个政党以及两位领袖。毛泽东自信的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蒋介石也十分果敢的说:党在,国在,我亦在;党亡,国亡,我亦亡。两人都是领袖,都有雄心壮志,毛泽东更是进一步提出了伟大思想,而蒋所遵循的思想是孙中山提供的。第四章围剿与反围剿战场中,国民党的八大金刚与共产党八位元帅六位大将之间的激烈战斗。林彪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他指挥作战总结为9个“要”,他说话生动又有趣比如这句“像铁锤一样,砸到哪里,哪里就碎”、“化冒险性为创造性”还有这句“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影”。足见林彪本人思想的力度。第五章日本崛起,主要讲述的是日本国内日益无法满军阀的要求进而全国统一进入战争状态,制造震惊中外的918事变。第六章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第七章讲述共产党进入到十分危难的时机,在夹缝中求生存。第八章主要讲的过湘江的故事,共产党转危为安的主要原因在于白崇禧的撤防、何键不补致使蒋的四道封锁被共产党突破。第九章讲了寻淮州、方志敏、刘畴西、胡天桃等真人以及以龚楚为代表的叛变。第十章说的是共产党与西南军阀之间的恩怨情仇,包括刘湘、龙云和王家烈之间博弈。长征对于共产党与国民党都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蒋介石说这段“长追”从中枢到边陲,军行所至,中央德威远播,诚为我国历史空前壮举。这是共产党立足实际,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路线方针,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些路线方针的正确性。第十一章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四渡赤水,最终找到正确的方向。第十二章渡过金沙江时刘伯承发挥重要的作用。第十三章主要讲述日本企图谋划对中国进行割裂。第十四章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分歧。毛泽东与张国涛一个支持北上一个支持南下,实践检验毛泽东的决策是正确的。第十五章讲述的是联蒋抗日,打通国际路线,致使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金一南说千万不能背弃过去那些最珍贵的东西,如果把这些都背弃了,终究有一天会被历史所背弃。这些最珍贵的历史,值得每一名共产党员融于骨髓与血脉,成为红色基因。越是对党史,军史深入的探寻,越是让人深感重任在肩。只有历经磨难,才能浴火重生,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才换来的。《苦难辉煌》一书看似写历史,实则写现在,更是写未来。中国共产党如何发展,这需要今天的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来回答,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苦难辉煌》一书为我们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夺取能政权,共产党的力量来源在哪里。习近平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今天的共产党人不懈奋斗,未来才能打动别人,继续有人讲述今日的共产党的荣誉与辉煌。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读后感(二):回首苦难,更惜辉煌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书,但是不同于我所看过的其他党史那样的教科书化而且充满了纪念碑式的仰望感,这本党史给我的代入感更强,更让我感觉到真实。

  这本书写大事件,更注重写大事件的中的人。写历史人物,没有简单的非黑即白,也没有英雄式的一味夸赞,我所看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有无畏、有恐惧;有阳谋、有暗算;有直来直去,有城府深深。其实,伟人也是人、革命家也是人,正是这样对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的真实描写,仿佛一下子把我拉回了曾经的那个白色弥漫,战火风飞,几乎看不到微弱光芒的混乱的中国,也更加让我感受到了那些已经逝去的,尤其是在恐怖中、在战火中逝去的革命先烈,他们的坚定、果敢和无畏。

  这本书写自己的同志,也写了我们的敌人。作为一个受传统正面宣传影像较大的人,在我的印象中敌人的形象总有那么一丝丝愚蠢。但是从最近读的一些书中,我逐渐改变了这样的看法,而这本书也更加深了这种改变。我们的敌人并不愚蠢,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是比我们还精明的,加上我们自身的不成熟和犯了错,才导致了很多先烈的牺牲。但是,正如同下棋,同高手对弈才能提升棋艺,战胜高手才能证明自己更胜一筹,最终我们还是战胜了敌人,笑到了最后。

