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的影评10篇
《安妮日记》是一部由罗伯特·多恩海姆执导,本·金斯利 / 汉娜·泰勒-高登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看的还是更早的一个黑白版的。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个片子这么有名。只是觉得他们在那么恐怖残酷的情况下,依然向往着美好的事物,很让人感动。只要生命不息,那就要不断的希望。黑夜过后,总有阳光会照耀大地!
《安妮日记》影评(二):好电影
一直都想要这部电影的dvd版 高二时看完此片 第一次不知觉的流泪 很少有让我流泪的作品让人发人深省 事过几年后 不能忘怀对该片的眷恋
当安妮的父亲寻找安妮时 我被震住了~~
当看到最后被发现了,牙科医生弯下腰帮助因为害怕手指颤抖怎么也穿不上鞋的安妮穿上鞋子,并用双手握紧她的手,眼神里的坚毅和平静,真让我难以忘怀。
我看到这里就哭起来了,太好的一部电影,珍惜生命吧~
《安妮日记》影评(四):安妮日记
在欧洲四处上演着灭绝人性的种族大屠杀的时候,谁也不曾料想,在德国一家公司阁楼的仓库里竟然有8个犹太人藏身其中整整两年!在这饱受折磨承受致命压力的两年里,一位少女的青春如同一朵骄嫩的蓓蕾,倔强不息地尽情绽放!少女的天真,对外面世界的热情向往,最终全部被无情的战火碾碎,只留下这本《安妮日记》给后人感恩和平
身为犹太人的他,曾经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出色扮演了斯坦一角,而在这部电影中,他再一次出演了遭到法西斯迫害的犹太人,整部电影看下来,会觉得很平,可是,当看到最后的时候,本金斯利扮演的父亲一角幸存了下来,当他回到当年他们一家一起藏身的阁楼时,当他看着自己不幸身亡在集中营的小女儿留下的日记的时候,他的表演真的太绝了。你会体会得到,他是用心去表演的,也许是为了纪念他的同胞们吧。
我很欣赏他。
《安妮日记》影评(六):如果有如果
不知为什么我只能找到140分钟的,难怪总感觉电影无法完全表现那种在隐蔽空间里躲藏的漫长压抑之感。个人觉得安妮的日记更让人感觉到她的乐观和充满希望。这个家庭即使在朝不保夕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学习和思考,为战后作准备。在狭小空间里依然尽力尊重个人,保持教养,这真是可敬的。
抓捕情景拍得尤其好,所有人静止着看密室门从外面被打开,没有冲突打斗,警察甚至语气温柔,但被抓捕的人却颤抖不止,惊慌失措,无多言语,只是相互拥抱吻别,好像只是各自参加另一场旅行,随后在他们依次走下狭窄的楼道时字幕交代他们分别被扭送的集中营和去世时间,这些都发生在他们听说胜利即将到来的消息之后。真噶心痛,如果没有告密者,也许就能看到被拯救的一天了,但是没有也许,因为这是历史。
《安妮日记》影评(七):记录,从不是用来回忆痛苦 ——《安妮日记》影评
《安妮日记》让我们得以从一个少女的视角反思战争与种族迫害的行为,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了人性的罪恶和人性的坚强与善良。密室外是无情的炮弹,但当笔尖与纸张相遇的那一刻,一颗少女懵懂的心却在战火与硝烟中悄然绽放——安妮﹒弗兰克的日记记录了一个残暴的时期,一个被冰冷的钢铁和炽热的爆炸碾压和吞噬的时期,一个依然拥有爱与希望的时期。
日记是最好的寄托
《安妮日记》影评(八):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
記得,是很小的時候,有過一套世界文學名著,兒童讀本。那時候,第一次看了這個故事。那時候,正處於即將進入青春期的邊緣,因為我比安妮更早熟,所以,我覺得,她所寫的,是我心中的吶喊。父母的不理解,誤會,漠視,或者是完全不平等甚至不願意聽我講話的相處模式,讓我疲憊跟惱火。況且,我是在中國,沒有安妮的爸爸那種可以聆聽我說話的人。於是,我更壓抑自己,更容易叛逆。所以,我壓抑著的叛逆需要盡快的找到一個出口發泄:寫作。
