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子与安妮》经典影评集
《花子与安妮》是一部由柳川強 / 松浦善之助 / 安達もじり执导,吉高由里子 / 伊原刚志 / 室井滋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子与安妮》影评(一):看了6集很无聊但是我还会坚持看下去
我抱着对伟大翻译家的崇敬和憧憬开始看,尼玛6集了就在讲一穷人家的小女孩怎么靠幻想自己大小姐活下去,每集都来"花じゃなくて花子と呼んでください"(请不要叫我小花,请叫我花子),真是噁心到我了,就算你不认命整天嫌弃自己名字有意思么?名字是爸妈给的,你爸妈就那文化水平只能给你起小花这样的名字,嫌弃名字不就是嫌弃爸妈没文化?这样的精神值得佩服?
这句话应该放在去了东京贵族学校再说,起码收到那里的文化熏陶了才算有资格瞧不起爸妈。
还有没教养不懂礼仪你倒是学啊,不能总把天真当借口吧,整天一副很傻很天真的样子,那你爸妈送你上学干嘛的?就是闲的没事看小说么?
一直觉得日剧比较假,但是他那个语言结构就那样所以说他假有点不公平。
可是这个情节啊。。。
我真的好无语。
《花子与安妮》影评(二):花子与安妮的那个时代
文笔较差也无法表达更多我对此片的热爱,自从去年开始回到看日剧的疯狂阶段,我在无意之间,搜到,这部片,也知道了,这是部日本的晨间剧,多多少少的,那种美好奋斗励志故事点点入人心,亲情的力量,爱情的萌芽,女性母爱的张力,适合我这个作为母亲这个年纪再合适不过的好片;整部片,以花子的故事展开来了,片子的主线也是很清晰的,包括各种人物之间的关联,感情纠葛来龙去脉都很清楚的交代,但是毕竟是她主线的节目,老公的也只是她这些人物中的一个,很遗憾没看到更多她和夫君那种经营感情的细节,更多看到她父亲或她和莲子的感情戏份~~~
ut,毕竟她不是一部爱情剧,这些都是轻描淡写了。看到她表白和老公走入婚姻,再到失去儿子的时候,我不禁眼泪流下,感动或者难过,,,就像我走进她的生活一样。还没看完,希望这部剧还有更多看点
《花子与安妮》影评(三):花子与安妮
讲述从甲府的贫困农家来东京知名女校借读求学,经历了日本西洋化风潮,历经东京大地震,中日战争,一生致力于儿童文学译制工作的花子的一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一个映射版。个人很不满意吉高的表现,饰演近代知名翻译家,怎么着也得先苦练两句拿得出手的英文吧,英文台词总共也就没那么几句。作为贡献给主妇们看的晨间剧,可能也就这样的水准够了吧。花子小时候的个性倔强但是NAMAIKI自视过高,完全是我不喜欢的个性,倒是跟我心目中吉高本身的性格挺像的,就不能找个更合适的演员吗?仲间老了但还是适合白莲这个角色的,把一个经历私生女,被休,再嫁,与贵族家庭断绝关系,跟爱人私奔,为丧子一夜白头的为爱纠葛了一生的女人演活了。对于中日战争这一段的评价还是很客观的,日本民众由一开始莫名其妙受政府煽动参军家人分离,到长久对战后物资匮乏,民不聊生,还有当时一部分的反战势力的存在,再次呼吁了和平万岁的主题。
《花子与安妮》影评(四):花子与安妮