  这本书写了国内斗争环境的复杂,也写了国际大环境的风云变幻。在以往的历史介绍中,至少是我接触到的,常常是孤立的讲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作为当时整个国际革命运动的一部分,而且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的情况怎么能“独善其身”呢?况且当时日本已经咄咄逼人、黑云压城,这样的外部压力怎么能视而不见呢。在这本书中,把外部环境的代入,让我感觉那个年代的历史更加真实、有立体感,而且也能够更加理解在怎样的大环境下才有了那样的抉择。

  看完这本书,我个人主要有以下三点认识:

  1.坚持。中国共产党从最开始额默默无闻,到如今的一统江山;从最开始几度陷入绝境,到今天开创伟大复兴的盛世;从最开始都未曾被苏联“老大哥”看好,到今天世界舞台上的不可或缺。背后所离不开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的坚持。从嘉兴南湖的船上,到八一南昌的城头;从绿色的井冈山巅,到黄色的陕北高原;从湘江河畔,到大渡河上。正是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的坚持,有人倒下但是站着的人依然前行,才走到了今天的无比光明。

  2.独立。中国共产党在早期一些错误的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是收到了当时共产国际的影响,由于没有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盲目的相信“外国的月亮圆”,必然导致一些脱离实际的决策,也让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走了很多弯路,做了很多无谓的牺牲。而在红军开始长征之后,由于客观上的原因,摆脱了对外部决策的依赖,反而催生了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国的和尚未必都会念经,根据实际,才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我想这三点对于人而言,也是同样的重要:坚持,找对方向,沉下心,才能有所成就建树;独立,兼听则明,不盲从,有主见才能不在纷繁中迷失;齐心,统一思想,用合力,才能不会三心二意,朝三暮四。

  前几天听到一个概念:什么是领导力?就是带领团队穿越生死的能力。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绝境中生死的穿越,这样的党,领导力无可限量。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读后感(三):《苦难辉煌》读后感

  最近拜读了金一南将军所著的《苦难辉煌》,感触颇多。虽没有经历过那段艰苦的岁月,但却感受到了那段岁月里共产党人的艰辛和为民族复兴前赴后继的民族脊梁所历经的苦难。这些感受影响了我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也让我面对困难时,学会了迎接挑战。 纵观全书,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启迪: 第一:坚定信念,脚踏实地 正如书中所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人的英勇献身。他们虽历经苦难,但一直坚定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的革命终将取得胜利。所以,在经历了外部的围剿堵追,内部的争论妥协、队伍的弥合分裂、以及万里长征的艰难跋涉后,他们都不曾放弃,而是信念坚定,脚踏实地,最终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 本书的作者金一南将军曾当过工人,被大家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他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教授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都要用心,尽全力。于是,我们通过这部几十万字的巨著,看到了金教授经年累月的积累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 生活和工作中的我们也是一样,有信仰,才会有方向,信念坚定,更有力量,做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厚积薄发。 第二:不怕吃苦,开拓创新 细细品读本书,方可理解中国共产党所受的苦难。这些苦难,不仅有来自外部帝国主义的压迫,国内反动派的残酷镇压,而且还有来自共产国际的压力以及因党内自身的不成熟而犯下的种种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苦难所压垮,而是敢于吃苦,不断创新,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每经历一次苦难都成熟、发展一点,到今天的辉煌成就。海明威曾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曾经的苦难或许正孕育着未来的希望;过去的创伤或许正是我们应对生存危机的力量。 所以,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即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依旧要坚信还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那些我们吃过的苦、受过的气、抗过的压,都不是毫无意义的。很多时候,正是它们磨砺了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从容和美好。 第三:养成学习、分析、总结的习惯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天才领袖,更没有人天生就会神机妙算。毛主席带领中国红军能最终取得胜利,如果没有他爱学习,爱分析对手,爱总结战况经验的工作习惯,是很难做出一次次的正确的战略决策的。回想起我进入国税系统这一年多以来,工作上时常有瑕疵,进步也太小,就是不能及时总结,认真分析。税收会统工作是需要细心与耐心,需要不断反思总结的。展望今后的工作,我会在保持着学习知识的习惯上,再不断分析反省总结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争取更大的进步。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读后感(四):信仰的力量

