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脑敞开了》读后感100字
《我的大脑敞开了》是一本由(美)布鲁斯·谢克特著作,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大脑敞开了》精选点评:
●我是怎么知道爱多士的呢?很多年前和一位外国友人走在街上。他问为什么看到很多“Erdos”,我说那是“鄂尔多斯,一个衣服品牌” ,他说“那是一位天才数学家的名字”
●精彩一生 妙趣无穷
●一个鲜为人知的的数学奇才,追求优雅简练的数学证明,认为所有最优雅的数学证明都写在一本“天书”(或者说“数学圣经”)上,叫做“THE BOOK”
●大学时看的,记得是个很可爱的老头。
●激动人心
●“数学家是一个将咖啡变成定理的机器。”
●以为爱多士这样的人物只有小说里才有。
●数学和八卦的分配得当,会适合有数学背景的读者吧。奇怪的是我这种八卦读者为啥要去关心数学部分写得好不好呢?
●过半看不懂
●数学也能如此high
《我的大脑敞开了》读后感(一):还是推荐《数字情种》
关于Erdos的两本传记,还是推荐《数字情种》。
《数字情种》里面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幽默风趣,内容丰富一些。而《我的大脑敞开了》相对来说故事少了一些。
单从《数字情种》每一章开始引用的名言来看,就能看出作者的用心。
还要推荐网上的连载《数学家Erdos的故事》,也是主要来自《数字情种》。
但还是更喜欢《我的大脑敞开了》这个名字。
《我的大脑敞开了》读后感(二):这本书会改变你
人生充满了转折点,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在改变着,这种改变有大有小,当这种改变很大时,我们就说遇到了人生的转折点。转折点这个词其实没有那么大,我们随时都可以用它。
译者说翻译这本书主要是让大家了解爱多士伟大的人格,并让大家对数学的某个分支产生兴趣,这两个目的对我来说是都达到了,但只是这样不能说它是我生命中的转折点。
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我的主要收获有三:
拉姆齐数的意义,这个问题也许值得我去思考一辈子。也许人工智能是可以由我们去完成的,但在其原理上我们也许会遇到歌德尔的问题。从此之后我对哥德尔的崇敬之情更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我把爱多士的一句话改了作为我自己的:愿G与你同在。
信息与条件概率联系的数学表示。我是通过书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引申到这个问题的,虽然离解决还会很远,不过这几天的讨论还是令我感到很爽的,贝叶斯学习,我发现自己需要重看这一章了。
我的最大收获是:让最高法西斯得低分。我以前不是没有类似想法,但爱多士让我明确了信念,用这样的价值观去看问题,我发现对于很多东西我都有了新的感受。
当然这本书不一定会成为你的转折点,如果你对哲学的思考远在我之上的话。但这本书一定会改变你,不论这改变的大小,它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的大脑敞开了》读后感(三):“我的大脑敞开了”
1.
我不否认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我是有些“吝啬”的。即将下课的时候,数学老师总会留一道难题,让我们苦想半天。然而若有人解得此题,便如犯人出狱,立即神气活现,甚至不免向“狱友”们挥手示意,露以令人羡妒的微笑。我出身寒微,这种能出风头的事,当然不会错过。于是,脑皮脱了几层之后,“神气活现”的次数倒也不少。然而,渐渐地,同学之间的提防变多了,揣着个解法,好似老母鸡偷情下的蛋,生怕别人知道。这样一直到高中,读了些书,眼光便总有些不同,也并不太渴望老师的关注,自然而然,开始鄙夷此种”小气“的做法。
有一天,我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安装了Linux,对自由软件产生了兴趣,继而研究它的历史。在《操作系统革命》这部电影里,大胡子Richard Stallman的话让我颇为疑惑:怎么自由软件还要收费?我们的贡献不应该是像教徒那样,彻底地奉献吗?
这个疑惑一直停留在我脑中,直到我准备我的面向儿童的计算机教育计划(这个以后再提)受到现实的无情打击。这种感觉在我做了一份包装工和一份家教的工作后尤其强烈。我明白了一点:生活不易。因此自由软件收费是合理的,只要我们坚持自由、分享。同样,知识也要分享,这样才能相互进步。
2.
