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读后感精选
《老舍散文》是一本由老舍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21.0,页数:3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舍散文》精选点评:
●看看出版时间,长者那会儿真是百花齐放。
●喜欢一样啦啦啦~
●初中读过的。。。
●这么欢乐,老实的人,怎么是那样的下场呢
●破处了对老舍的偏见,其中有些文章对我来讲非常重要,承载了一些美好的时光。
●可爱的文笔亲切的老舍,书籍能拉近与名家的距离。老舍的平生事迹与所见所观所感所想所遇,汇集入一本书中。
●深夜,看得我捧腹大笑
●快活的要飞了,入会誓词,述志,诗人,独白,一封信,自述,自遣,大智若愚,三函良友,五四给了我什么,何容何许人也,敬悼许地山先生,我所认识的郭沫若先生,大地的女儿,悼念罗常培先生,梅兰芳同志千古。
●有些书,童年买,青年看,真的只有长大了,才能理会其中味道。中国的文化多半如此。
●很有感触
《老舍散文》读后感(一):令人舒心的老舍先生的文章
这部书里收藏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经典散文,看后让人舒心.
老舍的散文一直给人平易近人,自然地反映社会现状的感觉.因此,无论是你在读他的散文的时候,还是读完他的散文之后,都会印象深刻,却很舒心的感觉.
这或许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读老舍先生文章的原因所在吧.
《老舍散文》读后感(二):随便记
看汪曾祺的散文,描写了老舍先生,内容不多,当时联想到他的结局,就哭了
所以上海书展买了本老舍散文
周六加班打发时间,听了一下午相思赋予谁看完了这本书。 《还想着他》看得出老舍是个很随性的人,比如钱花光就不再计划什么事儿,所以心里舒服,再比如“我心里说:商务印书馆要是在这条街上等我,表示开门见喜;他若不在这条街上,我便玩完” 乐的同时想到他的太平湖,心情又受到影响 《婆婆说》适合我这样的大龄单身狗来看
《宗月大师》是小说还是真实的?一个理想化的人物
《猫》好可爱
《老舍散文》读后感(三):可爱的老先生
早闻舍老头儿文风幽默,便找来他的散文读。果真,《旅行》的第一篇就把我逗乐了。后来又“听”他絮絮叨叨了几篇,讲英国人讲房东太太讲学生,大凡他碰上的人儿,他都要写上一番。大底在异国他乡,甚感无趣,便用熟悉的乡文来派遣寂寞。
他笔下的事物都好可爱,有对影自赏的水草,有待春风唤醒的城,万物有灵。写《济南印象》,怕人说土气,便做了几首诗,做罢还自恋到“五十年之后,准保有许多人给作注解——好诗是不需注解的。”笑。接着又开始吐槽自己,“我的评注者,一定说我是资本家,或是穷而倾向资本主义者,因为在第二首里,有“何时买得田千顷”之语。好,我先自己作点注吧: 我的意思是买山地呀,不是买一千顷良田,全种上花木,而叫农民饿死,不是。比如千佛山两旁的秃山,要全种上海棠,那要多么美,这才是我的梦想。这不怨我说话不清,是律诗自身的别扭;一句非七个字不可,我怎能忽然来句八个九个字的呢? 得了,从此再不受这个罪”哈哈!你说可爱不可爱?!
后来的几篇读来甚感乏味,似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毫无生气,一点也不老舍。
《老舍散文》读后感(四):看完后对老舍的一些认识
老舍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 老舍的幽默悲观和林徽因的诗意,是什么使两人文章不同? 老舍读书只读有意思的,还不做评论,只自己心里有想法。胡适读书却要求证,要研究出来真知。是什么使两人这么不同? 老舍的文章翻译成外文就少了北京的幽默,即使国内其他地方的人也少读懂这种幽默吧。 老舍是悲观的,中庸的人,塑造的小说人物也有这样的,茶馆,我这一辈子。他生活里的场景都写了小说,柳泉居。 老舍作品的很多人物都是熟悉的亲朋好友。 老舍在抗战中没有去教学,没有去做官,而是坚持写作。遭遇贫困战乱疾病,他说自己离不开笔,足以见得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其中还尝试创作剧本,把写小说改成抗战文章来鼓励民众,用此来各尽其力,尽写家的力量。 老舍其实内向之人,怕见生人,出席活动。 老舍并不是从小就有写作的才能,长大没想当作家,是想做个官的。后来二十七岁才发表老张的哲学,而且一点技巧也没有,而是写经历的人和事。 老舍应该是个平和谦虚的人,知道自己写的很幽默。但是只说自己是发现别人的可笑之处和自己的可笑之处。 每个时代都相似,年轻人要结婚,要给老人生孩子。 老舍的诗我也觉得好。七律及其他诗词应该是有规律的,每个人都能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