花子真是典型的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试想想在一个最底层佃农家庭的女儿未来的命运是如何,至多是《阿信》那样吧。可是正是花子父亲拼命让花子进入贵族女校去读书,最终她成为了小说家、翻译家,甚至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兄妹们的命运,这也就是知识改变命运了。
作品中的女性与《阿浅来了》类似,都是从旧时代象新时代转变的时期,而阿浅是在经济领域,这与其出身以及夫家的背景有关,事实上是其他女性无法模仿的。而花子则走的是读书之路,加上自身拥有的艺术天赋才成就一番事业,这倒有些晨间剧的励志作用。
另外跨越不过去的就是二战了,这里不得不说花子是站在军国主义一边的,至少是沉默的大多数。我十分认同白莲的说法,正是花子等人无形中助长了军国主义,把大批青少年“送”上了战场。我不认同剧中表现的花子在广播中的“贵安”是在残酷的战争中温暖人生的一丝光明,就算是这种所谓的“光明”在二战中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也是直到了丑恶的作用。
《花子与安妮》影评(五):关于林真理子写的白莲大人
林真理子写过一本传记小说《白蓮れんれん》。主角柳原烨子,将其《花子与安妮》里讲的白莲相比较挺有意思的(原型当然是同一个人)。林桑的故事一如既往细节描述非常动人,心理描写很微妙。不过。。。总觉得哪里说不出来的味道,忍不住上日站AMAZON看书评,有位读者认为:把白莲大人写俗了!天皇表妹、出身极贵的白莲大人保持高冷就好啦,什么嫉妒啊,不甘啊,怨恨啊这些情绪太抹黑她啦。 (倒是电视剧里仲间由纪惠JJ扮演的白莲大人形象也好,气质也好,各种妥帖)
嗯,这么一想也有道理。
那时候的女性可没有现在的女性接触的世界广,情感过于复杂和丰富。
不过,白莲这么传奇的女性,一个高冷并不足以概括啊。如果只是个冰山贵女,也不会有那么多传奇的故事啦。大概正是有了那点“俗”,所以后来才能在平民的世界里坚持下去,像个平凡的家庭妇女生儿育女、操劳家务,并且心甘情愿。(当然她的第三任夫家也绝非平凡之辈就是了。)
《白蓮れんれん》总体很是非常棒的,濑户内寂听在解说中也极致赞扬了林桑对史料的解读和运用。当然也有部分写得拖沓,像以初枝(伊藤家的小姑子,在花子剧里好像没出现)的角度观看内容太多,对烨子的正面描写就少了,显得比较单薄,如果不是看了《安妮与花子》,了解了一些背景知识,确实看不出烨子作为一位特定时代的传奇女性的可贵、可敬、可爱之处(写得有些不讨喜)。
好像还没有中译本,手痒想自己翻了。
《花子与安妮》影评(六):花子說,girls, be ambitious
記得兩周前在上文學seminar時,作為本劇fans之一的叫獸大人在課間不止一次的提到了這句話。作為一個明治文學研究者,不用明說,大家都知道明治大正昭和前期的女性,特別是受過教育的女性,在這個男權社會下活得是多麼被動與壓迫,如果沒有家庭背景和金錢資助,她們是多麼的沒辦法追求自己的理想。
然而花子說:girls be ambitious。雖然這句話只是作為一個姐姐對自己最喜歡的妹妹追求心上人時候的鼓勵之言,然而花子卻在不知不覺間開始了一個不同於過去的,新的女性的時代。
明治時期翻譯英美文學的作家很多,其中也不乏許多傑出的女性作家。作為巌本善治夫人的若松賤子翻譯了英文作品“小公子”,森鴎外的妹妹小金井喜美子翻譯了德文作品“名譽夫人”,而作為兒童文學家的村岡花子最有名的翻譯作品則是“Anne of Green Gables.”
