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与爱情读后感1000字
《阴谋与爱情》是一本由席勒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6.8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阴谋与爱情》精选点评:
●露易丝聪明又通透,比谁都清醒,最后却是为虚无缥缈的所谓爱情葬送生命,或许她本意即在于此,可我不认同,银色的月亮说到底不过是个皮条匠。
●100年前A.D.C剧团曾在上海的兰心大剧院演出过此剧目,当时可谓是叩开了国人对西洋剧目的第一扇认知之门,第一次感受到舞台舞美的魅力
●我记得露易斯和弥尔芙特夫人有段经典对话,关于爱情的,不知道哪位大神提醒下?
●一对年轻人为了纯洁的爱情双双殉情,成为阴谋的牺牲品。
●多么狠毒的男主角,得不到就毁灭,还是一条人命。
●慢慢念着台词看完的,“无限的宇宙和我的心加在一起,也不够容纳我对他唯一的思念”,我要去看戏。
●你在我年轻的心房中洒下一团火花,从此它就永远永远没有熄灭过
●他的目光彻底展示了他的心。
●严谨、整饬、方正、耐嚼的德国浪漫(说得像切好块的橡皮糖)
●为何我更喜欢布莱希特... 费迪南的心变化之快,性情中人,我实在跟不上这节奏。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一):阴谋
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席勒成功地刻画了两种来自截然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一种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人物形象,他们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无恶不作;另一种是平民阶层的人物形象,在与统治集团的对抗中显现出他们不畏权势,正直坦白、独立不羁的人格品质。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斐迪南,出身贵族却厌恶贵族的种种恶习,是平民利益的代表。作品在歌颂正面人物可贵品质的时候,反映了他们各自身上的缺陷,显示了人性的复杂性。这促使人们进一步探讨革命的道路和方向。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二):摘抄/ 阴谋与爱情
当上帝来到之时,金银首饰和显贵头衔将一钱不值,而心却会受到珍视。 那时候我将在得十分富有,那时候,眼泪将成为胜利的标志,美好的思想将取代高贵的门第。那时候,我也变得高贵了,妈妈——那时候,他还有什么高过他的姑娘之处呢? 索菲,对于我的口味来说还可以成为差强人意的借口——你说人家羡慕我。 可怜的东西!他们应该同情我才是。 在所有吸吮殿下乳汁的人中间,情妇是最可悲的一个;因为只有她知道这个显赫而豪富的人其实不过是一个叫花子——不错,他可以用他权力的灵符唤起我心头的种种欲望,就像从地里唤出一座仙女的宫殿。 他可以将两个印度人的血浆摆上我的延席—可以叫荒野出现乐园——可以使他国中的泉水嘌上天空,划出骄傲的弧形,或者将他的臣仆的骨髓变成烟火,燃放到空中去——可他也能命令他的心,在一颗博大而火热的心面前同样博大而火热地跳动么? 他能强令他那平庸的脑子,哪怕认同唯一一种美好的感情么?——我尽管感官享受充足,心却忍受着饥饿。 在一个我不得不室息激情的地方,干百种情感对我又有什么用?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三):勇气与关照,理想与现实
最初对斐迪南的人设是有几分不信任的,单纯冲动的公子哥遇到纯洁平凡的少女的激情,到底能容纳下生命的几分重量(剧本通过用米勒的质疑讲出来了)。直到在他和弥尔芙特夫人的对话中看到了他的骄傲和勇气(这段极其精彩,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人性,反而这一阶段露易丝的情感表现得怯懦——当然,身份不同,面对爱情的底气不同)。直到露易丝被迫写了那封信,她面对爱情与尊严才变得决绝(如同一个稚嫩的小女孩终于跳出她的小天地,直面虚无的世界),她面对弥尔芙特夫人时十足的自尊,竟打败了后者长久的虚荣。还不完全懂得露易丝为何会为了父亲而放弃自杀的决心(父亲难道会忍心看到女儿这样心如死灰地陪在他身边吗?我不懂为什么这是更敬爱上帝的选择)。
读剧本的过程中,曾有几次零星地看到二人面对爱情的勇气(不只是爱情了,爱情成了他们对世界的信心的体现,面对世界的依凭)冲破现实,走向完美的可能——他们的勇气真的太有力量了,能把一切谎言和阴谋照得无地自容——可最终还是抵达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原因为何?斐迪南的理想主义,亦或是露易丝的现实主义吗?这两者本可碰撞出更深,更珍贵的结果,却在外界的逼迫下过早地被扼杀了。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四):咱们单说这段姻缘本身
《阴谋与爱情》
很经典的剧本,很经典的情节,很经典的人物,从头至尾——节奏紧凑,流畅自然。
阴谋与爱情——被阴谋谋杀的爱情,其本身究竟能不能经得起考验?爱与不爱,忠贞或背叛,理想与现实,这段爱情究竟是不是只能在襁褓中生存?