  网上喷子泛滥,多把此书匾的一文不值,于我而言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是故意,要么是无知,要么是习惯性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

  乱喷的人也没喷出新花样,无非基于常见的两点,一是说内容基本都是杜撰,一是说这是官修史信不得真。

  经常读书的,尤其经常读史的人应该可以理解,几乎没有哪个作家有把握保证自己的史料百分百精确,即使所涉及的是现代史或当代史。历史本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身边发生的事尚不能完全掌握全貌,何况被人重重遮挡的过去?不过,这不是要著书立说的人信口雌黄,一部书尤其是一部与历史有关的书,应该要看主流,看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是否客观公正,即使已经铁板钉钉存在瑕疵的史料也切要结合论点来分析,不能因此把自己凌驾于道德的制高点上囫囵吞枣的否定作者的全部观点,不过话说回来,谁又能保证手中言之凿凿的信史没有出入呢?

  我在这里首先做个假设,说作者篡改历史的人没有恶意。互联网的兴起让一些事情变得见怪不怪,人人看似找到了发泄口之后便开始说现在是假的,过去是假的,甚至连自己是从娘胎里蹦出来也是假的。我想,说这本书有刻意洗白之说的人必是没有认真读,也必是读过的东西不多,处处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念头,展现一番自己的自由,但往往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暴露了头脑的空白,展现了自己的不自由。

  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可贵,有了她,方能真正掌握自由,没有她,还是浮游。

  现在说说这本书吧。

  作者真的很用心,熟悉体制运转规律的人应该更能明白,这么写有多难。当代人习惯怀疑,因为对现实不满,也迁怒了过去的人和事。固然现在有种种问题,但我们也不能不客观公正的分析上世纪中叶那一代人的所思所想,设身处地的联系1840年之后的历史,想想一个历史上一直伟大的国家的社会精英们在被连续欺压近100年后会积蓄多少力量,坚定怎样的信念来改变这个国家,创造新世界。

  现在的人不爱提信仰,不实际,可能恰是因为生活没有那么紧迫,人也不需要坚定太多信念了。所以我们推己及人,认为不会有人甚至曾经也不会有人拥有信仰。但那一代人应该拥有这种东西,不为别的,只为坚定自己的信念,凝聚最大的力量,改变他们生活的那个世界。共产主义是信仰,三民主义是信仰,法西斯主义也是信仰,怀着各自念头的一帮人实践着,失败着,胜利着。从短短的一二百年历史中很难看出哪种信仰更伟大,或许时间都证明不了这个难题,毕竟包括社会的组织形式在内,一切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天心圩留下的革命火种,四渡赤水,大渡河,泸定桥,爬过的雪山,走过的草地,很难简单的说这是因为官逼民反不得已而为之,若无创造一个新世界的信仰,随便哪个环节这支队伍都可散可降,放在当时这可能是更好的出路……

  说作者用心,还在于写下了很多原来禁忌的东西,例如“会理会议”,原来印象中的长征是以遵义会议为分水岭,之前的李德博古昏庸无能,之后的毛主席带领红军一路胜利,从此革命翻天覆地换了新局面。作者明确的告诉我们,并不是。甚至遵义会议之前中央的决策也不是全错,遵义会议之后基本上也是节节败退,直至日军侵华,世界形式发生大变。

  说作者用心,更在于重塑了很多人物,如朱德。朱德不是只有扁担,这么多年我们的教育对朱老总的形象似乎故意淡化,但朱老总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在关键时期起到的关键作用永远不可能一笔带过。甚至包括林彪,对林帅的作者还是客观的,功绩没有抹杀,个性展现充分,言语间也有等待时间重新评断之意。

