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吴军数学通识讲义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的读后感大全

2021-05-05 02:38: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的读后感大全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是一本由吴军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5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读后感(一):迷人的数学

  迷人的数学 我对数学的回忆不多,有趣的更少,这有个人的原因,是我对数学的不太“感冒”。因为这个,在小学阶段,做一点算数方程式,最多是一些应用题,还都可以应付。到了中学就不行了,几何学,代数学,把人难得头大。越是基础不行,以后的课程也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于是导致严重偏科,不是重文轻理,是真的学不好。慢慢地,也就放弃了数学是主要学科,数学不好,学业也就上不来,这其实导致后果很严重。就是在一条比较通畅的路上,你走不下去了,只好另辟蹊径,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数学不好,但也有几个记忆比较深刻,那也是一种经历,忘不掉。有一次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培训,老师举一个例子,就是抽屉原理。一个人,烧水、擦桌子、扫地,写作业等等,每个用时多少分钟,问全部完成这些,最少用多少时间?这里面其实就是统筹安排,比如先去烧水,然后再去干别的,这就是节省了时间,实际上是科学安排事情,用最短时间达到最大效果。这其实就是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作用。 还有的就是阅读中得到的关于数学的知识了。埃及的金字塔,那是一个全世界的神秘所在。其建筑中蕴含的科技知识,数学知识,天文学知识,非常令人惊讶。这种具体的例子按照现在的研究,那种精密度,没有高度发达的数学知识基础,那是不可能建成的。这里面就是整体的科技水平了,不是单独的数学知识先进。还有前不久读的小说,欧洲中世纪建筑大教堂圆顶,因为数学知识储备不足,水平达不到,那么这个大圆顶建筑到一半就坍塌了。这是具体的例子。 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是渗透或者说全部参与到每一件生活中的。建筑,制造,美术,天文学等等,哪一件都离不开数学。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徐迟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就把一个数学大师陈景润的故事讲的绘声绘色,令人神往。当时有许多人都被这个故事吸引鼓舞,然后从事数学研究,也奢望自己搞点什么世界性的发现出来。这其实有点妄想了,不励志,让人脱离现实,不切实际了。当然,这里说的是数学的魅力。 有个关于数学的节目,以前总有人演,就是背诵圆周率,3.1415926后面接着背诵到几百位数,甚至上千位数。这是死记硬背,考验的是记忆力,不是数学的演绎能力。对于数学来说,演绎能力就是应用能力,这是最重要的。而介绍整个数学知识的《吴军数学通识讲义》,其介绍的根本宗旨,就是实用性,而不是仅仅普及关于数学的知识。一种知识,如果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那么它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这部书包括七个部分,有基础篇、数字篇、几何篇、代数篇、微积分篇、概率和数理统计篇、终篇。这里面,对于统计学和会计学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因为经常性运用。书中通过关键知识点串联起来整个数学体系,可以帮助人们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而贯穿全书的数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认知的发展史。读了这部书,可以逐步训练自己的认知,从直观到抽象,从静态到动态,从宏观到微观,从随意到确定再到随机。其实,每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都是需要人们掌握的。不过,有时候不明显,和呼吸一样。空气的重要性,毋庸赘言,数学通识,亦然。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读后感(二):【共振书评周】能够学懂的数学

  

进入大学,可能你听到过这样一个段子:大学里面有棵树,一棵很高的树,上面挂了好多人,这棵树叫高数(树)。这个段子是不是颇有画面感?