像安妮一樣,我開始寫日記,甚至寫給我認為可以理解我的人。那是,跟我相同感受的人不多,最後,我真的只有寫給我的“日記”,也就是,我自己。那是的我,多麼渴望有人的理解,多麼渴望我也有一個彼得配載我的身邊。
現在,我長大了,不是是那個懵懵懂懂渴望別人理解的小女孩了。現在的我,看這部電影,突然明白了許多。
以前的我,那麼的不懂事,以為我是全世界最可憐、最值得悲憫的人,殊不知,那些傷人的話,足以讓我最最親愛的父母無限難過。我寫過一封跟安妮寫給爸爸類似的信,我現在才知道,或是說,我突然驚覺,那封信,讓媽媽多麼傷心難過。
是時候,給媽媽打個電話了。
嗯,就這樣。
以上。
《安妮日记》影评(九):那一刻的爱情
看《安妮的日记》完全是个巧合,没有看预告,没有相关的信息,只是某晚睡不着打开电视看到了开头,一个穿呢子大衣的女孩很干净的样子,于是被吸引的看了下去。
我不知道原来结尾这么的残酷,如果提前知道的话,我也许会拒绝看了。但是拒绝看,我也许就看不到那个让我现在想起来仍然有点心痛的爱情。
在阁楼的拐角,一点阳光从外面照进来,那也许是整个避难处唯一可以看到外面天空的地方。天空很晴朗,湛蓝,无云,可以看到一棵树的顶尖,郁郁葱葱的,生命旺盛的好像不是生存在这个纳粹横行的世界。每天固定的时刻可以听见教堂的钟声,厚重,深远,悠长。我还记得安妮和那个小男孩并肩依靠在一起的样子,阁楼里没有一点声音,大人的吵闹慢慢的也听不见,望着天窗射进来的一点光,好像有希望,又好像没有希望。
那个吻很干净。那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我看到了他们心里的恐惧与空虚,无助与彷徨,真的很需要一个人怀抱来依靠,需要一个人的温度来取暖。
可是安妮还是没有能够活下来,我很难过。
《安妮日记》影评(十):她只是一个女孩
当你看过了,辛德勒的名单,见识过法西斯德国,罪恶的集中营中,那不可抗拒的恐惧,让人无法喘息的生死压迫之后;
在你细细的体味了,钢琴家中,一名艺术家,怎样在战火中,为了逃避迫害,四处逃窜,狼狈的为了吃的,四处搜索,像个没有人性的畜生后;
你再来看,这样的一个宣告法西斯罪恶的题材剧目,安妮日记时,你已经品位不出太多残酷,除了那些,藏匿在那个阁楼中简单的日子中的鸡毛蒜皮带来的生活的零星不顺,感官的麻痹,不是你的罪过。因为,它本身没有前者那么让人沉重,刺激心肺;也没有后者那样让你感觉战乱的泯灭人性,对人性的扭曲,是多么的难以直视。
因为,安妮只是一个女孩。
她没有太多对世界真善美的评定标准,她对人,只有喜恶之分,都还没有进入善恶的程度。对于战争,她也还没有很多实际的感官,只是知道,身为犹太的家人以及朋友被限制了行为,后来又被抓捕,被送进集中营,最坏的是被送杀害之类之类,但是,她没有见证过。
之后,关于外面的一切,于她,都来自听说。
阁楼中的生活,很简单。整天消磨时间,希望时间早早过去。
她开始记录下阁楼里的零零琐琐。吃的,用的,穿的,身边人的些许喜怒,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与母亲的不和,与姐姐的不同,与那个男孩的小小心动,自己对于成长的困惑,对于未来的美好期盼,对于社会现状的一些小关注……
她也关心战争,只是对于外面未知的危险的恐惧,更多的,只是关心其结束的时间。
安妮,只是一个女孩。一个普通的女孩。
安妮日子,更多的是像一般的妙龄女孩对自己生活的记录,简简单单,琐琐碎碎,似乎还带些絮絮叨叨。
但是,就是这样的安妮,一个美好的生命,就这样被残杀,最后,被残杀,死在集中营。
用了这样侧面描写的方式,用在战争边缘却又在战争之中的阁楼中的藏匿生活,来折射出,战争的罪恶。
恩,安妮只是一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