  总之,那段历史很特别,站在舞台上的处了国、共,更有苏、日,四方实力交错影响,历史的走向哪一方也不能单独决定,但历史成为现在的样子能说没有必然性的因素吗?在当时,就是一个更进步,更亲近人民,更为人民着想的党战胜了脱离人民的党。这应该是现在无论怀着什么想法的我们不能也无需去否认的。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也许正是那句话,不忘初心!不止对一个国家、一个党,对我们个人也同样试用,幼年的理想被俗世束缚不得进退,或许是我们忘了初心,负载过重,走了弯路。长征之成功既在于思想的纯粹,信念的纯粹,这是我们这辈人的宝贵财富,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读后感(五):道是无情还有情

  刘禹锡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谐音,一语双关,少女欲说还休的情感跃然纸上。

  金一南教授说:历史最无情,历史也最有情。

  历史的滚滚洪流看上去是无情的,然而浮沉在其中的个人命运是有情的。我们需要了解的,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历史,更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

  《苦难辉煌》这本书,全书五百多页,字也很小,确实很耐看,但是我把每一页、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认认真真读完了。从感性层面来说,很好看,也很让我震撼;从理性层面来说,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对我的史观塑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本书把中共早期党史放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既写中国,也写同时期的苏联、日本;既写共产党,也写国民党。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无论是对哪一个力量的书写,都非常的客观,有感情,却没有偏见。其实多看一些不同时期的历史著作,真的可以看到中国人这些年来对待历史的不断成熟。

  每一个人都不是扁平的,都有很多方面,更何况能在历史巨轮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又怎么能简单地用好与坏、功与过、是与非来盖棺论定呢?

  “谁都不是神”

  谁都不是神。

  毛泽东也不是。

  长久以来,人们对毛泽东的评价都存在争议。“七分功,三分过”是目前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说法。但是,一个人的复杂关系或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可以说得清的。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功绩而忽视他的过失,同样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过失来抹杀他的功绩。

  功是百分之百的,过也是百分之百的。二者统一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但也需要分开来看。只要我们秉持毛泽东是一个人,而非一个神,这样的一个基本观念,或许就不会再纠结于功过是非该怎么算了。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有两点过人之处最为突出:一是高度的历史自觉;二是宽广的胸怀。

  历史自觉无需多言。“时势造英雄”,但并非身处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只有那种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并且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人才能在历史的巨轮中脱颖而出。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为千疮百孔的中国指明了一条光明的出路。

  提到毛泽东的胸怀,从他的诗歌中便可见一斑。毛泽东一生留下了许多诗歌作品,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那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多么的开阔、豁达。在长征出发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遭受重创,不得不放弃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时,毛泽东还能写出“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词句,他的胸怀和气魄绝非常人能及。

  毛泽东是个人,是人都会犯错,伟人也不例外。毛泽东最可贵之处绝非不犯错,而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一生也打过败仗,做过错误的决定,但他能够听从手下大将的建议,及时修正方向。只可惜,在毛泽东晚年的时候,有些错误还来不及修正,便逝世了。这或许是一个遗憾,或许也不能这么说。

  毕竟,有错误、有遗憾,才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功过是非,自由后人评说。

  “蒋介石的悲剧,在于与毛泽东同时代”

  以前的很多年里,提到蒋介石,我能想到的词就是“反革命”、“反动派”。他的确是反动派,也的确发动了多次反革命事变,“四一二事变”、“皖南事变”等等。但是,用这样简单的两个词武断地来概括一个指点江山的领袖的一生,似乎也不够恰当。

  毛泽东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蒋介石同样也有。蒋介石一生以统一中国为目标,事实上在形式上他也成功了。虽然军阀割据一直存在,一心想要剿灭的中国共产党也愈发壮大,星火燎原,但是从1927到1949年这22年间,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于“蒋家王朝”的领导的。

  早年在保定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前身)读书时,面对日本军医教官拍案而起;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校门口有一副铿锵作响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当年,在蒋介石的胸中澎湃着怎样的激情。

  蒋之大不幸,在于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处于同时代。

  古有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不知道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在心里有没有“既生蒋,何生毛”的叩问。

