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春去春又来》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春去春又来》读后感摘抄

2022-04-12 03:34: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春去春又来》读后感摘抄

  《春去春又来》是一本由[韩] 金文英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去春又来》精选点评:

  ●简单的轮回故事。

  ●电影课看的电影,后来看的书。当是修炼自己的身心吧。

  ●故事单薄

  ●就是少了个人来提点。否则。。。

  ●佛家的道理怎么说呢,有理但是凡人不去受过苦磨过难总是看不破的。

  ●挺好的

  ●内容还好,性价比不高

  ●轮回的意义~

  ●凭灵犀一点勇往独行。

  ●是先看了这个绘本才强烈的想看电影.四季轮回的景.庙宇.生命.还有沉重的罪孽与悲哀

  《春去春又来》读后感(一):拈花一笑

  季节轮回般循环着的生与死。春到夏,秋到冬,冬又回到春。四个季节的形态色彩迥异,却存在于同一个空间中。

  人类因愚昧而滋长的执著,由爱欲和憎怒衍生的烦恼都不会消失,如现春夏秋冬一季接一季不断地到来一样。

  有爱情的地方

  就有烦忧

  有爱情的地方

  就有恐惧

  不执著于爱情

  就不会烦忧或恐惧

  爱是恨的根源

  不爱亦不会恨

  爱而不得

  会觉得痛苦

  由爱生恨

  不如从未相遇

  《春去春又来》读后感(二):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世界

  《春去春又来》,潭烟溶溶,弥漫着世事茫茫。看完,我不禁想问——

  人生究竟让我们学会什么?

  我们行走在单行线上,没人知道结果是什么,只有经历,然后随着时间的剥离,才会慢慢意识到自己做过什么,可是一切都一去不返。正如影片的开头,小和尚杀生,他在虐杀里天真地笑,直到老和尚让他背负石头行走,直到他看到动物死了,直到越来越长的岁月里,小和尚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我们都如此啊,会为自己的盲目惊讶,会为幻觉遮蔽而不自知,被遗忘割裂,用今天涂抹昨天,再用明天覆盖。也许我们需要和这个世界保持一种距离,方才可以获得审视的余地。

  老和尚说:“淫欲唤醒了占有的欲望,这会导致杀身之祸的。有时候我们必须放弃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你喜欢的,别人也喜欢的东西。”

  正是由于爱欲引发的贪欲,让小和尚进入执着,他离开了“风泉满清听”的寺庙,他来到烈火烹油冰雪浇头的世界去追求他想要的。因为执着,因为爱而不得,他不放手,他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伤害了他的人,而选择了一种很极端的方式——杀人。一个生命的消逝也没有结束这一切,爱欲变成了愤怒,再变成罪与赎罪。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和世界周旋的过程。我们习惯把一切推给这个世界,然后诅咒这个世界,却发现我们和我们指责的越来越相似,我们想逃离这一切,却发现逃离的介质也是来自这个世界,我们试图拥有自由,却发现根本没有,而所谓世界,就是我们自己。

  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克服什么?克服自己的有限性,自觉我们的“存在”,唤起我们内在的觉醒。

  《春去春又来》读后感(三):有没有一条不受伤的成长路

  “婴儿长成了小沙弥,小沙弥成了少年僧,少年僧成了中年僧,中年僧成了老年僧……”

  当看到这几句貌似小学生堆积起来的句式雷同的句子,竟然心理涌起了一种物转星移的沧桑感,感觉到自己就在这个图书馆的这个位子上一点点地经历,一点点地变老……

  突然间觉得人生其实很可悲的,因为我们的人生是一条笔直的单行线。很多事情很多道理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代价却是惨痛的。

  小沙弥一样,他生活在一个天堂样的世外桃源,从小跟着老年僧吃斋念佛,日子简单却也快乐。当他的人生轨迹中空降了一个前来养病的一个叫朱颜的女孩儿时,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老年僧貌似深刻却不能理解的教诲于他不管用,神圣不可侵犯的佛像于他也不管用,他莽撞地选择了一条路——还俗。结果是他竟然成了一个杀人犯。

