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精选

2021-01-12 02:30: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精选

  《托尔斯泰忏悔录》是一本由托尔斯泰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托尔斯泰忏悔录》精选点评:

  ●生命的确是无意义。但上一个陈述是否有意义。但上一个问题呢?意义本身是否有意义?语法和词之外? 我认为一个问题要么有解要么不可证,但不可证可以可证。

  ●托翁的思想是如此深邃雋永

  ●我不知道用何種辭藻來形容看到他時的震撼,乾渴之時的一杯清水,疲憊至極時的一把躺椅

  ●补标 从意义入手的思路貌似我都不太……不过这书到底是不是这思路我也忘的差不多了

  ●第一个我碰到的敢说真话的名人,可惜真话显然不如他的小说影响力大

  ●矛盾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只有在上帝里才能找到答案。人到中年,托尔斯泰觉悟。

  ●他好烦哦……

  ●我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本小书吧。托翁用他自己亲身经历的“发问、思考、崩溃和得救”历程,告诉大家,理性角度上生命没有任何意义(诸多前辈天才都思考过了且结论一致),而信仰虽然无法完全说服你,但,相信比较快乐。

  ●我们从不停止对生命的拷问

  《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一):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作者在书中描写的那些对于人生的困惑和悲观绝望的心情是我现在经常能体会到的,所以我迫切地读完了这本书,想在书中找到使自己得到解脱和救赎的答案。但是很遗憾,作者最后选择的“投身宗教”、“不向下看”的方法是不适合我的,起码现在不适合。所以我得继续在艰难痛苦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

  《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二):生命的意义

  所谓生命的意义, 没有信仰无法生活

  活着为了什么的问题,真是难

  四种活法:

  1. 抗争的活着

  2. 及时行乐

  3. 结束空无的生命

  4. 无所作为的活着

  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吗?

  生命是理性的,但不是人类的理性所能够理解的

  信仰是非理性的,而有限乃是无限的同义词吗?

  一切都是虚空,至少人死后,一切都虚空

  《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三):痛苦是饱含美感的

  在一处不适读如此矫情深邃的时间里读,很多闲碎段落无法静心揣摩,很多看似严密的推导却能轻易驳倒,在作者多次提到自杀的时候,我心中总泛起老头更年期心理阴郁的推测。虽然有些困惑和纠结我无法感同身受,但我能明白这在我看来或许不值一提不必深究的东西在作者的思考过程中是非常非常珍贵的难得的伟大的财富,因为他经历过,所以才最知其中价值。 最有感受的一处是,插图下的一句话,富裕的生活剥夺人感知真实的权利(书不在身边,大概如此)。这里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在插画旁边记下,痛苦是饱含美感的。痛苦比快乐更真切,更深刻,更难忘,更隽永,太多艺术的美情感的美都是从痛苦中孕育而生的。你相信吗?痛苦饱含美感。就且直面人生的痛苦,抱着从中浓缩到小的却沉重的美感的期望,激励自己坚持下去、奋斗下去吧!

  《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四):洗涤心灵的读物

  这是最近犯混的时候看得一本书。提笔很沉重,刚开始看就已经被作者带进去了,那时代,那信仰。从一个人生低谷到另一个低谷,前有豺狼后有虎。没有信仰,没有稻草,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经思考过的人生意义,现在已经世道变了,自己也变了。还没看这本书之前,生活压力大,事情多,真的很想放空自己,加上清明前后的压抑氛围,许多事情不断涌现••••

  翻看到作者寻求宗教、人生意义的时候,自己也思考了一下,摩羯座的还是会比较理性,不会想要去自杀,相比较那种走不出去的困境,突然发现自己的压力好像根本不算什么。豁然开朗之后,开始解决困扰自己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周围的人对事情要求并不高,是自己太想把事情做好,徒然给自己增加压力。

  人生不过潇洒走一遭,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方式有很多种,活着就必须认真一点。

  《托尔斯泰忏悔录》读后感(五):生命的意义

  很短的一本书,看书快的人大概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我是属于那种看书必须逐字逐句的人,永远快不起来。这也是导致我没有看完《巴黎圣母院》的原因——纯粹描写石头的那一章我快疯了,可又不愿意跳过,于是干脆放下不读了。 本书前四分之三,主旨就是一个问题。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答:生命就是虚无。我读的时候,脑子里一直都在立体环绕着两个字:自杀。有朋友说,他读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读得想自杀。我反而读不懂《人间失格》中那种晦涩难明的东西,因此没什么感觉。可是托尔斯泰这种直白简单赤裸裸的描述,导致自杀的念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同时心里十分清楚两件事:其一,虽然我肯定不至于读了这本书就真的去自杀,但是这种思维被操纵的感觉太可怕了;其二,怪不得托尔斯泰八十二岁的时候要离家出走。 书的后面部分,托尔斯泰悟透了:劳动人民创造生活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事业,这种生活的意义便是真理。所以他从自杀念头笼罩的思维里挣脱出来,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然而他还是在八十二岁高龄选择离家出走,最终病逝于车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