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海之死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上海之死读后感100字

2021-01-05 02:53: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海之死读后感100字

  《上海之死》是一本由虹影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之死》精选点评:

  ●上海三部曲 我最喜欢的一本了

  ●下部感觉不错

  ●毕竟有可爱之处。

  ●他忽然明白了这个本来就是浅显的道理:日本这一击越狠,英美就越是没有退却余地,非明确无保留地加入全面对日战争不可,中国就不会继续单独对日作战。 也许,他让于堇去香港受训,就是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他忘了于堇归根结底是个中国人,哪怕无爹无娘,依然是个中国人。休伯特没有想到,他和于堇无法亲密到血肉相连,原因深植在他们血中,虽然他们屡次生死与共,根子上的分歧却没有消除。

  ●只有阅读情节,没有阅读乐趣。

  ●早年在收获还是小说月报上读的已经忘记了,开始看见书名也没马上反应过来。

  ●有些隐晦之处颇有意思

  ●紧张却又荒凉,冷峻犹有热血,无奈又带悲悯。掩卷五味杂陈。

  ●虽然名字都有上海,但是这个故事相较于上海王,没那么吸引了

  ●也是情节不错。。

  《上海之死》读后感(一):重重叠叠的悲剧

  应该在暴雨的下午来看的.

  带一点烦躁的沉闷.微微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即使有爱恋,也如露水,转瞬即逝.

  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于节奏的把握.

  收与放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

  体会到与音乐一般的韵律,行云流水,或是摧枯拉朽.

  尽在作者的手中翻云覆雨.

  《上海之死》读后感(二):我只想说:还行

  说实话一直觉得虹影的小说逊色于散文和随笔,还有诗.后者几种,都可见她的灵气和悲伤,她的痛也淋漓.可小说是被拆分的单元格,每格中住进她以外的人--不如她般激烈,亦不如她般真实.相形之下倒显出人浮于世字浮于纸,少了力透纸背的力道.

  给文学或者心声加上过多的帽子不好.中国第一部旅馆小说?不想再说什么.上海之死?议题过于宏大,是会衬出文字的空洞来的.

  2007-09-04 16:55:18   

  《上海之死》读后感(三):虽是绮丽却有迷乱之嫌

  我觉得这本书的亮点之处在于作者对于情节的描写,而不是情节本身。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挣扎颓丧,以及命运无常写的入木三分,但情节本身有一些缺陷。到了将结束之时,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哗啦啦把人物背景都交代出来,原本是个花花公子还有点文艺范莫之因,可能还是前篇交代不足,突然就聪明起来,和白云裳之间的死实在是突然,个人觉得有些滑稽可笑,一个76号的男人不分地点发情,一个有多年经验的特工女人居然就一刀抹喉咙,然后被男人抹喉咙,然后一起被处理掉,由此引起后面一系列死人惨案,这是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上海之死》读后感(四):选择死亡

  死,在当时很容易,活着,似乎是奢望,是一种不可得的东西。身处那个时代的人都是一个矛盾体,亲情、爱情、战争、国家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紧紧束缚住自己,在那个时代,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自己的选择,休伯特如此,谭呐如此,白云裳如此,莫之因如此,夏皮罗如此,于堇更是如此,每个人都面临无数个抉择,其实我很迷茫,明明他们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和命运,却为何走更艰辛的那条路呢?但反过来想,那是因为人有情感,人有情,那个时代的人有信仰,为了自己在意的人,为了自己所爱的国家,选择最艰难的那条路,奋不顾身又何尝不可呢?

  《上海之死》读后感(五):上海什么时候最繁华呢?孤岛时期。

  原来上海最繁华的时期是这一段。日军,汪伪,军统,英国特工,各种各样的势力盘据在这座不夜城。大明星于堇,是个英国特工,他的养父就是英国人。她的丈夫,花花公子,当了军统的特务,却做着中饱私囊的行径。她和另一名日本人的特工联手把他杀了。为什么呢?这其中有什么秘密?于堇奉命来从日本海军军官那里获取偷偷袭珍珠港的情报。获取后,她却不告诉她的英国上司。因为她是中国人,她要让自己的祖国不再苦苦支撑这抗战的局面。在日本人来搜查时,她跳楼自杀了。

  日本人偷袭得手了。英美对日宣战,中国对日宣战。孤岛沉没了。于堇的上司,他的养父自杀了。国际饭店的老板,犹太人索尔被捕并被活埋了。死前看见索尔并且和他活埋在一起的,是共产党地下党的头——于堇的导演谭呐。知道这段历史的还有谁?只有谭呐从索尔手里得到的一本书:歌德亲笔签名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是于堇养父的,他在自杀前送给了索尔。

  三十年后,这本书在索斯比拍卖行以高价拍出。购买此书的人对记者说:这本书是家庭历史的见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