作為花子的出生地的甲府之一的山梨縣,可能是受到了這部晨間劇的影響,其山梨縣立文學館最近正在舉辦村岡花子企劃展,有關網頁參見:
http://www.bungakukan.pref.yamanashi.jp/collection/main.html
另:由於明治時期出生的作家有相當一部分都來自甲府,山梨縣立文學館對日本文壇史的貢獻可謂舉足輕重,文學館近幾年經常舉辦各種展覽,供文學愛好者觀賞。
《花子与安妮》影评(七):短歌
まだまだと
おもひすごしおるうちに
はや
しのみちへむかふものなり
想着人生之路仍漫长,不料早已踏上黄泉路
まなびやに
帰りてみれば
さくら花
今をさかり
さきほこるなり
小路归学塾,忽见樱片片,正值花开好,且舞且争艳
君死にたまふことなかれ
ああ、おとうとよ
君を泣く
君死にたまふことなかれ
末に生まれし君なれば
亲のなさけはまさりしも
亲は刃をにぎらせて
人を杀せとをしへしや
人を杀して死ねよとて
二十四までをそだてしや
你不要死去,啊,弟弟啊,我为你哭泣。你不要死去,你是咱家最小的弟弟,
双亲加倍地疼爱你,双亲何曾教你紧握利刃,为了杀人到前线去,
双亲把你养到二十四岁,哪是为了你先杀别人后葬自己。
(与谢野晶子的反战诗)
谁か似る
鸣けよ唱へと
あやさるる
绯房の笼の美しき鸟
绯房下
笼中鸟
似何人
婉转啼鸣
弄人做笑
(柳原白莲《踏绘》)
あすよりの
淋しき胸を
思ひやる
心に悲し
夜の雨の音
明起何寂寥,哀思驰于胸,靡靡夜雨声,更添心悲凉。
母と子が
并びし床の
空しきを
思いやるなり
われも人の亲
母子同眠榻,今已空无人,我亦为人母,空虚如身受。
われにさへ
けさは冷き
秋の风
子をうしなひし
君がふところ
今晨秋风起,飕飕刺我身,不及丧子痛,君心寒似冰。
焼迹に
芽吹く木のあり
かくのごとく
吾子の命のかへらぬものか
荒芜之灰烬,朽木苗芽新生,逝去之吾儿会否轮回如斯。
《花子与安妮》影评(八):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人在毕业季,听到这样的东西难免会感慨颇多。
虽然是很简单的致辞,但对个人来说还是非常感动和受益的。
所以把三语都扒拉下来誊写在这里。
感谢诸神字幕组~~
----------------------------我是勤劳的分割线----------------------------
My girls:
私の愛する生徒たちよ:
我亲爱的学生们:
Grow old along with me.
我と共に老いよ!
与我一同老去吧!
The best is yet to be.
最上なものはなお後に来る。
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还未到来。
If some decades later
今から何十年後かに
倘若几十年后,
you look back on your time with us here,
あなた方がこの学校生活を思い出して、
你们回忆起这段校园生活,
and you feel that these were the happiest days of your life,
「あの時代が一番幸せだった、楽しかった」と心の底から感じるのなら、
从心底感觉那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
then I must say your education will have been a failure.
私は「この学校の教育が失敗だった」と言わ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那么,我必须要说,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Life must improve as it takes its course.
人生は進歩です。
人生必须向前看。
Your youth you spend in preparation,
若い時代は準備の時であり。
年轻之时,需厚积薄发。
ecause the best things are never in the past,
最上なものは過去にあるのではなく、
最美好的时刻不在过去,
ut in the future.
将来にあります。
而在将来。
I hope that you pursue life,
旅路の最後まで
我希望你们,
and hold onto your hope and your dream
希望と理想を持ち続け、
怀揣希望与理想,
until the very end of the journey.
進んでいく者でありますように。
直至人生旅途的终点。
《花子与安妮》影评(九):童话化了的女翻译家生涯
《花子与安妮》是我看过的第三部晨间剧,正如《legal high》所吐槽的那样晨间剧那样,天真乐观的女主角乃是晨间剧最大的特色。在晨间剧中,没有解决不了的人生难题,梦想一定会实现。《花子》作为一部晨间剧作品,也闪耀着这样的色彩。
但因为花子是个著名的儿童文学的翻译家,以她为蓝本的传记电视剧因而有意无意地有了类似童话的处理方式。童话是儿童文学最主要的题材,一般都是身处逆境的孤女,富有想象力,开始总是闹各种笑话,然后经过其不懈努力,不久就奇迹般的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女主公花子不是孤女,但是困苦的家境也是人生的难题。花子进入修和女学校学习后,远离家乡,恰恰制造了类似孤女的处境。电视剧还多次有意无意地同其翻译的安妮(《绿山墙上的安妮》)做致敬,编写或制造了不少故事情节,这样做当然会修改花子的生平。