  但是,蒋介石的失败,是必然的。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更是历史的选择。

  “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

  林彪曾给小学女同学林春芳写过一副对联:“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这两句话成为贯彻他一生的格言。

  但是他是否真的做到“行事桩桩少对人言”了呢?也未必。虽然不喜欢说话,但是却十分喜欢写信,心里有什么想法,就写成书信,签上自己的大名交上去。这个谨慎深沉的人,有时却也显得锋芒毕露。

  与彭德怀不同,林彪心思缜密、沉默寡言,从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数十年来披坚执锐,作为军人,林彪是无愧的。

  但是当军人变成政客的时候,却出了问题。权力,向来都是极具诱惑的。

  毛泽东常称林彪是个“娃娃”,并且指定其为接班人,可见毛泽东对林彪的倚重,也可见林彪确有过人之处。

  但是历史的眼中从来揉不得沙子。

  1971年9月13日,林彪走向苍寂荒凉的温都尔汗。

  “历史在某些时候喜好开一些并非恶意的玩笑”

  蒋介石“八大金刚”的核心,是何应钦和陈诚。在大陆,称“蒋何”;在台湾,称“蒋陈”。

  陈诚是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作战中,给红军造成最大伤害的对手。一般共产党人很少对国民党将领有赞美之词,但是1936年7月,周恩来在陕北白家坪对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说,国民党将领中,陈诚算得上是个“比较高明的战术家”、“最有才干的指挥家之一”。

  还有一点也是别人不能比的,那就是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

  然而,陈诚晚年却在台湾大搞共产党推崇的土改。以一个土改专家的身份辞世,恐怕是行军大半辈子的陈诚始料未及的。

  离世之前,陈诚口授遗言。既不提“反攻”,也不提“反共”。有人提议加上,但是陈诚的妻子反对,最后蒋介石也只好同意不加。

  如果说土改是陈诚败退台湾的反思的话,那么这个大半辈子征战沙场的老将军,可能至死都在反思。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喜欢开一些并非恶意的玩笑。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能在历史中留下痕迹的人,绝非那么扁平、简单。

  孟德斯鸠说,“历史苍白的国家是幸福的。”反映到个人身上,这些人虽然都在史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又都有各自的悲哀。

  人们常说,任何时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是,也不是。

  历史书的确是当代史,是今人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而编写的;而历史,是一个客观的概念,历史的洪流滚滚奔腾,书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些故事,也许为我们所知道,也许不为我们所知道。