说实话,在剧本的开头,我对斐迪南的人物设想就像千万个富家公子一般,吃多了肥的倒想尝尝鲜草的味道,这段感情必定是以富家公子的背叛、灰公主的悲痛欲绝为结束,这跟米勒的设想倒有些相像。当然,除了米勒,露易丝何尝不是如此——她根本不敢捧起这段感情,担心一触碰就像泡沫一般消失了,这段感情对她来说是一种奢望。
但是,斐迪南却成了感情忠贞的永恒守护者,直至最后——宁愿投毒双双殉情也无法容忍任何一滴墨汁滴落在贞操这块圣洁的宝地上。露易丝——单纯的姑娘,被阴谋捉弄,永远地戴上了背叛的罪行并为此得到了命运的刑罚。
唯一不变的,没有逃离原始命题的就是:富家公子依然如此理想主义、灰姑娘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永远会屈从于现实。露易丝有太多太多的顾虑,家人、爱情、金钱与地位的差异、对斐迪南的信任危机,种种这些都难以让这个姑娘承受起这段感情应有的重量、即使透支她的所有,阴谋背后的变幻莫测与足矣令她无从寻索退路。理想主义的富家公子,忘了放下身姿,给女孩实实在在的爱情存在,他的冲动与鲁莽怎能给露易丝喘气的机会,他太急,丢失了所有,最后能做的只有给阴谋一个拥抱。
《阴谋与爱情》读后感(五):爱与被爱
《阴谋与爱情》讲的是一个很悲伤的爱情故事,爱情,是费尔南迪与露伊斯之间的没有阶级观念,没有等级歧视的爱情;阴谋,是是宰相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唆使其秘书拆散他的儿子纯洁爱情的诡计。纠缠在爱情之中的阴谋,或许会让我们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唏嘘不已,但是,能够从这其中得到一点高于“恋人之间就是要相信彼此”或是“费尔南迪的父亲简直太讨厌了”的体会,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人们常说,爱情是盲目的。这句话虽然很俗,老师也曾讲过它的出处,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恋爱中的的男男女女之间各种试探性的的行为、缺乏安全感。费尔南迪偶然捡到的露伊斯写给总管的假情书,顿时怒火中烧,失去了理智,进而造成了他与露伊斯之间不可会转的悲剧。如果说秘书的阴谋是整个悲剧的导火索,不如说费尔南迪自身的性格缺陷原本就暗含了结局,就从现代的情侣来看,要是男方发现女方脚踩两只船的话,也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但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就一竿子打死一船人,这种行为我也不会苟同,如果费尔南迪在看到假情书的时候能够定下心来,想想露伊斯的为人,找她好好的谈一下想想有没有可能是一场阴谋;而天真善良的露伊斯在向上帝立下毒誓的同时,又在临死之际向费尔南迪吐出真情,如果她及时说了的话,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可是,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费尔南迪在坚定与毁灭之间选择了毁灭,他就要承担真相之后的心灵的悔恨;露伊斯在费尔南迪与家人之间选择了家人,就要有勇气面对“背叛”之后的费尔南迪的报复行为。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无关金钱与地位,它需要的男女双方共同的付出与努力;一段美好的爱情,不需要轰轰烈烈,细水长流便好。 这部剧作让我想起了简·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故事中的女主角埃莉诺是个绝对理智的人,她能在人事上看的格外透彻,因为理智,在悲剧发上之前,能够迅速地找到解决办法,从而获得一段令人歆羡的爱情。可惜,露伊斯不是埃莉诺,费尔南迪也没有埃莉诺般的理智,两人的爱情只能阻断于宰相的阴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