其中修改最大的是,花子从修和女学校毕业以后,去了自己母校小学当一名乡村教师,教日语然后担任乡村教师长达6年。然后重新作为菜鸟编辑回到东京,随即就翻译了村冈介绍的小说《王子与贫儿》,并与印刷社长村冈相恋。
这个与翻译家的生平相差最远,翻译家的确1914年回到了山梨,但是她所任教的学校叫做山梨英和女学校,和她毕业的东洋英和女学校属于同一系列,同样是一所教会女校。此时还同友人已经出版了歌集《樱花贝》。而3年后,她就回到东京做出版社下属的儿童杂志的总编辑。2年后,与村岡儆三结婚。她翻译《王子与贫儿》则始于6岁的儿子的夭折,开始担任儿童文学的翻译。经过片山广子的介绍,她于1927年翻译了《王子与贫儿》。
对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做了哪些改编。翻译家的生平中即使回到了家乡,也没有人生的大挫败,依旧是家乡的精英。而回到东京,就当上了杂志的主编,更是一帆风顺。而晨间剧有意地渲染亲情与苦难,愣是把原本少有苦难的翻译家,处理成童话里常见的乡村女教师。
对于《王子与贫儿》翻译提前的处理,多半则是为了故事的紧凑跌宕起伏,也是非常童话的处理。在童话中,主人公不出手就算了,一出手便是奇迹。因而花子6年处在与英语隔绝的环境里,一回到东京作为菜鸟编辑,就翻译了马克吐温的名著《王子与贫儿》,并顺利与印刷社长村冈结婚。
也许这就是真实历史里远非没有积极奋斗的人生故事,只是很少有一瞬间就能从地上到天堂的奇迹。
《花子与安妮》影评(十):了不起的女性力量
看完《花子与安妮》感慨良多。花子生于明治年间的山梨乡村的农户家庭,因为喜爱读书,被父亲送入东京修和女校当受助生。我的生活经历和花子有很多相似,从10岁开始学英语,一篇篇的背《看听学》和《新概念》。初中老师要求每周读完一本缩略版的英文小说,从《金银岛》《皮诺曹》到莎士比亚,每天做完别的科目作业就疯狂读小说到半夜,因为每周有一场测试,考察内容就是小说细节理解。那个时候还在用磁带,老师收集了非常多的有声英文小说磁带,上课的时候放给我们听。我最爱听的是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奇伟瑰怪的想象让我沉醉其中,特别期盼去上英语课。我初三时,哈利波特7英文版就问世了,等中文版出版太久,想提前知道情节,我花了2个月把字典一样后的哈利波特7看完,特别开心。
我的高中是一所素质教育的高中,到高二选修课、音乐美术课照开不误。每周四下午上完一节选修课,我就跑去图书馆还上周借的书,然后借新书。有许多英文小说。当时借过《绿山墙的安妮》《简爱》《傲慢与偏见》等女性作者的英文名著。每周四的晚自习我都不写作业专门看小说,晚自习结束回宿舍熄灯后还要拿应急灯偷偷看。沉迷阅读,不能自拔。每期《疯狂英语》《英语学习》杂志必买,新的英文名著改编电影我能看到记住台词。大学自然读的英语专业,然后去英国继续读书。前一阵受剧团所托,翻译剧本,作品搬上大剧院,特别开心。特别想跟我小时候的英语老师说,你一字一句的抠我背课文的语音语调,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教,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花子取得一点一滴的成就,我都感同身受。
剧中让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莲子。历史上的莲子是大正天皇表妹,父亲任驻清和驻俄公使。15岁莲子嫁给一个有智力问题的子爵,5年后勇敢 离婚回家,然后来到英和女校学习。26岁时再嫁大她25岁的九州煤炭大王伊藤左右卫门。34岁她遇见27岁的工人运动活动家宫崎龙介,毅然私奔。莲子是一位非常有革命精神的人,两次婚姻不顺,勇敢反抗。什么天皇表妹身份,什么万贯家财,都没有自由重要,都没有理想重要。历史上,莲子丈夫龙介的父亲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康有为的朋友,龙介从小认识孙中山和黄兴。莲子与龙介的结合不仅是文学上的志同道合,更是政治理想的同路人。1931年莲子夫妇来到中国拜访鲁迅,鲁迅为龙一题诗为: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为莲子题诗为: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剧中女作家聚会,莲子穿旗袍,就是暗示莲子支持中国反战。1937年龙介期望赴中国与常凯申和谈,出发时被捕。战后,莲子献身和平运动,和龙介三次访问中国。
在平成年代,是莲子这样知识女性与命运抗争,追求理想;在战争年代,也是花子这样的女性坚持翻译工作,保护孩子们的梦想。在我们印象中的日本男性都是千篇一律的狂热军人形象,日本女性都是逆来顺受的温柔形象。《花子与安妮》给我们描绘了那个年代有理想的日本知识分子,特别是有理想有良心的女性知识分子。女性的力量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