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15 01:05: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的读后感大全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是一本由川端康成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60元,页数:16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精选点评:

  ●高中英语课上一个自诩林妹妹的男生借给我看的,懵懵懂懂读完,有生之年重读系列之一。

  ●❤️

  ●需要花上很多的精力

  ●在校图书馆借了全套看完

  ●

  ●花的圆舞曲

  ●

  ●日本文学…深刻细腻起来是真的…读不懂。翻译和文化差异是一方面,可能还需要一些生活阅历吧。读不懂的书+1

  ●读的太早,全都忘记了,只记得感觉。

  ●日本作家学西方学得像模像样的.........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读后感(一):沉重的阅读

  读他这三册书,是很久之前了

  有些模糊了,但依然记得那时的沉重

  阅读,有些轻松,有些沉重,有些欢乐,有些忧伤

  而读他,如同清晨的雾霭,有些压抑,有些沉重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读后感(二):洞察情感奥秘的作家

  说一说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伊豆的舞女》在充分描写了“我”与艺妓产生爱恋的过程后,到结尾才写到两人在码头点破感情,于是“我”被爱情充满,上了船看见一船友铺好的席子,“我”便连道谢也没有便享受了。因为一切都是美好的了。我至今难以忘怀川端如此的神来之笔,他写了爱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感,他是洞察情感奥秘的作家。鲁迅是把美浇铸在理智中,川端则教会我们如何把体验投射在感觉中的外在事物上,使之人性化,这是一个作家之所以成为一个作家的原因。我常阅读川端是为了重获这种感觉。他也是一个把东方哲学背景成功渗透到作品中的优秀作家。(摘自作家北村评语)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读后感(三):细腻的雪粉和炊烟水汽

  写书评其实想写自己,对我码字的感觉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川端康成和我爸,时隔多年才想起来,我爸在我小时候给我写的那些只言片语很有川端康成的感觉。

  不必多写这几本书的内容,看完了川端康成,感觉就像葛优瘫着看宋画,嗯,更具体点,宋代册页。一种含蓄有韧性的东方美,人与自然,活动与风景,不知不觉就融合在一起。远山上飘过来的细腻的雪粉,雪粉应该是川端康成写的很多的一样东西。炊烟和水汽不太多,可能更多的出现在代入感的想象里。有时候觉得这些细腻没啥意义

  飘着小雪的屋檐下,少年学生稚嫩的面皮,在推开门的瞬间被热气把脸上的绒毛烘得站立起来。眨眼睛的时候他抖了两下睫毛,看看店里的热茶壶在哪里。

  石板路上,因为刚下过雨很湿滑,石板也变成了深色。少女小心的走着,一个趔趄,还好没有摔倒,少女一只手用长长的纸伞撑着地面,一只手拉着裙子,扭过头来,看左边小腿的后面有没有沾上泥点。只有干净的雨水弄了些浅浅的水点,她依然不太开心,轻轻的皱了皱眉头。

  早上在被窝里就想这么学一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细腻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读后感(四):川端康成:捍卫古老日本的美与个性中的某些成分

  川端康成的几本重要的小说都不长,并且大部分都是讲平凡人当中的纯洁而美好人和物,其实就是爱情,爱情是他小说里最重要的主题。通过这一主题,展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社会。但是即便是描写这样美好的事物也经常能从里面看到隐隐厌世的味道,如果你认真看的话总有一种深刻的孤独的情绪萦绕在角色们的身边,贯穿在所有的文字里。

  也许小时候的遭遇影响了他一生对世界的态度,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家人相继离世,直到祖父去世后15岁的他彻底成为了孤儿。天要降大任于他,所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能这么解释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你可以想象得到要经历什么样通天彻地的蜕变,才用他的天赋和努力战胜所有,最后能走向诺贝尔的世界舞台,想来真的不可思议。