很多人高考的时候,报考文科专业,就是要避开数学。数学难懂,不容易学,因为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好,让一些人疑心自己是个“学渣”,从此惧怕数学,远离数学。而本书的作者,吴军博士告诉我们,如果你的数学成绩不好,不是数学的问题,大概也不是你的问题,很可能是教数学的方法和考核数学的方法出了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还举例说了一些美国学校的数学课的形式。在一些顶级的高中,“会把数学由一门课变为8~10门内容不同的课程,每门课常常还要开设A、B、C三个难度不同的班……入门的那几门数学课足够浅显。比如平面几何的A班,讲清楚几何学的原理和用途,以及推理的方式就好了,根本不会让学生去做那些比较难的证明题。”

如果上这样的班,任何一个不偷懒的学生,是不是都能学得懂?那么,这样浅显的数学课,有意义吗?当然!首先,你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基础的数学思维方式,对数学这门功课也不会再有厌烦,甚至产生喜爱和兴趣,培养了面对数学世界的信心。一句话,“把自己能够学懂的数学学好,对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好处。”

吴军博士的这本书,就是在讲“能够学懂的数学”。这里的数学,是通识教育的数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庞杂,普通人不需要了解每一个专业分支。这本书从理解数学底层逻辑和方法的角度出发选材,以提升认知水平和掌握思维方法为目的,通过一些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核心的知识点,帮助读者理解数学方法并结合实例讲解这些方法的应用。

整本书读下来的感受是两个字:通透。提纲挈领,深入浅出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非是这个领域的大家不可。吴军博士,确实是一个难得的通识数学写作者,他做到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到这本书,就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得到图书&新星出版社|2021

罗胖说,“让文科生读懂微积分极不容易,而《吴军数学通识讲义》做到了这一点。”并且,他说,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秘密在《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中。

佩服罗胖写的推荐语,一下种草了两本书。其实,非但文科生读懂微积分不容易,理工科学生读懂也不容易,学过高等数学,和具备高等数学思维也是两码事。吴军博士,能让读者对于艰深的数学不再望而却步,领略数学的无限风光,看见一个庞杂体系的脉络,秘密也不仅仅在《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之中。那是一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那是一种文理兼修,融会贯通的结果。

读读吧,《吴军数学通识讲义》,一本“能够学懂的数学”。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读后感(三):我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

  

我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这是一个困扰很多年轻人的问题。阅读《吴军数学通识讲义》,不仅能够清晰地给出答案,而且在回首数学学科发展史中对数学家有了格外的尊重与理解。学好数学,对于绝大多数读者而言,不过是为了必修而必修,在生活中我们尽管使用数学的机会很多很多,但是真的能将数学这门工具用得随心应手的毕竟是少数。

如果将人类知识体系以学科划分,数学当仁不让成为最繁杂的一门学科。作为通识教育,我们只需知道“是什么”,无须了解“为什么”,既不需要掌握数学的每一个分支,也无须知道这些分支的名称,更不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校门的读者,阅读《吴军数学通识讲义》最大的提升莫过于把数学的认知由初等数学引入高等数学之中。 鸡兔同笼的问题,在我们早期学习数学时常常很苦恼,于是一些别有用心之者为之设计了很多技巧,但是一类问题的解决仅仅凭技巧是不足的,在无限的现实问题面前,技巧总是有穷尽的时候,技巧的不通用性对我们的记忆力、观察力、推理力产生的负面冲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今天信息大爆炸如何生存与发展才是极为重要的。当然,如果我们认知了方程,设定多元多次,就会发现曾经的“拦路虎”成为了”宠物猫“。

读者念念不忘的是圆周率的计算,以为能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的十位、百位,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当计算引入了微积分时,发现小数点后千位、万位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可是,我们仍然没有明白为什么要计算圆周率呢?吴军告诉我们至少有两点,一是圆周率不仅解决了几何学上的问题,而且在工程学、天文学也离不开它的存在,二是圆在各个方向的对称性以及它的平滑,更符合人类共同的审美。 具有数学思维,最直接的标志就是会算账。年轻人经常遇到的困境就是走出校门时发出入不敷出,少不了和银行以及类银行打交道,作为借款条件的重要因子利率,我们了解得太少太少了,不知道复利就很容易跳进借贷机构精心设计的坑,自己挣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还款的效率,成为金钱的仆人再所难免。又比如,我们总以为居于传XIAO金字塔尖的那群人,是稳赚不赔的,但经过严谨的数学计算,才发现如果没有越来越多的接盘者,发起传XIAO的人即使享受了时间的复利,也可能出现付出大于投入的情况。