  暂时的荣辱可能会有所倾斜,但厚重的历史,却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

  所以说,历史最无情,历史也最有情。

  《苦难辉煌(全新修订增补版)》读后感(六):苦难辉煌

  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多么惊心动魄,当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之后,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积满灰尘的故纸。 中国革命从来不是一场被看好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也从不是被看好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从来不是一条两边鲜花盛开、中间铺满地毯的道路。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恐怕还是如此。机缘、时运、窍门似乎从来不属于这项事业。只有依靠不屈不挠的坚韧、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过去的革命如此,今天的改革依然如是。披荆斩棘,特立独行。 在动荡不安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一、地火 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托洛斯基的警告和斯大林的“挤柠檬”。陈独秀也须看共产国际脸色。蒋介石的悲剧在于和毛泽东同时代。各方都在努力破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二、东方之梦 中国是日本最早的老师,日本又是中国最新的老师,中国革命者从日本译出来《共产党宣言》,日本浪人在中国炮制成法西斯理论。“三羽乌”从蒸汽室腾空而出,给世界的东方带来了巨大的黑暗 三、岩浆 蒋介石不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毛泽东也不是共产国际钦定的领导者。共产国际让蒋介石作报告却给毛泽东发讣告。蒋介石办杂志。毛泽东办报纸,皆有笔杆到枪杆。蒋介石以黄埔起家,毛泽东以井冈山起家。毛泽东通过枪杆子认识蒋介石,蒋介石也通过枪杆子认识毛泽东。 四、“围剿” 李立三把舵的船,是一艘既勇猛奋进又剧烈摇晃的船。被称为“蒋何”的蒋军与被称为“朱毛”的红军在红色根据地迎面相撞,皆是战将如云。建议碉堡政策围困朱毛的并非德国顾问,而是朱德云南讲武堂丙班二队的同学金鼎汉。 五、崛起 中国是一块肥肉,为了吞下,昭和军阀的皮靴连续踏过三位首相。田中义一参加甲午中日战争时,河本大作还在穿开裆裤。张作霖爱国家当更爱张家。吞下万斛泪水的石原流出鳄鱼的眼泪。即使政府首相,也只是军队的司务长。 六、陷落 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也要打假。由于博古的苦衷,李德扮演起现代钟馗。第五次反围剿蒋介石三遇其险,最伤心处是打碎毛福梅的腌菜坛。一个前中共党员攻占红都瑞金。出发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开始最深重的苦难也是最耀眼的辉煌。 七、突破 白崇禧、陈济棠皆对红军行动了若指掌。对李汉魂微妙不言的指责,尽在“保境安民”四个字。杨永泰提出的方向别说蒋介石,连红军自己也未意识到。掩盖了48年的隐秘,仍在《难忘的岁月》中维持着尘封。 八、湘江、湘江 认为“有匪有我,无匪无我”的白崇禧,突然开放全、灌、兴铁三角,红二师却痛失宝贵战机。向来披坚执锐的红一军团,对自己的战斗能力还能驰骋多久发生动摇。湘军悍将李觉却至死也不承认抄了林彪的军团部。 九、烈火真金 造就大英雄的时代,即是产生大叛徒的时代。有多少至死不渝的忠诚,就有多少寡廉鲜耻的叛卖。将领与将领思想交锋中,王耀武不是胜者。陈毅向真理低头,却从不向困难低头。孔荷宠没有龚楚幸运,却幸运地早早结束了吞噬灵魂的痛苦。 十、瞩目大西南 蒋介石首先进军大西南。川军刘湘、黔军王家烈、滇军龙云,皆是收拾对象。遵义会议人事变动在黄平橘林商定。张闻天心中的“钦公塘”。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红军作战讲究出敌不意,入川行动却落入刘湘意料之中。 十一、苦难辉煌 毛泽东一生四次败仗,两次发生在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后差点又丢掉前敌总指挥职务。吴奇伟穷追红军一路,1949年10月1日却立于开国大典的观礼台。红军战略决策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十二、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长征期间,林彪急过两次,蒋介石兴奋过三次。各军团都在创造急行军速度的记录,连李德都走着走着睡着了。刘伯承的六只小船,让全军度过金沙江。会理会议的裂痕,一直延续到1959年庐山会议。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攀援铁索的勇士,成为一尊永恒的青铜雕像。 十三、阴间多云 蒋介石想打苏联牌,苏联也想打蒋介石牌。蔡元培一边说抗日一边老泪纵横,眼泪滴到汤盘里。红军穿插赤水河之际,“东方劳伦斯”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三羽乌”是弃物,刺客就不是了吗?被蒋介石也被个人野心刷惨了的张学良,灼热的灵魂已成滚烫的岩浆。 十四、福兮祸所伏 工农红军战史中最兴奋的会师,却演化为最严重的分裂。毛泽东一生中,三个9月9日深深嵌入生命。阎锡山的讲话成了陕北有块根据地的通知。陕北根据地也搞起肃反。历史最无情,历史也最有情。徐海东、刘志丹都对中国革命立下大功。 十五、历史与个人 降日与抗日,皆在一念间。只会唱《大刀进行曲》,还不能明白那段历史。毛泽东被蒋介石通缉,又被张国焘通缉。连陈昌浩都发生动摇,铁锤还能成为铁锤吗?秘密谈判破裂,蒋介石要围剿到底。但历史的决心从来不属于个人。 十六、狂飙歌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在世界东方,不知多少人因中国而失掉名誉,又因中国而恢复名誉。“盖棺定论”讲一个人生命的完结,却不能讲一段历史完结。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常说殊途同归,殊途永远无法同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