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复活》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复活》读后感100字

2021-01-23 01:28: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复活》读后感100字

  《复活》是一本由列夫·托尔斯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50,页数:6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复活》精选点评:

  ●初一时候爸爸买回一全套名著 我心是多么欢喜

  ●最喜欢的名著!没有之一~

  ●开头几章太精彩了

  ●心灵的救赎

  ●印象深刻

  ●复活中主人公的影子还在晃,只是有时候显得无奈,是社会的悲哀还是??

  ●初中时作为必读的课外读物读的,很费劲但很懵懂的感触了很多,还写了一篇长长的续文。。。

  ●儿时的记忆。

  ●自我救赎的旅程,艰辛、漫长、震撼、伟大。

  ●尼玛,这本书我也起码看了三遍,因为我小时候总觉得不好看!

  《复活》读后感(一):精神世界里的一次“复活”

  我每次翻开《复活》,阅读着上面的文字,总有一种感觉萦绕在我的心间:心灵的洗礼,人性的救赎,灵魂的升华!

  《复活》读后感(二):现实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年轻,其实书并不算很现实,但女主人公的命运却很悲惨。有时我们不知道是应该去怪这个社会还是怪这个人,但命运往往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托尔斯泰不愧为文豪,这本书也不愧为世界名著。

  《复活》读后感(三):小于期待值,大于承受值

  期待很久来看这本书,在读完托氏的安娜和战争与和平后,选择了复活,只能说期待值过大。

  每本书都有那么几句让你感受良多,激动不以:

  “究竟是我疯了,所以才会看见别人没有看见的事呢,还是他们疯了,因而才会做出我所看见的那些事。"

  quot;园户本来是派到葡萄园里去为园主工作的,却自以为葡萄园就是他们的私产。”

  他的观点不能超越那个时代,但依旧触动你的心弦。

  《复活》读后感(四):迟来的晚餐

  在这里先要感谢我的好友,清理自己的书录时想到了我,便从中挑选了几本本应在高中最迟大学应该啃完的世界名著,其中之一即此书。

  看版本已是很久的了,我还调侃他停留在中学起点,因为不甚喜欢这类题材,外加他的厚度,趣味性低又远离现代生活又不太能辩辨出名著价值的个人能力,这次读下来也是持续了好多天。

  先看了导读,还有名声效应的影响,毕竟它成名之时对我已是历史,鄙人又恰恰对历史不甚感兴趣。但除了它的历史意义,作者其他方面的功力也是让人望其项背的,对我来说,这么庞大的结构,鲜明的人物特征很考验功力。尽管有很多借助背景及旁白的介绍,大篇幅的描述皆是环境景物的描写,很多交待的语句,监狱的描写很多,但没有从表现上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很多场面都略过了,但官场的现行记比较逼真,在主人公的奔波中一个个的显露,让人感叹那吃人的社会,又见证了社会的力量,而如今我们这和平安定的社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改变又是何等的艰辛!

  只是作者的缺处我等无资格与地位评价,只觉主人公的思想到最后还是有些模糊,甚至所谓的革命者也未见出异常的信仰,难道真的就只着重于平凡的大众的人类?主人公的思想是什么启迪的起点?其他人为什么根深蒂固的没有?洛娃又如何能够转变得彻底?任何队伍中都是良莠不齐?仔细想想也是能够理解,却不不甚深刻。

  还是汲取所需,忽略不求甚解。

  《复活》读后感(五):大文豪托尔斯泰与老子、孔子

  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引起托尔斯泰注意的,是孔子。从英译《四书》(理雅各(一译莱格)所译《四书》《五经》,在西方广为流传,英文名《中国经典》)中,托翁接触了孔子的著作,他曾写信给好友说:“我坐在家里,发着高烧,得了重感冒,第二天读孔子,很难想象,这是多么不同寻常的道德高峰,看到这一学说有时竟达到基督学说的高度,你会感到快慰”。他有提到“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更表示:“应该使这一学说成为公共财富”。 托翁研究孔子写了《论孔子的著作》、《论大学》等,并摘编孔子的语录,成为《孔子生平及其学说》一书。托尔斯泰身上的人道主义,使他同孔子的学说相呼应,并以“仁者爱人”这样的思想去规范自己和要求他人。在行动中他以身作则,厉行“平民化”,并以各种形式去谴责压榨人、残酷对待下层人的丑行,暴露俄国官吏和社会的黑暗,为民众的疾苦而呼。托尔斯泰一向关怀民众,主张博爱,他热衷于孔子的“仁学”,即“仁者爱人” 的思想,在这一点上,托翁和孔子的思想相通。托翁对包括孔子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印象极佳,他曾经多次用文字表达对中国的热爱与尊敬:“很久以来,我就相当熟悉中国的宗教学说和哲学;更不用说孔子、老子和他们著作的注疏了。我对于中国人民经常怀有深厚的尊敬……”。据戈宝权先生统计,托翁阅读的有关中国的专著和译本有三十二种,他查证,托翁研读孔子和老子极下功夫,直至把诸子百家的言论编选成册,形成“每日贤人语录”专辑。

  托尔斯泰是这样介绍老子的:“他(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化为灵魂的生活。他称自己的学说为‘道’ ,因为全部学说就在于指出这一转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学说叫做《道德经》”。有次,托尔斯泰在一份不足50部“给我留下印象的作品”中,记录了一生阅读并留下印象的作品,根据阅读印象,分为强烈;非常深;很深三种程度。书目中,涉及中国的作品,有孔子以及老子数种,“老子”,是列在印象“强烈”这个项目中的。列入这个程度的作品,仅不过十部左右。托翁接触老子是在已创作出赢得了世界声誉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后,思想出现了巨大困惑,他在探索生命意义的精神活动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在探索生命问题的答案过程中,我的感受和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人的感觉完全相同。”就在这时,托尔斯泰遇见了老子,他在日记里写着:“我在翻译老子,结果不如我意”。 托翁阅读了老子《道德经》,后来,他与波波夫一起,将《道德经》翻译成俄文。同年,他写了《中国的贤哲》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孔子的著作、《大学》、中国先哲老子所著《道德经》。在其中,他摘译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等原文,而自己未发议论或引申。在托翁笔下,老子是很难表述的。老子对托翁的处世产生了影响。托翁说:“我重新阅读了老子,我想写一本关于中国智慧的书,特别是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问题的讨论……”。他曾在日记里记载:“一早起身,收拾了房间。安德留沙打翻了墨水瓶。我于是责备他。我脸上的表情一定是恶狠狠的……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托尔斯泰与中国圣哲老子,真可谓时距千年,相隔万里,与老子的相遇,为其增加了一个参照系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境界交触现象极其难能可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