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鳕鱼》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鳕鱼》读后感1000字

2021-01-09 02:46:5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鳕鱼》读后感1000字

  《鳕鱼》是一本由科尔兰斯基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鳕鱼》精选点评:

  ●对于鳕鱼,西方人有着特别的看法 原以为是取之不竭 实际上比雪化得还快

  ●看来我得少吃鳕鱼堡了。

  ●一段鳕鱼佳肴喂饱的历史 可如今已不见鱼随潮汐来往

  ●一部关于鳕鱼的历史,从近代以来,你会发现历史的车轮或多或少都伴随着鳕鱼与鳕鱼贸易而前行。

  ●读过这本书你就知道为什么国内超市里卖的鳕鱼不太可能是真鳕鱼了~

  ●非常好的一本书。陆续反复的读了三年才正式读完。学了欧美的渔业历史,较详细的描写了渔业的现状和困境,已经政治和经济对其的相互影响。

  ●都战斗起来!!!

  ●有趣的书

  ●从人们对鳕鱼的偏爱着手,从嘴到胃到民族的鳕鱼争夺史,鳕鱼富裕了北美殖民地,鼓励人们争取自由;鳕鱼成了奴隶制度的帮凶。如今,“不可能灭绝”的鳕鱼产量锐减,我们才知道世界从来不是按照人类的想法运行的!

  ●cod:A biography of the fish that changed the world.

  《鳕鱼》读后感(一):怎么煎鳕鱼

  出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0422248.html

  不用裹面粉啥的.

  首先把鳕鱼腌好,把表面的水吸于,然后把锅洗净(好像很笨,其实很重要,不粘锅第一步),

  先把锅烧至发白冒烟,然后下油,把火关小,

  再把鳕鱼下锅(动作要快),然后把火再调到最大,至冒烟就把火调到最小,

  大概三分钟后,再把火设至最大,三十秒后转面,另一面也是按大火,小火再大火的方法来煎...

  煎鳕鱼最重要的是调节火,和前面洗锅烧锅和下冷油这二方面...

  我是厨师,在酒店任职,煎鳕鱼只是小意思.

  文笔写得不好,但都是长年的经验..在家也一样可以做到,方法一样.

  参考资料:长年的经验

  《鳕鱼》读后感(二):A Life with or without Cod

  在学校小小的图书馆里偶然看到Mark Kurlansky写的这本《鳕鱼》(Cod: A Biography of the Fish That Changed the World)。单看书名就觉得有趣——在这种小图书馆里看到貌似某种渔牧专业书籍确实很有趣,而机械工业出版社肯于出版这样的书无疑更让人惊讶。细看封面,顶头还印着一行小号点的字“品味·食尚”,又让人不自觉地要将它归入现今众多所谓“时尚潮流”的附庸风雅的书籍之中,那种印刷精良、满篇充斥着花哨装潢与煽情文字却没有任何内容的垃圾~ 我不禁皱了皱眉,但还是拿了它走去借书台。好吧,即使里面都是胡说八道,至少还有那几份关于鳕鱼的食谱值得看一下……

  当然我想错了:) 或者说完全被那“品味·食尚”误导了!在Mark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中有一切关于鳕鱼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人文环保等等话题,其涉及范围之广之深恐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无论是否是习惯将鳕鱼摆上餐桌的人,大概都不明白作为自然万物一员的鳕鱼何以在世界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可能也从未想过。而对于不常接触它的人们来说,书中所写的内容无疑又平添了几分异域的神秘色彩。

  《鳕鱼》让我想到了前几年出版的劳伦兹的几部作品《狗的家世》、《所罗门王的指环》和《雁语者》等,它涉及的未必是我们熟悉的领域但它们却都是老幼皆宜的有趣读物。于是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从十世纪的维京人如何捕鱼到北美的崛起与独立,从血腥的奴隶贸易到工业大革命带来的腾飞,从维持了数百年的文化传统的衰败到困扰现代社会的失业与环保问题……这些多多少少都与鳕鱼有关的旧事新闻在书中被娓娓道来,读起来仿佛乘坐时光机在过去的一千年中穿行。就其内容,老实说,这本算是科普性质的书完全有资格当作一篇论文出版的:) 而Mark的文字并未因此失色,反倒使枯燥的史实和数字显现出了惊人的生机,丝毫没有教条的苍白味道。全书的氛围是轻松的,也很理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由此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正是这本书与众不同的视角才更激发了我们思考的热情。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引领人们思考,这正是《鳕鱼》的可贵之处,尤其在这样浮躁的年代。

