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评传》读后感精选
《李清照评传》是一本由陈祖美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28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200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清照评传》精选点评:
●知道了很多小事小细节。
●感觉陈祖美老师很推崇李清照,这正合我意,因为本人也是李清照超级粉丝一枚。里面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感情状态,以及艺术思想成就做了很详细的论述。从人生经历以及女性视角去看待漱玉集,感觉理解的更透彻一些了。
●如果你相信中学老师告诉你的,那么你应该读读这本书。
●作者功力深厚,对李清照赵明诚夫妻关系对挖掘尤其精彩。但有时候似乎也说得太满,有些逻辑缺口被跳过去了。而对李清照诗词文的解读,也太实了,感受和美学阐发太少。总而言之,巧妇织布,可惜线头太多。
●不错的一本书,虽然作者的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李清照咏梅以喻己,传作者不同意将“靖康之变”与赵明诚病卒将李清照一生分为二期的传统观点,认为二期说仅着眼于时代政治背景而对词人的心理状态理解的非常肤浅。作者为弥补前人在系年上的缺漏,耗费大量精力细细考证,甚至为了确定清照词中的“三山”是哪一出三山,拜访了中国版图上四个“三山”,指出其随高宗线路逃亡之实。传作者很多观点新颖,并且有充分的史料支撑。例如赵挺之之于清照的压力,例如明诚之蓄妾。(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贵妇人阴暗心理的反映”“明诚负笈远游”之别所致)“对这样的作家绝不能再象以往那样,用那种庸俗化了的阶级定成分的办法简单从事,而必须深入到其内心深处,揭示出种种难以告人的隐秘。”
●非常学术的书,要读过李清照的每首诗,每一页细细品味,估计才能读得有滋有味,我看得时候感觉好痛苦,很多的诗词古文,但绝对适合研究的好书,细细推敲考证后写出
●这些天找李清照遇到的最好的一本了。非常好懂。内容很全面。但有人评价说观点主观臆断的多,因为写道赵明诚逛妓院养小三的事情。。
●是我读的第二本关于李清照的书,比康震的那个高太多了。严谨,论点都有一定的史料做支撑。这样的书才是真大师所为。
●一名被世俗争议的女子,爱恨情仇带着点点的迂腐,却感动于追求幸福的执着
《李清照评传》读后感(一):值得一读
非常出色的一部传记,很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简洁。看完让你对李清照的一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有人批评其“心解”太多,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但学术的界限真的就那么分明?和其他李清照的传记相比,她的独特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李清照评传》读后感(二):流露出太多的“陈旧 ”马列观点
咬牙切齿读完此书,也算是一个对自己交代。
作者犯的大忌是没有自己藏在书后,完全暴露在书中,这样说服力锐减,给人感觉作者一个人在意淫,写小说。
虽然书中无马列二字,通篇文章透露出这个陈腐味道,时代打下的烙印太深。
对历史人物秦桧书中大加’鞭策‘’辱骂‘,无任何批评新意,拾人牙慧。
作者语言用了太多形容词,是此书败笔关键,可能这和作者所受的教育有关。传记作品西人这块做的极棒,比如 传记之父写的梵高传,潘佐夫写的《毛泽东传记》《邓小平传记》等等。
《李清照评传》读后感(三):乱世佳人
真的觉得李清照应算得上是乱世佳人。
头一回读这样的人物评传,即使我的古文功底比较差,很多都是浅尝即止。但还是觉得这是一本很棒的书。
第一是作者的功底已是很让人佩服,要完成这样一部作品,需要查找多少资料,需要花费多心血,是现代很多称不上作家的人值得学习的。
第二是李清照从此在我的心间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前仅知她的几首诗词及与丈夫相亲相爱,原来,历史真相远远不止如此,我之前的感觉实在太浅显。
读完真的有种如果我身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她的忠实粉丝的感觉。她独立自主、才学博深、敢爱敢恨,临危不乱。太多的优点,唯一遗憾的是出生在那样的乱世,若是当今社会,一定更能表现出她的才华。