  虽然他最终“流下了两行歉悔的泪”,可是这一切的代价却是十几年的牢狱之灾和老年僧的引火自焚……

  所以我在想,到底有没有一条路可以让我们不再做将来会后悔的事情,到底会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

  “越长大就越孤单”是因为我们越长大就越要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你要谨慎于你的每一个选择,因为没有人能告诉你选择的结果是什么,包括你的家人你的朋友,因为他们自己也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你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了选择(当时或许很坚决)可是随着时间一点点的冲刷一层层的剥离,你开始觉得有点点后悔,你会觉得有点点心痛……

  就像小沙弥一样,他当时不知道爱而不能得其所爱就应该放手,所以才作出了极端的行为;而你当时不知道的如何去处理一种“危机情况"你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曾经无意伤害过你的人们,所以你也选择了一种很极端的方式……

  当时间的车轮一点点向前推进的时候,小沙弥和你最终才意识到当初该作出什么样的决定。虽然说,春去春又来,可是此春是彼春吗?

  好想能够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好想宽宽融融地去对待出现在你生命里的每一个人,好想不是等到老的只能躺在花园的躺椅上的时候才去细数着曾经的对与错……

  《春去春又来》读后感(四):关于你我的梦与实

  点燃一根烟,沏杯浓茶,在凌晨两点刚过六分的白色楼宇中,我坐在电脑前……

  一个沉重的话题还在脑海萦绕不绝,人生究竟要我们去学会什么?

  这是第三次看《春去冬来》,一次比一次接近内心,一次比一次的痛要更多一些,这是真实的感受,贴近心灵,没有距离。

  第一次看《春去冬来》是被电影封套上古朴纯美的自然景致所吸引,强烈的宗教色彩,和文化掠影,瞬间抓住了我,影片很迷人,这种迷人,是从一种简单的四季轮回映入眼帘的,春的绽放,夏的浪漫,秋的因果,冬的静霭,,漂在湖中朴素极简的寺庙,在这自然美之上,超凡脱俗,雅致宁静,可以说眼前每一秒的镜头都是一幅令人神往的风景画,宁静致远的气息仿若洗刷着心灵深处幽暗与悲悯。

  春的嫩,夏的艳,秋的金,冬的纯,映衬出人生不同时刻的喜悦与忧伤。第一次,故事被景致的美藏了起来。

  记不清第二次为什么而去看《春去冬来》,却清楚的记得,在影片结束后的那一夜,失眠了,那是第一次试图想看清自己,第一次因为影片的故事,而去体味关于成长与人生的事情。

  春,初犯体罚;夏,纵情放欲;秋,造孽毁己;冬,悔错感初。一个僧侣的一生就在四季交替轮回中,展开了关于人生的思考,简单的人,复杂的情,因果有报的一生,周而复始的四季,无法回首的人生,遭遇了无法预知的因果报应,体味到行色各异的人生。

  四季章节过后,春的再次轮回成为绝美的痛楚,无法释怀的情感早已无力用语言去描述,静静的回味与体悟,静静的……

  这一次,唤起了心灵,景致的美衬托出故事的伤。

  第三次看《春去冬来》,抛开了景致的美,延伸了故事的意,如果说,导演有意将自己置身影片之中,去感悟,不如说是他彻悟人生的一次体味,没有怜悯,没有救赎,人生近似残酷,却真实而存,轮回以不寻常规,而是罪恶加剧。

  深山之内,隐于湖中,春,夏,秋,冬,春……人与人的一生,虽有差异,却都将走向生老病死。回望如此,我们可曾想过为何影片置身深山之内?为何故事人物是隐于湖中寺庙的僧侣?置身深山之中,是否可问,当环境不再影响我们的时候,心灵的纯洁无瑕真的是我们想象的那般纯净;寺庙的僧侣,是否可问,无欲无求之人,在这室外桃源之地,为何还会心存杂念,心灵的纯洁究竟是什么。

  “因为爱而起,便有欲,而欲生则犯杀戒”。罪孽多由爱而起,由欲而生,诱惑之多,贪念之多,必将酿成罪恶。人生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有了春的萌动,必会有秋的悲悯,有了夏的狂热,必会有冬的无情。 春去冬来又是一春,人生如此,确有万千结局。

  春去冬来,人生究竟要我们学会什么?

