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海鼓声迟》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上海鼓声迟》读后感精选

2020-09-25 16: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海鼓声迟》读后感精选

  《上海鼓声迟》是一本由生还著作,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鼓声迟》精选点评:

  ●亲爱的,似曾相识

  ●曾经读过,每每回想,却总是忘了结局,也许当年没有读完。在关于这部小说的文字里第一次看到“隐忍”这个词。2013-8-24踮起脚尖,够了好一会儿才把书从最上一层的书架上取下O(∩_∩)O~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不忍故事就这么结束了。。。

  ●深情即一桩悲剧

  ●Special one for me.

  ●前面那部分,很符合我的心情

  ●★★★★★

  ●看似清淡无波的文字底下,是流光荏苒数载的爱恋。饶是再深刻的情意,也注定无疾而终,各自相忘。

  ●我还是转战古装言情吧

  ●鼓声太迟

  ●愿君永遇乐,此生尽欢颜。盛世之下,惟有将这般清冷的情事深埋心底,才是正确的抉择吧。

  《上海鼓声迟》读后感(一):倾盖如故至白首如新的遗憾

  (一)

  一开始,并不明白“鼓声迟”的意思,读至最后,才豁然明了——“离歌再唱鼓声迟”——离别的旋律伴着鼓声姗姗而来。

  离别——是一开始就注定的结局。

  “白首如新。”

  (二)

  云逸说:“我为什么会遇见你”

  之城说:“丫头,趁着现在,我和你都还没有走远,我们退回去吧。”

  无奈的。

  没有办法。

  (三)

  说真的,我不喜欢之城这类似于懦弱的性格。

  不喜欢所谓的“有一种幸福叫放手”,而期待“你要的幸福,跟我走”

  因为爱情啊,就不该放手。

  再大的风雨,也要走下去。

  (四)

  不明白之城为什么能够和曾薇在一起,明明没有爱。

  而且还有孩子。

  或许真的是那句话——“关了灯,都一样。”

  (五)

  所以不喜欢之城。

  (六)

  但,这是一本好的小说。

  《上海鼓声迟》读后感(二):贴一段十年前写的书评

  贴一段十年前写的,本来还有一段更长的,结果博客账号没了。 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伤。无关苏子,无关三毛,只有沈之城和张云逸,不像上海的上海,不解的迟迟鼓声…思量来不是“不诉”,只是不敢…如果所有的爱情都是那一场场笑醉,都是之城于云逸暧昧不明的关心与宠爱,那么谁又能接受注定的离伤?云逸不能,所以终不能忘。想之城还是不够爱云逸吧,因为不够才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不够才会称她为张云逸,因为不够才会看着云逸的眼泪无动于衷。之城恋人未满、亲情有余的关爱也不过是因为他不仅是她的七叔,更因为她像他的孩子、像年少的自己。但是他才多大,才比她大几岁?我宁愿相信这只是托辞。之城终究还是扮演了残忍的角色,不爱或不能爱的情况下却给她希望给她错觉给她梦想然后又把她拉进现实,抽身离开,让她一个人在岁月残存的寂寞里,独舐离伤。如果说“淡极始知花更艳,十分红处便成灰。”他们也只能算淡极耳,十分红处他们还没有过便转眼成灰。仅以此文纪念一篇不错的网络小说。

  《上海鼓声迟》读后感(三):上海鼓声迟

  今日偶然记起,初遇《上海鼓声迟》至今也已有三年多了。直到现在也记得那个周六的中午,林荫大道下,穿着崭新的初中校服,看着阳光躲过枝丫打在地上,手拿毛巾的小贩拼命在叫卖。 生还的文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清冷中的惊艳。寥寥的开篇,留言板上的悲欢离合,形色匆忙的行人,勾勒出张云逸的背影,看她执笔写下那句:“之城,我永远爱你。” 张云逸的淡极不是宣纸上的一点水墨,更像是给寡淡的日常蒙上了一帧帧灰白滤镜。空荡的房间角落里隐着画板,她身子微斜,一笔一笔之间,晕开的是那满院的青翠,和穿着茜纱裙的金鱼,是那相逢之初的欢喜深深。 生还悄无声息地用毛巾捂住你的口鼻,夺走了你对色彩的感知,向你讲述着这个清冷的故事。但张云逸和沈之城也终究是芸芸众生中的一角,许文、曾薇又或许会出现在你我之中。可即便是这样,我们仍会感叹惋惜,会合上书沉默,久久不愿发声。 有些事情,开头错了,即便撞个头破血流去扭转局势,也是徒劳。注定是有缘无分的情谊,哪怕再费尽心思,也难逃分道扬镳。我们常说人定胜天,不信所谓的命运因果,可又不得不感叹造化弄人。“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最终被命运身份隔开的沈之城和张云逸,也只能将心中的悲凉化为再见时躲闪的目光和无奈的笑了吧。留下的也只有那缕白发和那句:春未绿,鬓先丝,人间久别不成悲。 初识已嗟秋色暮,离歌再唱鼓声迟。