  他总把笔端走向青春爱情小说,但是我们说起来的青春小说在他的笔下又显得太清汤寡水了,所有的故事发展都很平静,细密。偶尔让你震撼一下时你发现已经到小说的结尾了。如果你阅读的时候不够认真,很容易就错过里面的重要信息,他的转折都在平静的叙述当中,没有婉转缠绵,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太多修饰的词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受过他的影响,但是很多人笔下都有过他的影子。

  川端康成决定要成为小说家的时候只有14岁,中学二年级,恐怕大多数人那时候还在被青春期的燥热所困扰,到底要不要给隔壁班姑娘写情书呢?14岁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啊,为什么早早的就认定了当作家这份没有什么前途的职业呢?文字对你来说这样重要吗?也许伤感孤独只是伪装了他的外表,丰富的内心才是小说家的源泉。或许确实找不到比写小说更适合他的职业了。

  川端康成生于1899年6月14日,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上个月刚过完生日,73年之后他在自己的工作室,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瑞典科学院的安达斯·艾斯特林在1968年给川端康成颁发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中说:尽管处在战后强烈的全盘美国化浪潮中,川端先生通过他的作品,以恬静的笔调呼吁:为了新的日本,必须捍卫古老日本的美与个性中的某些成分。

  《川端康成小说经典(全三册)》读后感(五):川端康成与马尔克斯

  我读书向来毫无系统,记得在负笈求学时期的一个傍晚,图书馆里寂寥冷清,我合上书本,揉了揉眼睛,照例在离开之前想要选择一本书籍带回寝室阅读。

  面对着一排排的书架,我任由手指在书籍间漫无目的的穿梭着,或许是一次冥冥的注定,我的目光被一位垂垂老者的注视所吸引。

  我抽出了这本书,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作品选集,封面上的老者注视着门前被阳光照射的草地,脸上显露着淡淡的笑容。当晚我在床上读完了这位作家的两篇作品:《伊豆的舞女》和《日本的美和我》,感动得彻夜难眠。

  在我眼里,川端康成的作品表现了一种极致的美,那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是一幅浮世绘,一首和歌,是青年的迷惘,是老年的虚无。

  川端康成深受民族传统的滋养,也融入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技巧。他在《雪国》中所使用的意识流手法与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女性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让人过目难忘。

  我遇到马尔克斯的时候,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已经失去了起初的轰动效应。

  《百年孤独》,并不是一部好读的作品,这部充满了奇思异想、光怪陆离的奇书,单是书中的人名,就让许多人废书长叹。

  马尔克斯将多少年来沉积在拉丁美洲人民内心的血泪控诉化成了嬉笑怒骂,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重若千钧。马尔克斯用充满睿智的文学语言将死亡意识和生命的悲剧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

  许多年后,马尔克斯在川端康成曾经站过的地方,作了一篇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授奖辞,在我眼里,这篇演讲词已经超越了一位作家的艺术创造,更像是一篇热血战士的宣言。

  马尔克斯一针见血的指出:贫穷,是拉丁美洲长久以来陷于孤独的根本原因。当西方读者与评论家们纷纷叹服于马尔克斯在写作技巧上所取得的高超造诣时,马尔克斯报之淡淡一笑。马尔克斯并不讳言自己深受卡夫卡、胡安·鲁尔福、海明威等前辈作家的影响,但其最终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还是深深扎根于本国的民族传统土壤之中。

  除了川端康成与马尔克斯,像美国的福克纳,爱尔兰的乔伊斯,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英国的伍尔芙等等,这些优秀的作家,不仅可以跨越时代的局限,常常成为本国文学的象征,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更是充满着浓郁的地域色彩与民族传统。

  当代中国的优秀作家们,在借鉴了世界各国文学的丰富养料后,也创作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优秀作品,像陈忠实的《白鹿原》、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充满了民族气派。这不得不引起关注文学发展的人们的深思。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或许这句话,将是这种文学现象的最好注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