《李清照评传》读后感(四):到底是女人
这是我看过的写李清照的比较好得一本书了,也许以后还有更好的也未必。
因为,到底还是女人。
记得图书馆有一排是写李清照的,无非是写李清照和赵明诚如何相亲相爱,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和和美美。好像从古至今传说故事里的才子佳人的老旧套路全都化身于这一对苦命鸳鸯的身上。
但是,一个是府第的少爷,金石书卷的同时又不免携妓出游,调笑一番,就好像现在的人要是不说自己有个“红颜知己”的网友。就跌份到骨子里去了。
但是一个是深闺的千金,经历了公公大人的落井下石,风流丈夫的携妓群欢而独受空房要还是平平常常的过日子的,就不叫个女人。
所以,曾经受过正统中学教育的多半都认为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对碧人佳侣。
其实,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个的不幸,赵明诚李清照一家因为党争,全都乱套了。
所以即使李清照活了一大把年纪,真正快乐的时光又有多少呢?言为心声,可怜的是一片丹心。
我本将心托明月,怎奈明月照沟渠。
《李清照评传》读后感(五):谁念西风独自凉,要眇心曲我独知
不知不觉间读完了陈祖美先生的《李清照评传》,于是大体上略微地了解了易安居士。这本书好固然是好,可惜我不大喜欢作者的文风,行文的节奏有些太紧,主观情感太多,似乎仍然没能摆脱以人品论作家的传统文论影响,不过因这是一本评传,而非词传,这样写也是可以理解的,却多少有些刻意为清照高风亮节之意。
我一个后辈,才疏学浅,这样菲薄先生的大作,实在是有些不妥。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布局是很严谨的,首先是引论,发凡起例,说明了研究方法和重点,以及“改二期说为三期说”的创见——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体现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态度。第二章叙述传主“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李清照面对党争和丈夫疏远时复杂心理的精准把握和解读。大约女性最了解女性的心思吧,这本评传非常善于把传主的心曲生平与其诗词文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词,“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词之言长”。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词这种形式的文体最能反映出不同作者深刻复杂的心性特点。第三章写清照的词学思想以及“易安体”,指明易安体三个特点:“借翎毛花卉隐括身世、倾吐身世”、“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由李清照的《词论》写起,交杂历代评论者对清照的赞誉或菲薄。第四章从四个方面评述《漱玉词》的风格特色:豪迈倜傥的风景词、娇嗔优雅的闺情词、传写心曲的身世词和格调凄凉的晚景词。可以说是全面地概括了易安词的特点。第五章则分析清照同样优秀的诗文成就,写起咏史诗和《晓梦》这一首抒情诗。特别是对《晓梦》一诗的解读,颇有见地。能够联想到这是清照念及晁补之、张耒等前辈所作,实在不易。这样的阐释虽然未必正确,也无法证明这是正确的,但是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言外之意,以及清照向来不俗的襟抱。第六章主要叙说清照的爱国情怀。
作者在党争的背景下解读《行香子》(草际蛩鸣),在丈夫疏远清照的背景下解读《凤凰台上忆吹箫》,不过将《声声慢》放在青州时期似有不妥,读来总觉得一个少妇不至于出此悲声。
清照一生的悲剧从诏书起:“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年岁大后又像寻常妇人一样被疏,至于国破家亡,南渡飘零,藏书沦丧,又受颁金之诬,再嫁小人,则已非寻常人所经历之苦了。清照早年词典雅端庄,甚为工整,至晚年修炼出“平淡入调”之语,却字字血泪,情感至深。想来从前妇人不工诗文,不能把自己复杂细腻的情感诉诸笔端、见诸后世,幸而有清照,不然词这种最适合抒写女性心曲的体裁,岂能让须眉独占风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