  翻回去看扉页上写的那段评论:“鳕鱼,它喂饱了西方国家,促进了北美洲的发展。对于仰赖鳕鱼为生的人,它是比黄金更珍贵的宝藏。战争为它而起,革命因它而兴。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鳕鱼占有不为人知的一席之地……”。也许有那么一点言过其实,但对于习惯每日以鳕鱼为食的人们来说可能并不夸张。不管怎样,在阳光明媚的下午捧着这样一本书喝茶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你不会觉得它的内容太沉重而破坏了惬意的兴致,也不会因为阅读了这样一本惬意的书而责备自己荒废了光阴:) Just enjoy it!

  《鳕鱼》读后感(三):美好的东西是怎样消亡的?

  在人类的食物谱上,有很多东西领过风骚,有些以后还会占据着我们的排行榜,有些东西却要无奈的退场了。

  鳕鱼就是属于要黯淡退场的那一类。不是因为它不够美味,只是它如今数量稀少,逼近灭绝,再经不起我们折腾了。

  中国人对鳕鱼没有什么印象,事实上,在中国人的食谱里,海鱼一向没什么地位,何况这玩艺产地远在大西洋。

  但是,鳕鱼却喂饱了西方国家几百年,北美洲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寻找鳕鱼。鳕鱼之所以成为漫长中世纪的主要食物,多拜天主教所赐。中世纪天主教会规定在斋戒日不得吃肉,但是可以吃凉性食物。鱼从海里捞起来,属于凉性食物。当时,星期五、复活节前40天、宗教日历上特别加注的日子,一年中这些日子加起来超过大半年。而鳕鱼干是一种耐保存又便宜的高蛋白食品,到最后,这些守斋日就变成了吃腌鳕鱼干的日子。

  这是一种巨大的商机,巴斯克人从里面赚饱了钱。巴斯克人是一个神秘的种族,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他们居住在法国和西班牙的一部分,他们的语言是欧洲最古老的语种之一,远在历史记载以前。这些人,都是天生的渔民,十六世纪以前一千年,他们掌握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鳕鱼渔场。

  有一个故事,说中世纪有个渔民抓了一条大鳕鱼,那鱼会说话。奇怪的是,那语言就是巴斯克语。这故事证明了巴斯克人和鳕鱼的关系。很多人干脆把腌鳕鱼叫做安达卢西亚鱼干,那个西班牙充满阳光的土地,是巴斯克人的故园。

  为什么不是维京人掌握腌鳕鱼的贸易呢?北欧海盗虽然去的地方很多,可是他们不会用盐。巴斯克人是欧洲最早用盐腌鱼的渔民。他们的鳕鱼干,质量最好。

  可是,那个不为人所知的渔场在哪里呢?人们开始了寻找。1497年,英国商人卡伯特发现了巴斯克人的秘密,这个地方,就是纽芬兰。卡伯特形容这里的鳕鱼之多,把一只竹篮沉到水底,提上来时篮子里就装满了鳕鱼。原来,巴斯克人早在哥伦布之前就发现了美洲!不过,渔民要保守秘密,而探险家总急于把他的发现告诉世人。

  从此,就开始了争夺鳕鱼的战争。

  科尔兰斯基娓娓的把这种争夺的历史道了出来,间或还在里面插上几道欧洲人烹饪鳕鱼的菜谱(这玩艺现在太贵了,拿它做实验是行不通了),很开人眼界,文笔也不错。尤其写到曾经满是鳕鱼的渔场,在无节制的现代化海底拖网作业下,渐渐衰绝,读来真有一种忧伤的味道。

  而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是,在鳕鱼走向衰亡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赫胥黎,这位将达尔文主义发扬光大的科学家。他曾参加渔业政策委员会并担任要职,在渔民反对流网作业的请愿中,他却宣称这是不科学的:自然检查系统会在资源耗竭之前发生作用。意思是过度捕捞不会导致物种灭绝。

  自从达尔文主义风行于世,生物达尔文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都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我们就放心来毁灭自然,放心残杀同类。我有时想,科学这东西,真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