数学不仅与自然科学存在天然联系,而且人文学科也是将数学作为底层工具的。管理学中重要分支运筹学是对数学的应用,概率严格意义上说也是数学,甚至历史研究也需要拥有数学思维,在归纳与演绎中找寻真理,统一人类,无论民族、种族、肤色、兴趣、饮食习惯,对于同一历史人物与历史事实的认知,即使有不同视角,也能经历求同存异、去伪存真的探寻,达到和谐与优美。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读后感(四):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吴军数学通识讲义》学习笔记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吴军数学通识讲义》学习笔记

昨天(5月1日)花了一整天时间看完吴军博士的新书《吴军数学通识讲义》,说句实话,内心挺受触动的。笔者作为理工男一枚,原先对此类书籍抱有一丝抵触情绪,心想数学不就是哪些东西吗,学习了10多年啦,还有多少新知呢?等读完该书后,笔者惭愧的发现,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或许还真可能停留在中学水平,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本书厘清了笔者之前很多认知误区。

感谢有吴军博士这样一位跨专业领域、中西方思维融为一体、而且文理兼备的大家,让笔者有机会站在巨人肩膀上管中窥豹,看见不一样的风采:

(1) 大历史观视角:跨越时空,镜头不断在历史与现实中穿梭,连点成线,从直观到抽象,从静态到动态,从宏观到微观,从随意到确定再到随机,颇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

(2) 数学思维方法贯穿始终:逻辑推理能力、合乎逻辑的想象力、复杂问题的拆解能力,随手拈来,尤其注重对数学基本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的清晰推导,这是我们以前在学习数学时,非常忽视的一个环节。

(3) 问题导向、实效为王:本书列举出了很多社会现象场景背后隐含的数学知识,例如庞氏骗局、购房贷款、文本分类与简历筛选、机器翻译、黑天鹅事件等,很好的拓宽了视野,弥补了我们以前学习数学时,不知目标为何,仅仅为学而学的一种缺憾。

(4) 深厚文学功底:数学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认知的发展史,能把复杂难懂的数学专业知识与人文轶事讲得如此深入浅出,化繁为简,非有深厚的科技人文大家,是不可能的完成的。吴军博士是如何做到的,在新出的《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中有很多细节阐述。

摘录部分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内容如下:

(1) “纵观数学发展的历程,以及人类的数学思维不断拓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从个案到整体规律,从个别定理到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具体到抽象,从完全的确定性到把握不确定性,这既是人类认知升级的过程,也应该是从小到大接受知识、提高认识的过程。”

(2) “数学思维,是从不可能变的事实出发,利用逻辑找出矛盾,发现问题,然后再设法解决问题。”

(3) 在历史上,缺乏哲学修养的人,学习数学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成为一般的数学工作者,成不了数学大家。包括牛顿、笛卡尔、莱布尼茨、费马、希尔伯特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数学家,都是具有深厚哲学修养的人。(原文提炼)

(4) “我们通常会觉得这一头一尾的数学和哲学是没有实际用途的,中间实用的自然科学才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一个人只有在深刻理解了人类知识的普遍性原理之后,才能站在一个制高点往下俯视,这也是数学和哲学的共同之处。”

(5) “数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一章,蕴含着作者很多原创思想,非常值得品味。例如在讲数学与管理学的关系时,吴军博士依照欧几里得构建几何学公理系统的方式类比企业管理方法论,令人耳目一新。

-企业公理:企业愿景使命(一家企业存在的理由)、价值观(企业中的人和外界各种人的关系)、企业文化(企业中的人和人的关系)--类比几何学上的公理

- 企业定理:规章制度(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类比几何学上的定理

- 定理推论:市场定位(做事情的流程、方法和习惯确定)--类比定理的推论

…….(原文提炼)

此外还有很多章节值得回看之处,等将来有空时,再专门阅读一次,相信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