我想起了大一时看的纪录片《费马最后定理》。怀尔斯闭关八年,终成正果,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怀尔斯为了保证定理的证明是由自己完成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与其他数学家交流与此相关的问题,每年只发些无关痛痒的论文,以表明自己还在“正常”工作。怀尔斯无疑是很聪明的,他选择了一中可靠的方式保护自己。但这样做其实是冒险的,他不能获得前沿研究信息,无法寻求检验。他一定是这样想的,相比于将来可能获得的殊荣,可以一忍。
3.
下面我想说说保罗-爱多士。爱多士是一个十分多产的匈牙利籍数学家,在数论、组合数学、概率论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很擅长与人合作,而且与爱多士合作过的人实在太多。由此有人定义了爱多士数。那些直接与爱多士合作过的人具有爱多士数1,与和爱多士合作过的人合作过的人具有爱多士数2,以此类推。在《爱多士——我的大脑敞开了》一书中,作者提到爱多士和塞尔伯格关于素数定理的争端。我想,正是由于爱多士喜欢分享吧,与喜欢单干的人合不来。爱多士是个对数学极端痴迷的人,只要能获得一个证明,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完成的,都可以。我认为爱多士乐于分享,完全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数学发展。正如他自己说的,生命在于证明。解决问题的乐趣,比荣誉带来的更大。
4.
讲了三件看似不甚关联、无关大家痛痒的事。我想说的是,个体户的勇气令人钦佩,但合作者的大度更令人尊敬。有分享才有进步。我想爱多士的那些数学家朋友们在家门口看到提着行李箱的爱多士时,一定很高兴,因为爱多士会兴奋地说:“我的大脑敞开了!”
来自: http://ctrlx.org
《我的大脑敞开了》读后感(四):大师的年代
读《我的大脑敞开了》——
“
1.Hardy说,美是首要的标准,丑陋的数学在世界上是不可能有永久立足之地的。
2.像参孙一样,正是他自身的力量,他的证明方法所赋予他的力量,摧毁了他自己。
3.一种证明就够,一个证明改变了一切。
4.这是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着:他假设他要证明的结论是错误的。数学家牺牲了全局。
5.素数的密度为0
6.他的死与贝克热拉克相似:一架梯子落在他身上砸断他的腿,结果他在医院死于肺
炎。
7.去证明,去猜想,令SF得低分。
8.遗传密码给你一些指令,这相当于说“点在平面上”,树上突然出现一片树叶。
9.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还不够,你还应该在适当的时间有开放的思维。
10.我是一位机会主义者,我做我所能做的。
11.你成为一名数学家,是为了让人们来研究你,而不是要你去研究莱布尼兹。
12.对实无穷大的恐惧,不在于无穷大本身,而是在于将无穷大看成一个实物而不是一
个永远达不到的极限。
13.没有任何人能够将我们从康托尔为我们创造的这个乐园中驱赶出去。
14.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
”
当我回顾以往的教育和自己的发展时,我觉得,初中的学习气氛要比高中的要好,因为在初中时,我们有更多可以支配的时间,不必为大学烦恼,我们可以自由的去选择兴趣和问题,在初中时,小周给出的三等分圆解法(现在知道不可能了)虽然说,我并不认可,但是,我也无法证伪,而且,那时候我们整个整体的数学氛围是很好的,直到被所谓的尖子班分开,我们就产生了低级和高级的想法,于是我们之间的种种隔离也就产生了。到了高中,只有荣誉可以证明一个人,只有分数可以证明一个人,这时候,所做的一切都是无趣的和失败的,甚至是浪费了每一个人的青春。初中时候,我也组织过类似的数学讨论,但是很可惜,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习题集,因为大多数毫无挑战力和乏味可陈。只是解决一些散布在各种书本里的问题,而且这些习题大多没有营养和长远的挑战力。
爱多士,对数的钟爱,对数的直觉,对数的运筹,这就是一个数学家本身所必备的本领。正如音乐家和音阶,画家和颜料,那么物理学家和什么呢?物理学家一直都在研究事物的运动规律,似乎就是在操作着所有客观的物质本身,一辈子都和客观物质打交道,所以,物理学家会把物质不断细分,分割成各种粒子,以及为了使粒子的运动成为可能,引入基本的力。
数学家的研究是如此抽象,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却是实在的,客观物质比数本身并不见得更加的实在,实在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够感觉到,数学家钟爱着纯粹的柏拉图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