  ——2018.10.18

  《上海鼓声迟》读后感(四):故人长绝

  如果忘掉张爱玲的上海

  这只是沈之城和张云逸的故事

  或者只是张云逸在一个人潮万千地铁站

  写下的一句从未说出口

  也不能说与人听的告白

  初遇之城喊出的一声七叔

  像个孩子一样的男子

  不喜欢世故人情不爱做作

  对着你总是笑容千般好

  她喜欢画冷色调的作品

  混合眼影膏在青苔里暗暗生辉

  却为他调和出唯一的色彩

  那些骨子里的淡漠生疏

  偏偏就能在他面前卸去防备

  甚至那道留在他白衬衣上鲜红的血迹

  也是一道深省的凭吊

  可是他爱她不够深

  只因这样便没有了曲折的往后

  没有不顾一切的私奔

  没有扣人心弦的命运

  从今往后都是苍白无力的回忆

  所以她只有很平淡地过着要割心的生活

  然后与路人甲路人乙擦身而过

  假装潇洒避而不见

  若真的又触动了起来

  也是那句

  愿君永遇乐,此生尽欢颜

  若说与云逸有些微相似

  与上海无关,与之城无关

  只因也这样深深眷恋着一个人

  只是忽略了这背后

  他根本也是万千人中普通的一个

  之城也有从小到大的青梅竹马

  中学时期无疾而终的过去

  也抽烟也喝酒

  只是都忽略的时候

  想起来的就只有这个人这么多

  张云逸吃果冻被呛着

  甜的软的呛进去

  一样叫你抖肝搜肺,泪流满面

  所以喜欢这本书,喜欢一种情绪

  一个女子心中千千结

  一个无言而终的结局

  迟迟钟鼓声响

  离散自有天定

  《上海鼓声迟》读后感(五):上海鼓声迟,我心犹未歇。

  在图书馆翻到这一本书,无论从书的封面还是书的序,都并未让我有读下去的意愿。不知是怎样的一个情绪,让我轻易不敢尝试不熟悉名字作者的作品,尤其是类似都市言情或者青春文学一类,因热闹的兴起而人龙混杂,总害怕失望,好怕被一本书败了兴。

  但鬼使神差我竟带了这本书走。安安静静的一个下午坐在那里阅读它。开头未有多引人,作者说,你需忘掉张爱玲的上海,甚至安妮宝贝们的上海,我一哂,这开头并不引人。然而后来却渐入佳境,那文字徐徐的展开,打开了一个故事,或者说一个青春期的故事。故事其实与上海殊无关系,更适合小城市,一场最终走向所谓正途的感情。

  看着的时候我总怀疑这是不是我的某个朋友化名所写,因为那其中的张云逸着实是太像她。又清冷又气质内心却又住着一个阿修罗。她也曾经历过差不多的故事。说起来寻常,放到现实社会为人诟病,她曾与一个结了婚的男人一起,后来那男子曾意欲带她私奔,她到底是放弃了。她对我说,既爱他,怎舍得让他抛弃双亲,只身随自己去。原来爱之外,人情礼法,犹根深蒂固的存于我们的内心。于是最后云逸放弃了,之城亦放弃了。爱情固是我们生命中最为艳丽辉煌的一部分,但人生总不可能为爱情耗尽,我们还有太多事要做。再说起来,退后一步之后,总觉得或许那个守望着的谁也还是不错了。只是心里总过不了那个结,总觉得爱是那么那么重要的一件事,只有那一个人是对的,若不是这个人便不能有一点点的心软。

  故事清清冷冷的,写了一些人。几乎未给任何一个人留有全尸。终于开始打开心扉的许文,在爱中渐生些许苦恼的嘉兰,还有那位原本幸福美满的小乔,这些在爱中苦苦挣扎的女子,有哪一个不美好,却仍要流浪过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才能让戒指义无反顾的交换。又清冷又无童话的故事,或许总是不讨巧。不知能有几人喜欢这故事,然而这才是人生的真相,又美好又凄凉。

  千里迢迢的逃避变成奔赴,而最后的一聚却是为了最终荒凉的散场。一曲陪君醉笑,三年耿耿衷肠。盛世里最深的深情,也不过就这样,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上海鼓声迟,我心犹未歇。尽管这世界总让人措手不及,然而你不要失望,荡气回肠是为了最美的平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