  昨日以逝,回望无情。

  《春去春又来》读后感(五):<春去春又来>

  信仰佛的人生活就像程序,因为他们想做的事只不过每天为外界的人洗刷他们的罪孽,每天敲鱼念法祈祷众生平安.他们的存在为世界的平衡垫上了分量.

  为了世人.

  于是春又去春又来,佛恩于是一年一年的积累.

  我还是喜欢现实些的事物,对信仰,对崇教,都是无什么概念的,但是有希望就是好事,无论赐予那人希望的来源是什么.

  所以对这本书,我还是饶有兴味地看完了,故事里是很单纯的故事,单纯到字句反复,年轮反复的故事,可是细嚼着,不能否认确是很深的味.

  这是坐落在湖中小山上的一座小庙的故事,天时地利人和,注定要敲木鱼一生.那年冬天,老和尚在庙前的柱门上发现了怀抱在布包中的婴儿的小沙弥,

  然后是春天,小沙弥长大了,就着本性,十分顽皮,小沙弥在小庙附近的小河里玩时,出于恶作剧的心理,把石头绑在小鱼,青蛙,小蛇的身上,在身后看着他的老和尚一直没作声.直到第2天早上,小沙弥才发现被师父用石头绑了起来,师父对他说:"你现在去把小鱼,青蛙,小蛇身上的石头解下来,我便会帮你把身上的石头放下来,如果它们之中有谁死了,那么你将一生背负着这块石头."小沙弥艰难地出了庙,茫然地发现小鱼和小蛇死了,青蛙扑腾扑腾地也没了生气,他难过地哭了.

  夏天,一个病泱泱的少女来到了庙里,少年沙弥对这个女孩充满了好奇心,在本性的驱使下,少年沙弥爱上了少女,并与她在湖中的船上忐忑不安地过了一夜,隔天醒来时,老和尚已坐在佛前敲着木鱼了,少年沙弥与少女跪在他的面前,脸上写了"悔恨".老和尚平静地询问了少女,在谈话中暗示你可以回去了.少年沙弥目送着少女,下了决心,他对老和尚说,他要出庙,去寻找少女.老和尚深知这一去便不能回了罢,因为爱将会变恨.但他仍是安静地点点头,为少年沙弥送行."这一切都是不解的缘,倘若发生了,那么只好随着他去吧."

  冬,青年沙弥回到了庙中,开始为狼籍的佛庙打扫.一位女子突然到访,她蒙着头和脸,穿着厚实的衣服,怀中拥抱了一个婴儿,女子说是来拜庙的,于是青年沙弥也没作留意.只是隔天大早,青年沙弥发现婴儿已放在了庙前的柱子下,他走到冰冻的湖下,望见了女子苍白的脸孔,在湖下静静地躺着.

  第二年的春天,小沙弥快活地长大了,老沙弥为此也高兴着.而小沙弥却仿佛命运指示着般,与老沙弥幼年作了同样深重的错误:他将石头放进了小鱼,青蛙,小蛇的口中.于是老沙弥也如同师父一样,将石子塞入了小沙弥的口中,并说了相同的话...这都是命运的主导么?老沙弥看着小沙弥的长大,并且反复想着师父的话,终有一天,老沙弥将石头又重新绑在了自己的身上,拖着那承重的罪孽,老沙弥往山上爬着,不知何处是终点.

  僵硬而戏剧化的排列,不是吗?我为故事的意义而深思.我想,这故事的安排正是侧重于"不同的人会想出不同的看法"这一点吧,十分巧妙.我无法品味出太深,只是说,这一切都是佛的理,命运的主导是无敌的.

  我很喜欢书中的几句佛说,例如之中的什么勒什么佛的那几句,虽然我很细细地品读,试图想要记忆下来,但果然还是因为浅薄的自身无法理解的缘故,终令现在的我无法念出那么只字片语来.

  希望一些对生活有探究的朋友也去看看这本书吧,韩国出品."不同的人看了会有不同的想法"光冲着这点,我就很想知道别人看了会有如何见解了.另,插图也十分棒噢.书是作成目前小说流行的宽式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